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禅七日▪P26

  ..續本文上一頁,很健康的嬰兒,很甯靜,這個氣進來,是我們普通修道講丹田呼吸,一直到肚子這裏輕輕動一下,這個鼻子不像我們大了沒有用,靠鼻子兩個煙囪,他一個進來,整個的身體動一下,很規律的,但是你看那個嬰兒,或者我們大人一樣,這樣一呼一吸,差不多了,停了一下,那個時候是息,真睡著了,生命的功能就在那個裏頭起作用,停一下,又動了,我們假使看自己,當然你們沒有辦法看自己,一個睡覺,你站在旁邊看他很健康的呼吸,呼吸到差不多,忽然一刹那之間他也不呼,不吸了,過不了多久,又來了,在他那個不呼不吸的自然的停留的那個境界,那個叫息,這個息認到了。所以我們的出氣叫做“安那”,進來叫做“般那”,安那般那在出息入息之間那個息,那麼沒有辦法,古代的人祖師們,帶領我們這些笨腦筋,進入那個息的境界,他只好叫你先把心理配合這個氣,數息,每進一次,出一次,心理頭記住一下,一次了,進來又出去,兩次了,能夠知道一次、兩次那是心的作用哦,當然也是腦的作用了,呼吸一進一出是生理的作用,與空氣的相應,這個一進一出,這個叫“數”,你不要死死板板的一個豆腐腦筋,豆腐腦筋好聽,有豆腐腦筋已經了不起,你不要水泥的腦筋那麼死嘛,要活一點嘛,數了,第二步是隨息,跟到息,換句話說,你覺得心甯靜了你數它個屁,你就看住這個息就對了嘛,一呼一吸,隨了嘛,隨了以後,你就不管了,你更聰明一點,一上來就,一止,就定住這裏,來也好,入息不住陰界,出息不隨萬緣。你就止了嘛,止了以後,你觀什麼?就觀心理的狀態,剛才上《瑜伽師地論》就告訴你心理的狀態的觀察清楚了嘛,觀到最後,身心都回轉了,還到淨土境界,既無煩惱也無悲喜,清清淨淨,這不是六妙門完了嘛,按呢講啦(這樣講),聽有沒(閩南話),學了兩句閩南話在這裏吹牛表演,這樣講的,聽懂了吧,聽懂了,聽懂了恭喜,你們明天就證得涅槃成佛了,這個問題答覆了。有心地到無心地,我們研究了,

  

  現在我們要找一下了,還是《瑜伽師地論》,叁摩呬哆地,這是怎麼樣是得定的境界,現在告訴我們,剛才講到“安那般那”修止觀就得定嘛,怎麼得定,那麼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怎麼講法,本地分中注意這個邏輯啊,首先還是告訴你,現在還講本地,心性的本來面目,那個原根根的地方,叁摩呬哆地,叁摩地的在靜修的境界,第六部份的,第六個單位的,第一個部份的叫第六之一,你看,真正的學佛的像玄奘法師的翻譯,那個頭腦之邏輯啊,邏輯得不得了,分類,這是精神文明的科學,分類之清楚,使你……。他文字怎麼翻的呢,已說有尋有伺等叁,交代了,上面已經講過了,心理狀態在尋找,在尋求在伺,在等待,這個呢,有尋有伺,我們又……,這個想起,當年幾十年前那個講文學家的,王國維,研究了佛懂了一點佛學以後,提出了文學裏頭的境界的兩個字,因爲那個時候啊,人一接觸到佛學,每個都很高明了,像魯迅啊,這一般人,都是研究佛學,魯迅還出錢自己印佛經,很多哦,凡是革命前輩都接觸過佛學的,因爲你們不曉得去研究,不懂,講到王國維所提的境界,就是有尋有伺這個境界,他說提了辛稼軒的一首詞,全詞不講了,全詞很長,他說那個就是境界的道理,衆裏尋他千百度,這全詞你們去找,一下子……,衆裏尋他千百度,蓦回首,那人……,蓦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過去的詩、詞是要唱的,要真的音樂天才唱得好,配上很好的詞譜,是美得很,不像現在卡拉OK亂蹦、亂跳、亂舞,越扭得大,扭得凶,跳得高,越發狂,越是高明,古代不同。這一首詞,辛稼軒的好詞,上面,當然還有,是講男女關系啊,還是朋友關系,搞不清的,反正什麼叫境界?什麼叫……你們注意哦,世界上什麼叫最美的東西,永遠想像永遠達不到目的,永遠看不見、摸不著,那個就是最美,真給你達到目的了,屬于你的又看見,又摸著,是最討厭了,所以美就是美在這裏,他這一首詞的美就在這裏,這個人穿的是黃衣服,上面……,不要管原詞不講了,衆裏尋他千百度,白天也在找他,夜裏也在找他,做夢也在找他,到處找,找不到,忽然有一天晚上,那個地方夜裏差不多十一、二點鍾了,那個燈亮得很,夜靜人深或者是在鬧市中,蓦回首,不是有意的,無意的,這個頭一歪,他就在那裏,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妙就妙在這裏,燈火有,亮的,亮嗎,不太亮,不太亮嗎,看得見,看得見,看不清楚,越看不清楚,越漂亮啦,看清楚了,狗屁,所以愛情,什麼……,愈不懂,愈誤會,愈漂亮,愈想不到的愈美,肚子餓了一樣,愈沒有吃到的,那個味道啊,越想,口水越流,給你吃飽以後,要不要,不要了,這個討厭死了,撐的要死,有什麼好吃,就這樣啊,人生就是這樣。蓦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就在那裏,原來冤枉呀,找了多少年找不到,有尋有伺,我們用功天天要打坐修定,要修到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放光來接引,阿彌陀佛天天放光接引你,就是你看不見,一點辦法都沒有,都在有尋有伺,他說前面已經講過,有尋有伺等叁部分都告訴你們了,

