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南禅七日

  南禅七日

  南怀瑾

  01本师成道与打七

  02生命科学及死亡过程

  03中阴和入胎

  04住胎与成长

  05七支坐法

  06坐上体操与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及重要性、六妙门、悟和修

  09龙树菩萨及5部概论

  10天界与定境分析

  11止观六妙门安那般那详讲与定境

  12胡床与罗什法师

  13四禅与气脉

  14般舟三昧与气脉

  15韩愈李翱张商英

  16张商英开悟与安那般那科学与宗教等

  17达磨四句与杂谈

  18德山禅师与·曾参悟道

  19马祖及朱元璋

  20灵光独耀四偈和野狐禅

  21一二禅境界及天王悟、见惑

  22见思惑、见取见、戒禁取见

  23禅定和结使与修行方法,三四禅境界等

  24八定的修持与五盖等

  25达磨祖师到中国传法

  26参话头与圆觉经偈

  27解悟证悟克勤禅师与圣士师等

  28月溪法师和峨眉山闭关楞伽经

  29轻安和静坐经验

  30光厚和尚和洪部长

  31唯识和中观

  32中观与八识

  33梦与现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念佛方法及八识颂等

  36楞严经及洪医师报告和大愚法师

  37楞严经真心

  38楞严经真心及世界成立

  39楞严经总结

  40教育和希望

  附一

  本师成道与打七

  佛说的经典最重要,论,是佛的弟子们,这些菩萨与尊者们,根据佛法的修持的著作。有些论著得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到底还是菩萨们,是尊者们的著作,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亲口所讲的原著。所以学佛,第一注意依经不依论。第二依法不依人,以佛法佛说的佛经的所讲的佛法为标准。真正学佛,所以我们皈依佛、皈依法,以佛所说的,这个留下来的记录,那叫做经典。经典是我们后人尊称它,实际上每一本佛经,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对话的讨论集,或者是这个菩萨提出问题啰,或者那个弟子提出问题啰,譬如大家都知道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为主体所提的问题,这种对话的记录下来,后世叫做经典。那么这一种经典就叫做佛法。所以佛法,法字的意思,佛法这个法字的意思包括什么呢?一切事,事实。一切理,一切道理。一切事,一切理,综合拢来就叫做法。什么叫一切事呢?譬如我们学禅打坐作功夫这是一个事实,等于我们普通讲中国话叫功夫,功夫就是一个事实,那不是理论能够讲的,譬如,两个腿能不能盘的起来,那是一个事实,所以事跟理配合起来这叫做法,就是佛法的法,不是普通法律那个法,所以依佛法不依人。老和尚故意捧我,什么善知识,老和尚话也靠不住,你们不要听,我更不是善知识,他是客气话。不要因为人的关系,要真正以真理为依归。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只有佛经里还有差别,有些佛经是不了义的经典。什么叫不了义?不彻底的,不究竟的。有些佛经是究竟。所以要依了义,彻底,了就是彻底。不依不了义,有些小乘的经典,甚至后世还有伪造的经典,靠不住的。但是诸位听了以后不要认为靠不住,看都不看,都要看,你看了知道那个是不对的。所以譬如有些人讲这是外道,我说你学过没有。外道我怎么学它。那你怎么晓得他是外不外呢?你知道了,才知道这个是外道。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皇帝不当,跑去做和尚,出家了。他前面十二年,八、九年学的都是外道,因为他经过外道的修持了,晓得一切皆非,都不对了,不是正法,因此才在菩提树下,自己悟道的,这个是正法。现在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顺便带到告诉大家这个观念。第四句话依智不依识。真正学佛学道,要靠高度的智慧,不是靠脑筋,或者是读的书、常识与思想来的。譬如大家都学佛都晓得四大皆空,我常常说你肚子饿了,不要吃饭,看你空得了不,你就空不了。你说四大皆空嘛,天冷了,不要穿衣服,不怕冷你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都知道四大皆空,这些佛学一听了都会了,尤其大家,我常常说一个笑话,诸位不要见怪。

  

  我常常告诉朋友,我最怕是学佛的人。为什么?一来了以后,看到你合个掌,一脸的佛气,一身都佛气,满口的佛话,究竟什么意思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就是把佛的那些道理拿来做普通的常识用了,变成名词了,嘴里满口佛的名词,那个真正的意义不懂,所以真正学佛要高度的智慧,佛法是智慧的学问,不是一般的常识,也不是一般的思想,我们首先交待这个。讲老和尚刚才的客气话,我这一番话的重点,希望大家对我,不要寄望的太高,更不要重视我,我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只有一点,好像除了我那些老朋友,我请来的老朋友以外,比你们年轻,我多活了几年,比你们多吃了一点盐巴,如此而已,倚老卖老,只有这一点那还可以,其他都不行的。那么我也同你们诸位一样,十一、二岁就喜欢这个,一直摸到现在,现在你看我那个样子,头发也白了人也老了,一无所成。会写几本书,那骗人的,肚子饿了才去写书,没有饭吃卖文章吃饭的。讲到这里,诸位不累,时间到了,你们告诉我。

