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一吃,就氣脈大通,而且後來在空中飛了起來。此時,他師父已去世了,根本無人可問,但他的師父早已給他留下錦囊妙計,此時忽然想起師父圓寂以前給他背上背了這個錦囊妙計,拆開一看,只有一句話:“此時全靠好飲食。”原來他師父早就算到了。可見不是光叫你不吃東西,而且到時候,脫胎換骨之後,氣脈全通了,就能騰空變化。可見有的時候必須要吃好東西。
另外一個證明,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出家十二年,雪山苦行六年,簡直餓癟了,乃知苦行非道,只是功德。于是下山,接受牧牛女的供養(當然不只是一兩杯牛奶),恢複叁十一二歲的青年活力,然後在菩提樹下七日而證道。由這個故事同樣可見非要先把它餓癟了,然後再加以適當的食物調養,自然易于得正定。
我們這一班朋友通病就在于吃得太飽了,有一頓菜差些,眼睛就瞪得好大的;另一個極端就像在座的法師平時一樣,吃得太少、太苦了,一頓飯兩塊蘿蔔幹,連油都刮光了,太缺乏營養了,這也不行。凡是太多或太少,都容易出毛病,食物調配得適中,才能得定,要點在腸胃先須清淨,否則吃得太飽,打坐做功夫,並非在修定,只是等于幫助消化而已。等消化得差不多,又要下坐辦事去了,如此輪回食道,永無休止。
佛說人有五蓋,將自性靈明蓋住:“財”,貪財;“色”,貪男女之色;“名”,名聞恭敬利養。道家陶弘景說:神仙有九障,名居其一,一點不錯。“食”、“睡”,飲食睡眠皆是極大的障礙,飲食斷則睡眠自然少,我在試驗辟谷二十八天的時間,中吃飯,精神好極了,根本不想睡覺,兩眼炯炯有神,好像要把牆壁都看穿的樣子,當然人是稍清瘦了些,肌肉是靠侵略別的衆生肉來補養自己的,不過那沒有關系,只要什服氣就行了。××法師在山上萬一絕糧時,可用這個辦法,但不可亂搞,要謹慎,否則會胃壁出血。煉氣功的法子,據我統計,佛道兩家共約兩百余種。氣功是用鼻子,可通氣脈,服氣是用口,……到第叁天時最難受,其實人是不容易餓死的,法國人試驗絕食最多可維持七八十天,他們還不了解服氣汗,都不會死,只是心理上覺得會餓死的觀念,精神的力量太威脅人,這觀念的力量最嚴重。第叁天餓得精疲力竭,周身無力的樣子,第四天精神來了,也好了,再服氣。所以道家說如用此法,不飲食,叁年即可禦風而行,能不能,我不知道。服了氣也什飽人的,還打嗝,何以見得?打坐到某種程度以上(除腸胃病外),即使不服氣,氣仍然會自然充滿,人即會舒服,念頭也會清淨。腸胃病者也打嗝,但內行人一聽即聽出來,何者是功夫上氣脈將通未通的嗝。切記,辟谷時要喝適當的水分。
一九七五年
第一天——元月二十七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生來死去之疑
你們要學禅,很好。
禅,是一切佛法的基本。人家說我是禅宗,那才笑話呢!天地良心,當著菩薩的面前講,我一宗都不宗。那我是幹什麼的?我是學佛的人。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幾時給你說過宗派?這都是後人門戶之見,自生煩惱。這是個大問題。
在這七天當中,你們什麼功夫都不要用,過去學什麼方法也都不要管。現在參個話頭試試看。你心中有一件沒有了的事,“生從哪裏來,死往何處去?”這個話頭也可以。話頭不要念。比如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是念,嘴裏念。參話頭並不是叫你在心中念。就是有一個問題在心中沒有解決,隨時去找“誰是我自己?”“誰是我?”“我是誰?”這樣也可以。這兩個話頭隨便你挑。
回轉過來在心中看。我這個思想一來,它是怎麼來的?哦!想吃包子。嗨!肚子餓了,找到了。肚子爲什麼餓了?體力不能支持。體力爲什麼不能支持?打七打累了。爲什麼要來打七呢?哦!上當了。爲什麼要上當呢?哎!聽他們說的嘛!爲什麼聽人家說呢?因爲要學佛嘛!爲什麼要學佛?我想嘛!爲什麼要想呢?這樣一路追問下去。所以真正學佛參話頭,是科學的,是懷疑的,以懷疑求實證。並不是叫你盲目迷信。你說我曉得死掉以後有六道輪回,我還說八道輪回呢!或許只有五道半呢!這是佛那麼說的,不錯啊!那是佛說的,你看到啦?佛也要你成佛呀!你自己也要看到,要去實證。
你身哪裏去?而且六道輪回中間,你有把握嗎?你說我今天到某人那裏去投胎,找某人當媽媽,你有把握嗎?或是你認爲這個媽媽不好,再找另外一個,像住房子一樣,找個合適的,你做得到?所以喽!自己生命的來去都不知道,這不是問題嗎?這不是話頭嗎?話頭者,問題也。這是個大問題。怎麼去找呢?走!走兩步再說。慢慢找!走!(行香)我在哪裏呀?那個“真我”有沒有?這個是假的啊!這個一定要死的。
啪!(香板震響聲)怎麼去找呢?簡單得很。先從心念去找。我們現在不是在這裏打坐嗎?打也好打,坐也好坐。兩條腿稍微難受一點,這兩個家夥也好辦,哄哄它就是了。它麻了,就起來走走。走累了,就停下來坐坐,那不是很好辦?最難者就是心念無法平定,無法清淨。現在先不要管生與死,先管心念。思想、感覺怎麼起來?腿痛了,我曉得,怎麼曉得?而且念頭像流水一般地過去,過去就過去了,留也留不住。觀察這個心念,不管善念、惡念,它都留不住。你看看它的根源,這個念頭還沒有起來以前,那一段,那一段是什麼樣子?找找看。或者是念頭過了以後那一段,看一看,是什麼樣子?先這樣辦。先念頭的事情了一下,真找到了念頭的來源去處,然後自己也能夠作了念頭的主,不聽它騙了。要不起妄心,就定住了。
慢慢來,第二步再找“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就方便了。話是這麼講,話是很簡單哦!現在你們試試看,先把自己的心念找出來。這不是叫你們用妄想心唷!這可不是叫你把心守住不動,抓得緊緊的。不要像有些練氣功的,把呼吸在丹田守著,有些人作觀想啊!有些人念咒子,那都好辦。那都在用心嘛!我們生下來一輩子都在那裏妄用心,用心慣了,蠻好辦。現在反其道而行,叫你不要再用心。看看能起用心的“能”在什麼地方?你說“能”在電力公司,錯了。
先把心念觀照一下。這是上午第一枝香供養諸位的辦法。上座!
