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坐在上面,把這個首長嚇壞了,又請回來,師父,忏悔,罪過,這樣大的威力,到了後來悟了道,天王悟禅師要走了,年齡也大了,生病了,躺在那裏很痛苦啊,唉唷,唉唷……,這個徒弟侍者站在旁邊,師父啊你輕一點好不好,他說,爲什麼,他說,你看,多少人皈依您啊,大家都崇拜您啊,您看您的當年威風,丟到河裏去,你看蓮花會給你撐住,大家曉得你有道,現在你病的,唉唷,唉唷……給人家聽到,您丟臉我們也受不了,他說這樣呀,他說這我痛嘛,他說,痛嘛你輕一點叫嘛,這個很痛,唉唷,唉唷……還要叫輕一點,他說你曉不曉得啊,我唉唷,唉唷……是叫痛啊,這個侍者這個徒弟講當然知道啊,師父我也曉得你痛苦啊,他說,你曉不曉得,我在痛當中有一個完全不痛的呢,他說,那不知道,你要不要知道我傳給你呢,當然要知道,好,聽到啊,噢喲,噢喲,噢喲……這個不痛的,你曉不曉得,唉唷,唉唷……那個痛的,噢喲,噢喲……這個不痛的,你懂不懂啊,徒弟說當然不懂。不懂啊,坐起來,腿子一盤,枕頭一丟,再見走了,這是什麼本事呀,你說他那個死的時候痛苦不痛苦,四大分離還是痛苦,唉唷,唉唷……,你說,他痛苦嘛,他要走就走,因爲說沒有弟子能夠接他的法,沒有一個開悟的,所以臨死還說了這一個法,(此處一句圖像及聲音不清)
昨天講到張商英居士,那個做宰相的,原來反對佛後來開悟,張商英就誦……,張宰相臨死的時候,清清楚楚吩咐學生家裏的人,告訴你們,《法華經》上,佛所說的,佛在說法,地下突然冒出了一個寶塔,塔裏頭坐了一個佛,叫“多寶如來”,突然塔的門打開了,叫釋迦牟尼佛進來,然後叫……,多寶如來給釋迦牟尼佛分半座,怎麼叫分半座,叫釋迦牟尼佛進來這個塔裏頭,自己退一半你坐,我們兩個一起坐,所以多寶如來與釋迦如來,分半座,在《法華經》裏頭的,那麼一般人看了這些神話,稀奇,當然信仰,有宗教信仰只有信,不敢想像,如果不走宗教信仰,完全是幻想的神話,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張商英居士臨走了,吩咐家裏人,告訴你們,佛法沒有騙人的,他說《法華經》上說多寶如來與釋迦分半座,是真實的事哦,不是隨便講的,只講了這一句話,然後說我要走了,腿子一盤,枕頭一甩,自己拿起枕頭一丟,那個枕頭碰到窗子,房間裏的窗子,“碰”一聲,打了一個炸雷一樣,走了,他是個居士喔,又做宰相、又是大居士、又是大禅師,所以很多宋代的大和尚死了以後,什麼東西都請他寫喔,要他給你留下來幾個字就是不得了。
所以宋朝有個了不起的大禅宗祖師是圓悟勤,現在我們成都昭覺寺,清定法師在那裏做方丈的,現在是密宗道場,那個昭覺寺,圓悟勤禅師的大道場,圓悟勤禅師影響宋朝一代文化還得了,他的大弟子得法弟子大慧杲,大慧杲禅師,那提倡參話頭從那裏開始的,就是南宋末年末期了,快要到元朝了,大慧杲禅師,跟誰倆個關系有關系很好,跟嶽飛兩個,大慧杲禅師名氣太大了,後來嶽飛被殺,大慧杲禅師當然很不高興,秦桧就怕這個大慧杲,這位大法師不同意,不得了,所以秦桧想辦法一邊殺嶽飛,一邊把大慧杲禅師下放了,把他的文憑拿掉了不准,和尚的戒牒把他收了,無罪給他有罪,等于“四人幫”一樣,批鬥他,把他加上手铐,披上枷子,逼到下放到哪裏啊,他在杭州,下放到廣東,大慧杲禅師爲了嶽飛這一案子,所以你看,大慧杲的禅語錄,那個講得痛快啊,他說你們認爲我出家人,出家人愛國家、民族是應該的,那個語錄,大慧杲禅師,那是了不起的一代宗師,然後自己被綁起來,下放就下放,那個時候要走路喔,是個罪人喔,又從浙江杭州出發,下放到廣東來,下放到海南島多荒涼啊,他就走了,結果……,當然有警察公安人員在旁邊把他押解一起走了,他是個犯人,穿著犯人的衣服,和尚的文憑已經沒有了,這是秦桧老兄對他的,秦桧你們認識吧,我們以前的同學嘛,對不對,秦桧大慧杲起解,這一下把秦桧嚇住了,出家、在家的皈依弟子,他的弟子們跟他十萬人,師父走,我們也跟著走,一路送,這一路像我這樣七天,你看辦這個點心飲食已經是很忙了,一、二十個人,你們同學都在忙,還有這裏萬石蓮寺的同學,你看幾十個天天做包子,那個大慧杲一路這個犯人,還有那麼多人跟他,一路上走那個吃怎麼辦呢,誰招呼啊,奇怪了,來個大肚子和尚,大家都有吃的,他不曉得哪裏來,所以大慧杲下放在廣東沒有幾年,後來秦桧,嶽飛這個案子一平反了,他又回到杭州,爲什麼講這一段呢,大慧杲的得法的師父是圓悟勤,就是現在昭覺寺的那個大師,禅宗,圓悟勤死了以後,大慧杲還很年輕喔,已經開悟了,是圓悟勤得法弟子,他自己跑去找張商英,年輕的和尚來看張商英,張商英退休的宰相,地位很高在家裏,他來看,張商英出來接見,問他做什麼,他說,我師父過世了,張商英當然知道這個,圓悟勤他們都很好,熟的,你師父走了,所以我來懇求相公,給我師父寫一篇傳記,一定要你寫,你們所以提問題,將來要求作事學學人家,這些大禅師們年輕的作風,張商英看到他笑一笑,好啊,你要我替你師父寫哪篇,我問你,你師父是了不起,大徹大悟的人,成就了的人,他有一只眼睛在哪裏,你知道嗎?他說,我知道啊,在哪裏啊?在相公的筆頭下面,在相公這支筆的筆尖上,張商英一聽笑了,好,你真好,當然我立刻寫了,就是這樣,這個人天眼目就在相公的筆下了,就看你這篇文章怎麼寫了,一句話,沒有那麼多啰啰嗦嗦,也就是……
