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給你講,這個法門是根據什麼?《達摩禅經》叫修“安那般那”,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梵文的翻譯。在中文簡稱“出入息”。你們聽完了,你等一下就可以打起坐來,好好作試驗,成道很快,成功也很快。現在,首先一個問題要解決,在所有人學佛的觀念,都曉得坐起來修出入息,修了半天一點影子都沒有,假定在座有一個人修出入息的,有一點心得,我一望而知就看出來了,對不住,不是小看你們,也許我看錯了,該打屁股,沒有。不是你們,大家都搞錯了。
我們的呼吸,叫呼吸,呼出去叫出息,入進來吸進來叫入息。安那般那梵文,出、入、息,叁樣,你注意哦。大家把這個書,佛經讀錯了,出、入、息,一出一入,呼吸是生滅法,一來一往,你體會一下看,你們先體會,一邊寫字一邊體會,這是關于你們真正修持的,不要聽我吹牛。不然你白聽了,我也白講了,沒有道理。你自己一邊開眼也好,閉眼也好,一邊聽,一邊觀察自己呼吸,我們的呼吸出去,進來,中間有一刹那停留的。出來,出去,進來,進來,出去,這個中間交接的時候,一刹那空檔,所以叫你修
出入息,尤其像現在的晚上,唉,現在是風平浪靜,白天風很大很冷,假使你現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了以後,你心念一停,停那一下,不呼不吸,那一刹那之間,你試試看。你馬上感覺到也不冷了,也不同了。你諸位試試看,是不是這樣,不是看我臉上,我臉上沒有你的出入息。出入息在你那一邊,一出一入,不要故意哦,人自然有呼吸,你看當一呼一吸之間,出入息,這個一定住了以後,你當下氣好像,很短暫,氣也慢慢好像和順了,定住了,念頭、思想、雜念也少了。大家搞錯了,數息,這個一呼一吸,這個停住之間,你開始勉強點,忍一下也可以。你停住一點,這樣一來回停住這一下,把它記住,記住不是呼吸啰,那是思想,這是一次了,這叫數。然後再出入,停住,慢慢要停的階段,這一段不呼不吸越來越長,第二次數,二。所以叫做數息,是數這個。那麼一般跟你講數出息,或者出去的時候記數,或者是入進來的時候記數,你只要記個兩、叁次,五、六次,只要心念專一了,你就跟到氣息停住不要轉了,那就是“隨息”,很快。這樣聽懂了沒有,諸位大菩薩們聽懂了沒有?真懂了沒有?你們都是我的父母,我講清楚,爸爸媽媽們,真的,不要浪費了,試試看。真的聽懂了恭喜你們。修智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再加行,很快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息也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你看,有好幾位,懂了一點點,慢慢如此修去做,就行了。先有點勉強,慢慢就自然,你懂了這個,明天就告訴你修息,而且要想得戒定慧,要想得神通開智慧,非常的快,所以汪曼老看了我那本《如何修證佛法》才提出來。你們看看,釋迦牟尼佛教兒子修行的法門是這個,但是,大家看經典,包括這些人看經都亂看。佛怎麼說呢?在《阿含經》上說得很多。息長知長,教羅睺羅尊者,羅睺羅尊者是他的兒子,他也把他弄來出家了嘛,羅睺羅尊者佛的兒子到現在還在這世間,他沒有死哦。釋迦牟尼佛吩咐四個人,還暫時不死的哦,留形住世。迦葉尊者一個,羅睺羅一個,賓頭盧尊者一個,君荼缽歎一個。四位羅漢,還沒有死哦。爲什麼能夠就是長生不老。爲什麼呢?修什麼法門你們去研究。佛告訴羅睺羅法門,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或者息冷知冷,息暖知暖。大家一看了這個書,看了這個佛經,認爲都看懂了。“息”你們自己下注解,大家都,就是呼吸,呼吸長,就覺得呼吸長,在那裏練氣功了。以爲是……把簡單的文字搞複雜了。息長,一呼一吸,一生滅來去,以後停住了,不呼不吸,這個時間長,知道長了,這個時間,這是一下。一下就過去了,知道短。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是這個道理。這一下幫助大家,都懂了吧?你試試看,不能講多了,講多了,我的膏藥一樣都賣完了,明天沒得戲唱了。不過在休息以後,修這個安那般那的法門,成就是非常快的,轉變身心氣質也非常快,再配合止觀,配合般若,配合顯教、密宗各種修法是非常快的。
