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理上去研究啊!無智亦無得。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早上八點五十六分坐第二枝香)
平平淡淡做人——謙下,柔順。老老實實修行——慈悲,忍辱。
得了還會掉,十句話做一句講,一句話可以不講了。
下雨啦,慈雲法雨,遍地清涼。天下事不說也罷,保養精氣神,養到氣機充沛,再說話做事。由凡夫見道,保持這個,擴而充之,要守這個戒多言的戒條,不這樣就放逸。誰真修行,我就歡喜。今後須常常默想這個佛堂,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戒慎恐懼,小小心心,努力修定,努力參究。在這七天中,各位都有收獲,深淺不同,自己心裏有數,等到誰大徹大悟以後,這個香板交付給你。各自努力呀!身心放下。
隨順世緣無挂礙,這就是修行,不容易呀!一切境相,一切了然,一切清淨,曆曆分明,這是觀音入道之門。認得這個。如何是不生?不生妄想雜念,不起生滅之心而已,萬緣放下,晝夜都在“不生”之中,就是無生法忍。(要做到擴而充之的功夫)不信嗎?叁大阿僧祗劫去找去!
反觀父母所生之身,如大海一漚,不認這個。
放四大,莫把捉,清淨自性,即是如來法性身。
(早上九點二分坐第二枝香)
總報告——早上九點四十分開始
林同學:回去以後要好好做人。
文光:歸納起來,綜合意見,回家以後,努力修行。
唐君:增加了很大的信心。
張同學:我現在像一個嬰孩一樣,今後一切要從頭做起。
黃老居士:我參加此次禅七,有兩個目的,一是求知,二是求證,第四天我已經證到自淨其意。佛法是故紙,我深深體會了,不能向外馳求的。老師訓示:平平淡淡做人,老老實實修行,一定遵循到底。做到寡過少擾,憎與慢已減到十之九了。淨土方面我加緊去修。
夏醫官:希望再多舉行幾次禅七。
程局長:說這個,不是這個;想那個,不是這個;不說不想更不是這個,這個?這個?
張教授:因緣殊勝,應特別珍惜。
孫先生:知道了自性本空;也體驗到一點點靈明本性的眉目,非常感謝。
魯居士:我業障重,以後打禅七我要求作侍者,管香燈,作維那來消除業障,又希望給我上香的任務。
傅太太:追隨各位的精進忏悔,今後要努力學習。
陳小姐:以後要努力學習。
周太太:一定遵老師教導,努力念佛修行下去。
楊太太:這次打坐,胃疼的病好了。
傅居士:偈:“空向山中走一場,靈山說法也冤枉,早知師姑女人做,在家一樣作和尚。”(大家一笑)
聶居士:今後我一定平平淡淡做人。
金先生:今後我立志不講話,少講話,律己較嚴一點。
謝教授:七天禅七,勝讀五十年書。去念頭如放屁一樣,有屁就要放掉它,爲什麼要忍住它呢?放掉不就舒服了嗎?
項教官:這次了解“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了,人心死了,道心就生了,漸修是拭鏡上塵,隨拭隨來,頓悟如打破鏡子,無須再去拭它了。
楊管老:本人這幾年道高魔長,我很慚愧。各位都很精進,我學到很多。老師這次抱病主七,我們應感謝,婆心太切了,希望大家學學袁了凡,努力修善。心法,求其在我,一切唯心造,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慎獨功夫,就是不動惡念,要從起心動念處做功夫。
一九六叁年
南師懷瑾禅七講錄彙編
時間:一九六叁年元月二十六日至二月一日
農曆歲次癸卯正月初二至初八
地點:臺灣省陽明山新北投居士林
紀錄:遨 記
第一天--農曆正月初二
(上午十一時半,老師上香禮佛後開示--)
師雲:今年我們大家上山反省一下,靜坐經行,規矩不像上兩次那麼嚴謹,可是自己內心嚴格克己,像打七一樣,也未嘗不可以得大利益。在無定法之中,輕松和諧,總以有所成就爲目的。大家各人先檢討自己一番。
蕭先生:一年來打坐的功夫,沒有精進,對人處事稍稍平淡一點了。
傅居士:去年打七,稍有收獲,打坐時腿子已能降服。
傅太太:一年來在俗圈子裏混過了,早晚都要坐。對人處世,稍有定力,嗔念一來,可以覺知。
程委員:每次打坐已由半小時增至叁刻鍾,打坐時手腳會暖起來,功夫甚少間斷。應付世事,稍稍做到圓融一點,甚少與人爭辯。只是男女一關,甚難克服。名利方面,尚能看開。
楊管老:我退步了,去年打七的境界,因出國而全都丟掉了。身體好轉,打坐時念頭反而多了,自覺不夠精進,大是退步。
劉老居士:一年來見地沒進步,做功夫時間很少,在公共汽車上,以及辦公下來,或走路時,盡量保持靜定,氣脈有進步。身體精神也有進步。處事方面,不貪事,隨遇而安。
魯居士:虛老說:“老參難”,我就是一個老參。去年得過一度黃膽病,知道來日無多了,已開始吃素。每天早晨打坐一個小時,很輕安,像睡覺一樣。過了一小時稍稍差些。默誦《金剛經》一卷後,即獲輕安。在處事方面,剛強之氣,仍能除,身體精神下半年較好些。
