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麼呢?因爲迦葉以前幾世,是開金店的。那個時候,替佛造金像,所以,以後生下來皮膚是金色的。金色就是黃色,我們中國人黃種人這個顔色。他也叫做飲光尊者,一身都有金色的光明。後來,就成爲禅宗的初祖。現在,對迦葉已經有了大概的認識,他的簡單履曆也拿給諸位審查過了。
畫龍點睛
現在,講到佛當時所說的:“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一般外面的旁門左道怎麼說呢?乃至于學密宗的怎麼說呢?禅宗啊!和密宗一樣有秘訣的啊!釋迦拈花,那不是拈花!啊!什麼髒的道理都套進去了!迦葉拿了花以後,佛還有秘訣告訴迦葉,所謂正法眼藏,你看菩薩打坐的時候,眼睛都眯眯的,打坐的時候,要把眼珠子往上翻,翻到腦後藏起來,真的哦!好多學密宗學道家的都是那麼傳(當然,正統密宗的大師不會亂講的),所以打起坐來,都在翻眼睛,往後腦往頭頂上看。那麼這樣有沒有效果呢?生理馬上起效果!什麼道理呢?因爲眼球往後翻(其實翻不過來),眼神經向內收,帶動了後腦神經的拉緊,所引起的反應,感受上起了作用,這就是五陰裏的受陰作用。這一作用,就覺得是氣脈動了。唔!這個眼睛──正法眼藏,藏得好,正法眼要藏起來。真的哦!外面有很多這麼解釋的哦!
那麼這個“正法眼藏”藏了,涅槃妙心呢?捏盤子裏的心呢?因此,密宗有所謂涅槃大手印,換句話說,這個圓盤子比較大,要用大手印來端啊!把那個心端出來。哼!真是滑稽呀!有時看起來真是可憐,缺乏智慧!我這才體會到智慧的寶貴。智慧可不是知識學問,學問是學問,智慧是智慧。不是學問好就有智慧!不要搞錯。你看!有的人一個字都不認識,沒有受過教育。但是,他就是高明,高人一等,這是智慧。例如創造曆史的大英雄們,並沒有讀過什麼書,他就是智慧高。讀書的書呆子,只是幫助那些人,成功了,給你一個官作,給你一碗飯吃。所以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是這樣講的。
實際上,佛說正法眼,拿理來講,佛是說我有個正法門。眼,等于畫龍點睛,這只眼睛照天照地。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官,沒有眼睛,便看不清楚。眼睛代表見地。藏,什麼藏?若是解釋成藏起來,那麼《大藏經》呢?就要做個大倉庫把它藏起來,叁藏十二部,要用叁個門把它關起來,叫做叁藏?藏者,在佛學中是代表一個大的充滿了的寶庫,這就是所謂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寂滅的,清淨的妙心。妙心,佛法的心印。不要再另加解釋,套上了功夫,套上了方法。不要亂搞,會搞成神經的。
那麼“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呢?這是指付囑摩诃迦葉這一段事。
後來,第二代就傳給阿難。這是怎麼傳的呢?《大智度論》你翻開來看一看。佛涅槃以後,迦葉說我們現在最要緊的事情,是要集中一千個大阿羅漢(這些都是佛的弟子,得了道的,神通具足),把佛所說的話記下來,變成後世的經典。大家開會一決議,把佛所說的話記得最牢的,只有阿難。但是,阿難沒有悟道,怎麼辦?阿難一聽也急了,這件事當然要我來,但是,迦葉卻說:“你出去!不准進來!”“爲什麼?”(阿難站在門口哭)“你看!我們這九百九十九個同學都悟了道,去除了煩惱,你是什麼東西?算老幾?出去!”就把他趕出去了。阿難請求。“不可以,你若要進來,除非你悟了道,去除了一切煩惱。我在此等你。”這是迦葉替釋迦牟尼佛教育。老實講,釋迦牟尼佛對阿難也沒有辦法,總是兄弟,總有點耍賴,有時跟佛撒個嬌,佛也沒有辦法,只好摸摸兄弟的頭,說:“兄弟啊,乖一點!不要吵!我要上課去啦!”只好如此!又有什麼辦法。所以《楞嚴經》上阿難也說,我以爲我是你的弟弟,我以爲道可以不要自己修的,將來你給我一點就是嘛!所以佛也沒有辦法!這一次迦葉很嚴厲地把他趕出去了。這下阿難慘了,這個臉丟不起,又是佛的兄弟,又是佛的大弟子,記憶上又是他最好,可是,他沒有悟道,沒有神通,沒有資格進來。這一下,他一個人到山上來打七了,在這山上一打七,當天晚上他就證道了。證道了以後,就來到大門口,就叫了:“你們開門,我得道了,我可以參加了。”迦葉尊者坐在位子上問:“誰呀?”“是我,阿難。”“幹什麼?”“我悟道了,可以參加了。”迦葉就說:“你既然得道了,就從門縫裏進來。”阿難說:“好!”就進去了。迦葉就請阿難上座。阿難就說“如是我聞”第一句話,據我當時所聽到的。形成了後來的經典。這是第二代的禅宗祖師,就是這麼來的。
禅來了
後來,在印度一直傳,傳到第二十八代。傳到達摩。達摩一看,印度文化完了,運用神通一看,東方的震旦(中國)有大乘的氣象,因此就航海東來。那個時候的佛學,在教理學理方面都是從新疆西北這一路傳過來;在功夫方面,都是從南洋航海傳授過來。達摩祖師也是從南邊渡船過來。從廣州登岸,學通了中國話以後,渡江北上與梁武帝見面。
講到達摩,想到傳《楞嚴經》的“般刺密帝”這位印度和尚,當時印度國王下令,佛經可以傳到中國,但是,《楞嚴經》不准傳出。這位般刺密帝認爲,這部經若不傳到東方,將來會斷絕。于是,就把自己的皮膚剖開,把《楞嚴經》一頁一頁地藏進去,如此通過了海關的檢查。到了中國,再把皮膚剖開,一頁一頁地拿出來翻譯。我們今天看到的《楞嚴經》是這樣傳過來的。你看!傳道的精神,文化的交流是這樣子的。你們今天拿到《楞嚴經》,隨便楞一下,嚴一下就算了,拿漿糊“粘”一粘,隨便把它一“扔”,叫做“扔粘經”!
