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禅錄影
南懷瑾
編者的話
一九六零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叁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七五年
討論報告
編者的話
本書編輯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淨名學舍前期同學們的惠賜。他們留給我們從錄音帶整理下來大部分的記錄,以及各人零星片段的筆記,使我們從斷簡殘編中窺見二十年來斷斷續續的禅七景象,與懷師的開示講解。這些記錄,久已被懷師所廢棄在故紙堆裏,認爲是不值一提的剩語,但卻是我們後期同學們所珍視的語珠唾玉,得之如獲至寶。因此,盡心查對整理,極其可能的保留原狀。
本書現在能夠呈現在諸位面前,說來也頗不容易,除了前期同學們的記錄心血之外,我們又花了半年的時間,才編輯完成。但在出版付印之前,當然先要呈遞懷師,請求准許出書。而懷師仍然認爲不可。原因歸納爲下列五點:
(一)來臺灣二十多年,雖然情非得已,主持了七八次的禅七,但並沒有真正提持禅門宗旨。如果把這些記錄,當作傳統的禅宗法門,反而變成以盲引盲,容易誤人,此其不可者一。
(二)每次參加禅七同參,大多數開始並無佛學影象,更無學佛的基礎。而且來自各界各業,年齡、性別、學曆、經曆、思想、興趣、種種不同。甚至多爲好奇心理,或爲帶藝投師,已經修學一些道家方術、密宗等法門,統統都不一律。故懷師所開示講錄,觀機施教,不免很多駁雜旁蕪的講話,容易産生流弊。叁祖所謂:“才有是非,紛然失心。”此其不可者二。
(叁)宗門風格與宗師授受作略,由唐宋元明清以來,一變再變。例如南宋以後,參話頭之風頭起。清初以來,打七之風大行。日本臨濟宗的末流,以參公案爲主;曹洞宗的末流,以默照爲尚。是非紛纭,莫衷一是。懷師爲現代人,用現代的方便設施,似皆大相徑庭,容易發生人法意見。此其不可者叁。
(四)宗門自南宋以後,大慧宗杲禅師、揚州田素庵居士,皆喜手執竹蔑接人;懷師在禅七時期,常用香板作爲主七的方便。可是有些學人,已經學習用香板的皮相方便來接引初機,這一香板子禅,實在流弊太大。此其不可者四。
(五)現代學術思想,茫然紊亂。佛門派別意見,更如水火之不相容。懷師二十多年來,雖然沒有閉門謝客,但深自韬晦,與諸方從來不通往返。直到目前爲止,足以入室盤桓的友人,仍然寥寥無幾。然而愛惡不同,引起別人太多的煩惱。如果此書問世,更成話柄。禅非禅,道非道,恐怕使別人帶來更多的嗔恨,何苦多此一舉。此其不可者五。
盡管師意如此,但我們的編輯工作,雖說不是晝夜辛勤,至少絕未懈怠。因此,改變了懷師的初衷,最後終算付之一笑。我們便以笑罵由他笑罵,高興自我爲之的心情,決定了付印。
不過,有一件非常抱歉的事,就是對諸位曾經參加過禅七的同參,問答對話,以及當場事實,盡量保留原來情況,但都不敢直用本名。因爲事先並未征得同意,所以只有以姓氏爲准。而且懷師向來謙虛,認爲大家都是朋友,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學生,所以我們也不敢擅自做主。因此,在此特致歉意。讓我們套用一句俗話來說:敬請原諒。
南師懷瑾禅七講錄彙編
時間:一九七五年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二日農曆歲次甲寅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
地點:臺灣省高雄
記錄:古記
事前講話--元月二十六日(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晚間
玩馬戲之喻
諸位,我現在先報告這次“禅七月籌備經過。這次的禅七可以說是非常的偶然,也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偶然。過去有很多次的禅七都在北部---臺北、北投這一帶舉行。以前在大陸上,則有很大的規模。在此不說了。
我們最近發現沒有辦法打禅七(打是虛字)。因爲沒有場地,所以,只好馬馬虎虎,大家湊合攏來打坐。往年都是在農曆正月初二到初八,七天。
今年,有位劉居士跟我講了好幾次,要發動打七。一方面是她自己曾經參加過禅七,承受到佛法的利益。另一方面,她有個動機想爲大家,就好像自己吃了好吃的東西,也希望人家嘗嘗。第叁個原因是爲了她的一位朋友陶小姐。所以她要求我打七。她前後講了許多次,我始終不贊成。第一個是因爲沒有場地。第二個是所謂打七,就是我在玩馬戲(各位七天以後或許可以看出來)。我就是馬戲團的猴子。而且是在賣命,七天下來,精疲力竭。每年打七完後,我都要疲病一場。這種事情不幹了,老了,不玩這條命了,也不想演馬戲了。
