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坐就打坐,心裏頭那些落花的瓣在裏頭多得很,要它格老子你不要妄想了,不好看嘛。坐在這兒,好好坐啊,妄想一來,花瓣又落下來,落下來也清潔不了,然後離念,如燕子一樣飛來飛去,是不是這樣。你看,描寫那個心境界好不好,不汝還兮更是誰,殘紅落滿釣魚矶,日斜風動無人掃,燕子將水際飛。
中國的文化嚴重不嚴重啊,那麼偉大的佛學到了中國人手裏,四七二十八個字,變成很美麗的一幅畫代表了,把你講出來,這不能說我們中國文化偉大,西洋人做不到不要吹牛了,人家也有人家的詩也有人家的美,不過你不懂而已,每個民族有它的高明之處,就是這樣一回事。你看《愣嚴經》的境界,剛才講到有位禅師怎樣把《愣嚴經》的句子點破了一點,會開悟啊。所以你們佛學院同學也不要妄自菲薄,不過你們的生活散漫,一切太亂了,真糟糕,好好在這裏念書啊,讀書、讀經也會開悟成道的,你看那個破愣嚴,五燈會元有你察看一下想不出名字,《愣嚴經》有幾句原文它的逗點標點改一改,他就開悟了,“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清靜”。《愣嚴經》上說,佛告訴阿難,人有執著,有所見,有見解,有知覺有感覺的。知見,心裏頭有個思想,有個作用,有各主觀的見解一成立了,立知,心境很牢了,一點都不客觀了,拿主觀、客觀來講,不拿主觀、客觀這個邏輯來講,你只要心中有了一念,這個知見一建立,即無明本,就是生死無明的根本,空不掉,知見無見,假使把自己能知的能見的這個作用,統統空得掉的話,斯即,這個斯,這個就是這個斯,古文是斯,現在是,這個,這個就是你的涅槃,佛的境界,清靜涅槃,無漏清靜,原文是這樣。
我們有個溫州老鄉(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師),也是個和尚,不曉得是了法啊還是誠信,還是你們裏頭好幾個溫州出家人,這個家夥調皮搗蛋,他看《愣嚴經》也參禅,永遠悟不了。忽然有一天,他把《愣嚴經》這個句點改了一改,他大徹大悟,他怎麼句點,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大徹大悟,所以溫州人不能來往,太鬼了。人家說笑話溫州人太調皮,不能來往。知見立,有了所知所見,知即無明本,這一知,變成煩惱的根本;知見無,所知所見都空了,見斯即涅槃,見,你能夠達到這樣的見解,心境到達佛的清靜涅槃境界了,所以後人不叫他的名字,那些徒弟們叫他破愣嚴(安愣嚴),打破了《愣嚴經》的句子他開悟了,破愣嚴。“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實在好啊,這改得好啊,改得好啊。
這個《愣嚴經》現在先開頭講到這裏,我們好好把腿放下來松松再盤,盤好了,好好坐一堂,再過四、五個鍾頭以後,我們這個禅堂的法會是什麼一個現象呢,日斜風動無人掃,燕子將水際飛啰。禅不在腿上,所以盤腿是練習把這個色身身體的氣脈、習氣的轉變,禅在心不在腿上,不在身上,這個道理先搞清楚。現在天氣冷,我看禅堂今天看到,那位同學比丘尼還做了一個觀音兜,這個很對,這倒是傳統,你們出家人傳統不管是比丘、比丘尼戴觀音兜,我到現在還有不過這一次沒有帶來,曉得這個禅堂冷戴那個觀音兜很好,普通叫觀音兜就是風帽,中國古代的農村社會所做的風帽,你們可以仿他做一個,但是你們現在年輕人喜歡以首爲美,以光頭爲漂亮,那就沒有辦法了,漂亮去吧,天天在傷風中也蠻好,叫做出風頭。
現在我們再回轉來講到《愣嚴經》趕時間,講要點給你聽,仔細去研究啊,那麼好的寶貝、寶庫啊,佛說到七處征心,八還辨見,阿難有理悟了,這個禅宗所謂講解悟,理解到了,因此阿難感激痛哭,說了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就是你們做早課念的,妙湛就是我們老和尚,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愣嚴王世稀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祇獲法身,我今見聞得受持,你們都會背會念的對不對,會背吧,這個不會背這碗飯就不應該讓你吃了,這是出家的飯碗,這是阿難講出來的,阿難祖師講出來,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愣嚴王世稀有。你看,大家有念《愣嚴經》嗎,沒有《愣嚴經》,沒有妙湛法師,還有這個禅堂啊?所以妙湛老和尚了不起,總持不動尊,他坐在椅子上就是總持不動尊。首愣嚴王世稀有,阿難贊歎,佛這一次再愣嚴會上的說法,世間最稀有難得之法;銷我億劫顛倒想,把我思想、學問搞不通的見解一下子把它消除了,等于言下頓悟,就是言下頓悟,所以言下頓悟在《愣嚴經》句子上;不曆僧祇獲法身,不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那麼久的時間修持,馬上證得了法身清靜,明心見性;願今得果成寶王,現在我悟道了;還度如是恒沙衆,我要回轉來度一切衆生,使大家沒有悟的都要悟,所以下面這幾句統統講這個東西,都講這個東西,甚至說虛空可以打得破,這個真理是破不掉的真理,假定虛空可以打破了,這個真理是沒有辦法可以破壞的,就是下面一大堆偈子,不必寫了,你們都會背對不對,都會背,不要寫了,就要你答話。學禅宗的人有一句話,學人不開口,你們下面在這裏求學的人,問你也不答,叫你也不講,學人不開口十方諸佛下不了手,要對話嘛,你們天天要求這裏對話那裏對話,該對話的不對話,結果是牛頭對到馬嘴上去了,那有什麼用。
