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下集)▪P10

  ..续本文上一页不上拙火了。

  从修行的次序来讲,第一要修气,第二修脉,第三步才修拙火。现在后世的人学藏密,动不动就随便讲什么修气脉,甚至讲什么男女双修,他们对修持的次序,对双修欲乐定与拙火、气脉的关系都不清楚,都在那里乱搞,如果这样学密宗,那是离佛法越来越远了,这是第一点要说明的。

  第二,密宗很重视修气、修脉、修拙火。密宗流行以后,全世界都好像以为,只要到了拙火发动就成佛得道了。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下一个断语,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修习拙火在佛法中只能说是加行法的方便法门,双修的欲乐定的方法也是加行法的方便法门,这些与明心见性悟道成佛,与佛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说根本不相干。

  但是,你们也不要片面理解我讲的这句话,真正得道成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的气脉一定是通的,他的拙火一定是发动的,他自然就会到那个境界。所以说,你也不能说修气脉拙火毫无价值。这里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学佛要有正知正见,要明白学佛的最高目的是证得无上菩提、明心见性而成佛成道,并不是成就拙火,拙火只是辅助的。假如说有人理通了,明心见性了,但是气脉不没有通,这个还不算真成就,还要悟后起修、做功夫。

  佛说的显教经典翻译成中文的有五、六千卷,但并没有讲到修气、修脉、修拙火的问题。这些都是印度后期的佛法,在初唐的时候传到西藏,再由西藏传到全世界的。藏密的这种修法,配合印度的瑜珈,才有了修气修脉修拙火这种说法。

  如果严格的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立场来讲,应该说印度文化受了中国道家的影响,或者说后期的密宗受了印度瑜珈和道家综合的影响,才产生了这些对人体生命功能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这是从学术考据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

  四加行 密行 苦行

  佛菩萨所说经典,以及后世弟子们的著作五千多卷,表面上来看没有提到气脉拙火的修行,其实,显教经典里也讲了,只是一般研究佛学的人都是书呆子,只懂学理,自已没有修持,所以不了解。

  佛经的显教经典,经常提到四加行的方法,它对小乘的声闻缘觉以及菩萨、或者凡夫修行成佛都很重要。所谓加行,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好的材料进行加工,把它变成成品。

  四加行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从三国以后到唐宋元明法的历代法师们,都是这样解释四加行的:

  暖——就是把我们的恶念慢慢转成善念,善念慢慢转成清净没有妄想的境界,功夫到了暖法,全身软绵绵的,如婴儿一般。

  顶——就是达到很高的清净境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忍——就是忍受,修忍辱波罗蜜,妄想截断了,超然独立。

  世第一法——就是能断一切法,作人到达了顶尖,但仍未超出世间。

  一般讲学理的人都是把四加行说成是心理道德的修养,当然这样讲也不为错,但是,四加行实际上讲的是修行的功夫境界。比如大家念佛修行,真正能得“暖”的人不多,如果杂念妄想恶念去掉了,都转成善念了,四大也就转化了,人就会随时都在“暖”中。注意,生命就是一个“暖”字,万物都是温暖的春天里成长,如果冷却了,就是死亡。

  得暖以后,功夫达到了,则顶脉打开了,也就是所谓的与佛菩萨法界合一了,这就是“顶”的境界。

  “忍”有切断的意思,到了“忍”的阶段就一切切断了,一切停住了,一切空了。所以“忍”才是大家,这之后才达到“世第一法”。

  有一部经典,是弥勒菩萨讲的《现观庄严论》,过去一直没有翻译,是几十年前太虚法师的弟子法尊法师到西藏留学带回来的。中文翻译的文字不是很高明,用的是玄奘法师翻译的体裁,不过,也已经很不错了。

  所谓“现观”就是现量境界,“庄严论”是专门讲四加行的。修气、修脉、修拙火属于四加行暖顶忍的范围,所以说,显教密宗本来就是相通的,只是一般人没有学通,所以就越来越不通了。

  前面讲的那些现代美国人修行的案例,都不是拙火,所以后来我们就提出移喜磋嘉、玛吉瑙准两位女性成就者,以及密勒日巴、甘波巴等这些有拙火定成就的男性来作讨论。注意哦!我只是说他们有拙火定成就,我没有说他们有别的成就哦!

  你们注意,这些人拙火发动以前,都经历了几十年种种的苦行修持,都受了很多磨难。现在有些学密宗的人,不了一点点,叫人家灌了一下顶,就以为是学密宗了。我就笑他们,拿水洒一洒就叫灌顶吗?要想真正灌顶,你首先自己要修持到某个程度才行,到那时候,诸佛菩萨自然给你灌顶!

  我可以明白的给你们讲,你修持到四加行“暖顶”的程度,灌顶可以初步有作用了。真正的大灌顶是在快要成佛的时候,那是十地菩萨以上的灌顶位(或者叫灌顶地)法王子,再一个身就可以成佛成教主了,那时的灌顶才是真正的灌顶。

  学密宗的人很容易著相,常常在那里癡人说梦,哦!我昨天梦中又得感应啦,等等。真正达到拙火定,得到气脉成就,要很多苦行,很多功德。我们介绍的那几位西藏祖师(编按:移喜磋嘉、密勒日巴、甘波巴等。)的拙火成就,算是比较标准的了。

  包卓立:达到拙火定成就是不是一定要经过苦行呢?

