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上拙火了。
從修行的次序來講,第一要修氣,第二修脈,第叁步才修拙火。現在後世的人學藏密,動不動就隨便講什麼修氣脈,甚至講什麼男女雙修,他們對修持的次序,對雙修欲樂定與拙火、氣脈的關系都不清楚,都在那裏亂搞,如果這樣學密宗,那是離佛法越來越遠了,這是第一點要說明的。
第二,密宗很重視修氣、修脈、修拙火。密宗流行以後,全世界都好像以爲,只要到了拙火發動就成佛得道了。在這裏,我可以肯定的下一個斷語,這種觀念是絕對錯誤的!修習拙火在佛法中只能說是加行法的方便法門,雙修的欲樂定的方法也是加行法的方便法門,這些與明心見性悟道成佛,與佛所說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可以說根本不相幹。
但是,你們也不要片面理解我講的這句話,真正得道成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他的氣脈一定是通的,他的拙火一定是發動的,他自然就會到那個境界。所以說,你也不能說修氣脈拙火毫無價值。這裏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學佛要有正知正見,要明白學佛的最高目的是證得無上菩提、明心見性而成佛成道,並不是成就拙火,拙火只是輔助的。假如說有人理通了,明心見性了,但是氣脈不沒有通,這個還不算真成就,還要悟後起修、做功夫。
佛說的顯教經典翻譯成中文的有五、六千卷,但並沒有講到修氣、修脈、修拙火的問題。這些都是印度後期的佛法,在初唐的時候傳到西藏,再由西藏傳到全世界的。藏密的這種修法,配合印度的瑜珈,才有了修氣修脈修拙火這種說法。
如果嚴格的站在人類曆史發展的立場來講,應該說印度文化受了中國道家的影響,或者說後期的密宗受了印度瑜珈和道家綜合的影響,才産生了這些對人體生命功能的理論研究和經驗。這是從學術考據的立場來看這個問題。
四加行 密行 苦行
佛菩薩所說經典,以及後世弟子們的著作五千多卷,表面上來看沒有提到氣脈拙火的修行,其實,顯教經典裏也講了,只是一般研究佛學的人都是書呆子,只懂學理,自已沒有修持,所以不了解。
佛經的顯教經典,經常提到四加行的方法,它對小乘的聲聞緣覺以及菩薩、或者凡夫修行成佛都很重要。所謂加行,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對好的材料進行加工,把它變成成品。
四加行就是暖、頂、忍、世第一法。從叁國以後到唐宋元明法的曆代法師們,都是這樣解釋四加行的:
暖——就是把我們的惡念慢慢轉成善念,善念慢慢轉成清淨沒有妄想的境界,功夫到了暖法,全身軟綿綿的,如嬰兒一般。
頂——就是達到很高的清淨境界,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忍——就是忍受,修忍辱波羅蜜,妄想截斷了,超然獨立。
世第一法——就是能斷一切法,作人到達了頂尖,但仍未超出世間。
一般講學理的人都是把四加行說成是心理道德的修養,當然這樣講也不爲錯,但是,四加行實際上講的是修行的功夫境界。比如大家念佛修行,真正能得“暖”的人不多,如果雜念妄想惡念去掉了,都轉成善念了,四大也就轉化了,人就會隨時都在“暖”中。注意,生命就是一個“暖”字,萬物都是溫暖的春天裏成長,如果冷卻了,就是死亡。
得暖以後,功夫達到了,則頂脈打開了,也就是所謂的與佛菩薩法界合一了,這就是“頂”的境界。
“忍”有切斷的意思,到了“忍”的階段就一切切斷了,一切停住了,一切空了。所以“忍”才是大家,這之後才達到“世第一法”。
有一部經典,是彌勒菩薩講的《現觀莊嚴論》,過去一直沒有翻譯,是幾十年前太虛法師的弟子法尊法師到西藏留學帶回來的。中文翻譯的文字不是很高明,用的是玄奘法師翻譯的體裁,不過,也已經很不錯了。
所謂“現觀”就是現量境界,“莊嚴論”是專門講四加行的。修氣、修脈、修拙火屬于四加行暖頂忍的範圍,所以說,顯教密宗本來就是相通的,只是一般人沒有學通,所以就越來越不通了。
前面講的那些現代美國人修行的案例,都不是拙火,所以後來我們就提出移喜磋嘉、瑪吉瑙准兩位女性成就者,以及密勒日巴、甘波巴等這些有拙火定成就的男性來作討論。注意哦!我只是說他們有拙火定成就,我沒有說他們有別的成就哦!
你們注意,這些人拙火發動以前,都經曆了幾十年種種的苦行修持,都受了很多磨難。現在有些學密宗的人,不了一點點,叫人家灌了一下頂,就以爲是學密宗了。我就笑他們,拿水灑一灑就叫灌頂嗎?要想真正灌頂,你首先自己要修持到某個程度才行,到那時候,諸佛菩薩自然給你灌頂!
我可以明白的給你們講,你修持到四加行“暖頂”的程度,灌頂可以初步有作用了。真正的大灌頂是在快要成佛的時候,那是十地菩薩以上的灌頂位(或者叫灌頂地)法王子,再一個身就可以成佛成教主了,那時的灌頂才是真正的灌頂。
學密宗的人很容易著相,常常在那裏癡人說夢,哦!我昨天夢中又得感應啦,等等。真正達到拙火定,得到氣脈成就,要很多苦行,很多功德。我們介紹的那幾位西藏祖師(編按:移喜磋嘉、密勒日巴、甘波巴等。)的拙火成就,算是比較標准的了。
包卓立:達到拙火定成就是不是一定要經過苦行呢?
