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禅七日▪P21

  ..續本文上一頁,這是講課弘法,晚上入定,入定到什麼,到兜率天,欲界裏頭的第四天,彌勒菩薩還在那裏說法,他晚上聽課,記錄下來,不曉得用鋼筆、毛筆,什麼筆,或者用腦子,白天就把這個聽課的記錄寫出來,就是寫了一百卷,你們手裏這一套,《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所說的,就是佛所說的佛法,無著菩薩所記錄的,一百卷,是玄奘法師到印度留學二十年,回來翻譯最重要一部經論,《瑜伽師地論》,學顯教學密宗,各種不能不參考,不過文字翻譯的非常老實,夠艱硬的,幾乎我們曆代的學者,好好研究《瑜伽師地論》的沒有幾位。這是兩部介紹,所謂學佛的,這是一個佛學概論,真正要了解佛法是這一本,無著菩薩與世親菩薩兩個人約好,兩兄弟。無著菩薩告訴弟弟世親菩薩,他說我會先走,先死,他說,我們人究竟死以後,有沒有佛的世界,有沒有其他世界,你要回來告訴我,這個故事很有趣了,可見兩個人修持那麼高,生命的道理,死後是不是有個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真有個天上人間、地獄,你要回來告訴我,兩兄弟約好,無著菩薩先走了,這個世親菩薩還沒有死,等哥哥來見一面,天天等,沒有消息,大概自己想,頭發留起吧,不要再當和尚,靠不住,以哥哥這樣的修持,功力又好,回來見一面,證明有沒有這個事,這個,過了叁年,世親菩薩一下看到無著菩薩來了,他說,哥哥啊,有嗎?他說,當然那怎麼假。那你現在在哪裏?我在兜率天彌勒菩薩前面。他說,你怎麼這麼久來告訴我有這個事?他說,我到了,這個彌勒菩薩也正在上課,我進了禅堂,他們把門關了,我不過聽了一個鍾頭,我心裏急要來告訴你,好好修持啊,他說他們打開門,一個鍾頭了,我趕緊跑來,這裏叁年了。啊,這樣。這個故事很有趣,這個,現在介紹了這兩部了,連帶講故事給你們聽過了,我都是佛經裏頭看來的,你們聽了,你看幾分鍾,我看了好久,好可憐,兜攏來都告訴你,所以你們是我的,等于我的無著菩薩,你們是世親菩薩,很有福氣。

  中國的,到了佛法到了中國,兩部著作重要,中國的,換句話我們中國叁部著作,對了,講錯了。

  第一部,摩诃止觀,不是現在你們手邊有的六妙門止觀法門,大止觀的,智者大師他的著作。

  

  第二部,五代、宋朝的時候,永明壽禅師的著作《宗鏡錄》,這個文字都很美,尤其是《宗鏡錄》,那麼永明壽禅師也是在座我們老前輩一樣,他是個將軍出身,後來出家了,他是禅宗悟道以後,弘揚淨土的,在杭州,永明壽禅師,據說是阿彌陀佛的再化身來的。這兩著作是佛學概論。

  

  第叁部就是我們青海人到西藏成就的,達賴、班禅的師父,宗喀巴大師,根據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炬論》,《菩提道炬論》可以說根據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的著作,所以宗喀巴大師寫了,所有的著作嘛,把它累積起來,《菩提道次第論》,實際上根源都是《瑜伽師地論》來的。

  