  怀师:是的。比如说你生活环境很好,但是你需要天天修持,念经拜佛,念咒子修定,即便你是帝王,如果要修行,也需要这样做。另外你还要作功德,要救世救民。

  菩萨行本身就是苦行,不是说一定要去讨饭住山洞。住山洞是小乘的苦行,大菩萨入世,难行能行,做不到的能够做;难忍能忍,救世救人,这种苦行比住山洞、讨饭、吃素还要难。换句话说,苦行有明显的苦行和秘密的苦行两种,秘密的苦行在佛经里也叫密行。不苦行磨炼自己,就不能消去多生多世累积的业,就不可能成就。在印度现在还有很多人是修苦行的,我也自认为一辈子到现在,一直在修苦行。

  为什么要修气脉拙火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修气脉修拙火呢?不管是显教还是密宗,都没有拉开帷幕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就明白的告诉你们。

  我们这个父母所生,四大和合的身体,是业力所生。来到这个世界的众生善业少,恶业多,所以我们全身都是恶业的习气。这个习气在佛学里面,尤其在密宗里面有专门的名词,叫业气,我们生命活著就是业力这股气。

  我们的业气是受恶法污染的业气。拿现代话来说,生理与心理是互相影响的,所以有时我们希望念头清净,不起杂乱妄想,但是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受四大生理的影响,我们被业气緾住了。

  所以说,病痛、烦恼、烦恼障、所知障这些障碍,固然是唯心的,但也会受四大业气的影响。四大业气太深,就清净不了,守戒也守不住,想得定也定不了,慧力也发不起来,因此须要修气脉修拙火,转化四大的业气。

  修气修脉修拙火是修色身、报身的最好方法。修色身首先要利用安那般那呼吸法修气。《达摩禅经》、天台宗止观的修法,乃至天台宗小止观六妙门的修法,都是从安那般那入手的。密宗密勒日巴所修的六种成就法等等,也是从安那般那入手的。其实,我们除了鼻子的呼吸以外,全身十万八千毛孔,乃至五脏六腑也都在呼吸,都在安那般那,但是一般人不了解这一点。

  任何人,只要还活著,就自然会呼吸,但是一般凡夫不, 知道把心与呼吸配合为一。假使一个人能修到随时心气合一,在道家也叫心息相依,他的功夫就差不多了。

  修气可以修到念住气住,我们念头动的时候思想就会动,呼吸就会跟著动,安那般那出入息就会动。如果思想真正停住了(注意不是空了,空也是一种住的方法),出入息一定会停止,这就是修息了。

  我们生命活著的这股业气就是一股风力,这股风力力量很大。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把这股风力分为大刀风、小刀风两种,我们身体有时会感觉痛,就是因为气在身体里面,像一把刀一样在割你。等气都顺了,念住了,呼吸住了,色身的风大就起了变化。

  关于安那般那呼吸法,我只是讲一个大原则,几句话就讲完了,你们不要以为修起来很简单。普通一般人修行,也许一辈子也修不到那个成就。如果懂了方法,真正的好好修行,也许三天就可以了。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的弟子听佛一讲完这个法门,就到达了那个境界。

  气通了以后,就可以开始修脉了。我们身上的脉属于水大,血管是粗的脉,肌肉里面的纤维是细的脉。比如说北京那位卢医生讲,我们身体很多毛病都出在肌肉上,肌肉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是一块一块的。相反的,肌肉是一束一束的肌肉纤维组成的,而每一条纤维就是一条细的脉管。

  当你气住脉通,把这些微细的脉管都打通了,你就可以得乐了。这种乐比男女交媾的快感要高很多,有了这种乐你就不要结婚了,所以佛经上讲,菩萨有内触妙乐。关于修气修脉的道理,道家用下面几句话作了总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然后粉碎虚空。

  修气等于转变风大,把业力之风转成善行功德之风。修脉等于修水大,把业力所产生的水大变成清净光明,用唯识的语言来说,就是变成净色根的水大。打通气脉需要很多年,以及很多功德和苦行。气脉通了以后,拙火自然发动,可以得暖了,这是修火大的阶段。你们知道那些自然作物,那些稻子麦子,都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才能成长,我们的生命也一样,只有在这种温暖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健康成长,生生不已。

  五脏六腑也属于脉的范围,气脉通了,拙火发动了以后,五脏六腑就会转变了,这之后开始转变骨头。所以说,前面总结的那个道家的色身修行次序是对的,你们不要忽视了那个资料。

  拙火发动不一定都是从下面开始,真正的拙火发动是全身一起来的。我年轻的时候,有位学密宗的同学跟随我讲:“我拙火发动了,丹田都是烫的。”我告诉他:“你小心一点,赶快吃药,…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习禅录影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