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汝遠來應有意,我懂了,我懂了。他說,你爲什麼現身給我看一下呢,“好收吾骨瘴江邊”,“好收”收起來收拾的收,我的骨頭,反正我會死在廣東了,好收我骨瘴……山岚瘴氣的瘴,“瘴”我講錯了,好收我骨瘴,病,病字裏頭,病殼,一個病字,一個文章的章“瘴”,“江”第二個是江字,下面一個江字,瘴江,叁點水的江,旁邊的邊,南方多瘴氣,到了廣東,氣候不對,容易生病的,瘴江邊,他講韓湘子,你來給我看一下,我懂了,我懂了,你真成了道了,先就警告我,現在你又跟我見一面,又趕快走了,不讓我叫你,他說你…大概我這一次下放到廣東會死在廣東,你給我看一面,你就告訴我放心,萬一我死在廣東將來給我棺木搬回來。其實韓湘子故意現身給他看一下,他沒有懂,就是叫他,你放心,你還會下放幾年會回朝的,後來果然回朝了,這些你看八仙的故事就看到了,這個正史曆史上沒有的,那麼講到韓愈,爲什麼講藥山禅師到韓愈?韓愈當時影響那個朝代的整個文化的革命,所以他反對那些曆代的那個文章寫得那麼美,那個公文政府辦出來文章寫得很好老百姓看不懂啊,他是提倡白話、提倡簡化,因此說提倡古文不要什麼“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說的什麼東西啊!所以他講的古文就是當時的白話,我們佛經翻的,你現在看的是古文是當時的白話,所以叫文起八代之衰,不然你們我不那麼跟你們講,照國文系那些老師們是不是講得通,我不知道,我這樣一講你們都懂了。
那麼韓愈有個學生,跟他兩個齊名,很有名氣的叫李翺,不是現代的李敖,李翺,翺人的翺,飛翔那個翺,李翺,這是很有名的,這個人是韓愈的學生,文章跟韓愈一樣的好,都是提倡就是文學革命的中堅份子,這個人放到江西來做省長,李翺,那個時候太守,太守等于是帀長以上的省長,很有名,唐代的官不是現在的官,現在的官不值錢的,出來也沒有意思,這些官來了有什麼意思,同我們差不多。以前的官出來,那個樣子很像樣唱戲那個樣子,李翺到了江西做太守,聽說藥山禅師名氣那麼大,李翺,噢!有道……他跟韓愈倆都主張儒家的,佛家學佛的真有東西嗎?他要來摸一下底子了,不是來調查,他想稱量他一下,這位大禅師究竟有沒有道,有沒有學問啊。他一個人到山上來,找這個藥山禅師,藥山禅師早就知道了他會來,那一天李翺上來,地方官,一路諸候當地的首長,還是省裏頭的首長,等于省長過來,那個省長比現在省長威風大了,當然他穿便衣而去,穿便衣來,藥山禅師坐在那裏,拿一本經也來遮眼睛,其實他沒有看書裝樣子的,這個李翺這個省長,來了,看到這位老和尚瘦瘦的,高高的,好像也沒有什麼道,兩個……都是瘦骨頭一把,吃素吃得營養不夠不良的樣子,他就站在他後面看經,看了半天他也沒有叫他,老和尚也不回頭看,始終不回頭看他一眼,旁邊的小和尚,師父啊,太守來看你,“噢”,老和尚“噢”,好像沒有聽見又好像聽見了,“噢”頭都不回,碰到這個李翺脾氣又大,天下聞名第一,是韓愈的大學生,看老和尚頭都沒有回,小和尚告訴他太守在這來看你,噢,一聲,好像那個豬吃了那個……吃飯了,睡著,噢,一聲完了,頭都不回,李翺一氣“哼”就走,一邊走一邊講,聞名不如見面,又聽到名氣那麼大,藥山禅師,我還特別來看他,結果是這麼一個老家夥,聞名不如見面,這是禅宗,藥山禅師等他走幾步,太守,就叫他,省長,你何必貴耳而賤目呢,你怎麼把你耳朵看得那麼重要,把眼睛看得那麼壞啊。他說聞名不如見面,聞名是靠耳朵聽進來的,你現在本人來看我,是眼睛看我的,他說你把……你把耳朵看的那麼重要,把眼睛看的那麼壞,這個就是禅宗叫“棒喝”一棒就打過來了,笨人呢,絕對不懂,這些人都第一流智慧,李翺一聽就震動了,趕快回身,師父,對不起。笨人不會的,你給他的問問題那些笨人問死了,答複他一句話,老師,我還要請問,這個樣子還要怎麼樣子,怎麼樣子這個樣子,這個樣子是怎麼樣子,怎麼樣子是這個樣子,永遠搞不清的,所以禅宗六祖說,接引上上根器的人,上上智的人,不是普通人能夠學的,這個叫機鋒,一句話、一個字一點,他腦子就靈光了。聞名不如見面,不是太守我講錯了,唐朝不叫太守,“剌史”,漢朝叫太守,唐代這個叫剌史。省長,他是剌史,對。剌史,你何必貴耳而賤目,他一聽,哎呀!這個嚴重,趕快回轉了,師父,然後就留下來,一談,他就佩服了,李翺就請問了,叫師父你傳給我道怎麼樣修?佛法怎麼樣證明,藥山禅師,你要學佛,這是禅宗,看到沒有,不講話的,一個手指頭上面一指、下面一指,你要我傳道給你就是這樣,這下你們想一定,如果我是我們兩個表演,我的手這樣一動,你一定在我頭發上看看,然後看看我的下面,鞋子穿的什麼就糟了,李翺一看,這就是禅宗哦,是不要文字、語言,不懂,師父啊,弟子愚笨不懂,請你明示吧,用道理講給我聽,他就講了,“雲在青天水在瓶”,其實呢,當時他嘛,點一下上面,並不是一定是這個句子,因爲他不懂,所以他告訴李翺。