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習禅錄影▪P17

  ..續本文上一頁雲:“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這一段空要看好。有定力的人永遠清明,不會昏頭昏腦(頑空)。前念已過,後念未生時,中間有一段空,要認清這一段空。(老師敲香板一下曰:)過去心不可得。上座。

  (下午五點半坐第九枝香。六點整下座。)

  叁際脫空,當下即是。把持不住,是什麼道理?見到這個理,起心動念,保任這叁際脫空,心如明鏡一樣。久而久之,任運自在,活活潑潑。道家叫做“養”,佛家叫做“修”,見性以後才起修。五祖說:“不見本性,修法無益。”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叁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心不黏著),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隨時都在定中)。”《孟子》盡心章末段就是講“養氣”:“可欲之謂善(以禅定爲樂),有諸己之謂信(無中生有,清明在躬),充實之謂美(氣脈精神都很充沛),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聖(宇宙與我一體,到了化境)。《楞嚴經》:“理則頓悟,事非頓除。”慢慢保任,不要慌,不要著急。所以古人悟道以後,都依止老師十年二十年,然後出山。道濟雲:“兩岸桃花紅正英,夾堤楊柳綠綠輕,遙看白鹭窺魚處,沖破平湖一點青。五月西湖冰涼似秋,芰荷初動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問花花點頭。”不要貪圖學問,把這個養好,一切妙鏡妙文隨口而來。

  (晚上七點行香。)

  今天所講的追盛唐的禅宗,也就參。不知道有沒有叁際脫空,泊然而往的人?如此謂之見道。見道的時候並無所見。見道易尚,修道很難。祖師雲:“從緣入者,永不退失。”――如果見地不真,明理不透,要到熱鬧場中去磨煉。到富貴中去。大隱入朝,小隱入市,孤隱方入山林。富貴熱門場中,處處是障礙,你能泊然而定,別人也看不出你有道,古人說:“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究竟如何磨煉,明天再講,走。

  天下最倒楣的是“爲人師”,百丈禅師最野狐精,狐曰:“有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答以不落因果,墮野狐身五百世矣。後來百丈開示野狐精曰:不昧因果。野狐精因而得解脫。成佛亦不昧因果,寂滅清淨爲因,菩提涅槃爲果。

  (七點半坐第十枝香。八點整下座。)

  今天的腿部最難熬,痛苦階段過去以後,都是舒服的了,學佛修行不肯下功夫都是空話。認清楚這叁心不可得,不可得中就是那麼得。

  百丈禅師所創叢林製度,影響當代社會很大。“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人若勤勞則善心生。某日一僧聞鼓聲,舉钁頭大笑而回。百丈指曰:“俊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百丈回寺後,詢其見什麼道理。僧答肚子餓了,聽到鼓聲,回來吃飯。百丈就笑了,平平實實是道,不要求個玄妙,當下即是。

  (八點坐第十一枝香,九點下座。)

  小參――晚上九點十五分開始

  夏醫官:今天腿子還是疼,妄想稍好一點了。

  林同學:今天很少亂想,晚上腿疼了亂想就多起來了。

  文光:每堂上座就睡覺,快睡醒了,老師的引磬就快響了。

  程局長:今天老師讓我們放下,話頭仍不敢放下,妄想稍少一些了。

  張同學:早晨很少妄念,午飯後腿子疼,吃了老師的藥反而頭昏, 想回家,腿部臀部都疼,可是很舒服,一身大汗,頭部好像脫離了身體。

  魯居士:無可奉告。

  劉老居士:今天沒有參話頭,只是靜坐。

  師雲:你十幾年來見到的境界很多,都是光影幻象,氣不能歸元,五陰磨蕩就發光影,本應罰你洗禅堂。能見光影的不在光影上,再繼續參。……樂由精生,明由氣生,無念由神生。心注于眼,眼注于空,空無所注。

  劉居士:周身骨節肌肉都酸疼,晚飯後稍好些,手有些發脹,早上第一座,看到我自己在面前。

  師雲:用心太過,精神分散,你那個無念還是不對,把那個也要放下。

  孫先生:在腰酸腿疼的時候,話頭不能參,放也放不下,似乎應該改良。

  師雲:今天晚上再照你的老路子試試看。

  傅太太:今天還是和昨天一樣。

  湯小姐:今天參話頭,下午就不參了,只是跟腿打架。有時昏睡,晚上頭很疼。

  陳小姐:今天放下話頭不參了,下午能忘掉身體,香板一打,到達無念。過了一會兒念頭又來了,不知道無念的那一刹那,是否就是那個?

