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禅七日▪P91

  ..續本文上一頁的悲心和法雨更能滋潤整個長久幹涸的神州大地,謝謝。

  

  (主持人)謝謝李傳洪、李居士的講話,我跟他一樣,對我們這邊的大和尚,妙湛老和尚真的打從內心的恭敬,他從早上一直陪各位到晚上,我真的是非常感慨良深,在臺灣跑了很多廟子,我從來沒有看過像妙老這麼慈悲,對各位這樣用心的住持老和尚,我真的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那麼今天大家都法喜充滿,覺得非常、有這個榮幸、有這個機緣來參加這樣的一個禅修法會,假如沒有這個禅堂,一切都免談,爲什麼會有這個禅堂,就是因爲妙老的願力,跟他的堅持,跟他的魄力,所以我想我們全體起立,合掌。我們非常恭敬的跟妙老鞠躬問訊(大衆鞠躬問訊)。跟南老師問訊(大衆鞠躬問訊)。我們學佛不要忘了一切衆生,所以我們現在把所有的一切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

  聚散歌……

  圓滿吉祥

  附一

  

  他們叁位同學,老同學,同你們這裏的那位新同學,不死心,硬要行香,走一趟,好吧!(大衆繞禅堂行香)現在我們不是部隊出操啊,不是在練兵,在行香,因此,走路的腳步,不是在那裏頓腳,玩把戲啊。真的會走路,行香的人,等于練武功的道理是一樣。走路是兩句話的原則,舉步,腿擡起來,如靈貓捕鼠。那個貓抓老鼠一樣,一點聲音都沒有。落腳踏到地上,如泰山壓頂,實在的,很輕靈的。不是在那裏穿個皮鞋,背個槍,在那裏練頓腳,踢呀,踏呀那一套。舉步如靈貓捕鼠,下腳如泰山壓頂。很輕靈的,身體放開,沒有身體的觀念,很自然的,這個就是經行的道理。眼睛不要低視,平視,看前面,照相機一樣,看前面那個人的頭頸領子那裏一樣,這個視線的程度。不要妄想,擡起頭來,不要妄想。行若無事,自己不曉得在走、不走啊。眼睛不要上望,也不對,平視。(南師香板擊地,大衆止步。……)

  

  所謂觀世音菩薩,普通叫做觀音。爲什麼叫觀音,本來翻譯是觀世音,到了唐朝有個人做皇帝,避諱,他的名字叫李世民。所以觀音菩薩,也退位一點,客氣一點,把中間世字拿掉,所以叫觀音。就是觀世音菩薩。每一個菩薩的名號,同修行做功夫的經驗有關系的,觀察世間,自然界一切音聲而悟道而成道的。所以他的報告在《楞嚴經》上很重要一段,觀世音菩薩爲什麼修到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他的報告第一句話:從聞思修入叁摩地。這是佛要他起來報告的,釋迦牟尼佛要他起來報告,他就報告,最後的第二十五位,他是第二十五位作報告的,二十五位文殊菩薩做結論的。他說我的修行法門,用耳朵聽聲音,從“聞”耳朵會聽,也不是參話頭,也不是念佛,從耳根進入。這個世界有個耳根,一切聲音都聽到了。所以你看,觀世音菩薩在普陀山,尤其聽那個海潮音,潮水來或者在溪水旁邊,聽那個流水滴滴答答,潮水轟隆轟隆。一陣一陣的浪潮,叫海潮的音聲。吵人的不得了,就在吵人裏頭修。耳朵會聽見聲音,

  

  這個聲音一進入,進來以後,自己用智慧去參究了。“思”,思考,就是參究,禅宗講參,也包括了思考。耳朵是個空的啊,聲音進來裏頭耳膜就反應,聽見了。聽過了,聲音到那裏去了,這是一個聲音,聲音的性,本空。你說空嗎?有,當下就空。從聞一切音聲,或者聽自己內心的,血液的流動,思想的音聲,一聲一聲,觀世音菩薩正講到他要聽了,剛剛好下了一點雨,現在他也不給我們聽了。不然下雨,滴滴答答,從聞思修,聲音方面的,從聲音這個上面進入。入叁摩地,到達入定的境界。他利用耳根起修,到達入定境界。那麼,他用功的過程,簡單明了的把原則給我們報告,所以你們現在坐在這裏,如果眼睛不看,耳朵聽我講話,放狗屁的一樣的聲音,這是音聲修了,這是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從初于聞中,

  

  第一步,耳朵聽到聲音,旁邊的人呼吸聲音也聽到,什麼都聽到,在鬧市裏頭汽車吵的呀,都聽到。你說聲音好煩人,煩是你意識煩,第六意識煩,聲音根本無所謂煩不煩。如果你練習慣了,像我們有時候經過那個機器間,或者是飛機要起飛了,在飛機下面站著,兩個耳朵轟……好像快要聾了,你馬上把耳根聽的功能一空,什麼都不起作用了。耳朵爲什麼震聾了?是你因爲聲音進入耳膜,你意識心配上了,意識一著急,神經一緊張,耳膜震破了。如果意識不著急,神經不去緊張,你整個放松了,沒有事啊。同樣道理,他說所以從聞思修入叁摩地,初于聞中,開始聽,聽一切聲音,每一個聲音都聽到,慢慢地也不是用心去聽,自然聽到,自己老是在那裏靜,這個聲音來了,就聽到,聲音跑掉就走了。入流亡所,慢慢聽啊……“入流”到什麼流,不是流水,證入了自性的法性的功能之流了。于聞思修,初于聞中入流,證入法性之流。亡所,慢慢就忘掉了所聽的是什麼,狗叫同我講話的聲音是一樣,不起分別了,入流,進入法性之流之性,忘記了所以然,所聽的聲音了,第一步,他說。