懷師:是的。比如說你生活環境很好,但是你需要天天修持,念經拜佛,念咒子修定,即便你是帝王,如果要修行,也需要這樣做。另外你還要作功德,要救世救民。
菩薩行本身就是苦行,不是說一定要去討飯住山洞。住山洞是小乘的苦行,大菩薩入世,難行能行,做不到的能夠做;難忍能忍,救世救人,這種苦行比住山洞、討飯、吃素還要難。換句話說,苦行有明顯的苦行和秘密的苦行兩種,秘密的苦行在佛經裏也叫密行。不苦行磨煉自己,就不能消去多生多世累積的業,就不可能成就。在印度現在還有很多人是修苦行的,我也自認爲一輩子到現在,一直在修苦行。
爲什麼要修氣脈拙火
那麼我們爲什麼要修氣脈修拙火呢?不管是顯教還是密宗,都沒有拉開帷幕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現在我就明白的告訴你們。
我們這個父母所生,四大和合的身體,是業力所生。來到這個世界的衆生善業少,惡業多,所以我們全身都是惡業的習氣。這個習氣在佛學裏面,尤其在密宗裏面有專門的名詞,叫業氣,我們生命活著就是業力這股氣。
我們的業氣是受惡法汙染的業氣。拿現代話來說,生理與心理是互相影響的,所以有時我們希望念頭清淨,不起雜亂妄想,但是我們做不到,因爲我們受四大生理的影響,我們被業氣緾住了。
所以說,病痛、煩惱、煩惱障、所知障這些障礙,固然是唯心的,但也會受四大業氣的影響。四大業氣太深,就清淨不了,守戒也守不住,想得定也定不了,慧力也發不起來,因此須要修氣脈修拙火,轉化四大的業氣。
修氣修脈修拙火是修色身、報身的最好方法。修色身首先要利用安那般那呼吸法修氣。《達摩禅經》、天臺宗止觀的修法,乃至天臺宗小止觀六妙門的修法,都是從安那般那入手的。密宗密勒日巴所修的六種成就法等等,也是從安那般那入手的。其實,我們除了鼻子的呼吸以外,全身十萬八千毛孔,乃至五髒六腑也都在呼吸,都在安那般那,但是一般人不了解這一點。
任何人,只要還活著,就自然會呼吸,但是一般凡夫不, 知道把心與呼吸配合爲一。假使一個人能修到隨時心氣合一,在道家也叫心息相依,他的功夫就差不多了。
修氣可以修到念住氣住,我們念頭動的時候思想就會動,呼吸就會跟著動,安那般那出入息就會動。如果思想真正停住了(注意不是空了,空也是一種住的方法),出入息一定會停止,這就是修息了。
我們生命活著的這股業氣就是一股風力,這股風力力量很大。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裏把這股風力分爲大刀風、小刀風兩種,我們身體有時會感覺痛,就是因爲氣在身體裏面,像一把刀一樣在割你。等氣都順了,念住了,呼吸住了,色身的風大就起了變化。
關于安那般那呼吸法,我只是講一個大原則,幾句話就講完了,你們不要以爲修起來很簡單。普通一般人修行,也許一輩子也修不到那個成就。如果懂了方法,真正的好好修行,也許叁天就可以了。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的弟子聽佛一講完這個法門,就到達了那個境界。
氣通了以後,就可以開始修脈了。我們身上的脈屬于水大,血管是粗的脈,肌肉裏面的纖維是細的脈。比如說北京那位盧醫生講,我們身體很多毛病都出在肌肉上,肌肉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是一塊一塊的。相反的,肌肉是一束一束的肌肉纖維組成的,而每一條纖維就是一條細的脈管。
當你氣住脈通,把這些微細的脈管都打通了,你就可以得樂了。這種樂比男女交媾的快感要高很多,有了這種樂你就不要結婚了,所以佛經上講,菩薩有內觸妙樂。關于修氣修脈的道理,道家用下面幾句話作了總結: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然後粉碎虛空。
修氣等于轉變風大,把業力之風轉成善行功德之風。修脈等于修水大,把業力所産生的水大變成清淨光明,用唯識的語言來說,就是變成淨色根的水大。打通氣脈需要很多年,以及很多功德和苦行。氣脈通了以後,拙火自然發動,可以得暖了,這是修火大的階段。你們知道那些自然作物,那些稻子麥子,都需要在適當的溫度下才能成長,我們的生命也一樣,只有在這種溫暖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健康成長,生生不已。
五髒六腑也屬于脈的範圍,氣脈通了,拙火發動了以後,五髒六腑就會轉變了,這之後開始轉變骨頭。所以說,前面總結的那個道家的色身修行次序是對的,你們不要忽視了那個資料。
拙火發動不一定都是從下面開始,真正的拙火發動是全身一起來的。我年輕的時候,有位學密宗的同學跟隨我講:“我拙火發動了,丹田都是燙的。”我告訴他:“你小心一點,趕快吃藥,…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