看看“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爲什麼佛要說“不生不滅”呢?
有一年打七,我叫大家參“釋迦爲什麼拈花?迦葉爲什麼微笑?”我的孩子也跟著去打七,他打坐就笑起來了。後來他告訴我:“迦葉尊者大概肚子餓了,想吃包子,看到包子來了,就露開牙齒一笑。”這麼說了以後,他又講:“這個問題更難懂了,不參了。幹脆,先來了生死。”生死如何了,了生死並不是像一般學佛修道的以爲人生太苦,不來了,以爲這樣就是了生死。你有本事來嗎?你說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你做得到嗎?你說自己功夫作得很好,觀想有菩薩現前,有光,任督二脈都打通了,八脈都動了,你動了有屁用!你說你氣脈打通了可以不死,你試試看!你說自己觀想得好可以不死,你試試看!所以“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的確是個大問題。本師釋迦牟尼佛爲什麼出家?就是要了這個生死。他看到了人生“生老病死”四大過程,死了以後,又到哪裏去?就是要找這個問題。要找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要打七,所以要你萬緣放下,專門來對付這個問題。
南宋有位大慧宗杲禅師,對南宋影響非常大。他和嶽飛也有間接的關系。秦桧想害嶽飛,就想非把這個和尚先弄掉不可。
唐宋時候的出家和尚不比現在哦!要考試的唷!一個人精通了一部經典或一部論,通過了考試,考取了,政府發一張文憑給你,這個文憑叫作“度牒”。拿了度牒,再到廟裏去出家。並不像現在要出家就出家。當然,有一度國家經費不夠,打仗打得太多,軍費用得太多,所以有一度出賣“度牒”。只要你拿多少錢來,隨便發張度牒給你。然後,你兵役也逃掉了。政府上了正軌的時候,出家就須要考試。大和尚、叢林的方丈也不例外。那時候的方丈,還是政府懇請來的,像請大學校長一樣的請過來。
(編者附記:晚唐時,一度敕僧尼試經不通者,勒令還俗。李章武主試僧時,一僧自說專修禅觀多年,不能通經,李就放他自便,准許還山修行,並且贈 說:“南宗尚許通方便,何處心中更念經。好去苾刍雲水畔,何山松竹不青青。”)
大慧杲就是個大和尚。秦桧要害他來打擊嶽飛。你看看禅宗語錄裏的大慧杲語錄中,充分流露了忠貞愛國之情,以及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的思想。秦桧就把他加上罪名,貶到廣州充軍。大慧杲就翩然穿上犯人的衣服走了,到廣州去。這一走啊!和尚、尼姑、居士等一萬多人跟著他,送師父到廣州。這一下把秦桧嚇壞了,這個老和尚一走,竟然有一萬多人連家都不要,跟著他走。誰來供給他們吃呢?嘿!不知道從哪裏來了一個胖和尚,反正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有得吃,不管有多少人,到時間就有飯吃。據說這個胖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這位精通儒、釋、道叁教的大禅師說:“出家人修道容易,在家人修道難。”爲什麼說出家人修道容易?出家人外面沒有魔障,沒有老婆兒子,什麼都不要負擔,一心做功夫,所以容易,在家人開眼閉眼都是冤家冤鬼,好不容易啊!所以他說出家人做功夫是靠裏面打出來的,容易是容易,力量太弱了。在家人是靠外面打進來的,這個力量就大了,雖然是辛苦,但是打成功了,根基就穩了。這些話可不是我說的哦!是這位大慧杲禅師說的。所以,你們幾位在家的居士,今天到山上參加打七,一定要萬緣放下。古人有兩句話“田園身後事,妻子眼前冤。”田園身後事,你的功名事業財産,死後的事情,爲什麼替別人弄呢?目前的老婆兒女都是冤家、冤鬼。現在好了,在這七天裏,逃開了這些冤鬼,跑到這裏來,跟在和尚後面享一點清福。田園身後事,妻子眼前冤。有些年輕的,還沒有找到冤家,還想得很呢!不要慌!哪一天冤家碰到你,…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