所以我們把這些故事插進來,一邊說故事,一邊講修證的道理,把這幾天的大概的累積,都知道了,剛才是講到二禅,一個字之差,初禅是離生,身心有分離之感,有出離之感了,修到這個時候,那麼因爲講到這個身心分離之感,所以引出來天皇悟這個禅師的公案,對不對,剛才我們這個邏輯是不是這樣,次序是不是這樣,爲什麼我那麼問,那麼啰嗦呢,培訓,現在叫培訓,我們當年叫訓練,再過去一點叫教育,教育你們思考的頭腦,那麼有次序合邏輯,不要聽亂了,這懂了沒有,我這樣講對了沒有,我的次序有沒有亂,沒有,回轉來了,二禅爲什麼叫定生喜樂呢,所以初禅叫離生喜樂,到了二禅才是定生喜樂,才講定的境界,這是真正的“定”,所以真正得定的時候,身體的障礙,氣脈通了等等感覺,身體不覺障礙,只有樂的境界,心境的更喜,才夠得上定生喜樂,這關鍵要注意的,這是曆代曆來不管經典上,或者後人注解上,沒有這樣詳細給你分析清楚的,告訴你道理的,這個經驗是如此,定生喜樂這一步,才談得到定生喜樂,你不要看到打起坐來,一念清淨了,空啊,這一點算定,這一點也算定,這一點練初禅以前的准備,但是也可以說,大徹大悟以前,同這一點也差不多,這個裏頭差別在智慧與定力的差別,太細、太細了,要這樣了解它,到了二禅,定生喜樂,我們初禅到二禅階段,以什麼爲標准呢,如果拿小乘與大乘之間的這個學理,學理就是實際功夫經驗記錄下來的,以兩個大目標,見思惑減除了多少爲標准,見思惑你們都學過,都背得來,考試都考出來的,對不對,我請問諸位,什麼是見惑?見惑有幾個,不要翻本子,嘴巴就答出來同我一樣,就亂吹吹出來,見惑有幾個啊,見惑,你不要根據《俱舍論》,普通講見惑有幾個,五個,哪五個?對對……邪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見惑。思惑呢,幾個?五個,貪、嗔、癡、慢、疑,都很簡單,這都是佛學最起碼根本的,但是也是修行最根本要知道的東西,你才可以打坐了。我請問你,爲什麼叫做見惑,這個是什麼意思,請你用現在最普通的話來講,什麼叫見惑,秘書長,執著。可以打個六十分啦,只打六十分,執著,什麼叫見惑,我叫你用普通話來講,秘書長答的完全對,但是,我還要叫他用最通俗的話,就是什麼叫見惑?煩惱,你還是五十九,五十九分,比秘書長還少一分,我告訴你很簡單,你們出去說法,什麼,見解的錯誤,差不多,這個差不多,六十一分,好一點點,什麼叫見惑,我告訴你啊,我的不一定對,跟你講了你就清楚了,見,佛學上所講見,在這個地方講見,楞嚴經上的,見又不同啊,因爲中國文字很簡單,你看我們的中文,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如果一個人,真正認識中國字,兩千到叁千個,學問大的不得了,不像外國文那麼困難,因爲中國字有一個字,譬如說,我們中文一個“電”字,人都曉得電就這麼一回事,發亮的叫電燈,聽到聲音的叫電耳朵,廣播器叫電廣播器,可以坐的叫電椅,可以睡的叫電床,外文就不行了,每一個每一個都不同的名字,所以中文呢,有好處也有壞處,這個見代表什麼,同楞嚴經的見,就是我們普通講。
見思惑、見取見、戒禁取見
你不要固執你的主觀成見好不好,就是這個意思,自己那個意見,就是意見的“見”,有了意見了,主觀成見,所以我叫你普通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你們諸位,什麼六十分、五十九、六十一,那是跟你開玩笑的,你們都答對了,不過你們太有學問了,講給有學問的人聽得懂,講給普通的人,還距離很遠,要我這樣講,我喜歡把最高深的拉到最平凡,教育的目的是使不懂的人懂,不是講給那個懂的人好聽,這樣意思了解吧。所以見惑,就是主觀的成見,很難拿掉,就是他講的執著,沒有錯。
所以我們打起坐來, 你看看, 初禅,那初禅境界, 這個見思惑怎麼去,坐在這裏半天,先不講
邪見,這個邪字你不要看錯了,就是斜字,太陽西斜,斜,那個斜,在古音這個“邪”同那個斜,都是同音的,那個斜,歪的,歪過去了,夕陽西斜,這個邪也是對的,邪就是歪,就是偏見,並不是一聽,這個傢夥好邪喔,我們說,大概神經病,有點什麼了,不是,他有偏,這個路線不正,偏了一點就叫做邪,不是…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