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只是讲原则而已,许多练气功的人,也有一点心得,有时也会有清净的心境,但很容易从这里走到岔路上去,很容易入魔。魔者磨也,就是自己迷糊了。你说没有外魔吗?也有啊!外魔内魔一起来的。这也是在色阴区宇。如果能把十种阴魔配合现代医理和物理讲出来,是很大的贡献。
这里补充两点,要修一个闭黑关的关房很难,需要双重墙壁,不能透一点光,但是空气要流通。这是一。第二,其实,我们现在闭眼打坐就是“如明目人。处大幽暗”啊!不过不是在房里头,而是在爸爸妈妈借给你的这个身体的房间里打坐。这都是在生理、唯物的范围内转哦,都还是色阴区宇的范围。
色阴解脱 超越劫浊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佛接着打比方说:如果像白天张开眼睛看东西一样,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看到天空,看到空灵的境界,这才叫色阴尽。在生理方面,现在气脉完全通了,跳出了生理的范围,这叫色阴尽。
这段色阴的讨论是讲生理的,物理的,不盖在无明中,发生光明了。到达这个境界的人,不再受这个物理世界及社会环进境的影响了,但是还没有成佛证得菩提。为什么呢?因为这还在妄想境界,心念想念还在。但是,也就是靠这个坚固妄想,才能达到这个境界。你若思想不坚定,学学就退道,那你还达不到这个境界呢?虽然这个不是道,不是菩提,可是功夫能做到这一点,那已经不得了啦!
通过定的境界再加上般若的开发,你可以到达色阴尽了,不过这里不用什么方法,只是讲销落诸念,一切杂念都放下,一切都销融掉,进入动静不移,忆忘如一,这是修大乘菩萨的境界。
在这种三摩地的定境里,自然包含了四禅,至于说用那一个定,到这时,连四定这个念都要放下,四禅八定已经微不足道了。但是四禅定的经历就在里面了。所以大可以包小,但小不能包大。从欲界到无色界的三界,四禅八定,乃至小乘的灭尽定,都没有离开第六意识的范围。注意第六意识并不是什么坏东西,转了就变成妙观察智,还是那个第六意识,重要的是看你怎么用。《楞严经》里面讲的十种仙,寿可达万岁,长生不死也都是靠这个坚固妄想,所以从作用的角度来讲,坚固妄想作用很大。当然这还不是菩提道。
为什么我们有色阴区宇呢?因为自从无始以来我们这个生命都在坚固之中,所以叫“坚固妄想以为本”。我们的色阴区宇就是我们这个肉体色法。包括地水风火,我们一入胎,有了这个地水风火的生命,就有这个色阴区宇了,甚至入胎以前,生死中阴的时候也有,在唯识学中叫“法处所摄色”是在意识境界中,自己有个地水风水空的物质观念。好比说,在梦中,本来是个梦,我们还是觉得有个身体,那个身体是法处所生的色,换句话说,自无始以来,我们认为这个身就是我,身见很难忘掉。那么身见又是怎样来的呢?是坚固妄想来的。所以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牢笼一样,把我们困于色阴区宇,就是云门禅师所讲,“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被形体关住了,空不掉。
要解释色阴区宇,达到色阴尽,需要销落诸念,那时就好比十方世界,一切幽暗都没有了。但是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一点呢?大乘的方法不是四禅八定一步一步做工夫了,而是用智慧的解脱,就像永嘉大师所说的:“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一步步做工夫,慢慢进去,那是“生因之所生”,所以永嘉大师的方法是不用方法,等于《楞严经》讲的无门为法门,这是真正的大秘密。一般人只是把这些当作是显教的教理,这些都错了。
了因之所了,“了”就是了,放下就是了。换句话说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表达,“道”就是“了”,“了因之所了”的“了”是减法,一减一等于零。零就是零。“生因之所生”的“生”是加法。
在《圆觉经》上佛说:“一切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众生都错了。把四大肉身误认为是自己,“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把六根六尘接触的反应当成了自己的心,所以身心两方面都认错了。我们今天父母所生的四大之身和六根,都是第二、三重的影子,自性功能本来在那里,没有动过,所以《圆觉经》是很高的华严境界,本来也是佛境界。如果你真正认识到这个色身不过是四大假合之身,一切放掉,管他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根本不去理它,那就是大乘根器了。
