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哪六種啊?什麼叫無心?一個人真正睡著了,謂,無心睡眠位,真正睡著了,叫無心,凡夫的無心。這個裏頭我們現代也要加以研究,你說一個人,假使,一夜睡六個鍾頭,或者七個鍾頭、八個鍾頭,真正睡著了有多少時間?這是個科學問題了,也是醫學問題,一個人如果夜裏或者需要睡眠,睡六個鍾頭或者八個鍾頭,你說他真正在睡眠的時候多少??在科學在做一個統計了,這同我們那個大醫生,研究腦的,研究心的,有大關系了。譬如我們假使睡五、六個鍾頭,七、八個鍾頭,大部分那個腦神經還沒有完全休息,或者是交換著休息,所以每一個人夜裏睡覺沒有一個不做夢的,個個做夢,沒有一個不做夢,天天做夢,個個做夢,就是你一醒了以後,忘記了夢境,所以人爲自己沒有做夢實際上你腦子,都沒有完全休息,交換,這一部分影像都有,我們腦科醫師在那裏哦,並不是醫師比佛法一樣高,是告訴他要注意這個研究的道理哦,佛法。你真正睡眠完全睡著了,譬如你睡六個鍾頭、七個鍾頭,不到半個鍾頭,所有每一個夢,最長的夢,夢了幾十年的事,夢了幾十年,這種夢,覺到自己怎麼……,夢到自己怎麼投胎怎麼死,幾十年的故事夢,所有的夢,不會超出五秒鍾,所以夢裏的時間,睡裏的時間,你看我們睡六個鍾頭,睡了以後,一下醒來,啊!六個鍾頭,你白天呢,叁個鍾頭,等人的話,你覺得等了一萬年,這個時間同心理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時間,所以我們地球上,月亮上一天一夜這個月球上,佛早就說過,現在到了月球太空,科學到了那裏證明了,月亮上的一晝夜就是我們地球上一個月,半個月是白天,半個月是黑夜,釋迦牟尼佛兩千多年前,他怎麼知道,現在科學到那裏知道了,他說,太陽的一晝夜,太陽這個上面一天一夜,就是我們人世間一年,所以時間都是相對的,超過太陽系統,色界天的一晝夜我們是一千年了,時間是相對的,生命也是跟時間睡眠通……這是科學,所以我們睡眠的時候,真正的睡眠這個叫無心位,凡夫的。第二是悶絕位,昏過去了,或者這個……腦震蕩昏過去了,或者是發高燒,昏過去了,或者是在醫院裏上了麻醉藥真正麻醉過去了,那個是悶絕位,那個叫無心,凡夫境界。其實麻醉的醫師上的好的麻醉藥,不一定完全給你昏過去,不過是,把你引導進入做夢的境界裏,夢是個什麼道理,我們等一下再研究,那個叫悶絕位,這個時候當然無心,兩種了。他說有六種,還有呢,無想定,你真得了無想定的境界,思想完全關閉停止了,無心。還有無想生,無想天,天人的境界,那比我們高了,無想。還有大阿羅漢,你修道得到了羅漢果位,證得了滅盡定的果,滅盡位。還有及無余依涅槃界位,阿羅漢得了滅盡定,對不起,四大阿羅漢在佛說的還是外道,心外求法,本身還沒有明心見性,你到了聲聞地的無余依涅槃,還沒有成佛哦,還是半外道,這六個都是無心位,如是六位,名無心地。你看看,真達到無心談何容易,所以說,禅宗一位祖師,蒼雪大師有一首詩很好,南臺靜坐一爐香,不是南臺灣,這個南臺是南嶽衡山在湖南那個地方,他住在那裏,廟子。南臺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竟日一天到晚,竟日,凝,兩點水,一個懷疑的疑,就是定的境界,凝然,對了,腦子要靈光,竟日凝然萬慮忘,萬慮,什麼思想都忘掉了,空掉了,萬慮忘,這個“忘”字有個心字,是這個字有個心,加個心字,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息心除妄想,修的無想定,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只因爲,什麼都知道,空的境界,什麼都不想,不是故意造一個無想定的境界,你看文學境界的禅,禅的文學境界,你拿這一首詩,同有心,無心地,對照研究一下,你就懂了。南臺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此心如明鏡一樣,物來則應,過去不留,此心如明鏡一樣的,物來則應,過去不留,這個境界。現在我們吃了點心以後,給你點了一個心,點了兩種心,剛才一樣,一個包子,一杯什麼奶茶,一個有心地,量個無心地,先要認清楚了,你說我打起坐來,什麼叫八定,你看有些人,認爲這樣入定了,這上睡眠定,昏沈,什麼定,還有些人真的入定是,這裏口水滑下來,甘露水,昏沈定,都是睡眠位,真的“定”,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氣脈一定打通了的。
