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禅七日

  南禅七日

  南懷瑾

  01本師成道與打七

  02生命科學及死亡過程

  03中陰和入胎

  04住胎與成長

  05七支坐法

  06坐上體操與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及重要性、六妙門、悟和修

  09龍樹菩薩及5部概論

  10天界與定境分析

  11止觀六妙門安那般那詳講與定境

  12胡床與羅什法師

  13四禅與氣脈

  14般舟叁昧與氣脈

  15韓愈李翺張商英

  16張商英開悟與安那般那科學與宗教等

  17達磨四句與雜談

  18德山禅師與·曾參悟道

  19馬祖及朱元璋

  20靈光獨耀四偈和野狐禅

  21一二禅境界及天王悟、見惑

  22見思惑、見取見、戒禁取見

  23禅定和結使與修行方法,叁四禅境界等

  24八定的修持與五蓋等

  25達磨祖師到中國傳法

  26參話頭與圓覺經偈

  27解悟證悟克勤禅師與聖士師等

  28月溪法師和峨眉山閉關楞伽經

  29輕安和靜坐經驗

  30光厚和尚和洪部長

  31唯識和中觀

  32中觀與八識

  33夢與現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念佛方法及八識頌等

  36楞嚴經及洪醫師報告和大愚法師

  37楞嚴經真心

  38楞嚴經真心及世界成立

  39楞嚴經總結

  40教育和希望

  附一

  本師成道與打七

  佛說的經典最重要,論,是佛的弟子們,這些菩薩與尊者們,根據佛法的修持的著作。有些論著得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到底還是菩薩們,是尊者們的著作,不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親口所講的原著。所以學佛,第一注意依經不依論。第二依法不依人,以佛法佛說的佛經的所講的佛法爲標准。真正學佛,所以我們皈依佛、皈依法,以佛所說的,這個留下來的記錄,那叫做經典。經典是我們後人尊稱它,實際上每一本佛經,都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對話的討論集,或者是這個菩薩提出問題啰,或者那個弟子提出問題啰,譬如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須菩提尊者爲主體所提的問題,這種對話的記錄下來,後世叫做經典。那麼這一種經典就叫做佛法。所以佛法,法字的意思,佛法這個法字的意思包括什麼呢?一切事,事實。一切理,一切道理。一切事,一切理,綜合攏來就叫做法。什麼叫一切事呢?譬如我們學禅打坐作功夫這是一個事實,等于我們普通講中國話叫功夫,功夫就是一個事實,那不是理論能夠講的,譬如,兩個腿能不能盤的起來,那是一個事實,所以事跟理配合起來這叫做法,就是佛法的法,不是普通法律那個法,所以依佛法不依人。老和尚故意捧我,什麼善知識,老和尚話也靠不住,你們不要聽,我更不是善知識,他是客氣話。不要因爲人的關系,要真正以真理爲依歸。第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只有佛經裏還有差別,有些佛經是不了義的經典。什麼叫不了義?不徹底的,不究竟的。有些佛經是究竟。所以要依了義,徹底,了就是徹底。不依不了義,有些小乘的經典,甚至後世還有僞造的經典,靠不住的。但是諸位聽了以後不要認爲靠不住,看都不看,都要看,你看了知道那個是不對的。所以譬如有些人講這是外道,我說你學過沒有。外道我怎麼學它。那你怎麼曉得他是外不外呢?你知道了,才知道這個是外道。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十九歲皇帝不當,跑去做和尚,出家了。他前面十二年,八、九年學的都是外道,因爲他經過外道的修持了,曉得一切皆非,都不對了,不是正法,因此才在菩提樹下,自己悟道的,這個是正法。現在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順便帶到告訴大家這個觀念。第四句話依智不依識。真正學佛學道,要靠高度的智慧,不是靠腦筋,或者是讀的書、常識與思想來的。譬如大家都學佛都曉得四大皆空,我常常說你肚子餓了,不要吃飯,看你空得了不,你就空不了。你說四大皆空嘛,天冷了,不要穿衣服,不怕冷你做得到嗎?做不到。所以都知道四大皆空,這些佛學一聽了都會了,尤其大家,我常常說一個笑話,諸位不要見怪。

  

  我常常告訴朋友,我最怕是學佛的人。爲什麼?一來了以後,看到你合個掌,一臉的佛氣,一身都佛氣,滿口的佛話,究竟什麼意思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就是把佛的那些道理拿來做普通的常識用了,變成名詞了,嘴裏滿口佛的名詞,那個真正的意義不懂,所以真正學佛要高度的智慧,佛法是智慧的學問,不是一般的常識,也不是一般的思想,我們首先交待這個。講老和尚剛才的客氣話,我這一番話的重點,希望大家對我,不要寄望的太高,更不要重視我,我是個非常普通的人,只有一點,好像除了我那些老朋友,我請來的老朋友以外,比你們年輕,我多活了幾年,比你們多吃了一點鹽巴,如此而已,倚老賣老,只有這一點那還可以,其他都不行的。那麼我也同你們諸位一樣,十一、二歲就喜歡這個,一直摸到現在,現在你看我那個樣子,頭發也白了人也老了,一無所成。會寫幾本書,那騙人的,肚子餓了才去寫書,沒有飯吃賣文章吃飯的。講到這裏,諸位不累,時間到了,你們告訴我。