  

  現在告訴你,雲何,怎麼樣說,叁摩呬哆地,得叁摩地境界,嗢柁南曰,這個嗢柁南怎麼用這叁個字,梵文的翻譯,這玄奘法師真啰嗦,你老人家就翻成那個中文就好了嘛,因爲他翻譯太忠實了,他覺得中文這個字,詩曰,詩嘛,不對,詞嘛,又不是詞,那麼過去別的經典翻成頌、偈,偈頌兩個字,他呢,認爲偈頌也不夠准確,所以翻譯叁個原則,信,要真正的信實,規規矩矩,一句話,一個音都不能變叫信。達,要使你明白通達。還要雅,很有文學藝術的價值。可是玄奘法師翻譯的這些文章,信是絕對做到,達嘛,打八十分,雅嘛,對不起,我只給他七十五分,他不像鸠摩羅什法師翻的《大智度論》、《金剛經》,每一個,《心經》你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美到極點,也是信達雅,玄奘法師的使你看得非常吃力,就在這裏,嗢柁南,講什麼,他把它綜合起來,歸納爲,總標與安立,作意相差別,攝諸經宗要,最後衆雜義,四句話歸納,嗢柁南就是歸納,歸納了,他說一個總綱,總標與安立,怎麼樣叫得定的叁昧的境界,作意,我們用意識造成把生理心理,造成達到這個境界,作意的相,它的現象,有各種各樣的差別不同,我這個內容下面要講彌勒菩薩,是包括了“攝諸經”一切,佛說經典的每一個重點要點都把它歸納攏來了,同時最後包括了衆雜義,外道雜家的各種道理統統把它歸納起來,告訴你們,就是這樣四句話,把所有的複雜的問題歸納,先是總綱告訴你,下面就分析了,若略說叁摩呬哆地,如果我們簡單的介紹,什麼叫叁昧境界呢得定,當知由總標故,安立故,作意差別故,相差別故,他就又告訴我們又講一道,有總綱的,有安立,怎麼樣把它分立安排在那裏,作意,怎麼樣意識形態中間的差別,相差別,相是現象,每一個定的境界現象都告訴你,他說,已經大概略攝諸經宗要等等,都在內了,他又一條一條分析來,雲何總標呢,拿現在白話說,怎麼樣說,你那個總標,總綱呢,謂,就是講,此中略有四種,注意哦,所謂修叁摩地,修止觀定,一者靜慮,靜慮玄奘法師翻譯,過去叫做“禅”,你們要禅宗的禅,禅定就是靜慮,我已經介紹過禅定是梵文的禅,包括中國《大學》、《中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中國跟印度文化兩個合起來叫做禅定,古代翻譯,玄奘法師認爲古人的翻譯“禅定”呢,好像還差了一點點,他的意思,到了印度留學二十年再回來把佛經重翻了,他不用禅定,靜慮,靜跟慮了還不是出在印度跟中國《大學》上,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不是一樣,奇怪,不管了,奇怪也不古怪了。第一,叁昧包括了靜慮、禅定,第二個意義包括了解脫,解脫兩個字,佛法真高明,我們人生最難是解脫,譬如我們身體跟精神思想,兩個分不開,你沒有本事分開,譬如我們這些老兄弟們老哥子們,思想很高,胸襟很大,解脫不了太太、孩子,心裏放不下來,解不開,脫不了,我們幾十年的革命用解放,你要曉得,高明的人,他把解脫這個字換了一個字叫解放,就是這樣來的啊,你們也不懂得,共産黨什麼黨,他的祖師爺什麼,都是學佛來的,你現在根根才找到了,所以解脫,解放用得多高明,怎麼解開,綁著的解開,脫開了,後來給他們用成解放開了,還差一點點,真正的還是解脫,學佛就是學解脫,我們普通講話呢,把解脫兩個字變成普通用詞,這個人非常潇灑,非常灑脫,灑脫是灑得開,脫得開,人生最難是解脫,你看我們那些老朋友們,我說我到廈門來,打個電話,老哥啊,要不要大家來玩一下,他就非來不可,因爲跟我倆有感情,感情上解脫不了,他那個一解脫,你去你的廈門,我在我的北京,管你的幹嘛,那就解脫了,人生最難是解脫,你們好像出家,住了廟子就是爲了解脫,解脫得了嗎?解脫了那個圈子又跑到這個圈子來了,人生解脫難。靜慮,是一個境界,解脫,還有第叁,翻過來,等持,兩樣平等的兩個輪子走路“等持”,平等的保持,定跟慧,如果得定呢,像流水一樣,止水停在那裏,這個死定了,沒有慧,如果有慧呢,心就散亂,智慧在散亂當中,又有定,又有慧,又有慧,又有定,所以又止有觀,又觀有止,這個叫做等持,第四呢,叫做等至,等持和等至有差別的,等持在修持的用功夫的境界,等至是到達了那個定慧的境界,這個嚴重的來了,你們所有學佛的,管你學密宗、禅宗,什麼宗,你學你的祖宗都可以,它下面有個歸納,四種定境,四禅八定境界來了。

  ,

  胡床與羅什法師

  等至是到達了那個定慧的境界,這個嚴重的來了,你們所有學佛的,管你學密宗、禅宗什麼宗,你學你…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宗與道家(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