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回到身心中來,如此反複鍛煉,即與天地同修,與日月同壽,這便叫煉神還虛的事了。從此便可“散而爲氣”,“聚而成形”,意識一凝固則又回複爲人形,否則便量同太虛,無形無相。這便是中國丹道家的一套理論原則。
(楊管老問:何謂金丹?)
金丹的範圍有兩種:內丹和外丹。兩種丹又有叁類:天元丹,地元丹,人元丹。現在所說的是對內丹範圍的人元丹而言。金丹即將精氣神提煉蒸餾化合而成。大致和藏密中的修氣修脈修明點修拙火相同。金丹的基本是精化氣,氣化神。
(又問:那麼如何下手提煉呢?)
即如老子所說的嬰兒“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睡後或靜中陽具舉起來了,但無絲毫欲念。此時即“一陽初生時”。人在這個時候,欲念一動,便屬後天,沒有用處。而且很可能就漏精了,這時應該立即起來打坐,用淨念功夫煉化了它,打通督脈。
但這一套理論和方法,在佛教中人,動辄就罵它是“外道”。印光法師罵這些人爲魔民,學這一套的人都是魔子魔孫。印光法師還會錯嗎?印光在清末民初四大老中,德高望重,一言更勝九鼎之重。(印光和尚——淨土;虛雲和尚——禅宗;太虛法師、谛閑法師——教理。四位同稱清末民初佛教四大老。)他所大罵呵斥的,應該是屬于後代道家旁門的學理方面。他並未深入道家中,嚴格講究煉精化炁等等修爲理論與方法,因此不知他們嚴守淫戒,堅持不漏丹的功果,是如何有補于顯密持戒的方便。所以也難免有賢者立言過于籠統之失。但是,大家都相信他的話,這是外道。“衆口铄金,積毀銷骨。”後來學了密宗以後,咦!我發現這一套自認爲是正道的密教理論,並不有更外于此者,只不過灌進了佛法的知見而已。當然,學顯教的大師們,也罵密宗爲魔道。反正罵過來,罵過去,誰都未得道。其實,中國道家的東西,比密藏這一套修報身方法還不少,還各有所長哩!這些喇嘛都學神通,唝噶師父還以念咒來蔔卦,我親眼看見他用的是幹支的推演方法。唐朝文成公主到西藏時,帶了五個道士,二十幾個儒生同去時傳去的。至少世界這兩個宗教有相同的道理,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這種理論我都自己先實驗過,才敢下結論。但根據很多實際得來的資料,我發現凡修行人,不論在家出家,都漏丹(即遺精)。漏丹、意淫,都是犯了基本的戒。換言之,戒不戒先不說,無論學佛修道,身不漏的基本都做不到,道理說得天花亂墜,那有什麼用?人總不可以自欺,對嗎?如欲得定,必須嚴守戒、定、慧之學。不漏丹,是最起碼的戒學,但功夫做好的時候,反而會漏丹,甚至受不了而想辦法使它發泄了才輕松,但如此一來,辛苦得來的功夫又要完全垮臺。而且漏後,一身痛苦,真如下了地獄,可見佛說句句實語。因此,還要從頭用功,慢慢修持回來.但等到陽氣發動後,淫欲之念又來了,如此周而複始,永遠凡夫而已。現在這裏的好多人可以作證明,這又有什麼好難爲情的呢?既然做了,又不肯說,這還算是什麼君子?應該坦白,做錯了,就發露忏悔,這是嚴重問題,要想學佛成道,還不面對現實,坦白、誠懇地研究嗎?有些老年人以爲自己對這方面很淡泊,何難之有?這是什麼話?你這棵樹都快枯了,生命力快幹竭了,還談什麼呢?必須要生機重來,靜極陽生,無欲念,且要化掉,化後打通氣脈,到達如《楞嚴經》中所說的初步程度:“于橫陳時,味如嚼蠟。”才能談到修定,然後才可達到心一境性,定生喜樂.密宗及道家說了半天,說的無非是這些,此其一。
其次,所謂叁界唯心,萬法唯識,這麼大的宇宙,如何能轉?得先將此身上物轉化了,然後才能轉外物。且先不要說如何轉物,轉煩惱,光要轉此一念,已經難的不得了。昨日大家聽到沾法師報告了很多,這位法師真不錯,到目前爲止,修持很用功,尤其最好的是坦白。將來如何變化,且看下回分解。出家人首先更須斷除淫念,但淫戒的事相有很多種,手淫、意淫……等,在戒律經論之中,它都指點得明明白白,有過于現在的性犯罪學。法師昨天說:修得好好的,忽然漏丹了,且漏後欲念特別強,簡直無法控製。道家說“精滿不思淫”簡直無法做到。這是實話實說,如此哪能做到對男女而無分別相呢?用功到將滿未滿之際,性欲特別強,無法化除,是修持上一大關鍵。“氣滿不思食”,氣脈大通後,自然不想吃,自然就會辟谷。莊子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餐風飲露。”並非亂吹。須知真到精化炁時,骨頭都軟了,皮膚光澤潤滑。
