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不得了。好啦!我們這個蓮花寶座坐不住了。所以,由此懂得曆史,懂得哲學,懂得曆史哲學,所謂“世之將亂,必有妖孽”。這個世界還會大亂,以前美國有個預言家說,還會有宗教思想的戰爭。聽起來,好可怕。你們坐在這裏就不知道這些了。我爲什麼知道呢?因爲我接觸的人多,消息多,資料多,像這位外國同學,以後有什麼消息,只要跟我談談,我就曉得了。
在德國,也有個新興教派,教主只有二十幾歲,是印度人,傳印度教,也是教打坐的。這個教主叁歲的時候,就曉得打坐,天生就會。現在皈依他的有大學教授,都是第一流的人物,簡直風靡一時,你們現在聽到一貫道、鴨蛋教就慌了,鴨蛋、雞蛋吃掉就算了,哦!你們是吃素的,不吃鴨蛋。這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趨勢,講給你們聽聽。你們自己關起門來,怎麼曉得啊!
禅宗的本來面目
禅宗是什麼宗?所謂宗和教,佛教裏有教與宗之分。所謂教就包括一切經典,經律論叁藏十二部。佛所教的所講的,記載下來叫經、律、論。專門研究經、律、論的學問,叫做教理。教理又分兩種。普通我們講經說法,研究佛法,無論是般若、唯識等等,這叫做顯教。顯教就是明顯得很,用文字寫出,公開在那裏。還有一種密教,分爲東密、藏密。密教也是依佛理佛經爲基礎。這就是所謂教,總而言之,以教理爲主。
那麼“宗”呢?所謂密宗、禅宗、淨土宗、法華宗、天臺宗、華嚴宗等這些宗呢?宗是取教理的某一點(重點),作爲修行入門的方法,作爲宗旨,所以稱爲宗。
後來一般的人叫禅宗爲“宗下”,宗下也代表曆代祖師的語錄。“教下”則是指研究經律論的注解。禅宗的祖師們流行兩句話“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一般人都認爲學禅宗不需要語言,還有些人拿到話頭或公案當寶貝,當成香板子。經典都不看,教理也不研究,這是不應該的。“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相反的呢,“通教不通宗,好比獨眼龍”。光研究佛學的學理,沒有找一個修行的方法,沒有實際的修行,就像瞎了一只眼睛的獨眼龍一樣,也不好。所以永嘉大師的《證道歌》講:“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這是宗教的基本原則,要知道。
那麼禅宗是什麼呢?就是心宗,佛之心宗。佛法的中心要領,所謂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心。社會上有些老頭子老太太可好玩呢!我們碰到了,就問你幹什麼呀!我念經,你念什麼經?念“多心經”。我說這樣啊!不能多心喽!人已經夠多心了,還要念“多心經”。波羅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有些居士們搞不清楚,變成“多心經”,哎呀!我的媽呀!多心已多得煩死人,還要念“多心經”。心經,就是般若智慧的成就。
其實,一切宗派,都可真正成佛成道的。什麼成道?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不是妖妖怪怪的,這個鼻子哼呀哈地通兩下,九節佛風!十節佛風也通不了。這些只是在色身上調整調整,治病用的。什麼成就?什麼成佛?所謂成佛就是智慧的成就,所以龍樹菩薩寫的是《大智度論》,大智慧的成就。
因此,在學術界,常常有些知識分子問:“佛教是宗教嗎?”我說,嚴格地講,佛教不是宗教。這些宗教的儀式、形式,是釋迦牟尼涅槃以後,一百多年以後,那些弟子加上去的。那是哲學嗎?不是哲學。哲學是搞思想的,佛學不准你隨便亂想。那是科學嗎?不是科學。科學是研究物,研究人,研究心理,見地沒有那麼深刻。我說它也是宗教,也是哲學,也是科學。即宗教非宗教,即哲學非哲學,即科學非科學,是名佛教。這……這個東西!我說這個你不要碰,爲什麼不要碰?我說你鑽進去爬不出來的哦!有膽子你就鑽,沒膽子你不要鑽。你看我這個辦法好吧!因爲讀書人知識分子都很傲慢,只要懂了一點,就自以爲很了不起。所以,我給他一個釘子,說你不要鑽哦!佛學你鑽進去,便爬不出來。他偏不服氣,偏要來鑽一鑽,上了我的當!嘿!我的教法就是這麼設一個圈套,你敢爬!你爬爬看!不過,話說回來,真爬到佛學裏,就不想爬出來。又何必爬 學者問我:“成佛怎麼成?”“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成佛啊!是智慧的成就。這不是迷信,釋迦牟尼也叫你不要迷信,要起正信,八正道裏就有正信。什麼叫迷信呢?一般人都隨便說人迷信。凡是宗教,知識分子就說是迷信。還有社會的一般人,碰到算命啊!看相啊!蔔卦啊!就說是迷信。打坐哇!迷信!我說你懂不懂這些玩意?他說不懂,我說你才迷信,怎麼迷信?你不懂還以爲自己懂,這是大迷信。什麼叫迷信呢?迷信就是迷掉了,亂相信。我說那個大便可以吃飽,你信不信?你不信。因爲你清楚嘛!你看到了,你也知道。有時有些年輕的學者來,我問他,你結婚了沒有?沒有結婚。那我給你介紹一個太太,世界上第一等美女,你信不信?你信了就是迷信。一個東西、一件事情,你沒有經驗過,沒有親自摸過,沒有看過,就隨便下個肯定的結論,都是迷信。現代人更可憐,最大的迷信是什麼?迷信科學,認爲科學可以拯救人類。狗屁!科學拯救了什麼?科學發達以後,只是給人類帶來了無比的便利,但是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幸福。因爲科學所帶來物質文明的發達,造成人類更多的痛苦。這是科學的反面。現在,尤其是中國人,動不動就科學,什麼叫科學?到底懂不懂科學?據我的統計,一百個裏面,有九十九個不懂科學。中國人喜歡科學、原子。你看!前幾年街上有原子理發店、原子冰淇淋店,這就是中國人的科學。亂搞!聽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講起《易經》來,《易經》也是相對論,亂七八糟!