達摩到中國的時候,還只是南北朝,還沒有到唐代,這個時候的禅宗還是秘密地相傳,爲什麼呢?禅宗大智慧的根器太少,所以秘密相傳。一直到第四代的祖師──道信禅師。道信禅師得道以後,脅不至席者六十年。六十年來晝夜不倒褡,沒有躺下來睡過。這是禅師們的風範。哪像你們那麼舒服!又要舒服,又要禅機,又要熱狗,又要火腿,那麼舒服啊!什麼花開、花落,撲通一聲青蛙跳下水,天地一沙歐,這就是禅?笑話!
好啦!到了四祖,快要到了唐朝,禅宗也快要弘開了,四祖已經開堂說法,蓋廟子。在四祖說法的山上,有位栽松道者,這個老頭子退休以後,沒有事,就跑到山上來種種樹(種松樹),年紀也很大了。這個老頭子有一天就問道信禅師:“這個佛法的心要可以跟我講嗎?”四祖就說:“你年紀那麼大了,即使悟了道,對我又有什麼用?你若有本事再來,我就等你。”這個老頭子說:“好哇!”就下山找媽媽投胎去了。天黑了走到河邊,看到一個少女在河邊洗衣服。他大概是看中了這個媽媽,這個老頭就過去問她:“小姐!我沒有地方住,我借你家裏住一住好不好?”這個小姐上當了,看他那麼老了,蠻可憐的,就說:“住是可以,可是家裏有父母,我要問問看。”他說:“那好!那好!謝了哦!”從此以後,這個小姐肚子大了起來。這下慘了,尤其是在古代,女孩子還沒有出嫁,肚子就大了,這還了得!這是家門之醜,硬是把她趕出去。以前在宗法社會,碰到了這種事,是要活埋的。這個五祖也莫名其妙,不怕害人,借住一下,就肚子大了。這個小姐白愛冤枉,也不願意死,把它生下來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她就到別處去討飯吃,孩子生下來了,就帶著這個孩子討飯。經過了十幾年,孩子也大了,人家笑他是“無姓兒”。有一天四祖下山,在路上碰到這個小孩,這個小孩也跟他打招呼。四祖感覺不對了!問這個小孩:“你姓什麼?”“我雖然有姓,但卻不是普通的姓。”四祖就問:“那是姓什麼呢?”小孩說:“是佛性嘛。”四祖再問:“那你沒有姓喽!”小孩說:“姓空嘛,所以無。”四祖肯定了這個老頭子。可是四祖也不點破,就請這個媽媽准許她兒子出家。這就是五祖──栽松道者。你看!曆代禅宗的幾位祖師生來死去,有那麼自由!
叁生因緣
佛法到了唐代那麼昌明,有很多的叁生因緣也出在唐代。例如有個圓澤禅師,這個老和尚有個朋友叫李源──唐代的名士。一個居士,一個和尚,兩人好得很。李源有一天就約圓澤兩人一同到四川峨眉山去朝普賢菩薩。可是,一拖拖了兩叁年,圓澤禅師已經七八十歲了,李源就說:“老和尚啊!老頭啊!如果再不去,我們都老啦!”圓澤說:“好呀!走哇!”結果,兩人吵起來了,怎麼吵呢?圓澤主張從長安沿川北到成都峨眉山,風景好,名勝也多。可是,李源不幹!到底是居士有錢,主張多花一點錢,坐船從長江下遊溯江而上,經過巫山十二峰,到嘉陵江,一直到峨眉山。老和尚爭不過,就說:“好吧!好吧!就坐船吧!”船到了巫峽,快要靠岸的時候,看到一個大肚子的女人出來洗衣服。老和尚一看,臉色變了,他說:“老家夥,你去吧!我不去了!”“怎麼不去?”“告訴你不要走這一條路,這個女人懷孕了叁年,生不下來,那就是我,我在逃,你硬是要走這條路,我的業債逃不了。今天我要走了。走了以後,那個女子就會生了。你有叁天以後來看我,我們打個暗記,你叫我的名字,我對你笑一笑。還有,十四年以後,我們在浙江見面。”李源氣得半死:“哎呀!你早不告訴我!不走這條路不就好了嗎?”“這是前生的因果。這是神通,不能告訴你。”這個老和尚就死了。叁天以後,李源去看這個嬰兒,叫他的名字,果然對他一笑。十四年以後,李源正愁浙江這麼大怎麼找?一個人就跑到山上。這時候,天剛亮,有個孩子牽條牛走過來,李源心想這可能是他。這個放牛的小孩子念了兩首詩,跟他打個招呼就走了。念了什麼詩呢?他說:
叁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兩首名詩。也是佛教的典故,也是中國哲學上的大問題。
剛才由四祖五祖而…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