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習禅錄影▪P41

  ..續本文上一頁能得定。問如何?怎麼辦呀!注意第二句唷:“真照無邊說似他”,哪個“真照”?什麼“真照”?注意啊!不要注意我哦!注意你們自己的心裏。其實啊!我昨天都講了,都告訴你們了,什麼是“真照”?你們體會哦!我們的妄念來來往往,生生滅滅。但是,你知道哇!知道有個生滅心,知道有妄念往來。那個“能”知道它生滅,“能”知道它煩惱的,他本身並不煩惱,對不對?他也不在生滅中,這個念頭來了他也知道,那個念頭去了他也知道,“那個東西”!注意!那個東西是會照的。譬如你是學密宗的人,起了很多妄念去觀想,觀想者,借用妄念也。那個能知道自己在觀想,那個能知道自己觀想不成功的“那個東西”是什麼?譬如你是念阿彌陀佛的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盡管在念阿彌陀佛。同時又曉得自己在念阿彌陀佛,那個能曉得自己在念的是什麼?那個就是淨土,不垢不淨,那個就是“真照”。嘿!都告訴你了,我學了這幾十年佛,就是這點本事,都露給你了。真露給你啦!露給你就沒有了,就打不下七了。這個真照的境界是無量無邊無際的呀!但是,你不要以爲那個就是“道”。不過,也差不多了,所以叫“真照無邊說似他”。你認清楚了那個東西,也就差不多了,勉強說有點像他了。“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

  那麼,真如本體究竟是怎麼樣呢?“離相離名人不禀”啊!他是沒有境界,沒有形相的。你若有了什麼境界,什麼樣子,錯了!所以《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境界都不是,離相。離名,什麼名?你叫他是道,叫他是聖,叫他是真如,叫他是心,叫他是菠菜,哦!般(音撥)若,講錯了,叫他是般若,都不對。這些都是假名。“離名離相人不禀”,一般人本來都有如來本性,自己認識不到。不禀者,自己搞不清楚。

  “吹毛用了急須磨”,告訴你用功的方法。什麼是吹毛?又不是吹風機,吹什麼毛?古代的寶劍,最鋒利的叫作“吹毛之劍”,那寶劍拿起來不要動,拔了一根頭發毫毛下來,放在刀口上,“噓”這麼一吹,就斷了,鋒利到這個程度,所以叫“吹毛之劍”。如此鋒利的寶劍,用了之後,還須趕緊磨利擦淨。不怕你能幹,不怕你會用功,不要認爲自己很高明,隨便跟著妄心亂轉。不可以呀!即使如吹毛之劍一樣,每次用了之後,不要以爲自己是利劍,還是趕緊磨銳利啊!“吹毛用了急須磨”。換句話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隨時隨地都要注意。

  他把佛法的“體”“相”“用”都說完了。然後,把筆一丟,走了,涅槃去了。這就叫生死來去自由。上午提到大慧杲禅師。大慧杲禅師要涅槃的時候,兩腿一盤,告訴弟子說:“我要走啦!”徒弟們跪下來哭:“師父啊!你留個偈子給我們,古來的大師們要走的時候,都留了偈子,你沒有寫偈子。”他已經死了,弟子們一哭一叫,這下子把他從死中又氣活了。把眼睛瞪開:“沒有偈子就不能死啊!拿筆來。”他就寫了首偈子,把筆一丟,又走了。你看他生死操之在我。清朝人入關的時候,好幾個學禅的知識分子不肯投降。結果,關在牢裏。清朝人勸他們投降,他們不投降。有一位他曉得明天要砍頭了,今天晚上在牢裏,兩腿一盤,對不起!我先走一步了,涅槃去了。這些例子多得很。所以,能夠生死一如者,可以爲聖賢,可以爲仙佛,可以爲忠臣,可以爲孝子,可以爲大丈夫。可以出世,可以入世。能夠這樣,才不會“空向人間走一回”唷!

  現在,天氣轉涼,你們趕快去加衣服。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铿!铿!铿!(行香)

  走不動的出來,在旁邊站著,沒有什麼好充英雄好漢的。走快!大步地走快!兩手甩開!將來不打七,你們自己用功,就是這樣。快!快!跑步!跑不動的出來,跑快!快!

  (啪!)——

  看看!還有沒有什麼東西?打掉了吧!

  不要去找一個空,不要去找一個清淨。

  ——。

  走!

  (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剛才給你們好好體會這一香板。打七,這是我的打法。現在老啦!心, 腸軟啦!我二十六七歲時就代替老師執行,老師坐在那裏不動,都是我的事。那時候,心狠手辣,嘿!什麼妄念,什麼命根,都給你打斷。那些方法都想絕了。現在不能這樣做啦!時代也不同啦!這裏地方小,也跑不動。不然,跑得你兩條腿都擡不動,一香板拍下去,人都倒下去。這種事我都幹,出了人命怎麼辦?那個時候,看你還有妄想沒有?所以啊,妄念煩惱多了,太舒服啦!“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福報太好,就是善的業報大了。

  白衣觀音的磨刀石

  剛才講了臨濟祖師的偈子,“吹毛用了急須磨”。你說怎麼磨呢?要交個磨刀石給你們呀!不然到哪裏去磨呢?找磨刀石啊?我也沒有。有一位老板有,向他借一下,誰呀?站在上面的穿白衣服的觀世音菩薩,他有磨刀石,向他借。

