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不學呀,當然也……那個財神法學了以後,天天要供養,學密宗是富貴法,一天供養,譬如這個臺子上面供養的,二十一杯水,早晚都要換幹淨的,二十多盞油燈或一百多盞油燈用酥油燈,天天都要點,不少的錢啊,那個油,然後還要燒“護摩”,什麼都燒化,學財神法,還要很好的奶油,很好的香油,把財神放在中間,天天給他換香油,換了洗澡,洗了念一次咒子,洗一次澡都是香油,香油就要燒了,那個成本一算,我不要修財神法,我一定是個財神,要做到布施供養,食物、金錢方面處處都要,孔子說的,博施濟衆,堯舜猶病。要做到世界上的人需要錢、需要物質,統統滿足大家的願望,孔子說就是堯舜,當了皇帝的都不可能啊。博施就是佛家講布施,濟衆使每個人滿願滿足,堯舜猶病,作皇帝的都作不到啊,衆生願望無窮,願望是好聽一點啦。答複問題,過去我幾十年,有時候一天坐下來,堆積多了,只好回信的什麼,一回信坐下來,不過半天、一天,就是寫信了,受不了,沒有時間,其他沒有時間,案牍之勞形,案頭上,桌子上堆的信要回的,之勞形,就是做得一大堆,那也是,秋風落葉亂爲堆,掃盡還來千百回,所以人生的境界,像你們一個人清淨很好,你說,弘法利生,那是犧牲自我,而且有沒有這個本錢,所以人生境界……諸位假使沒有得到我的答複的,稍等一下,我的事情太雜亂了,因此就想起來人生天下事,許多無可奈何。清朝那位大學者紀曉岚有首詩,如何如何又如何,如何如何何其多,如何如何又如了,如何如何莫奈何。那真是真的,非到那個境界,人生經驗過才知道,一個人到了某一個程度,好像我找他不過是問一句話,一件小事,可是他本人一天接觸的一句話、一件事,千千萬萬啊,就不得了了,如何如何又如何,如何如何何其多,如何如何如何了,如何如何莫奈何。如何就是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這些小法師們看到這些好偈子,比般若波羅蜜多都還好,這個是很好的咒子,你天天去念吧,專修閉關念此咒一百遍一定有所成就,成就個什麼,莫奈何。
我說的話頭,從哪那裏開始啊,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開始了,在哪裏呢,你們就不曉得留意了,《楞伽經》,所以禅宗是以《楞伽經》爲主題哦,不是以《金剛經》,達摩祖師來傳了心法以後,吩咐以楞伽印心,唯識法相宗,《楞伽經》也是它的重點,《楞伽經》有如此重要,楞伽是佛在晚年,年紀大的時候,在錫蘭,到南印度錫蘭所說的,在錫蘭楞伽山,在這個山上說的,《楞伽經》一開始,大慧菩薩,大慧者,大智慧菩薩,提了一百零八個問題,不止一百零八個問題,提了很多問題,宇宙問題,人生問題,唯物問題、唯心問題,哲學問題、科學問題,宗教問題、問題的問題,一大堆的問題,甚至提到一個窗上有幾顆灰塵,一顆灰塵裏頭有多少分子,就是有多少核子,電子、原子,拿現代話,大到無比大的問題,小到無比小的問題。《楞伽經》的開頭都是問題,所以楞伽一百零八問,可是大慧菩薩提的不止一百零八問題,很雜亂什麼問題都問了,當然沒有問完,佛,也提話頭,大慧菩薩提了這些話頭,佛沒有正面答複,一個一個答複太細了,但是全體的佛經裏頭,大藏經裏頭,幾乎所有問題都有答複,不止在一本經典兩本經典,所以你們趁年輕,現在時代印刷發達,大藏經都擺在這裏看看,所以我在山上閉關閱藏,這位師兄在外面招呼我的,他過一、兩……上來休息一、二天,他又要下山,下山要挑米挑糧食上來,那很苦、很苦的,要命的,當然,全體廟子上,就是靠他們這幾個弄來吃的,那麼我就給他一張條子,帶下去花生米多少啦,什麼啦……由他去辦,那個時候我也吃過七年素,當然沒有……在山上當然吃素了,過午不食。我原來十七、八歲的時候,運動的時候喜歡運動,一歺是吃八碗飯,一盤肉,你們現在,你看我現在,現在我一天只吃一歺,兩碗稀飯,當年是一歺八碗飯,一盤肉,吃下去兩個鍾頭又餓了,所以你們說吃得胖,要減肥我才不相信,吃了一輩子最好的也不肥,但是我要減瘦,也瘦得……差不多已經是白骨觀了,還瘦個什麼,在這樣的情形,在山上也是過午不食呀,我們這個師兄也在這,那怎麼做得到啊,爲了學佛啊、守戒啊,叁碗飯慢慢減成兩碗,我可小心得很,不說戒律一定對不對,方法一定我要試過的,慢慢來怕胃出毛病,兩碗飯,一碗半,一碗半到一碗,一碗到半碗,半碗到二口,二口到一口,一口,一口最難斷了,這一下糟了,到了那個時候總要,嘴巴這個習氣就來了,然後改了,不吃,這一口也不吃,吃七顆生的花生米,都是他給我買回來,生的花生米,七顆慢慢把它五顆、五顆、叁顆、叁顆、二顆、一顆,到了後來統統把它,不過呢,嘴巴還是到那個時候,可是那麼多年在峨嵋山上,那個時候只二十幾歲哦,正在壯年時候,喝呢!