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習禅錄影▪P57

  ..續本文上一頁淫以內,如密宗所謂漏失菩提,功力不會進步,至于老年人,你說心境清明了,哪裏還會走丹?哪有這回事!那不要吹了,那是枯木!枯木還談什麼呢?須有這一點生機而能夠清淨,而能夠融化。雖然不談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叁花聚頂,五氣朝元,盡管不講這一套,但自在其中矣。何以自在其中呢?六祖不是告訴你,六祖開悟時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不須要用力,它自然就到了。假定說,真見性的人,氣脈不一定會通的,那六祖第一個騙了人,釋伽牟尼佛更騙人,怎樣叫做“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呢?

  劉女士;那不是《楞嚴經》說過:“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嗎?

  師雲:是!一點都不錯!“理則頓悟,事非頓除。”《楞嚴經》一路講下來,層層剖析,本來就是正走漸修之路。它並不是講禅宗所講的頓悟法門。這兩句是《楞嚴經》的結論,這是談學問的,此頓非彼頓,字同義不同,對不對?合理不合理?《楞嚴經》開頭七處征心,八還辨見,和阿難辨來辨去,阿難還是沒有見道。所以佛才告訴他,假定不能見到這個真心的人,現前縱得九次第定,--和尚你注意,沒有見這個本心的人,就是你現在達到大阿羅漢的定力,猶是法塵分別影事,還不是真正見道了,還是意境上的事。

  朱教授:老師所講的意境上的也就是“我”。

  師雲:意境上的事固然就是他,但理事不徹底,所以仍屬妄想邊事。

  朱教授:用什麼可以見的?

  師雲:此地你要注意那句話,要見到那個沒有什麼可以見的那一個。見到那一個,你的身體就好轉了,你的煩惱就解脫了,你的器量就大了,你的見解就通了,你能不能?“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非見所及。”

  朱教授:假使因爲我的身體不好而沒有見道,我這個一定是……

  師雲:你沒有聽懂呀!你聽是這個意思,我講的不是這個意思,這個有什麼辦法呢?所以這個話要聽清楚。朱教授啊!你不應該插這個話,我《楞嚴經》沒有說完這樣一插,統統岔開了。

  朱雲:對不起。

  師雲:不是對不起,我這是指出你的毛病,這是你一個大毛病。我曉得你這個人很服善,我才指責你。我剛剛和他們提到《楞嚴經》,只講到這個地方,下面還沒有完,何必急呢?曆史還長得很嘛!時間還長得很嘛,這是其一。如此一來,法師也動了意氣了。

  XX法師:我還沒有講完呢!

  師雲:我了解,你不要說你還沒有講完,我聽懂,你的話我懂,你知道開會的道理吧!我製止你發言,明天發言,理由何在?因爲有個問題沒有完,其中有一個道理,真正講佛法更不要動意氣。我與蕭先生都有此經驗,蕭先生他做人非常仔細,他也怕你動了意氣,搞佛法動了意氣,所以他出來趕快和緩這個氣氛。但是他的話也是真話,並不是故意來緩和這個道理,因爲他有經驗。你們不曉得,講真話要動意氣的,所以佛法不好學的。你不要看我說佛法,講的聲音那麼大,我是沒有發脾氣的。這話我再說一遍。

  朱教授:我有罪!我有罪!

  師雲:聽人家說話要聽完了來,蕭先生聽人家說話真有本事,總讓人說完。我剛才製止你發言,經過一夜再說,有個作用的,我不說明道理,實際上就是要你起疑情。我告訴他們幾位學禅的,黃老居士、楊管老、蕭先生都要注意的,爲什麼我要蒙住你,要你明天講,就是讓你起疑,這也是疑情之一,楊管老懂這個道理,他馬上接著說:“你坐在這裏起疑情,不准問人,任何人向你解說不准聽。”就是這個方法,佛經上記載有人參掃把也開悟了,結果證阿羅漢果,有神通,甚至釋伽佛有難,還靠他來救的呢!這人念到掃字,忘記把字,念到把字,忘了掃字,他都能證阿羅漢果呢!所以任何一件事都是話頭。但這樣一說,對于你已經失去一半的效用了,因爲又拉開了。……