  

  讲到我写书的先给你们讲个故事,也是不是完全讲故事,我这个话有深意,看你们年轻的同学们出家的那么多,我刚才坐在这里,感想很大。你看你们这里,三、四百个青年人,都出家了,这个能不能真正看懂佛经,这句话很不礼貌,但是我讲的真话,这是一个问题。能不能真修持到有一点心得,这是个问题。尤其是诸位出家了,社会上不懂,我懂,因为我同你们一样,从年轻摸起的,我在峨嵋山也闭关,我的老师兄,这位八十岁了,他是我的师兄。我闭关的时候,都他招呼我的,我要一点花生米、什么东西,写个条子给他,他都给我弄来的,他现在是四川的老修行,大家都知道,因为晓得我到了这里,我们五十年不见面了,所以特别赶过来。讲到这里为什么?就是说,年轻人的修行,究竟如何要实证的,你们不要轻视,真正的一个出家人,是社会文化的领导人。我们都晓得出家人为众生种福田,这句话很可怕的,

  

  古人说,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出家了以后,什么都不管,十方布施来有得吃有得穿,那不是跟你玩的,要你修行啊!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所以吃了佛家的饭,今生不了道,来生是牛变马,披毛戴角还。我相信诸位都听过的,为什么那么警告呢?古人提出来警告,不是我哦!就是说我们出了家,就要自己修持成就,成就了干什么?都晓得为众生种福田,什么叫福田?你看我们的粮食都从田地里头出来的,没有土地就没有稻谷,没有五谷杂粮,我们就活不下去,没有饭吃。所以这个土地这个田地是有这样重要,所以,一个出家人,自己成就了,是给一切众生,一个好的一亩良田。所以我们自己出了家本身不要忘记了,要做到这个资格,那不修持,怎么行呢?做到了为众生的福田,才叫做人天的师表。不但人中的大师父,还是天人中的大师父,这样一个出家(人)重要的身份。

  

  我今天上午,老和尚,我来了看到老和尚带领大家在修行打坐,我赶快避开了,怕打扰你们,等到老和尚带领你们去吃饭的时候,我坐在这里一个一个静静的观察。我看到你们,这怎么得了,以我们当年我这个老师兄,八十岁。以我们当年看法,好像你们这一代,比我们当年还活泼得多,所谓活泼,连规矩威仪都不懂,好像一点恐惧的心理都没有,这个我们将来慢慢讨论。因此,替你们担心害怕,这怎么得了,所以这句话就回来,至少要把中国的古文要学好,把佛经能够自己看得懂。为什么我讲古文学好?所有的佛经都是唐宋那个时候的翻译的多,汉朝开始到唐宋,宋朝以后翻译的佛经非常少。佛经都是古文写的,现在叫做古文,当时也是白话文啊!因为时间久了我们叫它古文,是当时的白话。现在人把这个古文的佛经都没有看懂,你怎么样懂进去佛法呢?这是个大严重的问题。所以我常常告诉出家的朋友们,甚至出家的同学们,我说唐宋时代每一个出家人,受皇帝,受朝廷的大臣,受社会上每一个人恭敬他。你看唐朝、宋朝,大家晓得那些老同学,都是你们的老同学,李白、杜甫、韩愈,你们都知道的嘛,还有一个苏东皮,苏东坡,讲错了,苏东坡,这些都是,你们都是老同学嘛。你看他们所有这些人的文集,包括历代的皇帝,没有一个和尚朋友,觉得自己很耻辱的,所以交了一个和尚朋友,等于现在的人有个大科学家跟你两个做朋友很光荣一样,历代都是如此,现在呢,现在社会上看看,像我在香港,我家里经常出家的同学来来往往,有人警告我,你家里少来那些出家人,尤其正月不准来。我晓得,正月看到你们说光了头,今年倒楣会输钱的。早晨起来看到和尚尼姑,唉!糟糕了,今天一定倒楣,有些人就“呸”这一下,你以为吐口水,他就是说破这个坏运气。你看出家的身份那么高,给今天的社会看得那么低,这个不能怪人哦,要怪自己本身。唐宋的时候一个出家人,你看从南北朝开始,大家都晓得,老百姓甚至于宰相这些部长们见到皇帝非跪不可,可是中国的古代的宪法规定,出了家的见到皇帝不跪的,只合掌问讯了不起了,那么尊重,它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我告诉诸位,因为唐宋时代古代的教育,教的是中国文字,没有今天的科学、哲学,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些东西都没有,当然科学、哲学、宗教都包括在内,所以一个读书人一定要学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写字四种体一定会,正、草、隶、篆,这十二样本事都会了,顶大一个学者。那么唐宋时代呢,这些出家人,比进士,状元的本事还大,你们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正、草、隶、篆,我样样会,我的佛法你就不会。第一点那个时候佛经不是现在哦,不能随便流通的哦,只有宫廷里头皇帝才有啊,民间看不到呀!很难得看到几本佛经,所以出了家的学问,你们普通人,这些博士、硕士的本事…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宗与道家(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