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地,然後他就講,你啊,阿難你不知道啊,你的身心圓明,你的身體,你的能夠思想、感覺、知覺的這個心,本來是圓滿光明的。不動道場,原來就沒有動過啊。他說你懂了這個,明白了這個。一根頭發尖上的頭發,于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這個是現在物理科學的專家同意這個說法,我們一根頭發,你看到那麼簡單,等于整個宇宙的組織,大小不分。
所以現在物理科學上你不要看普通,一個假使學植物化學的,學植物物理科學的人,任何一片樹葉子上,你要分析他的組織,它的成分,比一個原子工廠還要偉大。所以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曉得我們的本身心量多大。一根頭發尖尖,一根毛,身上的汗毛尖尖上比一個宇宙還大。是故,古文是“是故”白話文“所以”所以于中你在這個當中明白這個道理,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又講到,回到現在科學裏頭的哲學。數理學的範例,宇宙間的數理開始于零。零是大家曉得,沒有呀。你有沒有東西啊,因爲很遠聽不見了,他就曉得沒有了,一個零,空的,數字上,但是零不是代表沒有,零在數理哲學上代表無量無邊無限。沒有發出來,多的很,因爲太多了,變成空了。所以空即是有,數理學也懂了。天下的數理一個數字,千千萬萬。多少億,多少億…電腦算不出來,你說有多少數字。電腦算不出來,你說有多少數字。宇宙間永遠只有一,一加一等于二,在加一個,等于叁。再加一個一,等于四。加到千千萬萬不可說,不可知,不可量。電腦都算不清,也不過是個一。這是數理哲學了,所以一爲無量,一代表無量無數無邊。多少個一,無量爲一,無量無數無邊的,那麼多的數字不過是一個,小中現大,小就是大,大就是小。這都是科學道理,一句話都更你講。如果講物理學講什麼…不動道場,我們這個心性,生命的本體,本來就沒有生死。沒有變動過。道場是形容詞,這樣一個大禅堂就是道場。遍十方界,我們這個心量之大,上至天堂,下至地獄,都是你,不止我。這個叫做《楞嚴經》的七處徵心。
然後,啊難說懂了。佛又問阿難說,阿難還沒有大懂哦,我們看了也不懂,你們聽了也不懂。然後佛又問阿難,你說看到我漂亮,好看。你跟你哥哥出家了,你拿什麼看,當然是眼睛嘛。佛說,你又錯了。眼睛不會看的。等于唯識講,眼睛是一個照相機,照相機不會照的,後面有個扳動照相機的動能,有個人,把它一按,機器卡嚓,就把影像錄進來。眼睛、眼球,不過是個照相機,怎麼能夠看呢,那個能夠看的不是照相機,所以佛又跟他大比方了,所以叫八還辨見,七處徵心、八還辨見。有八次辯論。“還”八次邏輯的肯定,有否定,八次否定它。阿難是肯定的,眼睛看了。他否定了,八次否定,八還辨見。八還,分別這個見,這是個很有趣的,小說一樣對話。這就是對話。所有的佛經都是佛根弟子對話的紀錄,叫佛經。你要搞清楚哦,佛經就是佛根弟子討論的對話集。八還辨見,佛就講我們眼睛怎麼能夠看見呢,因爲有虛空擺著許多東西,前面空的才能看見呀。怎麼看不見呢。我們蓋了房子,有個牆壁,有阻礙擋住了,就看不見。把牆壁一拆掉了,前面又看見。所以眼睛的所看見,能看見,看不見,看的見。他說是牆壁的關系,不是你眼睛看不見,因爲牆壁把你阻礙了。你的能力只到這個程度。這樣辯論,所以最後佛就告訴他,怎樣叫八還辨見。有亮光,你就看見。沒有亮光夜裏黑了看不見。這個看見的光明還給太陽,都還了。有牆壁阻礙看不見。這個阻礙的關系,還給牆壁。都歸到他本位同你沒關系。就是說,看不見黑暗,不是你眼睛的罪過。因爲光線的黑暗,還給黑暗,白天看的見,也不是你了不起。因爲優亮光的照見,這個亮光還給太陽。什麼都還完了,注意鵝,你們聽到,帶領大家演電影,做演員,聽我的啊。我現在做導演,真的哦。聽話,該聽的時候就聽,不該聽的時候放屁就不聽。我現在是講話,不是放屁,所以要聽。跟到我啊,大家張開眼睛,看到我這裏。佛經就那麼講,現在講經給你們聽,聽不懂啦。我就做演員,代表佛,你們就做阿難。眼睛看到了,張開看到了。樓下也一樣。雖然我不在那裏,就當我在那裏,就看見了。張開眼睛,看到了。亮光也看到了,都在前面,不要注意去看。眼睛張開看到了。好,現在把眼睛大家閉了,關起來,看到沒有?你覺得看不到,不是啊,也看到。看到裏面那個看不道的,那個白茫茫,黑洞洞的,這個也看到。再張開,閉起來,又看到看不見的。那個看不見的,也在看,裏頭,大家再張開,看外面,看到,閉起來,看到裏面,看不見的。佛說,開眼見明,開了眼睛,看到東西。閉眼看到什麼,看到看不到的那一個。
楞嚴經真心及世界成立
