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習禅錄影▪P74

  ..續本文上一頁到黃老居士打坐一個多小時,手酸了,叁昧印即松開,放在膝蓋頭上,這樣似乎不大對,不應該如此的。師笑雲:善哉善哉善男人,善女人你這番用心是好的,叁昧印當然好,但兩手松開放兩膝上也是一種手印。看在什麼時候用,你是大居士、老居士,如何佛法經論如此淺昧。你知道不知道呢?韓居士:不知道。師雲:以打坐姿態而言,單跏趺、雙跏趺共九十六種打坐姿勢,各有妙用,與叁昧印一樣的,得定不得定不在結叁昧印與否。當然結叁昧印有其道理,且與氣脈很有關系。但諸佛菩薩境界之差別,有各種手印與坐法,其中妙用無窮,到某一種定境,生理上自然會告訴你需要結何種定印,氣機才會歸元,到時自會采取某種定印和坐法的。韓居士:這些我都不知道,說黃老居士說錯了,罪過,罪過過師笑雲:這也沒有什麼罪過,不知者不罪,而且你是一番善意。(良久——)師雲:學般若人如冰棱上走,劍刃上行,一有不當,喪身失命。普通人因果還慢些,學了佛,知法犯法,罪過更太。很多學佛的,無論出家在家易生一個流弊,一學了佛,即“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可尊者是佛,並非是你,自己傲慢得很,還不願向人請教,怎麼得了?故學佛家的人,也有很多流于狂妄,必須特別自己檢點。師繼又厲聲說:注意呵學儒家的易流于迂執;學道家的易流于詭秘。這是叁個流弊,必須要見其正而知其弊。並且要知道,凡是宗教徒最易傲慢、偏執。欲救儒家之迂執,即要佛家、道家。欲救道家之詭秘,即要佛家、儒家。救佛家的空疏狂妄,又要儒家、道家了。所以對這叁家,我們要知其正面,也要知其反面。周老居士:正如《楞嚴經》上所說,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的確,

  戒有多少種的戒!定也有多少種的定,到由定再發慧,真正的慧也即是所謂悟境,也有大慧小慧,大悟小悟,以及大般若智慧等不同。以個人數十年的體驗,更加深了解,這個戒定慧叁者的確是連著的。師雲:周老居士真是難得,他大大小小的善事不知做了好多。你們只知道打坐、修證呀,什麼的,你們不知道,這就是行履,行履到了,一樣可以到。所以我說,不要擔心周居士,他會到的。我這個不是故意安慰他的,此所謂菩薩行徑就是功德,舍己爲人的功德,戒定慧皆在其中矣無論大事、小事,他都會做的,他這是菩薩的一面,行履的一面,是值得效法的。說不好聽的話,你們看他做事婆婆媽媽的,但是翻過來一看,乃是菩薩的行徑。我們這滿堂人,包括我自己在內,沒有一個在這方面如他這樣婆婆媽媽,大慈大悲的,從婦人之仁開始。但是周老居士心識田中,有一個最大的障礙,必須他自己有一天真誠檢點出來,痛加忏悔去才對。什麼障礙呢?自己參去翰師雲:道家叫人要經常咽津液,咽津液則自然納氣,氣跟著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尤其學道的人,應經常嚼津液,咽津納氣。津液者,其成分極其複雜,各種各樣的妙用多得很。但怎樣才知道津液是化了氣了呢?很少人提到這個問題。當氣由督脈上升到達頭頂,慢慢到舌頭牙齒縫,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而是自然的甜味),源源而來。不要經常咽,等滿口時,舌頭翹起,不要像喝茶般地粗咽;要輕輕地、慢慢細細地咽,送下胃,自然氣下沈,自然到達丹田。女人則沈到胃(中宮)爲止。神凝氣住,此即化了。津液變甜了,佛法謂之甘露,甘露未來即氣未化,這是說的咽津納氣。試看滿堂人打坐,還有修行很久的人,幾人有這種清涼而帶甜的口水?太少了,年輕人容易,咕噜咕噜的,但甜的還沒有來,氣未化,老年人則口裏幹幹燥燥的。咽津納氣,久而久之,皮膚及全身都是另一番滋潤了,有如溫玉。咽津納氣如蒸餾水,是化學作用。精化氣,氣化神,乃至神還虛都是化學作用。煉精即身上後天之精變成先天之精;煉氣即是由轉河車,在此軌道上再蒸餾一番即是。何謂蒸餾?中學的化學課本上都有,水蒸餾後,最幹淨的蒸到鍋蓋上,由頂上一滴一滴地滴下來,于幹淨淨的,一點雜質都沒有。故煉精化氣,即是將此後天之精蒸餾、提煉,化了,變成甜的津液下來,才是化了氣。然後此津液配合上各種荷爾蒙,在身中若再經過一段時間“定”的醞釀,依天然規律,氣脈會再起變化,此類精氣所化的津液再變而爲“神”,即光明。從科學知識,吾人知道,宇宙中時間空間有盡,光是無盡的,光也是遍滿虛空淨法界。再進一步,夜是黑光,晝是白光,超出地球外,與其他星球之間的光,又非現在所見的光。現在看到的光只是太陽反射的光波,經過虛空中許多塵垢物質後所看到的光,不是光本身的體相。

