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禅七日▪P22

  ..續本文上一頁出息入息,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長時間,剛才講到邏輯的問題,思想的科學,你這個問題,沒有寫清楚,你寫的是出息入息那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長時間,你問的是出息的時候?入息的時候?或者是不出不入的時候?那個息的境界不是不要延長?所以要學邏輯,問題沒有交待清楚。如果我們一般對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練它,那變成練氣功了那是很粗的,我們人嬰兒在娘胎裏頭沒有呼吸,嬰兒的呼吸不需要,是靠媽媽的臍帶通過到我們肚臍這兒,自然吸收往來,換句話,這個境界就是息的境界,等到嬰兒一出娘胎,那個黃醫師拿個剪刀,啪啦,把臍帶一剪斷了,第一個,護士的動作,把嬰兒嘴巴裏很髒的那一陀都挖出來,要挖得幹淨哦,那護士的,接生的護士,一點不幹淨啊,這個臍帶一剪斷了以後,嬰兒嘴裏一挖掉,哇,第一聲哭的時候,那點東西就咽下去,才開始鼻子呼吸了,要懂這個,所以真正叫息,不用鼻子呼吸那個自然凝定,那個階段,恢複到那個境界了,那你要問延長不延長,我莫知羊啦,你們也不知,我那個閩南語也說不好,我不知道。知道,告訴你,如果你在那個不呼不吸的境界裏頭,一定,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整個的地球翻了你都還在定中呢,延長不延長你看吧,但是那還不是佛法到家哦,是初步的一點點而已,可是初步一點點大家就做不到了,所以古代一個禅師講,有一個禅師就問,考驗另外一個禅師,他說,出息不隨萬緣,注意這兩句話,出息,呼出來的氣,不受外物外界環境的影響,不受物理的影響,出息不隨萬緣,萬緣不是外緣哦,萬種,入息不居陰界,氣進來了,呼吸自然進來了,不住陰界,陰陽的陰,什麼是陰界呢,五蘊皆空嘛,這個陰嘛,陰就是蘊,五蘊哪五蘊?身體,色、受、想、行、識,假使人真得了道,了解了修養,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陰界。這是個什麼人?這是真空靈而解脫啊,世間一切同他都沒有關系,就在世間也不怕,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陰界。這位禅師勘驗這個,勘驗就是考驗,另外一個答複怎麼說,還有人在不出不吸呢,不出不入呢,那就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的“息”,這是安那般那真正境界了。所以我經常講,你們看一句話,宋朝有一個小姐《真是女孩子學佛的楷模!小小年紀就那麼大成就-----編者》,曹彬的孫女,趙匡胤那位大元帥的孫女,他的後代的孫女有些做一皇後的,只有個出家了,叫曹文逸,後來得道成就了,不過她歸到道家裏頭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麼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著作非常了不起,叫《靈源大道歌》,我們如果不分佛教、道教,不分的話,你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靈源大道歌》,她第一句話,我爲諸君說端的,我對大家說真的一句話,我爲諸君說端的,這是宋朝的白話,講的國語、土話,端的就是說真的。命蒂原來在真息,人生生命的根本,蒂,一個瓜蒂的“蒂”,原來在真息,真正不呼吸那個時候定了。命蒂原來在真息,照體長生空不空,照體就是剛才講彌勒菩薩,講本地分,從生命根本照到本體上,長生永遠不生不滅,空,你說,空的也好,不空的也好,不空

  就是有,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靈魂的靈,鑑,一面鏡子,那個金字旁的那個鑑。

  天界與定境分析

  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靈魂的靈,鑑,一面鏡子,那個金字旁的那個鑑,靈鑑涵天,涵,叁點水那個涵,靈鑑涵天,天上的天,容萬物,包羅萬象生命根本,後面還很多,又是佛家的、又是道家的、又是儒家的、又是我家的,又是你家的、又是他家的,一大篇,曆代這幾位女的成就,真是了不起,所以,曹文逸的《靈源大道歌》,“我爲諸君說端的,命蒂原來在真息,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容萬物”,你看看,你這邊好像都是女仙姑,你看人家女仙姑、大仙姑當如此也,我們這些公仙公不曉得如何,仙公,這個問題答完了。回到彌勒菩薩這裏《瑜伽師地論》,書先拿到,我們先討論一個問題,我來不及給你講這個東西,這個已經一百卷,《瑜伽師地論》,抽出來十叁卷,基本最重要的,我現在假使在六、七天給你講一卷,都講不完,我只能夠撿要點給你說了,首先我們大家學禅也好,學密宗也好,大家學打坐,都想入定,對不對,什麼叫做定,這是一個問題了,那麼,一般認爲定,打起坐來,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這是昏沈,不算定,對不對,

  