佛法不是迷信,不是盲目的相信,所謂《大智度論》,是大智慧的成就。這是真話,一點都沒有騙你們。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我們出家學佛就是這幾個步驟。守戒、修定而得慧,慧成就了,就得解脫了。解脫了以後,又是智慧,解脫了的知見,知見是所知的知,知道了,懂了,真看到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是小乘的程序。大乘呢?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般若就是智慧的成就。解脫也就是智慧。不要把禅宗看得那麼了不起,也不要把它看得那麼扁。禅宗是取禅定爲基礎,以禅定爲入門,本來是佛之教也,而求其智慧的成就。禅宗就是這麼一個宗派。
各有千秋
我們中國文化中,有叁個大宗派──叁家,儒、釋、道叁家。有叁個大老師──釋迦、孔子、老子,各教著叁種不同的法門。我經常說:佛理是偏重于心理入手,而達到形而上的道。老莊的道家是偏重于物理入手,就是偏重于生理方面(如同密宗),而到達形而上的道。儒家是偏重于倫理入手(倫理,做人的道理),行爲方面入手,而到達形而上的道。儒家相當于佛教的律宗;老莊的道家相當于佛教的密宗。我有時到學校演講時,常說我們要敦儒家之品行(以儒家人倫爲標榜),參佛家之理性(世界上形而上道的哲學,無論東西方,沒有超過我佛如來者),循道家之功夫。就如以前蔣夢麟先生所講的,以道家的精神(無爲而無不爲,順應自然不勉強)做人,以鬼家(不是鬼谷子,而是洋鬼子,就是指西方的科學方法)的方法處事。論辦事,就要采取西方文化的長處──科學精神,有條理、有次序,態度嚴謹。東西文化各有各的長處。
永恒的微笑
現在,回過頭來講禅宗,禅宗是怎麼開始的呢?大家都曉得“拈花微笑”這件事。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活到八十一歲就涅槃去也。這位本師釋迦牟尼佛,有一天在靈山會上說法。說法,講不恭敬一點就是打香板,就像我們的香板啪──一拍下來,大家都站在那裏,只要我半天不說話,──怎麼不說了呢?你們就會這麼想,就是這個味道。有一天,我們這位大老師上座坐了半天,香板打了,不說話,大家都在下面等著。奇怪!老師怎麼不講話?結果,釋迦牟尼佛就拿起座位前面一朵花,對著大家一轉。誰也不曉得他是什麼意思。老師今天怎麼賣起花來了呢?又不是兜攬生意,又不是義賣,誰也不懂。迦葉(迦葉的葉讀“協”)尊者坐在旁邊,實在忍不住,就“破顔微笑”。這就是所謂“釋迦拈花,迦葉微笑”。破顔是什麼意思呢?顔是面孔。本來釋迦牟尼佛說法,大家都很嚴肅的,很莊嚴,很規矩。結果啊!這個迦葉尊者不守規矩,把本來嚴肅的面孔破掉了,臉上微微的一笑,可不是哈哈大笑,只是嘴巴稍微咧一咧──微笑。這麼一笑,笑出了毛病,這下他慘了。釋迦牟尼佛說話了,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诃迦葉。”他就說我有個正法,我的衣缽就交給你了。誰叫這個老頭子(迦葉)要笑呢?你笑,你去挑吧!接棒去!就交給他了。教外別傳,釋迦說法四十九年說了那麼多,在這個以外,別有心傳。他懂了,就交給他,這是一件事。這是個開始。後來,佛又把自己的袈裟和一個飯碗(叫做衣缽),交給迦葉尊者說:“我涅槃以後,你不准死,要等到下一個劫,彌勒成佛的時候,把這個衣缽交給他。”
所以,迦葉尊者到現在還沒有死,在雲南的雞足山入定。佛有兩個弟子到現在還沒有死,一個是迦葉尊者,另外一個是賓頭盧尊者。過去在大陸上,打千僧齋的時候,請一千多個和尚吃飯,四方的雲水僧都會來,算不定,賓頭盧尊者就來了。他來,也不會讓你知道,不會被你發現,等到他走了以後,才被發現。有時穿得很漂亮來,有時一身髒兮兮的,反正只要出家人就可以吃,你不能趕他的。不但吃了,還拿了錢走的。他也是受了佛的命令,叫他留形住世,一直留在世間上,就是長生不死啦!給人間做模範。《大藏經》裏還有請賓頭盧尊者的法門──一種方法,一種訊號,這種訊號弄好了,說不定感動他老人家來看看你,但是他不會告訴你:我就是。他東搞一下、西搞一下,等你發現以後,他已經走了。
迦葉尊者又叫金色頭陀,皮膚是金色的。爲什…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