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三)析疑▪P5

  ..续本文上一页谈论这话。台端既问,只有从简奉答。太空本来充满极密度之有形电子,又充满无形无名之“真如”,他们互相和合,就变化聚形生物,这就是众生。

  问:“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做了菩萨还要有畏呢

  (慧妙)

  答:菩萨等级甚多,不到无为无缘境界,还有造作。自必仍加体察,此体察即是畏,如俗谨慎之意,此其一。菩萨泛指觉者,见果知因,见因知果,了福祸之果皆从因来,故于造因慎重,是名曰畏。非同凡夫受果后而始畏,造因时而希徼幸得免焉,此其二。

  问:一般天主教徒说“人类是天主所造”。我佛教对一切生物之来历作何解释

  (李仁红)

  答:一切皆系因缘合和而生,此佛家所得之真相也。

  问:业感缘起与科学生物进化论并无抵触,为何论者每排斥科学进化论

  (黎明时)

  答:皮毛上有几分相合,旨趣上仍各持一端。

  问:法性是一佛一土,还是多佛一土

  (胡正临)

  答:请仰看苍苍之空,是中国的,美国的,或是英法德日等国的

  

  问:星球的由来

  (李学诗)

  答:不必只言星球,总论一切现相,虽则千差万别,唯一原则,即是众缘合和而化生。生成以后,缘仍是不断来临,所以有成住坏空之演变,实非某一现相而是常存者。明乎此理,则了解缘生之义矣。

  答:师范大学吴怡同学“再谈佛法”兹将来问分为九段廿一问,以【 】符号分条,上冠数字,可以对照,按条问答,以便阅读,免前后寻对也。

  问:谢谢编者的指教,可是问题的解答,并不如此的简单,我仍然有许多问题须要解答,而这些问题不仅是我各人的迷惑和矛盾,而是佛教本身使我迷惑和矛盾。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部分来分析,一是理论方面,一是实践方面,一是理论和实践的配合。从理论方面来说,佛教浩浩的经典中,的确有许多不可磨灭的真理,而这些真理是不同于哲学和科学的。1.【我在“佛教的精神与价值”中曾强调过“佛教是宗教,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因为科学(指大部分的西洋哲学)都是研究外在的,而宗教是研究内在的。】2.【佛教之所以伟大,是由于许多佛教学者真正把握住心的微妙作用,和许多佛教徒真正得到解脱。】宗教的真理是给人生受用的,今天西洋的科学和哲学给予我们什么

  只是使我们感觉恐惧,感觉神经错乱罢了。

  答:本刊编者因编务忙故,交下尊稿嘱为代答,读毕知吴先生家世奉佛,自己又重实践,惟以求知起见,提出质疑。区区奉答,预有声明:一根据教义,二不事诤辩,三不迎合时潮曲解。所希吴先生由误会而释然,进而探讨实义,达到自己愿力,佛教佛学一致而实践之,是所馨香祷者。1.【佛教性质,确属宗教,历代祖师,曾有教乘、教仪、教相等著作;判教、护教、教下、教内、教外等分别,足可证明。今日讳言教者,乃少数人慑于时潮,以谈宗教,恐落迷信,不如科学哲学兜洋风合潮流也。然佛教之所谓佛教者,原自有其特异处,任何宗教,必有崇拜之神司赏罚,佛教无之,只言因果由己,众生心佛,三无差别,是与宗教之不同也。佛教有五明,一为内明,专研内在,三藏经文是,故曰内典;二因明,属于哲学;余三为声明、医药明、工巧明,乃属科学。夫如有人云非宗教,是科哲,亦有其理,不过偏而不圆而已。】2.【佛法言心多种,其说明心见性之心,非有形之心脏,非无形思想之脑力,非刹那不停之念头,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譬如饮水,冷暖自知之真如,学者能把握者,浅名见道,深名证得。解脱有不了义与了义之别,不了义乃比较上之境界,如现时苦乐,将来人、天、声闻缘觉,住、行、向、地等菩萨,以后较前优,后对前假曰解脱。了义解脱,乃分段与变易二种生死已尽,无住涅是也。以惑业苦种种之缠缚已去曰解,不受生死拘束曰脱。先生曰许多学者把握住心,许多教徒得到解脱,古诚如是,今日似难言多。】

  问:我承认佛学在理论上,是强调佛教是种纯智的宗教,而且前人们都这样的追求过,可是成就如何呢

  我不得不怀疑了,佛教的主要问题,3.【诚如编者所说:“其根源在于生死。”而佛学所求的,也就在于了生死。所有的佛教经典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可是这个问题是否解决了呢

  我的答覆是否定的。因为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些经典可存之高阁,不必大家去研究了。】4.【因为我们只要相信这个结论便可以了生死,正如发明电灯的理论是需要经过千百次的实验,一旦研究成功,我们只要按一按电钮,谁都可以得到光亮,何必要大家再化精力去亲身实验呢

  】5.【佛学的道理也是如此,如果轮回的学说真是可证的事实,只要人们相信这个道理,还有谁敢为非作歹的吗

  】6.【今天的问题就在于轮回学说还没有可靠的推论,变为一种事实。唯其因为它还没有一个可靠的推论,所以才有研究佛法的需要。唯其佛法本身还没有得到一个确切不移的定论,佛法的前途才有开展的可能。】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认清的,而问题就产生在这儿。