  楊太太:話頭很自然地就放下了,腿子也不疼了,但是還沒有降服我的心。

  蕭先生:今天覺得很清淨,平常功夫用得太少了,今天下決心想克服它。

  傅居士:今天老師又與昨天不同了,聽的很起勁,但是腿子沒辦法。

  金先生:我個人以爲開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將來待人處世可能改善一點,今天坐的時候有兩次渾然無我。一片白光,很舒服。人也懸起來了,又有兩次一片紅光,也很舒服,一聽到場聲音,就打斷了。

  楊管老:早上第一枝香很好,以後都腿脹。

  師雲:腿脹是好現象的過程。

  謝教授:靜下來全身發熱,舒服得很,雜念很少。我對老師絕對地信仰、服從。今早身體有一次大的震動,到了忘我的境界,認識了真我。香板一拍我又回來了。

  師雲:繼續參“我”又怎樣回來了。

  巫居士:早上喜歡聽見鳥叫,身心都很舒服,發熱發脹時,妄想沒有了。

  

  第叁天――農曆正月初四

  (早上六點二十六分,坐第一枝香。六點五十六分下座。)

  這個七會今天第叁天了,今天我想略講道家密宗各派修持法門。各位修持不得力有兩個理由:一、理不透。二、方法不對。今天我全部說出來,各位撿需要的酌加采用好了。

  釋迦佛說法幾十年,大體上是講“空”。唯識宗講“有”。宇宙萬有之本體謂之如來藏,即萬有之總名。我們與天地萬物一體同根,如來藏含藏一切精神物理的種子,如果如來藏清淨了,就謂之真如。譬如太極圖,半陰半陽,陽面即真如,陰面即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謂含藏一切種子,如大海水,波浪如山河大地,水泡如一切衆生。第七識是我執(如海水之中有一個水泡),爲俱生我執。眼耳鼻舌身五識。第六識是我們後天所生,即分別妄想。現量境――五根與五塵相接,不起分別(沒動念)。比量境――起意識分別。非量境――幻境、邪思。現量境如能擴而充之,即此用,離此用,即可達到真如。經雲:“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爲我。”(孔子說逝者如斯,不舍晝夜。)什麼叫空。坐起來清清明明,這就是現識空。坐下來以後爲什麼看到各種光影?意根習氣引發阿賴耶識種子呈現的緣故。

  (早上八點叁分坐第一枝香)

  般若講空,空一切相也。

  在藏密而言釋迦佛涅槃八年(或說五年)又來人間,即蓮花生大師。初唐時入西藏,建立密教,又稱藏密。除了念咒子觀想外尚有調身的方法,色身障礙不調理好,空不了。又有調氣的方法。生命靠氣,靠後天的呼吸引起來。無火謂之炁,呼吸停止以後,炁就充滿了。用現代語比喻就是能。炁從何來?從神而來,打坐好了,神能生炁,炁能生精,有無窮快樂,得無比清淨。又有修脈,修明點、修靈能,即精炁神。《楞嚴經》:“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修心如使杯中汙泥澄清,然後取出汙泥,最後打破杯子,真正修行越年輕越容易,身體沒有敗壞,習染渣子也少。生命根子在海底,修道的人可以使海底動了,兩腿發脹,有六十四根氣脈可以打通。老了以後就差了,氣機發動先向兩腿鑽,鑽不通就發生欲念。如鑽通了要經過一大段痛苦,如不能調柔此段氣脈功夫,不能即身成就。

  (九點叁分坐第叁枝香。九點叁十五分下座)

  佛家講一個“舍”字,有不怕死的精神,學佛修道無有不成者。氣脈通了以後,晝夜長明。但是吃多了會昏沈。氣脈搞不通,氣機不來,不能得定,色身障礙故。最直捷的修定方法,是把識空了,或閉起來而舍眼根,照著它,自然無念,海底生命之源會動起來,然後氣脈就通了,一百天以後包你有消息。但要真明了其理,修行得力才行。

  (十點一刻坐第四枝香。十點叁刻下座。)

  當下即是。戒呀!定呀!慧呀!精呀!炁呀!神呀!都在這兒。學佛學道要向上看,無量法門誓願學,真正智慧通達了,方法懂得了,真可以造化在手,生命由我。下決心專修,其心放下來,無有不成者。但是明師難遇。佛法難聞,老子曾說:“致虛極,守靜笃。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然後一陽來複。一切萬物只有六變,第七變又是另一開始。一陽來複後,先有氣機發動,發大樂,然後放下,身體如溶化了,是謂樂、明、無念,性命可以做主了。然後在起心動念處曆煉。全波是水,全水是波。一般修道的人,多半停留在“空”上,殊不知波浪就是海水,妄念就是心的用。

  淨土宗就是利用正念修行,妙到極點。念到氣機發動,佛號斷了,樂明無念,明到淨土現量。如要花開見佛,翻一層就成。都是阿賴耶識所變,所以說萬法唯心。不過修行容易,做人難,一定要在起心動念處曆煉,才能成爲一個完人。

  (下午一點半行香)

  有些道理平時要留意。《易經》講太極,太極生兩儀,爲宇宙本體體用的符號;猶如佛說的如來藏。佛說叁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百千萬億化身。儒家說的道,指形而上的,把形而下的叫做器。又徑路謂之道,指做人的法則。老子說:“道生一”,“一”是什麼東西?“一生二”,“二”是什麼東西?“二生叁”,“叁”又是什麼東西?“叁生萬物”。天地有道,一生神,譬如太陽系裏的太陽。“谷神不死,玄牝之門。”谷神指空空洞洞的,有回聲的,空氣光線不流通。玄牝之門指生萬物之母。道在目前,先把目光定住,含蓄內照,自然內視。神只是空空洞洞的,清清淨淨的。神照久了就會生炁,再照久了就會生精,譬如太陽照大地能生長萬物,久了如雞孵卵。不論男人女人都具備生機,不向外流溢,慢慢會就會有成就。

  修道的人如果覺得悶了,要把身心放松了,天…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南禅七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