那麼在修這個安那般那這個以前,那麼在六妙門上也講到了,假使身體有不舒服,有六個字,你們都曉得了,都曉得吧,六個字,治病的方法,都知道嗎?又來了,都知道不知道,記得不記得?呵、呼、你寫嘛、寫嘛,不要等我來啦。(對寫黑板的同學說,好象是李淑君)曉得六個字,噓、吹、嘻、嘿(呵?),對了嘛。吹、嘻,歡喜的喜,口字旁有個喜。還有個“呬”,這個大家都知道,是不是都知道,都知道。真不知道,你們不是上過這個課嗎?沒有啊。六妙門沒有上過的呀?教務長,下一次把六妙門好好拿出來研究研究吧。有些同學知道吧,呵、呼、噓,(嘻、吹、呬)這六個字你不要小看了它,如果你真修好,身體非常健康,而且容易得定,有心髒,“呵”字對心髒,心髒不舒服有病,多修這個,這種這幾個字呢。第一,每修一個字的時候,念一個字的時候,不准出聲音,意念上有這個聲音,嘴巴的形式也有這個聲音,但是聲音聽不見的,這是六個都一樣。第二,這六個字啊,最好用客家話念,或者廣東語與閩南話念,用國語念都不對了,記住哦。你看,你的嘴也是嘴我的嘴也是嘴,都記一下,嘴形念“呵”字,你們會廣東話、閩南話,“呵”字念什麼?“呵”字念什麼?口字旁一個可,你們有沒有廣東客家人在這裏?哪一位,閩南話這呵字念“哈”,不知道哪位講話請站起來,廣東話“呵”字,這個“呵”字念“哈”嗎?不對哦。對,那個是對的(南師手指後面一個出聲的同學),“呵”不是“哈”,還是“哈”,這個話是廣東發音,就是這個嘴形的發音,不要念可字,臉張開笑,把所有的濁氣都吐掉,假使心髒有問題的人經常念這個,然後把這個濁氣呼完了,靜下來,你不要管進來的氣,我們人爲什麼要呼吸,我們這個生命活著呼吸是什麼道理,明天再補充。這個氣進來,是氧氣,一到身體內就變成碳氣,所以急于要把碳氣呼出去,不然就得病,所以有呼有吸。所以呵字管心髒部分的,就要念這個音。“呼”管腸、脾胃、腸胃,你自己體會那個嘴形這個發音不同的,你盡量把氣這個濁氣呼完了,自然給它停下,不要吸氣進來它自然會吸進來,這“呼”。這個“噓”字呢也不能照國語念了,又要照客家話,客家話念什麼音,大聲講,你也會了,噓,對了,反正照客家話、廣東話閩南話對了,照現在國語念不對。現在的國語是當時在北方北京過來的,或者北京靠北一點的過來,是滿清叁百年來的國語,客家話、廣東話是唐朝的國語。閩南話、福建話是宋朝的國語。那麼我們這些佛經翻譯都是唐宋時代,所以發音不能照現在讀,很多搞不對了。這樣懂了吧,所以這個“噓”不念這個虛字,不是照國語“噓”這是肝髒的。“吹”就是念“吹”了,嘴巴尖起來念,關于腎髒的。這個“嘻”字呢,不念喜,閩南話念,這個客家話念什麼?對了,“嘻”是管叁焦的,管叁焦哦。這個胸部這個這個淋巴腺,胸上腺,等等……,這是管叁焦的,就是你看學彌勒菩薩一樣,“嘻”我們笑起來“嘻”,這個“嘻”字這樣管叁焦。你看,你真痛快地拉開嘛,不要出聲音,你自己覺得腦得門這裏就放松了嘛,身體松了嘛,叁焦的濁氣都出來了。試試看,來嘛,我們大家學瘋子嘛,不學佛,就是這樣“嘻”字。這個“呬”也要照客家音發,這個我就對不起,發不來,你大聲點,比我高明,客家音,“呬”字發音照廣東話、閩南話嘛,這個“呬”字,還是“呬”差不多,照閩南話、廣東話,這六個字非常有效的,所以你上座以前先用這個調好氣,然後做安那般那,注意“止息”,這個“息”字這一段,一進一出之間多定住一下,效果就很快了,成就也很快。
出、入、息,這個修法,差不多有所成就的,這些祖師們,多半是帶到修這個加行法而得成就的,很重要。那麼後來發展成密宗所謂修氣修脈,道家的這些修氣功的發展,都是這個法門演變出來的,我們知道現在這個生命活到,這個生命只是兩樣東西組合的,一個是感覺,一個是知覺,感覺狀態就是觸法,觸與受,知覺就是思與想。在佛學裏頭思想兩個字有層次的差別。我們現在腦子裏頭,心裏頭,能夠想的,這個叫做妄想。“思”不是這個想,想是很粗的,思是很細。譬如我們今天,天氣冷了,大家出來忘記了戴帽子,然後坐在這裏一邊頭發冷,一邊想家裏那個帽子放在什麼地方,而這裏還在聽課,還在記錄,還在想呢,那個心念,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個是“思”。這幾句古詞念過的吧,總應該知道吧,你們這些小孩子的時候念古人的詞沒唸過啊,奇怪啰。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是古詞哦,古人的詞句、名句、名作,那麼全首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庭院鎖深秋。”李後主的名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次序是這樣。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無言獨上西樓,是第一句,次序(指點寫黑板的同學寫的次序)。大家都說李後主的詞,那真是好啊。無言獨上西樓,如果我常常跟同學們上文學的課,那講法就不是這樣的啊,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多美啊。文學就是文學,月如鉤,如果拿科學來研究啊,上半有弦,還是下半有弦?上半月的月亮還是一鈎,下半月還是一鈎,上半月的鈎是怎麼樣,倒鈎還是反鈎?下半月是哪個鈎,我們大家都活了二、叁十歲,也看過好多次月亮,上半月的月亮同下半月的月亮,有什麼不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定沒有注意,所以不是藝術家,也不是畫家,也不是科學家,只有窩在家裏討一個太太,一個女的站在旁過看一條豬那個家,這個都不知道。我們上文學課講個笑話,如果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盤。一點味道都沒有,那就不是文學…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