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習禅錄影▪P40

  ..續本文上一頁板。

  先跟你們聲明,先訂好契約。不要七天過了,下了山以後:“哎唷!我跟南某人學禅宗唷!”千萬不可以那麼講,我也沒有講禅宗,你們不要以爲這就是禅宗。那是糟蹋古人,同時也丟了你們自己的臉。若拿真的禅宗法門來,就沒有辦法打這個七了。所以,唐代招賢景岑說:我接引後生(沒有悟道的人),從來不用禅宗。“我若舉揚宗法,法堂裏草深一丈。”爲什麼說門前草深一丈?因爲用禅宗的方法來教化人,不要說人不敢來,連鬼都不敢上門。沒有人吃得消,沒有那麼高的般若智慧的人可以上得了門。所以祖師說我這裏都是用方便法門啊!沒有辦法,沒有辦法中間想辦法。同我們這次打七一樣。

  那麼,什麼叫作“打七”呢?爲什麼加上一個虛字“打”呢?就是要你把自己的煩惱、妄想、雜念打死。“狂性自歇,歇即菩提。”這是《楞嚴經》上的話。只要你把妄心打死了,真心就顯露了。本性的清明自然在前。這不是禅唷!但是跟禅有絕對的關系。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禅?你看那個傅大士,中國文化史上,也是中國禅宗史上的偉大人物之一。他是在家人,沒有出家。你說他沒有出家,他比出家人還厲害,戒定慧一切奉行。梁武帝時代的人,據說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謂大士,就是菩薩,中文叫做大士。梁武帝請他講《金剛經》,皇帝坐在下面聽,他上去了以後,就把戒尺“啪!”往桌上一拍,下座。一部《金剛經》講完了。梁武帝也是精通佛法的唷!當然,他這個花樣也只能對梁武帝玩,只能對行家玩。所以,什麼是禅?禅宗之禅,以無門爲法門。可是,真的很難嗎?不一定。也不能說我們這裏沒有禅味,是有那個味。

  什麼味呢?有一點我告訴你們。我隨時都在改,對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非改不可。但是,大原則不變。過去的禅堂,你坐在那裏幾十年,也沒有一個老和尚像我這樣婆婆媽媽的苦口婆心的,隨時給你講,隨時管著你,隨時給你改正。你坐死了,他都不管你。所以,我看到那些老參們老油條,坐了幾十年,一點屁用都沒有。我看了蠻可憐。如果,真正的叢林禅宗,真正發心求學的人,和真正發心慈悲布施(法布施)的人,配上這種隨時隨地都在提醒的方法,我想一塊石頭都可以磨出發光的智慧。可惜,當年的禅宗,那麼一個偉大的教育場所,那麼一個偉大的教育方法,就是沒有那麼一個人。可見天下事“魔從心造,妖由人興”。都靠一個“人”。所以,像唐代禅宗鼎盛的時候,馬祖的大弟子——黃檗禅師就講“大唐國裏無禅師”,人家說:“師父啊!很多人都在那裏蓋廟子造禅堂,都有幾千人學,那些不是禅師嗎?”他就笑了:“不道無禅,只是無師。”豈只禅宗如此,世間法的一切文化,一切教育都是如此。教育法再好,人不會活用,就變成死東西,死東西就是沒有用的東西。

  這些話爲什麼講在前面呢?嘿!你們七天搞下來,半吊子還談不上呢!半吊子還有九分之一。連半吊子都不夠,然後,還說我跟南某人打過七的呢!還學過禅呢!然後去“饞”(諧音)人家去了。那不是害死人嗎?害死了,你們不要緊,我的罪過可大了,這麼一“誤”就叁千裏,那真是“誤”了。所以,先把這些話講在前面。慢慢來一點禅看看,還早,還有五六天。上座!

  頓漸之道

  我們剛才說不談禅,那我們是幹什麼呢?學佛。禅宗也不過是學佛。淨土宗、密宗都在學佛。叁藏十二部大小乘經教歸納起來,有兩條路,就是“頓悟”與“漸修”。禅宗過去是標榜“頓悟”。頓悟談何容易,所以六祖說:“我此法門,乃接引上上根人。”上等根器還不算,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言下頓悟,一句話就頓悟了。另外一條路是“漸修”,慢慢來,一步一步來。有些人問我什麼是頓悟?我說很簡單,你大便急了,找不到廁所,憋得一身冷汗。然後突然找到了廁所,一上去,“咚”一下,呵!好暢快!我不是亂說唷!最土俗的話比擬最高的道理。我不是開玩笑。在萬佛殿裏這樣開玩笑不得了。我也沒有那麼大的膽子。說文雅一點,頓悟就像鋸木頭一樣。這塊木頭拿鋸子來慢慢鋸,鋸到最後,“咔哒”一下,那叫頓悟,但是,你要知道,那塊木頭“咔哒”斷了之前,須要慢慢鋸下來的唷!沒有漸修,哪來的頓悟?有了頓悟,還要漸修。所以,不要妄想,亂說頓悟,那麼簡單!每一個佛,每一個菩薩,每一個祖師,每一個大禅師都吃過苦頭來的。你說六祖呢?六祖也是吃過苦頭來的呀!他在街上聽到人家念《金剛經》,忽然有所領悟,那時候還沒有徹悟。後來到了黃梅,見到五祖,五祖一看,這個人“好”!好東西!馬上讓他做苦工,折磨他,叫他去做最苦的苦工——舂米。舂了叁年米,然後頓悟了。悟了以後,還要跑到獵人隊中漸修,默默無聞度過十二年。然後,再出來弘揚佛法。那麼簡單!不漸修,行嗎?