去年十月,我到這裏來演講,發現大悲殿裏還可以用來打七。回去以後,就跟青年同學偶然漏了這個消息。劉居士就抓住這個話。可惜大悲殿在高雄,若在臺北就好辦了。高雄那麼遠,誰去啊?而且,大悲殿是個大道場,給我們打七---那要“關門閉戶掩柴扉”啦!我說那不能辦。她說只要您答應,和尚那裏我們會磕頭求他。後來,她天天逼我,我被她逼得沒有辦法,就說:“好嘛!你去辦嘛!”她走了以後,我告訴年輕的同學們:“她好羅唆!把她打發算了,騙她一下。”結果,她不受騙。後來,找到了和尚。和尚大慈悲,滿口答應。而且說:“最好了,你們到這裏來,要怎麼辦,就怎麼辦”。這麼一來,我推不掉了。自己搞了一個圈自己套上。所以,就搞成了這一次的打七。
起初我就講,絕對不准漏消息。一漏消息,在臺北要參加的,幾百人也有的。如果你們山上再一漏消息,幾百個人看一個猴子在玩,這個受不了。原來預定在臺北最多叁十個人。結果,封鎖消息,也有五十多個人。這次,和尚也幫上忙了,也沒有透露消息。最後湊合起來,一共一百多人。
在表面上看起來我是嘻嘻哈哈的。其實,我的心情非常沈重。爲什麼沈重呢?在這七天當中,不像普通的學校,也不像一般的訓練。諸位的身心性命---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平安與甯靜,甚至于希望在這七天中有所成就,每一個小動作,每一個生活上或身體上的小病痛,我都要挑起責任。當然,並不是諸位要我挑,而是負責打七的主持人的責任所在。所以,過去我打七就像帶部隊一樣,和大家睡在一起。而且,我半夜還要起來,看看每個人睡得好不好,若有什麼不舒服的,馬上作准備。
所以,這次的因緣,發動者是劉居士,成全者則是和尚。和尚的確大慈大悲。尤其今天到這裏一看,我早就想到了,這的確給他們找麻煩。今天看到你們諸位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已經忙了好幾天了。到現在爲止,可以說已經忙出了一點頭緒來。以上所講的是事務性的報告。
我們這次參加打七的,半數是出家人,半數是在家人。在家人的年齡從十幾歲開始,現在我還不確定,可能從十叁四歲開始(還有兩位小朋友要來,可能是來玩玩的)。一直到七十幾歲,男女都有。就教育程度而言,從小學一直到博士、當大學教授的都有。職業,黨、政、軍、經、士、農、工、商各界和外國學人等。還有出家的同學們。你們所填的資料表,我都看過了。在我看來。你們的身體都不太健康,至少比我差。雖然我的年紀比你們大,可是還比你們健康。要如何使你們的身體健康,也是包括在這次打七的目標以內。那麼,在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差別這麼大的情況下,與曆年打七的方法又要不同了,又要變了。我的方法是沒有一定的。號稱爲禅宗的打七,你們不要上了我的當。我才沒有禅呢!騙諸位來玩玩,耍七天把戲給你們看看,這是有的。若說一定有什麼道,我自己都不知道“道”在哪裏。不過呢!至少可以幫助諸位向“道”這個路上去找。
打的什麼
那麼,所謂的“打七”是什麼意思呢?“打七”這個名詞,打是土話,沒有意思。打七就是七天用功。我們講慣了,就叫“打七”。好像打坐,有很多人跟我講最近“打”得很好。明明是坐得很好,硬是要講“打”得很好,不知道是打誰?這個“打”是虛字,但是一般人喜歡用虛字,就說“打”得很好。後來,我就把“打”和“坐”分開了。有些人愛打牌又學打坐,我就問:“你打得好?還是坐得好?”打是打牌,坐是打坐。你千萬不要說打得很好,我還以爲你在打牌呢!打七就是拿七天來用功做功夫,號稱“克期取證”。打七就是克期取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發誓若在七天之內不成道,不離此座。不成道的話,坐死算了。打七就是效法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這種精神。並不是來這裏好玩的,不是來這裏吃幾個素包,吃幾餐素菜的。在山下葷菜吃多了,哎呀!素菜很好吃,多吃幾碗飯。那不是打七,那是“大吃”也。
那麼,後來禅宗在什麼時候興起“打七”的呢?在中國唐、宋以後,禅宗流行。在禅宗的叢林製度下設有供修行的禅堂,大的禅堂比這個大悲殿還要大,可以容納幾百人;小的很小。經過幾十年打坐參禅,還不能悟道。因此,每年到了冬天最冷的時候,發動“打七”。在七天裏,晝夜不停的用功,舍身行道,非要找出一個東西來不可,這是禅宗打七的開始。
所以,打七是非常嚴肅、非常嚴重的事,並不是好玩的。而我們今天的打七呢?有些人對于佛法半個鍾頭都沒有學過。打坐呢?半個鍾頭都沒有坐過。打牌倒是有經驗,打是打過,坐是沒有坐過的。而我們今天要舉行“打七”,你看怎麼辦?
過去在大陸上打七,禅堂的建築是古式的,進去以後,使人的心理很安定,但是空氣不流通。一到了打七的時候,叢林裏所有的修行人都來參加。爲了加緊用功,一天吃六七餐。這時候,不“過午不食”了。盡管吃,叁餐之外,還有點心。吃…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