  《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向釋迦牟尼佛報告,報告修行的方法和經過。觀世音菩薩講了,他說我是用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怎麼叫觀音?就是觀一切聲音。怎麼觀呢?現在我給你指出來哦!你看!你站在這裏,心裏不動,動與不動都不管。外面掃地的聲音、飛機的聲音、汽車的聲音、一切聲音、我講話的聲音,你都聽到了,都了解。但是,和你毫不相幹,聽過去就算了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觀世音,觀世間一切音。這是外觀。慢慢觀。你看!更清淨吧!所以,古人修道要在水邊林下,那流水下來,溪流之聲“潺——”“潺——”。流水變成了幫助修道的工具。不必注意去聽,聲音自然就進來了。心境“寂然不動”。在竹林裏,松樹下,風一吹過,“飒——”。好幽靜,使你心中什麼都沒有了。觀海潮音,觀松風水月之音,一切音聲都幫助你修道。這是外觀。慢慢!慢慢!慢慢!你也不要去理它,自然聽著等于不聽,見山不是山,聽聲不是聲。聲聲入耳,聲聲不相幹。然後,慢慢感覺到這個念頭就是聲。聽!聽!聽!聽!呼吸也是聲,身體上的不舒服也是聲。舒服與不舒服都是聲,感覺也是聲,聲是動,動相。慢慢!慢慢聽,聽!《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一個妙訣訣:“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聽到聲音,聲音是動相。沒有聲音的進修,你說你聽到沒有?聽到了,聽到了靜相。靜也是相。動相不生,靜相也不生,才達到了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才可以進到這個殿裏來。

  心外雨聲中

  好哇!菩薩慈悲,瓶子裏倒出水來了。外面在下雨,你聽聽看!不要注意去聽,多清淨啊!一點一滴都在你的心頭流過了。你看!菩薩多慈悲,講到他,他就幫忙了。聽到的聲音,是動相。聽不見的,你也聽到了,聽到了靜相。“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怎麼叫“了然”?動相來了,聽到了,知道是聲音。靜相來了,知道是靜。多“了然”!不“了然”,你就是死人了,就變成木頭了。還學什麼佛?“了然不生”,不生什麼?不起妄念。動相來了,讓它來;去了,讓它去。靜相來了,知是靜相,去了,讓它去。不著靜相,也不著動相。動靜二相都是相對的兩邊。那個能知道動相,能知道靜相的東西,從生到死,從來沒有動過,明明了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你聽聽看,觀世音菩薩跟你說法,下大悲水。——寂然不動。了然不生。趕緊上座,菩薩在幫忙。

  雲散天晴

  你看!菩薩慈悲已盡,你們體會不到,他也不下了。雨停了。

  哪裏去找清淨呢?清淨就在你那裏,當下即是。

  剛才跟各位講過觀音入道之門。若是禅宗啊!才不跟你那麼講!這樣講太啰嗦!禅宗怎麼講?不講。

  百丈禅師——中國佛教史上的大革命家。今天之所以有佛教,佛法能夠流傳,就靠馬祖百丈師徒二人建立了叢林製度,建立了禅堂,設立了百丈清規。百丈會下有四五百人。有四五百人跟著他修道。那規矩嚴得很。他老人家自己領頭做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你看看叢林製度,百丈清規,那真是了不起。個個都是自動自發,共有共享,同甘苦,共患難。任何事情,都是百丈自己帶頭。弟子們看不下去,勸他老人家不要做,我們來做。他不。後來,徒弟們把他的工具藏起來了,不讓他做工,不讓他種田。他就一天不吃飯。不要我做,我就不吃。徒弟們嚇死了,趕緊把工具拿出來。他老人家又跟大家一起工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們在社會上活了一輩子,貢獻了什麼給社會?光在那裏享受。然後,還有怨言。你看看百丈禅師的精神!

  有一天,百丈禅師下令:“出坡!”就是共同上山勞作,砍木頭或者是種地。老和尚帶著大家一起到山坡種田。到了吃飯的時候,廟子裏便打鼓。鼓聲一響,大家收坡,回家吃飯。結果,鼓一響的時候,有一們和尚(當然這個和尚跟著百丈,不知在禅堂用功多少年了),這個和尚不等百丈“收坡”的命令,就扛起鋤頭大笑地走回去了。那是犯戒的,不得了。老和尚看到了,他曉得了。這個家夥悟道了。他就告訴大家:“此是觀音入理之門。”這個家夥做工,做悟了。妙不妙?這就是禅宗。悟?悟個什麼東西?結果,老和尚回來啦!到了齋堂,一聲不響。飯吃完了,老和尚下命令:“上堂!”很嚴重哦!大和尚上堂等于皇帝上朝,擺起威儀來,幾百人一站,莊嚴肅穆。老和尚說話了:“中午不守規矩,大笑跑回來的那個人出來!說說看,到底怎麼回事,這麼不規矩?”這個小和尚說:“剛剛肚子餓,聽到鼓聲就回來吃飯。”“好!”這就叫禅宗!到底搞些什麼名堂?誰不知道敲了吃飯鼓,就要吃飯了呢?怎麼會說他是悟了呢?還說他是觀音入理之門。這是什麼道理?所以,你們要學禅,怎麼學啊?

  再說個故事給你們聽,可別當故事聽唷!從前五臺山有位禅宗大師——智通,他的老師是歸宗。智通還在做學僧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在睡覺,睡著睡著,忽然大叫:“我大悟了!我大悟了!”同學們看到他瘋瘋癫癫的樣子,都替…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南禅七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