法師(一比丘):很慚愧,我學佛時間很短,自出家後,認爲別人修行見地比我強,就是我的老師,並沒有僧俗的隔礙。有許多的出家人,爲了名利而鈎心鬥角,爲了生活而趕經忏,很是可憐。有一次睡覺時忽覺身上有一股電流,能做主。
師雲:漏丹事如何?答:和以前差不多。
文光:一年來多病爲苦,做人方面希望柔和一點。可是做不到,漏丹的事和以前一樣。
夏醫官:每天打坐。在老師到鬥六時得見一些消息後。打坐時很快即可以截斷妄念,兩腿熱流已發動。做人方面盡量做到諸事謹慎。
張教授:打七以後,覺得非常甯靜,不久就丟光了。理解方面稍有進步。在忙亂病痛之中,度過了一年,非常慚愧。
楊先生:我平時不大受人範圍,最近已能保持甯靜的心情。開始學打坐時,曾頭痛四個月。去年曾腰痛七個月。眉間光擾惱我兩年兩個月。我現在已明白了“平實”二字,一切病痛都離身了。
師雲:飲食男女,真正修行的人不必隱諱,要面對現實,破此難關。顯教對此沒有辦法,真正修持的人,非解決此一問題不可。要化去淫念,才能真正解脫貪嗔癡。貪就是貪求財色名利。嗔就是不能慈悲喜舍(不能詳和)。癡就是事理不能通達。一切衆生由愛欲而來。所以密宗有一門方法由此下手。胎兒最初七天生督脈。次七天生眼睛及生殖器。叁十七個七天出娘胎,嬰兒只有愛沒有欲,未破身以前沒有欲。修持用功,不能得力,生理上的障礙不能解決故也。把這個化了以後,才算打好了修持基礎。藏密大師們認爲中脈不通,修法絕不能成功。氣脈通了以後,貪嗔癡都沒有了。生理的變化,也是一日一來複,生理健旺以後,持盈保泰則很難。西藏密宗講叁脈四輪。嬰兒至開口說話即不通,經過如法修持,才可以打開。生命的泉源在海底部位。八十歲的人,如果海底生命之源可以喚醒,可以延年益壽,且可得神通。西洋人稱“靈力”、“靈能”。藏人稱“拙火”。打坐時氣脈不通,不能得定。顯教中有“暖、頂、忍、世第一法”的說法。
先由臍輪發暖,到一身均暖,拙火將發之征兆也。暖後可以得熱,淫念甚強,須有化去它的修持方法,不過傳法不得其人,益增其惡,故密宗上師絕不輕傳此一大法也。以叁昧真火,鍛煉精氣,一片光明,頂輪開了,丹田發暖,頭頂清涼,妄念自滅。忍者,氣住脈停與宇宙相通矣。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心頭一空,氣機就會下沈。
(晚上九點半)
一天,釋迦佛上座說法,文殊白椎(師敲木魚一下)說:“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佛即下座。“谛觀”就是審慎觀察,法王就是佛,“如是”就是“就是這個樣子”。一般學佛的人被佛法捆得好緊,木魚打了一下,聽到了嗎?不打時聽到了嗎?聲音有生有滅,能聽的那個無生無滅。你們硬要找一個空,一天到晚穿衣吃飯,待人接物,什麼時候不空過?
師對法師曰:你坐的姿勢不對,影響成就很大。此外更要仔細參禅,《法華經》說:“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是什麼道理?參!
今天一天所講的那些話,都是權巧的說法,如果你是一個大丈夫,就管不了那麼許多,也不錯。
第二天――農曆正月初叁
四大不調,引動欲念,利用打坐,使你靜下來。四大慢慢調和,氣機調柔了,欲念就沒有了,所謂“習定”是也。般若是悟道的智慧,由什麼地方悟?就在一動一靜之間去悟。覺了能動靜的那個,明明了了,就是這個。身體動亂,明明了了的這個,並沒有動過,一切了然,一切不相幹。生命的能,充沛以後必然向外發展,坐禅以後,不使它向外發展,于是氣機在身體內發動,動到極點,慢慢就化了,業力減了,氣機化了。就這樣坦然一定,不要求個清淨。脹、痛、酸、麻、癢、熱、冷,都是過程,不要怕苦,但是也不要太苦。苦過以後,就可以豁然明白了。
習定妄想斷不了,不要強去斷它,就是那麼看著它。昏沈來了,也不要強打精神,照住昏沈。久而久之,妄想就起不來了,昏沈也不來了,不是你用心去斷除它們,它們自動不來的,用功要這樣用法。
(第叁枝香)
法師!把頭擡起來,不要挺得太厲害了,下颚向內收,後腦向後仰一點,把頭腦忘掉,使心下沈,並不是沈到身體的某一部分上停住下來,而是把它放下去,放到地心以下去,放到下面無量虛空去,然後就可以定住不變了。
天氣寒冷,一切都凝縮,我們這個身心也在凝縮。不過修道要反其道而行,哈出幾口氣來。把身心都放下。體溫就會慢慢提高,不怕冷了。我們這個身體,真是嬌慣不得,越是怕冷,它就越冷;滿不在乎,它倒暖起來了。
心不要注意上面,一切凡夫都習慣注意上面。想像由海底下沈,沈入于九地之下,就可以大定,所謂“地藏王菩薩”是也。心沈下,純陽之氣就上升,硬是讓你放下,而不是叫你放開,是很有道理的。不把心沈下去,純陽之…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