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哦,現在講話是,上面是第一點。
複次,第二點再來,再其次,初靜慮中說離生喜樂,由證住此斷除五法,謂欲所引喜,欲所引憂,不善所喜,不善所引憂,不善所引喜。還再其次告訴你,所以這個你看到佛經這裏很難看,看看會煩起來,因爲他太科學了,一條一條給你分析的太仔細了,如果你學會了這樣,你寫的文章寫科學的文章就會了,寫什麼管理啊,什麼……條理分得很清楚,很嚴密。他說,你初初在定的境界,初靜慮說,離生喜樂,對不對,剛才不是講過嗎,離生喜樂,由證住此,如果真證到了離生喜樂,你的心理同生理狀態,住此,所謂定,我們普通叫得定了,要佛學“住”,等于一個人房子搬進來住在裏頭安定了,斷除五法,自然心理習氣上斷了五種東西,哪五種,謂欲所引喜,欲望所引的喜愛心理,清淨了,不會起來,這個欲包括男女之欲的欲,飲食的欲,包括了要什麼東西,要求什麼等等的欲,這個心理清淨了。那麼引發心理一種無比的喜悅,同彌勒菩薩一樣笑口常開了,欲所引喜。欲所引的憂。
憂愁的心理沒有了,是講欲所引,欲界中間所有,譬如說我明天想去買一個電暖器放在我的房間裏,怕那個太冷,這也是欲啦,雖然是正當的也是欲啊,沒有錢,還差了二十塊,買不到,不曉得問他借好,欲所引的憂,心理的憂愁等等……。不善的所引的喜做壞事,行爲不對的,可是習慣,很高興,譬如抽煙啦,譬如喝酒啦,譬如做什麼,很多,很多……譬如吃麻醉品啦,不善所引的喜,不善所引的憂。不善就是惡的。不善所引的捨,捨是什麼呢?在這裏,不善法所引的捨,這個難懂了,只要你想想這麼的,譬如我看這個東西,這個木魚是這位小彌勒佛的,是他的,可是我真看上了,真看上了,他也很愛它,我也很愛它,我知道他問他拿,要來,他也不幹,不問他要,我心理又丟不下來,格老子最後沒有辦法就一偷了事,等他這個小彌勒不在的時候,不善所引喜,我心理狀態想偷了,不好,我學佛的,怎麼可以偷呢?雖然是個木魚也不能偷,他走兩步,想想越可愛,管他呢,算了,偷就偷了,這叫不善所捨。切斷幹了,上就上,怕個老幾啊,就是這樣,這種心理,就是給你們講佛學講得非常好聽,沒有我表演的好,所以說你每一種書,每個東西要自己投進去,要深入進去,你才懂得這是個什麼東西,文字語言我只能表達到這樣,所以佛在楞伽經告訴你,世界上的文字,任何不管英文、中文,什麼文字,不夠用的,文字同語言也不夠用,文字不能代表人家的意思的,所以有時候你寫信給我,我還看不懂不是看不懂,你那個文章太高明了,我是看不懂,就是不高明也看不懂,你曉得我們人類講話,文字是代表語言的,語言是代表後面那個思想的,我們的思想變成語言表達出來,大家聽不懂耶,你我都是中國人,講中國話給你聽,聽不懂,爲什麼聽不懂?人與人之間意思沒有辦法溝通,這個語言文字不夠用的,所以人與人之間,假使語言文字溝通的了,人同人之間沒有誤會了,可是人同人之間真有誤會,你看我們講話多困難,好不好,好不好,不是語言哦,光靠語言好不好,嘴巴還要裂開,眼睛要瞪一下,眉毛動一下說,好不好?全身的力量用上去對方才懂,所以語言文字是這樣,所以語言你以爲嘴巴講話是講話啊,有時候不要嘴巴講話的,所以我呢,站在那裏看看,你就曉得我叫你要來了,有時候你就曉得這個是不字,不字……,不要了。所以語言文字這個道理很難,因此研究佛經,尤其這個翻譯,你要深深的投進去。這一段我也是帶領你們叫你們圈起來,重要,這一段蠻長的,翻過來,講打坐修定,就是上面數下來這一頁,一二叁四,第五行。
複次,其次告訴你,于諸靜慮等對障中略有五蓋,這個你們都學過的,都知道,他說你們要修行修定,在靜慮當中,有五種障礙,障礙不給它打破,你就修不到。將證彼時,能爲障礙,他說你好好在打坐修定,快要到達那個定的境界,這個魔障,我們所謂講魔,“魔”真有個鬼嗎,是自己心魔,這個魔障,障礙就來了。何等爲五呢,哪五個魔鬼來呢,一、貪欲蓋,貪心來了,甚至你們年輕人打坐坐的好好的,這兩天修行非常好,突然那個貪欲蓋來了,生理起問題了,老虎就下山了,格老子把它一點都沒有辦法,你心理是非常痛苦,忏悔,不應該……,你愈不應該,它很應該的就來了,對不對,一定不錯,貪欲蓋只好向這邊問,這邊我就不好意思問了,一定的,這一邊我也知道,這一邊我也知道,這個問題才大了,第一個障礙。第二瞋恚蓋,有時候用功用的好好的,忽然那幾天脾氣非常大,無緣無故的會脾氣來,而且呢,想起來叁十年、五十年前的事情,都想得起來,格老子氣死人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氣死啦,心理、生理習氣,業力的障礙來,瞋恚蓋。回轉看,本來好好的同學,忽然你還用功嗎,平常呢,還可以,雖然肚量還蠻大,彼此可以包容,忽然到那幾天了,恨不得他離開他,再不然你不走,我走,就是這樣,瞋恚蓋來。還有呢,第叁種,昏沈,一坐就睡覺,不坐還好,一坐就睡覺,等于我常講的,老年人跟你少年人、年輕人,有五種相反的,老年人啊像我們這些老頭很討厭的,人老了,因爲我是老頭,所以可以講的。