有人问这时气脉通了没有,有两个答案。第一,你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你坚固妄想的习气没有变。第二,告诉你,真的放下了,气脉当然就转变了。佛在《楞严经》第三卷就告诉你了:“返观父母所生之身”,回转来看看父母所生的这个身体,“若存若亡”,好像有好像没有,几十年,或者一百年,随时都会走掉,我们的身体不过是我们借住的一个房子,如果你真能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自身的体相,不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不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一切放下,就对了。问题是大家就是放不下。比如你们大家学佛打坐,眼睛一闭,坐在那里,都是闷在牢笼里一般,所以禅宗祖师骂人:“黑漆桶一团”,等于一个东西放在桶里,盖住了出不来。一般人打起坐来很难跳出色阴的范围,动不动就在那里做功夫,可见身体这个牢笼很厉害的,色阴的范围很严重。
如果你的心不在身体上搞什么气脉了,不为它所转了,就像《楞严经》一开始就告诉你的:“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整个虚空在你心里,犹如一片浮云在太空里一样,那么渺小,你的心、本体有这么大,整个身体,整个世界有多么渺小啊,为什么还要管这个身体呢?这样你认识本来之后,再“返观父母所生之身,若存若亡”,就是这样的,本来空的。
不管你是走大乘还是小乘路子,若真能转化色阴,销落到空了,于虚空合一,连虚空也销落了,就像道家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时还没有到家啊!“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就是打破色阴的牢笼了,算是色阴尽了。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是一个比喻,已经是虚空了,还粉碎什么呢?地球都毁灭了,没有时间空间了,更没有肉体这些观念了,都打破了。
李居士:色阴尽的物理现象或者说标记就是“若目明朗,十方洞开”好像站在高山之顶,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都是亮的,整个虚空都没有障碍了,不像“处大幽暗”的时候,什么都是黑的。
包卓立:“十方洞开”,这种境界是不是暂时的?不修就没有了?像西藏有一些记录,有的大法师曾经有一段时间可以看得很远很远,什么都可以看见,但是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
怀师:真的达到“十方洞开”这个境界的时候,所有的脉统统都打开了,而且这种成就不是暂时的,至于你说的那个大法师的情形,他只是中脉打开了而已,还在色阴范围。气、脉、拙火都是色阴范围。之所以跳不出来,是因为无始以来自已的坚固妄想这个根根没有破掉。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也还是在色阴范围。破这个坚固妄想还是要用第六意识,还是用坚固妄想去破它,这叫以楔出楔。色阴区宇还包括生理,物理方面。下面讲不同的东西了。
受阴解脱 超越见浊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一八二页)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一八六页)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
这里文字用得很妙。讲色阴区宇是从“汝坐道场”开始,这里换成“彼善男子”了。在《金刚经》中,有善男子,善女人,在大乘菩萨境界,不管你是男是女,到了菩萨境界都称童子,所以文殊菩萨又称文殊童子。
这里佛说,诸位先生们,诸位兄弟们,修定修止达到色阴尽的境界,你见到一切佛的心就和我们的心一样,一切众生心等于一切佛的心一样,这一点你看得很清楚,好像明镜中的影像一样。
注意啊,这时你还在定中啊!在奢摩他(止)的境界里啊,自己的每一个思想念头,都像影像一样飘过来飘过去,无所谓,好像是空的,很轻松。你们用功有时也会有这个境界啦。这时你自己觉得好像已经懂了,明心了,但还不能起用。
“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佛作了一个比方,此时的情形,就等于我们在睡觉做梦,好像被鬼压在那里,心里很明白起心动念都很清楚,但叫不出声,手脚都在,也感觉得到,但就是动不了,被它压得死死的,很害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呢?因为“心触客邪”,有灵鬼,或者魔障,或者因为身体里有病,总之,都是邪气碰到你的身体,而使你的心起这么一个反应。这种情形叫受阴范围。
受是怎么来的呢?无始以来,我们生命多生累劫,触受都搞惯了,受苦、受乐、非苦非乐、喜忧,这些都是受阴解脱不了而来的。还没有离开身见的作用。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前面讲到睡著了,被鬼压住了,后来一下子醒了,鬼也没有了,身体也不受压了,这时身心可以分离,随时可以把这个身体丢掉,要走就走,可以解脱这个身体了,功夫到了这里,触受都没有了。等于道家讲的阳神出窍一样,不过道家讲的阳神出窍还有一个影子,这里连影子都没有了,身心都无所谓了。此时,去住自由,没有障碍了,要留在身体里…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