  大家學佛,半天功夫也沒有做,就想成佛了。你看!上山來打七,只搞了半天,就已經我的媽呀!連這一點苦都吃不下來,還想頓悟!但是,這一點已經了不起了。現在,我想的辦法,讓你們這樣搞,等于人家下了五年六年的功夫了。哦!那不是吹的唷!但是,你們也不要高興,那是我幫你得來的。

  好啦!不多啰嗦!講一點漸修的哦!學佛嘛!跟著佛學沒有錯。根據佛法來哦!我也不懂佛法的,我是那個冒充的叫苦的人,記住哦!我就是那個家夥。七天以內,故作威風狀,在這裏罵人,凶得不得了的樣子。七天以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你叫什麼名字,我都忘掉了。

  一道痕迹

  佛經上有四句話:“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先走幾圈,看了這四句話,再跟你說。走!

  (啪!)什麼是諸行?行並不是我們在這裏走路,在這裏轉就叫行。心理上的思想,外在的行爲,物質世界的一切環境,一切關系,家庭兒女人生,都謂之“行”。行者動也。一切都在動態中。宇宙萬有的現象,包括我們的身心,隨時都在動態之中,都在變動中,沒有不變的事。這一切“行”無常,不能永恒。這不永恒的都是生滅狀態,一起一落,一生一滅。就像我們的思想、念頭,前一個思想過去了,抓不住。“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了,像水上的花紋一樣,再也抓不回來。上午的時間過去了,抓不回來;上午的思想過去了也抓不回來。世界上的人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那麼多死死知生,都是生滅。花開花落,太陽下去了,月亮出來了,都在生滅中。所以,先體會內心的生滅,你的思想、念頭一個一個連續不斷地來,也連續不斷地滅。心念不斷地生生滅滅,你做不了它的主。它呢?也做不了你的主。它生起之後,又跑了,它也沒奈你何。觀心,觀察自己的心念。初步要做到,前一個念頭過去了,讓他過去。後一個念頭還沒有來,你不要去想它,它就不來了嘛!它來了,你就讓它過去,前面的念頭過去了,已經過去了,後面的念頭還沒有來,中間這一段,能夠保持幹淨、清淨、安詳、寂滅。說起來容易唷!做起功夫,體會一下看看。幾十年來,你做到了就有點眉目了。寂滅是什麼?寂滅就是涅槃。就是小登科喽!證到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中間一段空。《金剛經》不是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把這叁個階段的心一切斷,寂滅現前。到這個時候差不多了,寂滅爲樂。世界上的快樂、享受、幸福都是相對的,都是生滅法,都是靠不住的。只有寂滅境界才是樂。連“樂”都沒有,有個“樂”又是苦。

  你看!在這樣苦難的衆生世界中,我們居然跑到這裏來,兩腿一盤“寂滅爲樂”。這個時代,福氣太大啦!尤其我們離開了世俗家庭,跑到這裏來,若找不回來自己這個東西,那真是“空向人間走一回”哦!這是初步的漸修。

  知道做不到

  那麼你說道理我懂了,但是做不到“寂滅爲樂”呀!所以只好練習打坐喽!練習修定了。那麼,怎麼辦呢?先不要緊張,我一直叫你們放松啊!放松啊!身體放松,頭腦放松,心理放松。沒有事,在這裏休息。放松以後,慢慢調整自己的呼吸。不要作氣功哦!身體一放松了,呼吸自然就調好了。慢慢地心平氣和了。不管身體,哪裏氣動了!哪裏脹啦!頭昏腦脹呀!都不要管。你曉得是四大皆空嗎!我們身體給我們的累贅太大了,它總是給你找麻煩,一身都是病,一身都是業,不要理它。你若跟著它,這裏動動,那裏搖搖。你那個心已經跟著動了,跟著生滅了。不去理它,然後,安祥,觀心,觀這個念頭。不是在那裏想,不去製造念頭,也不排除念頭,看著念頭來來去去,不是去理它,也不去掃除,讓它“一任自來還自去”,你仍然看著它,這就是心經上所詳的“觀自在菩薩”。慢慢功夫作深了,“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依照這個觀照的方法去修行,慢慢功夫深了,智慧開發的時候,忽然像天亮一樣,電燈開了一樣,就照到身心內外一片空靈。此中無苦亦無樂,度一切苦厄。這是觀照法門,無論禅宗、淨土、密宗、天臺、華嚴,任何宗派,不走此路,永遠不通。走啊!

  江水悠悠

  (啪!)——不要低頭,跟在打坐的時候一樣。所謂下座,只是變更一個姿態而已。心境要一模一樣。

  剛才告訴大家,都從漸修而到頓悟。“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那麼,你說:你這個老家夥!我問你:我生滅滅不了,怎麼辦?內心生生滅滅的念頭死不了,怎麼辦?你看!禅宗的臨濟祖師要走的時候,徒弟們說:“師父啊!你總要留點話給我們呀!”他拿起筆就寫了:

  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

  離相離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須磨。

  你說他說些什麼?頓悟漸修都告訴你了。“沿流不止問如何?”我們的思想念頭妄想,生生滅滅,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浪花滾滾,像流水一樣,永遠斷不了。沿流不止,沿的什麼流?沿的叁界人欲之流,衆生欲望之流,業力之流。沿流不止,停不了,不能切斷,不…

《習禅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南禅七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