  我這麼幾句話很短的濃下來告訴你,我的我慢,增上慢來啦,我摸了幾十年,你們年紀輕輕又不好好用功,尤其我看出家的同學們,悠哉加遊哉,那個遊不曉得羊油還是牛油,油得不得了,沒有好好的用功,可是我們都吃了那麼多苦頭,濃縮下來,簡單的告訴你,自己好好去研究,不要聽了就完了,所以大家要了解真正的密宗的黃教,我們暫時不講紅教、花教、白教,暫時擺一擺,要想了解黃教宗喀巴大師的這個修持的法統《菩提道次第廣論》,了解《瑜伽師地論》。這個現在給你介紹了整個的東方文化,尤其,其實印度佛教文化,印度沒有了,宋朝以後印度已經沒有了,印度文化整個的歸到中國文化裏頭來了,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吸收包含了那麼多東西,現在年輕人一點影子都沒有摸到,那真擔心啊,我常說一句話不大好聽的話,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怕亡國,亡國了,有後代起來可以複國的,就怕文化斷了,文化一亡了,這個民族國家就沒有了,很重要是文化的根基,現在給大家介紹了我們文化內容的這五部大論,就是整個的佛法,隨便那一部抽出來就是佛法的概論,今天我們需要抽譯的就是《瑜伽師地論》,怎麼叫瑜伽呢,那我們曉得根據梵文翻譯,現在外文叫YOGA,這個伽是,所以釋迦牟尼佛那個迦是真正,正式的發音釋迦(GA)這個瑜伽的伽,中國字,一個走字,這個是人,什麼叫瑜伽呢,你們都會,每個同學,我怕花錢不敢發獎金了,舍不得,很小氣,瑜伽,你們都曉得,怎麼樣翻譯啊,相應,怎麼樣相應啊,我跟你兩個相應不相應啊,都曉得,你們一考試都會答出來“相應”,所以我剛才講我們這個老同學古老同學,他姓古,所以我那個老古文化,當年因爲這個同學大學畢業了跟到我旁邊,我說,我們辦個出版社,好啊,取個什麼名字啊,我說取個什麼,取個好一點,我說你姓古就叫老古,就這樣來的,簡單得很,他姓古,古裏古氣的這個人,從大學一年級跟我到現在,現在頭發光了,他是和尚,你看頭上沒有毛的,偏偏弄二根毛還遮起來,當了和尚還要假,這個是古先生。《瑜伽師地論》,什麼叫瑜伽呢,古音,相應,怎麼叫相應,交感,互相交感,古文的翻譯叫相應,搞了半天相應不相應,不知道,就是交感啦,現代話。我剛才所以講他,你少講那些佛學的名詞,少講文章,書讀多了沒有用,就把白話一講,你們學了佛的學問越好的,一口那個學問,我一聽就煩,我上課很少講這些東西,我們講課的人,你最大的學問不是表現你自己,要把那個學問變成白話,給聽不懂的人聽懂,然後想起我們看了好多古代的老師,當代的老師,滿嘴學問,黑板上寫了密密麻麻的,記錄都來不及,聽得完全聽不懂,非常尊重他都是學問的話,學問有屁用,聽不懂。學問要使人家不懂的人,告訴他這樣,懂了,這是真學問,千萬注意。所以瑜伽就是交感,什麼叫交感,等于我們那個電插頭一樣,插對了就通電了,這樣就是交感,插不對了有屁用,這個電沒有用的,瑜伽是什麼交感呢?天人交感,我們修養到了,跟這個宇宙生命整個的想通,通電了,就是瑜伽,就是YOGA,瑜伽禅宗這個禅,禅定也就是瑜伽,使我們……所以爲什麼要打坐,各種方法,修養到最終與天地宇宙萬物交通一條線,插頭這個插電對了,就是莊子的話,莊子一句話,修道成功,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就對了,莊子說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這就是YOGA瑜伽,也就是儒家孟子說的,養我浩然之氣,充塞于天地之間,這就是交感了,這就是禅的境界,這也就是禅定的境界,所以爲什麼要打坐呢,要把身心收攝,就是莊子的話,澡雪精神,洗個澡的澡,雪,下雪的雪,身心啊,洗了澡同白雪一樣清潔發亮的,澡雪這個精神,這就是打坐修定的這個道理了,這個大家都了解了吧,我這樣說,還說得清楚了沒有,說不清楚,你來打我,打我一個耳光,使我清醒一點重新說話。現在我們手裏這一本佛經,叫瑜伽師地論。交感相應剛才都解釋了,瑜伽師,怎麼師,大師們,已經佛法到達那個境界,瑜伽師。地論,什麼叫地呢?一步一步,地者地步,一步一步。瑜伽師,你們修道的這些大師們,想到達怎麼樣是小乘羅漢境界,怎麼是菩薩境界,怎麼樣是觀音菩薩境界,怎麼是文殊菩薩境界,瑜伽師,這些大師們,你要學的佛法,地,一地一地,一個步、一個步,這一層樓、二層樓、叁層樓、四層樓、五層樓,一地一地上去的,論著告訴你,所以這個學名叫《瑜伽師地論》,這樣懂了吧,然後你拿《瑜伽師地論》,然後出去好吹牛啦,我是開牛棚的,你們去開牛肉店,再不然去賣牛肉面,大的吹大牛,小的吹小牛,就可以去吹了。彌勒菩薩講出來、傳出來,無著菩薩的記錄,《瑜伽師地論》,分成什麼呢?由一個凡夫普通人學佛分成十七地,十七步,一二叁四五六七八十的十,我怕我的國語不標准,這是一二叁四五六七的七,十七地,我們翻開看看,《瑜伽師地論》的目錄,學佛第一要學邏輯,佛法是非常講邏輯的,所以邏輯沒有學好,佛法裏頭不叫邏輯,邏輯是佛法裏頭跳出去的,原來叫因明,因明就是邏輯。非常講邏輯,把它分成十七地,因明就是邏輯,我們中國呢,傳統文化叫“名學”,因明就是邏輯,名,名學名氣那個名,大名頂頂那個,就是邏輯,邏輯不是,我們自己文化裏頭還高明得很,可惜大家自己不懂自己。《瑜伽師地論》是邏輯的分類,分成十七地,你看看我們手邊都有了,都有了,我們來了。本地分,這就是邏輯,第一個標題,本地,根本的,本地,本地哪裏,廈門,本地,本地是廈門,本地就是根本的立足點,下面就分類,本地,五識身相應地,第一要了解,我們這個生命活著身體,有眼睛、有耳朵,眼、耳、鼻、舌、身,身體,這是五識身地,身體同心的關系,這是第一部分。本地分的地,第二部分呢,你們手邊都有書,意地,是第二部分,我們的意識思想怎麼來的,所以現在這個意識形態怎麼構成的,意識的作用怎麼來的,意識同五識身相應地分開的哦,意識作用講得非常清楚的,意識作用,第二地。第叁是有尋有伺等等,包括了叁地,第叁、第四、第五,這些都,這個慢慢解釋,今天就要給你們搞這個。第四呢,叁摩,叁摩呬多地,叁摩呬多地,我們講,得定對不對,大家說怎麼得定,梵文叫叁摩地,叁摩地,那麼中文再簡單的稱呼,我們的妹妹,叁昧,還不是二妹呢,也不是大妹子呢,叁昧就是叁摩地的翻譯的轉音,叁摩地就是得定的境界,叫叁摩呬多地。第五呢,有心無心地,後面跟到下來,實際上你把五識身相應地到有心地無心地研究完了,這個佛法的基礎是修持去,穩當得很,後面的聞思修慧,聲聞地、緣覺地到菩薩地,一直到成佛之路整個給你說完了,所以,你們手裏拿到已經是拿了成佛之路的把柄了,不過四大本耶,揹得動嗎?揹不動有個辦法,最後是“空”的啦,都沒有的,就丟掉了,那就成就了,所以要尊重這個東西。

  …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宗與道家(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