看到我又看到亮光,閉起來,又看到看不見的,那個看不見的也在看,裏頭;大家再張開看到外面,看到;閉起來,看到裏面,看不見的。佛說,閉眼見明,開了眼睛,看到東西,閉眼看到什麼,看到看不到的那一個,閉眼,看不到,明來就暗謝,外面張開了光明來,黑暗跑掉了,眼睛閉起來,黑暗來了光明也跑掉了。明暗,光明跟眼睛關起來,明跟暗是兩個物理世界的現象,你那個眼睛張開的時候看到光明,看到光明;閉起眼睛的時候黑暗來了,看到黑暗,能夠見明見暗的那個東西,還不掉的,是你的本來啊。開眼見明,閉眼見暗,能見明見暗的那個還不掉,是你本來,所以佛的結論,八還辨見你們體會到了,你們將來打坐看眼見明閉眼見暗,明暗兩個有交換,那個外表的現象同你沒有關系,你知道明來知道明,暗來看到暗,這個能見明見暗的不是眼睛,那個是你眼睛的見性,並不是說,明心見性是眼睛見的功能,所以叫你懂了這個。
然後講怎麼叫做明心見性。這幾句話,最高的邏輯,難懂啦。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我的媽!這是佛說的話,你們這些小法師們見啊……見個什麼,這就是你要做學問了,這是中國文化。見見之時,第一個見,講能,就是……,我怎麼跟你講。見就是眼睛看見的見,所見的現象,第二個見,代表“能見”,當你回轉來看到自己那個能看見,見,眼睛看見的作用回轉來看到第二個字,見見,能見,能夠看見這個功能的時候,見非是見,你能夠看到自己功能那個知道的看見,不是眼睛看見,見猶離見,真正那個能夠見生命這個本體不在你眼睛,或者是所見看見的這個功能上,這個能見之本性離開一切所見所有的現象,見不能及,你那個眼睛看見不看見同那個明心見性那個見是不相幹。你看,大家說佛經難讀,我們說,也說古文不好,那麼簡單的古文,見啊……見……,把那麼複雜一個科學邏輯的東西就用叁、四個字換來換去,換來換去把它講完。見啊見,見不能及,所以他說。
佛又說在《愣嚴經》上說,障礙還給牆壁,光明還給太陽這八個現象都還完了,有一個還不掉的,比如我們生病,知道痛苦,哪裏難過,知道痛苦,痛苦還給身體,我知道痛苦的,朱醫師講一定是腦的反應,那我又歸還給腦,能夠知道腦有反應的那個東西是還不掉的,還到哪裏去啊,所以《愣嚴經》最後一句,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你什麼都還完了,有個東西沒有辦法還給虛空,也沒有辦法還給什麼,不汝還者,有個你本身你的生命裏頭,汝,就是你,有一個你生命裏頭無法歸還的那個東西,非汝是誰。佛當時就是那麼科學的指出來,那個不是你生命根本是什麼啊,你懂不懂,就問阿難,不汝還者,有個還不掉的,不是你能夠還得掉的就在你生命根本裏頭,不汝還者,不是你,汝就是你,不是你能夠還得掉的,你要想送給人家也送不出去,不汝還者,非汝是誰,那個不是你是誰,念佛是誰,是這個,你還不掉的那個是什麼,阿難就是阿難啦,事非經過不知難,他好像懂了,好像沒有懂。
所以後來有個禅師讀到這裏懂了,八還辨見。還有一個禅師也是溫州人,讀了《愣嚴經》,把《愣嚴經》……參禅學道好久了,不能開悟,有一天,讀愣嚴經讀到《愣嚴經》有這句話,他把圈點偶然該了點一點,他開悟了,那個等一下告訴你,那麼有個還不掉的,佛經上不汝還者,非汝是誰,這個禅師來了,他悟道了,做了一個偈子,“不汝還兮更是誰,殘紅落滿釣魚矶,日斜風動無人掃,燕子將水際飛。”我們這些畫家、大藝術家好幾個在這裏,還有文學家,你們寫寫看,這些文學寫得出來嗎,這些畫你畫得出來嗎,畫是畫得出來,那個味道不是那個味道,假使畫到那樣一個味道那就妙極了。你看《愣嚴經》那麼嚴重的生命科學,佛的經典,到了禅師手裏,這些大禅師就變成文學了,佛不是說有一個東西怎麼歸還,你歸還不了的,那個不是你本來生命的根本嗎。就是這句話,這一句話給他拿來變成一首美麗的詩,不汝還兮更是誰,這句話是佛經的原文,兩句他把它變成七個字,變成文學。然後,殘紅落滿釣魚矶,你看春天叁、四月這些花,紅色桃花都掉下來了,掉到長江邊上,像這邊有山,這邊有流水,上面有一個石頭可以釣魚的地方,那塊石頭在江邊上,這一片桃花落下來,都鋪在釣魚臺石頭上,多美麗呀,就是這樣一個境界,一個人都沒有,太陽要下去,日斜風動一陣微風吹過來,那些落花的瓣子,風太輕了,也沒有吹動,也沒有人來掃它,只有什麼呢?晚上要回家回屋的燕子們,飛過來飛過去,有這個燕子每到這個釣魚矶上,拿嘴這麼一抓,抓一片花瓣又飛走了,飛一陣又回來,把花瓣又放下來,這是個什麼境界,這叫做禅,這叫做佛法,很多的落花掉在這個釣魚矶上,太陽又要下山了,清風來花也吹不動,也沒有人來清潔,也沒有人來打掃,只有那個飛來飛去的燕子,偶然飛過這個釣魚矶上,嘴巴叼了一點掉下來的花瓣,飛過來飛過去,有時候又放回來,這是什麼東西啊,你們看看。我們七天在這裏就是玩這個,走就走了,打…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