喝得峨嵋山上的那個茶葉都寒的,我們那個水是雪水,下雪天泡出來的,如果講營養,我告訴你,一天我們廟上是,最了不起的萬年菜,對不起,師兄,萬年菜,辣椒、鹽,辣椒,那個鹹菜醃得很鹹,加一點羅蔔幹很了不起了,油炒一炒端出來是這一碗,吃不完的剩下來,明天還是照這樣再炒一炒,所以叫萬年菜,什麼叫營養,那個時候沒有考慮,吃下去的飯,屙出來的大便,我們那個山上的那個東司,廁所啊,比這個,比這個樓矮一點點,上面屙下來到下面,古人有兩句詩,尿急板窄,那個茅廝上面,不是現在抽水馬桶,那個板啊,彎了一點,尿流急,這個尿就流得很急了,坑深,茅廁很深,糞落遲,這裏屙下來大概等了半天,才聽到“咚”一聲,此也特別風光啊,回想那個日月、日子,像我在廬山江西廬山住茅蓬,屙大便,沒有廁所,也沒有自來水,跑到哪?跑到萬丈懸崖的崖頂上,找一個地方兩只手捉著,那個大便下去,大概高空下來,下面是不是大便不知道,半路已經化掉了,有時候屙完了,自己回頭看看,真是,龍行一步百草沾恩,那些草上大概,這些生活非常有味道,你們所以想做神仙,神仙的生活很苦耶,不好玩,不要做神仙。在峨嵋山這個環境做神仙多舒服啊?一天到晚都是霧,那個雲霧包圍住了,我們下面看起來,像神仙在白雲裏頭,其實那個神仙是在很重的水份裏頭泡著,像我閉關的時候,在那個冬天,到了十月間是冰雪封山啊,那個小樹給雪包起來是這樣大,可是呢,我後來想我自己,我這一輩子沒有福氣,在山上享完了,一個人在關房裏頭,披個紅披風,天冷的時候,叁床被子上面,早晨起來,第一床被子上面結霜的,多冷,可是有一個味道,到了十二月間,你們看過月亮,八月十五看的多了,十一月、十二月最冷的時候,那個下面萬山冰雪是琉璃世界,整個山,一顆小樹,就變成現在水晶做的,窗子外面都是冰條,那個時候天青氣朗,半夜月亮當頭一照,自己也覺得成仙了,成佛了,那個風景你可沒有看到過,這就叫清福,清福是清福,這裏吃下去屙出來的大便還是白的顔色,這可見沒得營養了,這樣也過了,他活到八十歲還那麼好,話頭講這……講到這裏來話頭多吧,這就叫你們,像我們那時候,我要看大藏經,一天看二十卷呢,不過到這個時候,我看大藏經看什麼,等于看小說,好像每一句都懂,這一句是什麼什麼,就不要那麼辛苦了,當年沒有了解以前,研究金剛經都讀不懂,什麼須菩提,菩提須的,都搞不清楚,這就講,講到《楞伽經》有一百零八個問題,佛把它濃縮,佛又講了一百零八個問題,我叫你們好好去看經,經典就是話頭,話頭就是經典,所以我們念佛珠一百零八顆,就是《楞伽經》有一百零八問,問題一百零八個,你去看看《楞伽經》佛每個問題,他自己把它綜合攏來,有一百零八,他答複問題沒有?他一個等于都沒有答複,通通擺在《楞伽經》上面,但是這部《楞伽經》你研究懂了,讀
懂了,上面一百零八個問題,一千零八個問題,一萬零八個問題你都解答了,是這個道理,講話頭,所以你們不要浪費了,年輕,像我現在的,譬如現在我手邊有大藏經,隨便想一個問題忘記了,一想,抽那一卷,那一段很容易抽出來,當年印象有啊,當然我還做的有筆記,不過一離開都沒有了,現在都不談,筆記有什麼用,靠腦子、靠心。
(大衆行香,南師擊香板開示)這一香板把念頭都打死了,嘿!可是說了這一句,念頭又浮起來了,行就是走,住,代表了這個姿勢,代表這樣站著,阿彌陀佛的立像,站像,坐,坐在椅子上也是坐,盤起腿子也是坐,交起腿子也是坐,每個姿勢都可以修行,練習定,行、住、坐,臥,睡在床上,四大威儀,隨時隨地都在修行、修定,戒、定、慧,你看這個時候有沒有犯戒,什麼戒都沒有動過,這個時候當然是定啰,你管我真定、假定,是一種定,這個時候了解,嗯,這個味道非常好,就是這樣,很清淨,這是所謂慧嘛,你管我什麼慧,大慧,小慧就是慧,戒定慧都在其中矣,所以這樣的行香,使大家經驗一番練習,我講過行香的方式很多種,自己曉得采用,密宗的行香,有時候一個環境,只有一個長條的走廊,你就吊……兩邊布置兩條繩子,吊一個竹筒子套上,一只手把握一個竹筒子,眼睛半開,根本就不用眼睛看,就在空中一樣經行起來了,這裏……這一頭到那一頭,那一頭回到這一頭,就可以練習了,也包括了做了自然的運動了,身心也健康了,現在我們休息十分鍾。
輕安和靜坐經驗
諸位,善自用功,善護念。諸大菩薩,善自護念。大家問的問題很多,有許多差不多同類的,不能一個一個答了,這個問的問題的條子很多,沒有辦法一個一個答,等答完了問題又生出兒子問題來,子問題。子問題又生子問題。這個我只能抓重點整個答,希望大家很有智慧。學禅的人看到前面煙冒了,就曉得有火了,等于我們大家都很有智慧,聽到板響了,就曉得進餐廳去了。你看這個智慧不要參的都很高。其他…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