  答:3.【佛经所言之生死问题,先生否认其已经解决,且言如果 解决,经典可存高阁。依教奉行,而功夫到家者皆得解决矣。在佛经上载有许多声缘菩萨,禅之禅宗语录,净之往生传等,载其来去自在事甚异,皆有文献可证,何得云无

  不过信与不信,不能强使之也。如谓经束高阁,已了生死者,固可高束,但众生无边,岂能不赠后人。】4.【按电钮得光亮,乃最后一着,按之以前,必须有钮有线有灯有机有电有建筑有技师有工人等种种计划与设备,否则向何处按耶

  佛经如先生所喻之说明书,学人如设电气公司之筹备人,不经种种手续,何能按而生光

  至于用户按而生光,不过借他受用,他若不供电时,虽按亦不生光。此喻学人自己不用功夫,专靠佛力加被,总是临时之不了义,终非彻底了义也。】5.【事实自有事实,解与不解由于人,信与不信亦由于人,但事有摆在面前,可闻可见者,亦有不在面前,不可闻不可见者,可闻可见,未必不是错觉,不可闻不可见,不能决其必无。三十年前,若有人谈原子弹,大家必笑为神话,若人将智力,移物质而到精神,数十年后,焉知不有科学能作轮回之测验。此界之众生迷惑颠倒,刚强难化,不摆在面前之事,迷重者固不能悟,即摆在面前之事,不信者仍大有人在,监狱遍全国,谁不闻不见

  犯罪者仍敢犯罪!】6.【佛教众生,有三量解理,有六通证事,三量者,现量、比量、圣教量也,量者如升斗量谷,可知其数,现者摆在眼前可闻可见之事,如读书毕业,可得学位;作奸犯科,便入监狱等是也。比者闻见此,可推断彼之事,如夜望远屋发光知有灯,隔墙起烟,知下有火等是也。圣教者行圆满之圣人,所立之言教,即三藏十二部之经典是也。现能指明者用现量,现不可证明者用比量,二者皆不可得,只有以人格作担保,信其言教之不欺。阿含经中世尊说自己轮回六道之文触目皆是,何能说轮回没有可靠推论,没有确切定论。即儒家经史,亦多有此记载,易经“游魂为变”,左传“彭生为豕”,国语“杜伯为鬼射宣王于高阝”,史记“申生死,狐突之下国,遇之与语”,晋书“羊祜记前生,至邻家取环。”等,不胜枚举。今之英国,为多鬼之国家,世人皆知,是不独佛经为然,此以三量解理也。经中尝记佛或罗汉,至必要时,能借神通于对方,使知前生状况,此以神通证事也。】

  问:7.【如果佛教的研究生死问题,也如科学和哲学一样追求真理的话,那么在研究死后问题上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死后有轮回,一种是死后 没有轮回。如果是前者,当然可以由解信而起信。万一不幸是后者,佛教岂非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这不是由解信反导致了灭信的悲剧

  】科学的毛病就在这点,他们只注重事实,只执于事实,只把事实当真理,而不知道“化”。8.【科学家说人死后便腐朽了,精神也随着灭亡,他们交待到此便结束了他们的工作,他们以为发现了事实,事实就是真理,可是他们的不顾这事实给予人类的恐怖,他们也不好心的把这事实化成另一种真理,使人类得到解脱。】9.【至于哲学家也是如此,他们愈研究,愈看清事实,事实毕竟是血淋淋的,因此他们愈遭受痛苦的袭击,叔本华和尼采等都是如此。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后果,因为他们都是追求著知,他们都是纯理智的,所以他们不易得到解脱。】

  答:7.【真理二字,在佛法上有确切肯定,更丝毫模糊不得,真理者彻底而不分时间空间永恒之理也。所谓横遍十方而不移,竖穷三际而不变,邪说遇之不能阻,圣人复出不能改也。如不圆满,无定论,昨丹今素,有纠正,有补充,有新发现(除方便权说外)等,皆非真理。设谈到了脱生死,只有佛法是真理,更无有加而上者,更应知有轮回,是凡夫生死流转事,没轮回是修证涅果。退一步言,纵不谈佛之出世法,以唯识因明等学应世,亦超过东方之老庄公孙龙,西方之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决不虑其灭之悲剧。】8.【事实在佛法上,又不如是笼统,实者真也,凡一切众缘和合而有之事,曰事相,不曰事实,因其是忽生忽灭之现相,如梦幻泡影露电,都无实境。事既不实,何有真理,他正起惑造业,执著不舍而钻牛角,安有解脱之法与人。】9.【此派虽尚理智,而所走之路,不是涅,故得不到解脱,所谓解脱者,乃涅三要件之一,余二为“法身”“般若”,实三而一,一而三者也。此派亦有比喻,如半边医生,虽会诊病,却不会用药,故只有高调而无实际。佛则不然,称大医王,因善能应病与药也。】

  问:至于我强调佛教不是科学和哲学,就是为了使佛教避免科学和哲学的歧。10.【佛教是需要接受事实的,但却不能执著于事实,更不能以事实为真理,而是使事实美化。】11.【即使人死后没有轮回,佛教仍然有发展的价值,这是诉之于情感,而不是诉之于理智的。】这道理好比我们的好友不在人世,我们理智上知道他…

《佛学问答(三)析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