  七處征心,八還辯見,他還沒有見道,所以佛告訴阿難說:“現在縱得九次第定,猶是法塵分別影事。”然後再告訴他,如何見性呢?不是走得禅宗直指的法子。何以呢?經教畢竟不是禅宗,如果是禅宗,拈花一笑就夠了。佛對阿難說的是道理。在道理上,他告訴他,真心無量無邊的廣大,虛空入汝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裏,何況十方世界,還在虛空之中。這心量多廣大!那麼阿難與大衆悟了這個理,皆大歡喜,涕泣流淚。頓悟了那個理,不是禅宗所講的這個頓悟,他頓悟的是哪個理?你要把經典看清楚。然後阿難又說,尚有微細的疑惑,佛乃又說自性本來清淨,如何如何,告訴他許多例證,阿難也悟了,但並不是禅宗所講的身心皆忘,豁然而進去了的悟。阿難頓悟的只是那個理。這時旁邊出來一個人,名叫富樓那,像剛才朱教授一樣,出來打抱不平,就問:本來清淨圓明,不增不減的,何以生起山河大地?這個世界怎麼生起的?經典上記載得恭恭敬敬,事實上富樓那這一拳打得很厲害的,管你釋迦佛不釋迦佛,也是半路上殺出一個程咬金來。既然本來清淨圓明,寂然不動的,爲什麼會生出山河大地來?那麼佛再從物理世界來講解,弟子們也悟了,悟了這個理。那麼悟了這個理以後,到底沒有證得,佛才向他談修證圓通這一事實。修證圓通他本人不好說的,他本人說得太多了,若是要他報告的話,他本人很簡單喏,他夜睹明星而悟道,就是這個。誰懂呢?他只好叫弟子們問問二十五位大菩薩怎麼修證的,那麼二十五位各自報告自己是用什麼方法到達這個地步的。報告完了,阿難提出請求,理要頓悟,修法也有人講了,可是佛過世以後,後世衆生將來要如何修持呢?另外講教了,所謂宗教之教法,佛說要依戒定慧修持,沒有辦法的辦法。有了這一套戒定慧,就是楊管老剛才所說,抓住一點,一門深入,蕭先生所講丟進去,身心滾進去了,抓住一點,隨拔一根,六根門頭,循序解脫。我們參禅,這是用意根來修,要真參實悟,這一根拔了,“脫粘內伏”,身心脫開,寂然歸元了,然後,“伏歸元真”,一念不生定久了,光明顯現,智慧的光明發起,“發本明耀”,“耀性發明”後“六根互相爲用”,鼻子可以當眼睛,耳朵可以當嘴巴,神而通之。不是飛騰變化的神通,智慧就是神通。《大智度論》上龍樹菩薩說得清清楚楚。這些修持方法都給你講了,就是要定,要一門深入。定久以後,身心丟進去,要死也就是那麼回事。如此下去,真參實證,突然一根頓斷了,六根皆寂止,前念不生,後念不起,當體即空。好像吹湯見米,譬如一碗稀飯,水米混沌,吹一口氣,才見到米粒,這樣幌了一下,就蓋起來了。若是自己真參實證,進去了以後,純清絕點,如《楞嚴經》所說,一杯水澄清到了極點,一點渣滓都沒有,這是第一步。然後把杯子打破,這就到了,身心滾進去了。

  雖然如此,在修行當中,身心都遇到魔障,那麼根據生理心理的現象告訴你,有五十種陰魔。趕走五十種陰魔,明得聲聞,緣覺等境界還是外道知見,沒有得正位。

  所以他說“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這是《楞嚴經》的結論,有時候我們可以借用,但並非一切都是如此。否則也是拿到雞毛當令箭了。所以說叁藏十二部經教要通,假如說只拿《楞嚴經》上四句話概括了一切,那麼《圓覺經》上何以講:“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也是他老人家講的,這豈不是出爾反爾?這叫做什麼聖人?還成什麼佛?這實在是說處不同,用處不同。等于這句話在這個地方是罵人的,在那個地方是贊歎人的,不能夠拿東家的話到西家來,說西家也就是如此說,那就犯邏輯的錯誤,以偏概全了。這是答複你,道理在此,關于《楞嚴經》的結論。了解嗎?不了解的話,明天再說。

  這是一件大事,一個人學佛法要誠誠懇懇的,小而言之,爲自己了生死,大而言之,爲救世救人救衆生,爲弘揚佛法,要有這個志向。每次打七的時候,我有一句話,個個都聽到,人人都不是英雄。到此地來,在七天中,暫把身心性命都交給我,我自有辦法。誰做到了?都是在搞自己的,道理是什麼呢?驕慢!每一個都是驕慢,世界上驕慢有很多種的,年齡的驕慢,地位的驕慢,學問的驕慢,見解的驕慢,漂亮的驕慢。驕慢多得很,你看誰服了誰?學佛第一就要擺開驕慢,驕慢就是我見,煩惱的根本。有個我,所以不聽話,驕慢何必跑來學呢?對我有什麼好處?我的犧牲,累得要命,每回打七下來要睡兩叁天。要放下驕慢,你們實在非英雄,你與其看死的《指月錄》,不如看一個活的公案。

  我不是曾告訴你們,我是多驕慢的一個人,碰到袁先生那個樣子我還不服氣呢!一放下來如何?替他做種種的事,無話不聽,事之如佛。你們設有看到,我怎樣事師,所以我才提出那些密宗事師規矩,但是我並不是叫你們對我這樣。我的個性,你們如果對我這樣,我也受不了,我也不願意.可是那時候我對他是真的,師就是師。講中國文化,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都有這一套。

  所以要做到聽話。你們統統拿一個我見來學佛的,照你們這樣辦,哪一個學得好?非要當老師的人合于你的條件,你覺得對胃口,你認爲對了才對了。真正講教化,有教無類,管他什麼人,真正誠心都要教化他。這樣來的人就複雜了,叁教九流無所不有。你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尺度,自己沒有放下我,不聽話,這從哪裏說起呢?

  見道難,修道更難,修道難,證道更難。證道難,行道更難。行道是自我犧牲。行道時,懂得教授法更難。教授法不是學的,是悟的,你們又不參活的公案,認爲只有古人的才是對的,現在人的都不對。陸××昨天一句話說對了:“等到人家死了的時候,你認爲對了,來不及了。”都看死人的對。

  怎麼叫做應機設教呢?看叁藏十二部,沒有一個方法是相同的,沒有答哪個人的話是相同的,你們怎麼不參一下呢?我對你們所用方法,表面看來都是一樣,仔細…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南禅七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