你講他的好話,耳朵聾聽不見,你一罵他,他就聽到了,第一。第二,現在你告訴他什麼事,當下忘記了,年輕的事,五、六歲,叁歲都想得起來,而且給你講都是過去的事,不是現在的。第叁種,坐到了就想睡覺,躺下去睡不著了。第四種,笑起來就流眼淚,哭起來沒有眼淚。你們記住哦,你們到了幾十年以後,都是如此,下面還多了,不多講了。我們講佛經,所以第叁種昏沈就來了,昏沈有很多種,那麼別的經典上佛也講,兩種,一種心理上的疲勞,容易昏沈,要睡覺了。一種是身體上的疲勞,也睡覺,身體不健康就睡覺了,尤其是打坐,平常精神蠻好,真的一打起坐來想用功,就來了,所以你看,你們別的禅堂裏不在乎,在我,假使在禅堂裏,你這個就逃不過我的眼睛了,有些坐在那裏看到好好的,實際上在睡覺,昏沈。不昏沈,去掉昏沈的蓋很難,尤其睡覺,譬如有些人,你睡眠睡慣了六個鍾頭,你睡五個半鍾頭起來打坐,一天都昏沈的,就是習氣,睡眠是習慣,並不是必然的,昏沈,所以昏沈睡眠蓋,把你障礙住了,得不了定。
第四種,掉舉惡作蓋,不是惡作蓋哦,這個字是叫惡作,在臺灣講國語啊,是第二聲,是不是啊,惡,這是出哪裏啊,你講的,你們上去寫下來,大陸現在是怎麼樣,用第幾聲啊,惡,可惡的惡,這個“惡”字讀ㄨ\,你們怎麼拼音,一樣的,兩邊一樣的,我以爲兩樣的,掉舉惡作蓋,什麼叫掉舉,心不是散亂,可是不能清淨,雖然坐在這裏啊,你沒有去想它,它自己出來了,等于一本書叫《笑禅錄》,你們沒有看過,講用功的笑話,也是真話,有一個老先生喜歡學禅,天天在家裏用功打坐,這個太太就反對,老太太,可是老公要打坐,她也沒有辦法了,太太也反對不了,幹脆自己也跟著丈夫盤腿打坐,坐了兩、叁天以後,告訴丈夫,怪不得你要學佛、打坐,打坐真好。丈夫說,怎麼你也學打坐了,他說你怎麼曉得好處,哎呀,我一坐起來,十五年前,隔壁某人欠我十塊錢,都忘了,一打坐,出來了,打坐有這個好處。他掉舉,真的哦,所以你修行越好,從前的那個習氣啊,老帳都會翻出來,老毛病會出來,它不是你想出來,散亂,它是掉舉來的。惡作蓋,惡作,就是我們現在的話,是什麼呢?惡作,討厭,有時候自己……我們人生活著很討厭,有時候自己對自己蠻討厭的,有沒有?你們有這個經驗沒有,自己對自己討厭過沒有?有啊,那你好像跟我一樣,都是一個人,有時候就會如此,掉舉惡作。這五種蓋。
第五呢,疑蓋,自己信心不夠,有懷疑,所以有些人做功夫,學佛,其實已經到了某一個程度,某一個境界,因爲自己認不清楚不夠啊,又不行了,所以這五種蓋,障礙。下面給你分析
了,什麼、什麼……你看,諸佛菩薩是非常慈悲。
達磨祖師到中國傳法
佛爲什麼拈花,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是南北朝梁武帝的時代,還沒有唐朝啰,唐朝還要等幾十年以後才有。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禅宗的法門。不過達摩祖師沒有那麼講,這是我們後世講禅宗的道理。達摩祖師,有人問達摩祖師,你到中國來做什麼。他說我要找一個不受人欺的人,不受別人騙的人。很簡單,其實這一句話就是話頭,話頭,話的頭頭,這個話,這個念頭還沒有起來,在哪裏,每一個念頭沒有起來,在哪裏?念頭過了,到哪裏去了?這就是話頭。另一個方法講呢,話頭就是“問題”。人生問題太多了,爲什麼身體會酸痛,爲什麼還要吃飯,爲什麼拉大便,爲什麼有痛苦,爲什麼要高興,都是話頭。所以達摩祖師說,我到中國來找一個不受人欺的人,換一句話說,找一個不受別人騙的人。我也常常引用明代,明朝的時候有一個人講一句話,講得很有道理,你們聽聽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這句話很嚴重,任何一個人,包括這些教主、大師們都在內,包括這些英雄、帝王、豪傑都在內,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只做了叁件事就走路了,自欺,騙自己。欺人,騙人家。自欺,欺人。被人欺,受人家騙。任何一個人只做了這叁件事,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就是這樣一件事。兒女,倆夫妻生個孩子,傳宗接代做孝子,自欺,孩子們也欺父母,我要孝順你,誰都沒有辦到,最後都受人……所以,孔子過去也講,真正的學問,真正一個人修養,勿自欺。不要自欺了,不要騙自己了。人生哪個不在騙自己。所以達摩祖師來,所以他,你翻開禅宗資料的記載《傳燈錄》。
所以達摩祖師告訴你,禅宗非常注重行爲,除了悟道,直指人心,見性以外,注重行爲,所謂,報冤行,意思就是說,我們生命到這個世界一切都在還賬,都在還人…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