黃老居士昨天告訴我,兩腿骨頭這兩天已軟了,手舒服得好像沒有了一樣。等到陽氣來時,自然如此.但此乃初步現象,還未到家。這事如科學求證精神,面對事實,不是光憑理論就到了。必須要有生機,生生不已,而又無欲,才能煉精化炁。然後到了“神滿不思睡”,晝夜都不昏沈,並無睡眠,隨時都住定中.通常人們如何不能得定?是身體不讓你久定在一種姿態上,如打坐便是一態。身既不能定,心更散亂萬端.于是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又影響生理,永遠難定。但此身也不是外來的,正是八識規矩頌所說的:“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做主公。”這根身器都是主人公一體所變的東西,所以身即心。《楞嚴經》說的“地、水、火、風、空、見、覺”七大,也都是一心的變化。此物不能轉,如何能轉煩惱?要知道這一身都是煩惱啊!但真修持,的確是可以轉變的。在初修基本上,只要此處一轉,即可以得定,然後初禅、二禅、叁禅,一直到九次第定,扶搖直上,證果何難!所以佛道皆首重此戒。但此關如此難過,怎麼辦?當然,一定是有辦法可以做到的.現在所說只不過大綱而已,詳細經驗,以後再說吧!如果是老年人,只有用靜的辦法,慢慢等,無法快的,如老子所雲“歸根曰靜,靜曰複命”。靜到極點,衰頹的生命力自然恢複,就是百齡老人也可以返老還童,這是天地物理的自然法則。當然,先要作到生理機能不壞,卻病爲先,如配合外丹、藥物等,可以更快更好,此事是絕對可以辦到的。最難過的就是性欲這一關,尤其是欲念的習氣.此關過後,化了炁,然後才可以真到無男女相,得正定,才能樂、明、無念,光明圓滿,達到無漏之果,確有其事。
但衆生過關難,所以勸你們先走人天乘的路線,先盡人倫本分再談修道。但當然只要有毅力、有決心就行。真了解這個道理以後,可以不離世間法而能出世間,所以印度有在家的大菩薩,中國道家有在俗的神仙,例如漢代的忠孝淨名教的教主許旌陽,稱爲富貴神仙,但數千年只此一人。你看他在道藏中所說忠孝之理,比儒家之說更切實。要先懂得做人,然後才談修道。據傳說,後來拔宅飛升,從漢代直到如今,廟祀仍在南昌萬壽山,每逢他壽誕之日,各地來進香者不絕于途。他說神仙之途有兩派:一派清淨單修,由持戒修起(那時候佛教還剛開始傳進來,你看他已經說得明明白白),一派雙修,但這要多大的智慧福德?必要先修善果成就,德業功行,永惠人間,才有希望.許多出家菩薩都不敢走這條路。入世修道,此路太不簡單。所以你們學佛學道先學打坐,先空妄念再說。如求得定,須有一段極艱苦的功夫。如爲老年人,更難。先養氣,至于靜極了,等氣充滿極了,“靈能”重新發動後,即如年輕人一樣,但中間要多這一段功夫生機重新發動後,又要無欲才行。說來容易,事實上是多大的一段血汗功夫啊!要嚴持戒德。使它化成炁,羔充沛了、淨化了以後,好了,就比較無事了。這並不是道德的約束,而是自然的定力,這時才能自在入定、出定。自此以後,九次第定可以一路達成,少病少惱成就世第一法,無論密宗、道家、禅宗、什麼宗、什麼派,要講修持,第一基本就是這一關難通。所以道家稱這一關爲“兩界關”,如跳板,這一邊爲地獄,那一邊爲天堂,一念之間,翻天複地。險哉!
道家修持,如前述分爲兩派。一主清淨單修,如北派邱長春所創的龍門派。一主雙修,如唐宋以後白玉蟾以次的流派。自從禅道融合後,道家批評禅家單修性功“心性之道”,不修命功(丹法),而主張性命雙修。基本的理論是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窮理盡性而至于命”的道理,而認爲禅家只窮理盡性,卻未至于命。同時也批評一般修道者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不能達到聖人境地。但如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也不能即身成就。故主性與命必須雙修。
性即無爲之道,是一念不生全體現,清淨無爲,當下即是,是真空的。命是修身人手,煉精化炁,以至煉神還虛,便是妙有。這一種理論體系,在基本原則上不能說不對,合于佛學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之原則。但他們偏重于修行方法,忽略真正的窮理,他們看一般佛家(尤其是禅),是煉神修神養神而已。羔與精未能配合,等待解脫軀殼後,只能成爲靈鬼。又認爲持咒念佛等法門,只是煉炁,也不能入道。密宗的觀想這一類,也只是修精,都不究竟。精炁神叁者應爲一體:煉精成就,報身即色身才能圓滿。煉炁成就,百千萬億化身才能成就.煉神成就,清淨法身才能圓融.精羔神叁者圓融合煉,則法報化叁身皆得成就。*然後散而爲羔,寂然不動,涅槃清淨。聚而成形,百千萬億化身即其妙用。有一個方法非常好,是有爲法,密宗與道家都有這個修法,以我個人的經驗,道家此法較密宗及瑜伽術更完備。如果不存門戶之見,不妨試試看。以我看,無論道家、密宗,原始人類追求形而上的東西,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實際上是同一個原理原則,同一個系統的研究,只是表達方式有異。何況這乃是助道品,佛說有八萬四千法門,祖師說“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更應該學。這個方法非常好,道家稱它爲補虧法,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稱爲接命法。青少年修七八天就不得了.但充滿以後,又有問題來了,這是旁語。一般修道者可憐,亦很可笑,…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