現在有同學問問題,提出來,關于出入息的問題,不認爲安那般那,這個呼吸,用這個修法,一出一入,很簡單,實在太難了解了,所以我今天碰到一位,老同學,才菩薩,平常認爲自己很有心得的,我這次我說,真的,出入息,你搞清楚了嗎,在他心裏想,老師問到他,沒有辦法,在他心裏想,這個老頭子,我當然很清楚,不過呢,在我看來,你這個小孩子當然不清楚,所以兩個不同的“當然”。關于出入息,昨天講到了,這位同學提的問題,不能說他不對,真難懂啊,你們困在六妙門的方法裏頭,我再提一道,六個步驟,六妙門,數息、隨息、止息、上面叁個,後面叁個還不管,暫時不動,觀,止與觀本來是中心,還、淨,我們就來講止觀吧,剛才把《瑜伽師地論》擺一下,因爲這個同學提到這裏,觸動我現在告訴你們,一切佛法的修持,由凡夫到成佛之路,修持的路線只有一條,等于《楞嚴經》佛說的,佛告訴阿難兩句話,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只有一條路,十方就是東南西北,加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個角,上下之方位,十方婆伽梵,婆伽梵,是佛的別名,十方叁世一切佛,只有一條路成佛,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楞嚴經》佛說的話,楞嚴經我們大概或者下午明天會討論到,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所有的佛法用功的方法歸納起來,只有一條路,止觀。怎麼“止”,怎麼起“觀”,止是修定的功夫,觀是修慧的功夫,定跟慧雙修,最後才能夠達到真正圓滿的境界。止,梵文叫做“奢摩他”,唐代翻音,你看解釋“奢摩他”,你不要聽那個翻譯的那個音韻騙了,就是“叁摩地”,我們現在看來“奢摩”,這兩個字讀“奢摩”啊,那個是“叁摩”,那個唐代一百多年前那個音韻,我們世界上人的言語,叁十年口音就變了都變了,那個時候,早一點是“叁摩”,後來又加上閩南話,又加上北方話了,奢摩,奢摩、叁摩,差不多都“亂摩”,就這麼一回事,叫“叁摩地”。觀,毗婆舍那,梵文叫“毗婆舍那”,就是“觀”,只有止觀兩路,所以修“六妙門”,教你……,我們爲什麼要“止”呢,這個心,這個思想,這個生理啊,心理、生理像一條流水,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的詩,奔流到海不複回,像長江大河一樣,我們身心永遠在滾動,譬如我們生理上,心髒的血在流動,我們一天周流全身那個血流動著,血液的流動那個行程,十萬八千裏,把它連起來,我們的呼吸往來多少,我們心理思想狀態,所以不能得定,所謂得定要身心兩個靜止下來才能定,所以要把這個流動的怎麼止住,你看那個水流,把它止,要清淨下來,甯定了,那個才叫止,甯定了以後,這個水把它停留不動了,甯靜了,然後這個水慢慢甯靜,裏頭的塵渣子灰塵都下去了,下去了,我們一眼這個水,碧清的,清到極點,一眼就看到底,這個才是“止”的境界,一眼看到底了以後,所以水甯靜到這個程度,一點灰塵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叫“觀”的境界,止觀,這樣比方形容理解了嗎?你不理解,不是你的錯耶,是我講的不對耶,因爲你們太高明,我嘴巴笨,講得不對,所以不理解,要重新修正我自己,有沒有理解啊?好像懂一點吧,我覺得好像懂一點,因爲我覺得懂你一點,不是你懂我一點。所謂止,到極點,所謂止水澄波,形容像一杯,一潭清水,慢慢甯靜了,泥巴下去了,塵渣子下去,研製成功綠天清,下面像我們老朋友講在河邊喜歡釣魚的,這個溪水清的遊魚可數啊,那一條小魚過來都清清楚楚,這個就是觀,止與觀,心境要養成這個樣子,那還得了啊,那就不得了,不得了了以後怎麼樣,就了不得了,不得了,了不得了以後,怎麼,管他得啊了啊,了啊得的,隨便了,等于我常說的,
我們這個清朝的這位大師大文人紀曉岚,那個乾隆的大秘書,乾隆的學問好得很,他又很愛風趣,愛說笑話,他的學生都是狀元、進士了,有兩個老學生寫文章給他看,進士拿去請紀老師看一看文章好不好,紀曉岚看完文章以後,在學生卷後面批了,放狗屁,這個進士,拿到紀老師一批這篇文章,放狗屁,這一棒打得頭大了,不好意思去問紀曉岚,就找另外一個同學,你去問問,我的文章大家都講不錯啊,他還批叁個字,放狗屁,另外一個同學,就跑來問紀曉岚了,老師啊,某某人文章您看了。看了,我給他批了,老師啊,您給他批的放狗屁。對啊。什麼意思啊。很好啊。放狗屁,很好,當然第一等。他說這怎麼搞的。第二等是,狗放屁了。第叁等是,放屁狗,那就糟了。所以我們,你能了解了這個道理,就在你懂這個理路進去止觀,我們爲了,止,止水澄波這個境界,心境,是利用什麼最好的方法,利用出入這個氣。我們生命從媽媽肚子下來以後,臍帶一斷,就靠鼻子呼吸,鼻子呼吸補充生命的功能,並不是說我鼻子把空氣抽進來我才活著,沒有空氣就死了,不是哦,這個生物界的空氣鼻子進來,又呼出去,其實我們十萬八千個每一個毛孔,也是這樣在呼吸,你不覺得,我們只是在這兩個煙囪裏頭,覺得吸呀,呼呀,進來出去,你才錯了,這個進來的是碳氣,氧氣的交換,換氣是引發了我們自己生命功能,身體內部的那個元氣,道家叫先天一炁,真元之氣,有道理。息,是那個不靠這個呼吸關系的那個真元一息,這個是科學的,怎麼叫做科學啊?我們有這些大醫師都在這兒。
你們有沒有觀察一個人的睡覺,我告訴你們,找機會,你去仔細去觀察,仔細用儀器去聽,尤其是嬰兒,你看嬰兒睡覺,不用鼻子呼吸的哦,他的呼吸…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