  

  講到我寫書的先給你們講個故事,也是不是完全講故事,我這個話有深意,看你們年輕的同學們出家的那麼多,我剛才坐在這裏,感想很大。你看你們這裏,叁、四百個青年人,都出家了,這個能不能真正看懂佛經,這句話很不禮貌,但是我講的真話,這是一個問題。能不能真修持到有一點心得,這是個問題。尤其是諸位出家了,社會上不懂,我懂,因爲我同你們一樣,從年輕摸起的,我在峨嵋山也閉關,我的老師兄,這位八十歲了,他是我的師兄。我閉關的時候,都他招呼我的,我要一點花生米、什麼東西,寫個條子給他,他都給我弄來的,他現在是四川的老修行,大家都知道,因爲曉得我到了這裏,我們五十年不見面了,所以特別趕過來。講到這裏爲什麼?就是說,年輕人的修行,究竟如何要實證的,你們不要輕視,真正的一個出家人,是社會文化的領導人。我們都曉得出家人爲衆生種福田,這句話很可怕的,

  

  古人說,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我們出家了以後,什麼都不管,十方布施來有得吃有得穿,那不是跟你玩的,要你修行啊!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所以吃了佛家的飯,今生不了道,來生是牛變馬,披毛戴角還。我相信諸位都聽過的,爲什麼那麼警告呢?古人提出來警告,不是我哦!就是說我們出了家,就要自己修持成就,成就了幹什麼?都曉得爲衆生種福田,什麼叫福田?你看我們的糧食都從田地裏頭出來的,沒有土地就沒有稻谷,沒有五谷雜糧,我們就活不下去,沒有飯吃。所以這個土地這個田地是有這樣重要,所以,一個出家人,自己成就了,是給一切衆生,一個好的一畝良田。所以我們自己出了家本身不要忘記了,要做到這個資格,那不修持,怎麼行呢?做到了爲衆生的福田,才叫做人天的師表。不但人中的大師父,還是天人中的大師父,這樣一個出家(人)重要的身份。

  

  我今天上午,老和尚,我來了看到老和尚帶領大家在修行打坐,我趕快避開了,怕打擾你們,等到老和尚帶領你們去吃飯的時候,我坐在這裏一個一個靜靜的觀察。我看到你們,這怎麼得了,以我們當年我這個老師兄,八十歲。以我們當年看法,好像你們這一代,比我們當年還活潑得多,所謂活潑,連規矩威儀都不懂,好像一點恐懼的心理都沒有,這個我們將來慢慢討論。因此,替你們擔心害怕,這怎麼得了,所以這句話就回來,至少要把中國的古文要學好,把佛經能夠自己看得懂。爲什麼我講古文學好?所有的佛經都是唐宋那個時候的翻譯的多,漢朝開始到唐宋,宋朝以後翻譯的佛經非常少。佛經都是古文寫的,現在叫做古文,當時也是白話文啊!因爲時間久了我們叫它古文,是當時的白話。現在人把這個古文的佛經都沒有看懂,你怎麼樣懂進去佛法呢?這是個大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常常告訴出家的朋友們,甚至出家的同學們,我說唐宋時代每一個出家人,受皇帝,受朝廷的大臣,受社會上每一個人恭敬他。你看唐朝、宋朝,大家曉得那些老同學,都是你們的老同學,李白、杜甫、韓愈,你們都知道的嘛,還有一個蘇東皮,蘇東坡,講錯了,蘇東坡,這些都是,你們都是老同學嘛。你看他們所有這些人的文集,包括曆代的皇帝,沒有一個和尚朋友,覺得自己很恥辱的,所以交了一個和尚朋友,等于現在的人有個大科學家跟你兩個做朋友很光榮一樣,曆代都是如此,現在呢,現在社會上看看,像我在香港,我家裏經常出家的同學來來往往,有人警告我,你家裏少來那些出家人,尤其正月不准來。我曉得,正月看到你們說光了頭,今年倒楣會輸錢的。早晨起來看到和尚尼姑,唉!糟糕了,今天一定倒楣,有些人就“呸”這一下,你以爲吐口水,他就是說破這個壞運氣。你看出家的身份那麼高,給今天的社會看得那麼低,這個不能怪人哦,要怪自己本身。唐宋的時候一個出家人,你看從南北朝開始,大家都曉得,老百姓甚至于宰相這些部長們見到皇帝非跪不可,可是中國的古代的憲法規定,出了家的見到皇帝不跪的,只合掌問訊了不起了,那麼尊重,它的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告訴諸位,因爲唐宋時代古代的教育,教的是中國文字,沒有今天的科學、哲學,什麼亂七八糟的這些東西都沒有,當然科學、哲學、宗教都包括在內,所以一個讀書人一定要學會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寫字四種體一定會,正、草、隸、篆,這十二樣本事都會了,頂大一個學者。那麼唐宋時代呢,這些出家人,比進士,狀元的本事還大,你們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正、草、隸、篆,我樣樣會,我的佛法你就不會。第一點那個時候佛經不是現在哦,不能隨便流通的哦,只有宮廷裏頭皇帝才有啊,民間看不到呀!很難得看到幾本佛經,所以出了家的學問,你們普通人,這些博士、碩士的本事…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宗與道家(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