《愣嚴經》講到這裏,阿難悟道了還要不要修呢?悟後還要修行,他這裏告訴你“不曆僧祇獲法身”就是法身,智慧身的境界,報身的問題來了,這個色身,我們現在父母所生之身就是成了佛的報身,要受報,前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前生不布施藥物,不布施醫不招呼別人的痛苦,所以這一生來的身體不好,多災多難又多變,所以佛告訴你布施醫藥布施,來生健康,天天把佛前打掃幹淨把禅堂打掃幹淨,佛前香花供養來生長的漂亮,天天講這個人不對那個人不對,來生長得醜陋,你想要長得胖胖的像菩薩肚子上大大的,我經常講那些胖子們不要怕嘛!肚子更大一點更好,將來做大老板開支票的時候,不要辦公桌的,放在肚子上一簽就對了嘛,又什麼不好呢?大肚子有大肚子的用處嘛,善于用其長嘛,對不對?而且這個肚子一大擺在那裏很威嚴,瘦的也有瘦的好處,這個是色身問題,報身怎麼轉,這一下《愣嚴經》的問題來了。
佛的大弟子,四大弟子之一富樓那提出來問,你跟阿難所講的這些道理,師兄已經悟了我們也聽懂了,但是你講的這個生命本體本來是清靜圓明的,空的,清靜圓明的雲何複生山河大地?爲什麼會一動,變出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生那麼多東西,而且還變一個男的、女的還生了我們這些人,不是多余嗎?這個生命怎麼來的,科學問題來了,這就是生命的根源。富樓那說,世尊啊,既然是清靜圓明雲何,爲什麼,雲何複生山河大地,這個物質世界怎麼造成的呢?大問題來了,你看所有經典沒有這一部經那麼科學化的,一刀就殺進來,這個問題大了。你們這些看《愣嚴經》,你們也讀佛學院,你不在研究佛經,佛經都在研究你,研究你,你自己還不知道,我看你們以爲自己是信佛啊,佛在信你們,信你們這些衆生顛倒妄想,你信不信我所講的,你們看《愣嚴經》翻開第四卷一看,上面七處征心、八還辨見講了那麼多,後來富樓那來了,這一刀殺的很厲害,一刀,醫生在解剖上這一刀就向心髒這裏,一刀就劃下來了。
後來佛做這個結論,“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找到沒有,這裏有啊,大偈子,原本在這裏。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你們說老師真厲害,那麼大年紀記憶力那麼好,哪裏叫記憶力,你們也一樣有心沒有心,告訴你們,像我們看到好的句子,學佛幹什麼,就是要爲自己,這就是自私,什麼記憶力好,我要找這個生命要想成佛這個重要的地方,那麼我的生命還不拿到還不記住。他說“覺海”就是我們大家的本心本性,能知能覺的那個生命,要入娘胎以前的,死了以後的,這個原來的覺性叫覺海,這個覺性,梵文叫菩提,所以佛,佛的這個音是梵文的音。佛陀佛者,覺也,就是大徹大悟的人,這個覺性,就是代表這個,就是我們心性本體,那麼它形容它上面《愣嚴經》講過我們生命的覺性,整個的宇宙虛空不過等于覺性裏的一個小水泡,所以我們這一點小生命算什麼,你的根本生命是那麼偉大,就是我們忘記了自己偉大生命的根本,只把自己這一點一個肉體抱到當了生命的全部,太錯誤了,所以現在你認識了這個本來生命的大覺之性是大海一樣,那麼偉大……,真偉大,不止四個偉大那一百個、一千個偉大。覺海,性,這個就是你的本性,澄,像那個清水大海,幹幹淨淨的,本來清靜圓明,一點點妄想雜念沒有,等于清靜水裏頭下面的小沙子、小石頭清清楚楚,沒有關系啊,覺海性澄,澄澄湛湛,真清靜啊。圓是圓滿,沒有缺陷的,圓澄覺元妙,不是這個圓字,一塊錢那個元,你們又翻不到(注:此處南先生糾正黑板上寫字的錯誤),就是圓澄覺元妙,圓明然後不是這個元,這個圓,因爲圓滿的,幹淨的本性,這個元,一塊錢兩塊的元,這個元字,原來的原,原來就很妙的,所以佛法妙不可思議妙得很。妙這個事情,這個中國文字太妙了,講不出來,妙就是妙,這個你沒有辦法解釋妙是什麼意思?中文字不過是個少女就叫做妙,少女不曉得有什麼妙,這個文字,這個妙字它兩個拼攏來少女,不管了,這個妙叫什麼妙,很妙。對……他說這個是悲心說的(悲心師),這個是悲心菩薩,他說的文字言語都說不出來的,那……怎麼好,不過不曉得怎麼好,他表情沒有我這樣厲害,那個東西說不出來的就叫妙,就是妙湛老和尚,你看妙湛老和尚那個就很妙,就是這個妙。圓澄覺元妙,原來就那麼妙,妙這個字包括又是空的,又是有的,空的,那麼清靜的那麼圓滿的,可是世界上萬有的東西,谷子、麥子,包括人、狗、螞蟻,它也有,都是它生出來的…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