  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臺山打坐,他在五臺山打坐,不能入定,在五臺山一個人在那裏,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山上的水,那個嘩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等于我們在都市在打坐,你何必要到山裏頭打坐,現在你要打坐,要跑到那個最吵最鬧的火車站去打坐,你看你定不定,你說我山上定得好好的,到了火車站就不定了,那還修個屁,那有什麼用,修得光在山上用,山上做猴子用,有什麼用,那個清淨了,那當然沒得想頭了嘛。你跑到最鬧的地方,你是永遠是甯靜的,這才叫做定嘛,對不對?對了,所以鬧境下坐,出了家在廟子上,你看我多修行,多高明。我說你高明,當年有一個在臺灣的年輕的和尚跑到那個,這個這個廣欽法師的那個山頂,那個茅蓬山頂上,一個人孤伶仃,在那裏一個人在打坐修定,然後,每個月下來到我家裏,揹一袋米回去,我說你去吃吧,結果有一次下來揹米坐在我客廳裏,我有客人忙,他坐在客廳裏,我看正在看我那裏的刊物,我注意一下看什麼刊物啊,原來光看電影明星的那個刊物,我說你這位老兄山頂下來的差不多了,米給他揹去了,我說,你最近怎麼樣修持。嗯,很定。我說,很定,下一個月下來不給你米了,跟我去,我帶你到跳舞廳去打坐去,那個時候看你定不定。老師你怎麼這樣。我看你,我看你坐在我客廳裏,專門翻那個裸體的電影明星看嘛,我說帶你那裏脫光的地方看個夠,看你定不定,光在山上定,那有屁用,你在地獄,鬧市裏頭最痛苦的地方,甚至在集中營做勞動時候,你心境,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容萬物,差不多了。所以你們講入定,結果憨山大師看到這個溪水這一鬧不能定,他一生氣拿個蒲團幹脆坐到這個橋上來,開始鳴噜……定不了,慢慢一下聽不見了,一出定二十一天了,這個憨山大師年譜記載,好不好,好不好,好啊,睡著了,二十一天,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一種定,這是什麼定,定有百千叁昧,佛說的,百千叁昧,你看佛經,各種各樣的境界的定不同,一百個、一千個叁昧,“叁昧”剛才解釋過梵文“叁摩地”,就是定的境界,叁昧,可以翻譯就是境界,每個境界不同,憨山大師這個二十一天是個境界。譬如虛雲老和尚,有時候入定二十一天,七天也不過是一個境界。

  

  當年在臺灣的,廈門福建去的廣欽老和尚,大家都叫他水果和尚,一輩子不吃飯,光吃水果的,人家都宣傳他一入定二十幾天,這個幾十年前,我一聽現在還有這個和尚,哪裏來的,福建來的,在哪裏,在日月洞那個山頂,我說好,我去看他去,那個朋友告訴我說。那個山好走嗎。容易,老師啊。我說,那多高啊,我想山高一點我穿布鞋,爬山嘛。太容易,容易,你不要換鞋子啊,一點點路。那我說,穿皮鞋去,可以嗎?可以。我就跟他去了,我的新皮鞋,爬了半天還沒有爬到,已經……腳嘛,起水泡了,我說究竟有多遠呢?大家帶路的人都說,很快,很快,前面就到了,當然,前面就到了,他說個鬼話,前面一定到了嘛,前面那裏不到的呀。爬到了,我就趕快把皮鞋脫了,看到廣欽,那時候我也不懂閩南話,他是滿口閩南話,一見到,我看那個樣子,背是駝起的,很有功夫,很有……,那個時候,他四十多歲了,後來我就跟他談話了,他的國語不高明,我的閩南話也不明高,兩個差不多,都是溝通得了,我說,聽說你常常入定七天,五、六天的。對。我們兩個人對話,旁邊沒有第叁者,第叁者我就不好這樣問他了,我說,依我曉得你那個入定六、七天的時候,剛剛沒有吃飯,肚子空的時候對不對?他說,對。而且第二個我問你,一定是叁十多歲左右,對不對?對。我說,現在不行。他說,對。我說,爲什麼不行?弘法事忙,爲了弘法徒弟多了。我一聽,只好這個樣子,自己摸一下嘴巴,了不起,向你頂禮,供養一番,走了。

  

  所以什麼叫做定?你以爲入定起來,什麼都不知道,又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一坐七、八天,你一坐一萬年,坐在那裏,都不知道,請問我供養你這麼一個修行人成就了做什麼呢?不過成就了一個石頭嘛,什麼都不知道,那要什麼都不知道就是佛法,就是定的話,那何必呢?問那些大醫生拿個二十顆安眠藥,吃下去就入定了,什麼都不知道,那你說那入定要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何必學佛法呢,你現在什麼都知道了嘛,對不對?所以,你學佛法,怎麼樣叫定?等于我們昨天講無想定,能夠把思想關閉了的定,思想要關閉就關閉,做到做不到?所以釋迦牟尼佛學了無想定叁年才修到,無想定雖然是外道,你要做到完全沒有想,沒有思想,這個定境,你還不容易呢,你然後,假使給你做到了無想定的地位有多高呢?

  

  我們天人分叁界對不對,欲界有男女關系有飲食關系,分六個天是不是啊?是吧,你們都到過,都去過,當年都買過飛機票你們怎麼不去呢?六欲天,六個天,我們學佛的應該知道,這個地球,指地球啊,地球上面是太陽、月亮,過去講須彌山是喜瑪拉雅山,那是小乘說法,錯誤的,這個太陽、月亮所照,帶領這九個地球,地球,九個星球啦,地球在最小的一個啦,太陽、月亮這樣照到,這是一個世界,這個太陽、月亮所照的這第一層天,叫四天王天,有方位的,佛法叫四天王天,就是有方位以地球爲中心,東南西北,四天王天,這是欲界的第一天,第一天,什麼天,所謂欲界,到了四天王境界的還是有男女關系、有愛情,要做愛的,男女飲食,…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宗與道家(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