  

  第二步呢,所入既寂,所聽的聲音進來都沒有妨礙了,自己內心非常清淨,寂滅,到達這個境界的時候,怎麼樣?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進入菩薩的大定的境界,得無生法忍。動相,是聽到聲音。沒有聲音的時候,有沒有現狀呢,有境界沒有,有啊,什麼都聽不見,也在聽,那個是靜相。有聲音是動相,剛才我們在走一樣,大家都在走是動相,一個香板,啪,一拍定住了,定住了這一刹那,什麼聲音都沒有,這是靜相。兩個現象,並不一定說動相不對,靜相就是道,不是這個意思哦。動也是相,靜也是相,正反的,等于這個手心也是手,手背也是手。動也是相,靜也是相。真的道在那裏,能動能靜的那個本能那個自性。動靜二相,了然,都清楚,動來了聲音來了知道聲音聲音去了知道沒有聲音,動靜了然不生,一個雜念妄想都不動了,第二步功夫。觀世音菩薩都給你講了,修持經驗都有,是你們自己看經學經,一邊學,差不多觀世音菩薩還要跟我們學呢,自己沒有用心。

  

  第叁步,如是漸增。這個樣子的境界,如是,就是這樣。漸,慢慢……不要急,只要你功夫到了,漸漸地增加這個境界。聞所聞盡,聽到聲音,能聽聲音的動相的,能知道靜相的,這個能聞之性,聞,所聞的境界都空,都沒有了,聞所聞盡,都沒有了。那我們講什麼都空了,他沒有講空了。“聞”,聽到的。能聞之性,所聞的。都空了,能所都空了,慢慢的都亡了。盡聞不住,你覺得,什麼都聽不見了,什麼都空了,這個境界認爲自己了不起了,不要,還要放下,不理,沒有關系,盡聞不住。那麼這個時候,第四步,你會覺得自己能夠知道,能夠靈靈覺覺的自性,覺所覺空,能夠知覺一切的,以及自己本身能覺的作用,能覺所覺都空了,真正達到空靈的境界。然後,空覺極圓,空所空滅,在空的境界慢慢修持,久了以後,能空的與所空的都沒有,不是沒有,達到圓滿境界,圓滿,不能說他空,也不能說他有,也不能說他非空,也不能說他非有,空有都不分了,空覺極圓,空所空滅。連空也沒有,連空也空掉了。有個空,已經不空了嘛!最後呢,連空也不空。生滅既滅,能生能動能靜生滅法,這個都寂滅了。寂滅現前,自己的本性本來面目就現出來了,就是這個樣子。他說他報告佛,觀世音菩薩,我爲什麼修成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就是靠音聲入道的,他到了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就在這時候跳出了世間,超越了。不但跳出世間,也跳出了出世間。等于說這個時候出了家,這個時候又入了家,無家可出也無家可入,無境界可出,無境界可入。然後他的一切,因爲他的願力大慈大悲,所以,普遍地在苦海茫茫中間度衆生,而且觀世音菩薩隨時化身是女身,尤其是他同情女性的境界,實際上他無男女相。觀音菩薩各種各樣的化身都有的,因爲他的慈悲願力的關系。我們爲什麼行香?以講觀世音,講到他,他又下起雨來,一想他他就雨來了,現在他又不下了。哦!對了,這裏是南普陀,他的分殿,是要來看看才對。所以我常跟大家基督教、天主教那些神父、牧師講笑話,你們啊,做生意做不過佛教的。怎麼呢?你們只有一個天堂,在別的世界開了一個觀光飯店,而且教人家不要怕死,早死更好,到我們那個觀光飯店,免費招待就上天堂。你們每一個宗教,都在另外一個世界開了一個招待所、觀光飯, 店,當然佛教也開。佛教開的是西方極樂世界,老板是阿彌陀佛,總經理是觀世音菩薩,也還有個副經理大勢至菩薩,都在那裏幫忙。所以你們每個宗教都講自己,我那裏觀光飯店免費招待,周到才好呢!大家都進來,都爭取快死,死了跑我那裏來,這個是宗教。但是你也做不過佛教,佛教說死了,我那個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平等,而且不花錢的,思衣得衣,你想穿什麼身上就穿上了。思食得食,要想吃什麼,前面就有了。想什麼有什麼,而且不收費。

  

  而且那個地方,也沒有男女的麻煩,所有人到了極樂世界無男女相。你說他是女人嗎?不是,女人那麼漂亮。你說他是男人嗎?不是,也是女人那麼溫柔。所以沒有愛情的糾紛。沒有什麼都沒有。沒有功名富貴,沒有政治鬥爭,都沒有。極樂世界這樣好。我說你做不過祂。你們只有一個天堂,那個觀光飯店是叁級的,佛教開的那個,五星級的。阿彌陀佛。你說我去不了西文,萬一下了地獄,沒有關系,我們有分號在那裏,地藏王菩薩在那裏等你。沒有關系,沒有關系。地獄去找地藏王。你說我也不想天堂,不到西文、不下地獄,我在世間受苦。沒有關系,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他的生意啊,叁路分店都給你做完了。你看有個北普陀還來個南普陀,這個佛教,這個很厲害。這就是我們觀世音菩薩修行的經驗報告。不要看我啊,我這裏沒有觀音。你回轉來看你心中,像話講完了就沒有聲音,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你就進入觀音菩薩那個境界,他又來了,下雨,幫助你,你聽聽這個雨聲,聽到是音聲,一滴一滴的雨聲…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宗與道家(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