  各人自己用功,把這個時間提前了,抽出來先討論問題。今天我們這個檢討也差不多了。應該說的修持要領,這一次的聚會大體上都講得差不多了,只是希望大家能夠都記得,慢慢去研究。這五六天以來,我所講的東西,這個裏頭還有值得研究的,等于把我當一個古董,把一個古人所講的這些來研究。研究以後,自己會發現東西的,有許多問題我沒有指出關鍵所在,大家自己去探討。今天下午,我們變個方式,就是每一個人修持上見地上還有什麼疑處,有搞不清楚的地方,那麼乘這個時候問問。不過我希望大家說話要精要簡單,羅唆廢話不要說了,廢話連篇的沒有用。在說之前,自己先組織整理一下。那麼還是由法師開始好了,你稍稍整理一下,我希望不要空話太多了。

  ××法師:以往打坐都是想辦法求定,就用觀空的方法,其實這個空也用心觀嗎

   師雲:哦:××法師:當體即空,放下就是。所以我那天拜佛有個感想,拜得身心疲乏得不得了,那時候一上坐,歇下就是,放下就是。

  師雲:歇即菩提。——當心,只恐不是菩提。

  ××法師:這是我今天所得,這次打禅七所得,我感謝老師和各位。師雲:回去希望照我這個方法,多多拜佛,不過飲食還是要調整好,不要把色身搞壞了,色身壞了,沒得佛可學啊色身要調整好。上山哪,就偷懶了,唉算了,懶得吃了。色身搞壞了,你道沒有成,怎麼辦呢?沒有工具修了。所以要注意,先要愛護自己,否則也是犯菩薩戒的,把自己搞傷殘了就是犯菩薩戒了,要注意哦意×法師:同時,我還有一件事,就是我這次看到黃老居士,閉關才只有一兩年的時間,就有這個成就,他的功夫我很佩服。就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他的功夫能夠有這種成就,真是不得了,難能可貴。像我這個叁十幾歲的人,不說我身體好嗎,也並不算壞,打坐用功這麼多年來都沒有他這個成就,所以和他比起來真是感到慚愧。在家沒有盡到人子之道,稱爲不孝;對國家也沒盡上點義務,這是不忠;現在我出家了,是爲了什麼呢?就爲了修道。所以今天看到黃老居士這種情形,我感覺我不夠,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對不起朋友,對不起父母。所以我自己體會到,我自己深深體會到,過去我沒有好好用功,我想了,從今以後我想我一定會用功修行,我甯可拿了我的身子死掉我都不在乎。過去我還固執呢,我還認爲自己這樣對,我還看我有所修,我能有所成,我抱著這個心,我從今以後要忘我忘身忘心去修。

  師雲:對好啊法師,你了不起完全對只是前途尚有十八灘,我也不敢說你必然如何。我前幾天已經有兩句話要你參:“只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所以不多說了。魯居士:昨夜這一覺之後就發暖,就去上座,愈坐愈舒服,腦筋裏頭不聽到外面什麼事情,嘴裏很舒服,吃了一碗稀飯,吃過之後,人迷迷糊糊,正想睡覺,一躺下就睡著了,一直睡到十一點,醒來後精神好了,不錯,所以第叁堂再坐,到了第叁堂哪,坐下來之後,心中沒有何所知何所愛,就是那個樣子的。這與佛法毫無關系……我睡得好熟,吃過午飯,坐了一堂,好舒服喔!但是坐坐又跑去睡了,一躺下來就睡著了,感到才睡一會兒,起來已是吃晚飯的時候了。這與佛法毫無關系,這也是緣哪,我從來沒有那個樣子睡,就是我在夜裏也沒有那個樣子睡,身體就和反的一樣的,哎呀不願意說話了,我說睡,這一睡就全然不知道了,自己也不知道我在睡覺了,也不知道我是怎麼回事,沒有什麼,我說與佛法毫無關系,完了。

  師雲:你這個人,所以叫你魯和尚,你真是個魯和尚,魯莽和尚,這麼大年紀還是如此,該打叁百板屁股,看你年紀大了,借放在一邊,說來說去,這怎麼同佛法沒有關系呢?怎麼這麼沒有智慧呢?亂定一氣,怎麼不是佛法?就是定定定呀。氣脈剝極則複,有軟的一下,軟了以後你盡管去睡,講過好幾次。一句話都不跟我記到,都不聽,都浪費了。碰到這種情況,盡, 管去睡,心境清明盡管睡,這個爲什麼?你們腿子不熟,假如腿子熟呀這時候,渾然大定嘛,一坐到就定了,靈明自在,就是躺下睡也一樣啊你也不去參究,不看經書,不用慧力。這個時候靈明一點,清清明明的,身體是不相幹了,四大不相幹,這個不相幹不是四大有毛病,他四大調和了,平常身體太剛強了,坐在那裏不是這裏難過就是那裏脹痛,不是這裏脹痛就是那裏不舒服!不管哪一種境相,都是四大沒有調和,所以沒有得定,這樣子四大調和,身心自然軟了,軟化了以後,靈明自在,這個靈明不昧不是一個定境?怎麼同佛法毫無關系?就是這一句話,叁百板屁股還打不完。就是這個道理,現在你精神睡夠了不是好了嗎?你覺得精神一樣嗎?又不同。又不用慧眼觀看,觀察清楚同平常不同,雖然精神一樣啊,身體的障礙不像以前的障礙了,沒有以前的障礙了,身體泰泰然然,心境呢,明明了了,靈明不昧,要把這個看清楚,你懂了沒有?魯居士:是這樣子。師雲:嗯,是這個樣子,要把這個把握好,以後不要變了,是這個樣子,以後千萬不要變了。下山以後,嘟一會兒又變掉了,忙得一塌糊塗。總得嚴守戒律,非常重要。這回以後,嚴守戒律,啊也許身體還要起變化的,可能你那個身體上的癢還要大發而特發,乃至生瘡,不要怕,把這個變了以後,無論如…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南禅七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