他說師父啊,弟子太愚笨了,不懂,請你明示,他就說,雲在青天水在瓶,這一下李翺跪下來,我懂了,師父,正式拜他爲師。他真懂了沒有,誰知道,文字他懂了,不過李翺真懂了,所以回來他是捧佛法,寫了一篇很有名,中國文化文學史上,文學書史上大革命的一篇文章,叫《複性書》,所以講儒家孔孟之學能夠談到明心見性,就靠他這一手來的,這一篇文章,比韓愈的威力還大叫《複性書》,一個人的生命本性怎麼樣明心見性,恢複到本來面目,他用儒家的觀點寫的,因此産生了宋代的理學家朱熹、二程夫子、陸象山,都是根據這篇《複性書》來的,這個學術曆史給你們講起來,要講叁年課也講不完,現代中國人,所以我要說,真的回到了自己的祖國我注重的是文化教育啊,我們的教育已經斷層了,下面接不上去,我所擔心的是這個啊,誰搞你什麼鐵路不路啊,這條路才重要呢,可是我也做不到,無可奈何,李翺後來寫了《複性書》就是的,然後他對藥山禅師的恭敬寫了……就把師父講的這一句話,他就寫了一首詩,贊歎自己的師父,藥師啊,雲在青天水在瓶,不是喲,千株松下……第一句話,“煉得”修得身形似鶴形,煉得身形似鶴形,第一句詩你看到藥山禅師一定很瘦、很高、很長,他說他修到了煉得身形,走路一定大步大步走像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千株,木頭一個朱,千株松下兩函經,兩函經,我來問道是無余話,他說我來向師父求道沒有多的一句話,只告訴我一句,雲在青天水在瓶。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余話,雲在青天水在瓶。他是恭維他師父藥山禅師。還有一首你們翻翻《指月錄》上,藥山李翺這一段,我一下記不得了,那更好,他講什麼
……講他的師父,有時獨上知峰頂,有時候爬到山頂上一個人站一下,月下披雲嘯一聲。在月亮下面四面都是雲包圍住,月下披雲嘯一聲,哈……這樣一叫,實際上就是我們教你的,呵 哈 呼 嘻,可是他發出聲音一叫,曆史上記載,藥山禅師站在峰頂上一叫,這個聲音在地平面上夜裏一叫,二十裏路的人都聽到他的聲音,你看他的氣功到了什麼程度,這個就是氣功了,不是假的。有時獨上知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這也是李翺寫他的師父藥山,爲什麼講這一段呢,剛才給你們……叫你們眼睛定好對不對,所以牽到這一段。這個李翺在曆史上,這是對于中國文化教育曆史一個非常重要公案啊,一個故事你們不知道,都劃一個時代的,這些大和尚們。
到了宋朝有個人,這個故事要吃了飯再形容,我看,我不過先說啊,宋朝有個人做過宰相,這位先生窮書生出身的,窮書生出身,有個富家的小姐,學問也很好,看得起他,嫁給他了,後來考功名做了狀元當過宰相,張商英居士,在佛教裏是個大居士,宋朝一個宰相,他出身很窮,討了一個有學問、有錢的小姐,後來考取功名中進士,還沒有當進士以前他當什麼官呢,這個時候做的官很大,宋朝的轉運使,轉運使管財經,管交通、經濟的,管外貿,現在的外貿、交通、商業、經濟、海關都在他手上管,轉運使很大,那個時候權力很大,他是個儒家之徒,讀孔孟之書,反對宗教、反對佛法的。這個太太呢,學問很好,他也很怕太太,不是怕,尊敬她,最窮的願意嫁……富有的嫁給他,一路讀書是他娘家培養他,功名考取今天,而且這個太太學識修養都很高,太太信佛,天天看佛經,他理都不理,但是他也不反對太太,現在來講信仰個人自由嘛,不過他心裏也不同意太太信什麼迷信、宗教,信個什麼佛耶,他不好講,他就告訴太太,我想寫一篇文章。他說,你想寫什麼。《無佛論》。無佛論,沒有佛,騙人的,無佛論,這是公開反對啦,太太信佛天天看佛經,他也不反對,不過他是公開反對啦,給太太說,我想寫一篇文章。太太說,你想寫什麼。想寫無佛論。這個太太怎麼講,既然無佛,是何必論它呢。既然你認爲沒有佛了,還寫什麼狗屁的文章,論什麼。張商英一聽,完了,愣住了。這一棒給太太頭打昏啦,他要寫一篇無佛論,太太說,既然無佛,相公,你何必論它呢。這就是禅宗,簡單明了一句話,他就不寫了。有一天他進太太房間一看,太太的書桌上擺一本書,好漂亮,緞子的封面古書,線裝的,這個角上還用綢子包起來,他看那麼漂亮的書,過去一看什麼,《維摩诘經》,《維摩經》。《維摩诘經》是很有名的,鸠摩羅會法師譯的,維摩居士說法的經,很恭敬,他一看那麼好的書,跑來一看,拿起一看,那麼漂亮,問太太,這是什麼書,那麼漂亮。太太說,你看嘛。他一看,書名《維摩诘經》,他說真奇怪,我們聖人的書,孔子、孟子、四書五經都沒有那麼講究,一個印度來的外國的和尚的書怎麼那麼講究,又是反…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