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P18

  ..續本文上一頁只是講原則而已,許多練氣功的人,也有一點心得,有時也會有清淨的心境,但很容易從這裏走到岔路上去,很容易入魔。魔者磨也,就是自己迷糊了。你說沒有外魔嗎?也有啊!外魔內魔一起來的。這也是在色陰區宇。如果能把十種陰魔配合現代醫理和物理講出來,是很大的貢獻。

  這裏補充兩點,要修一個閉黑關的關房很難,需要雙重牆壁,不能透一點光,但是空氣要流通。這是一。第二,其實,我們現在閉眼打坐就是“如明目人。處大幽暗”啊!不過不是在房裏頭,而是在爸爸媽媽借給你的這個身體的房間裏打坐。這都是在生理、唯物的範圍內轉哦,都還是色陰區宇的範圍。

  

  色陰解脫 超越劫濁 

  “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複幽暗,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爲其本。”

  佛接著打比方說:如果像白天張開眼睛看東西一樣,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看到天空,看到空靈的境界,這才叫色陰盡。在生理方面,現在氣脈完全通了,跳出了生理的範圍,這叫色陰盡。

  這段色陰的討論是講生理的,物理的,不蓋在無明中,發生光明了。到達這個境界的人,不再受這個物理世界及社會環進境的影響了,但是還沒有成佛證得菩提。爲什麼呢?因爲這還在妄想境界,心念想念還在。但是,也就是靠這個堅固妄想,才能達到這個境界。你若思想不堅定,學學就退道,那你還達不到這個境界呢?雖然這個不是道,不是菩提,可是功夫能做到這一點,那已經不得了啦!

  通過定的境界再加上般若的開發,你可以到達色陰盡了,不過這裏不用什麼方法,只是講銷落諸念,一切雜念都放下,一切都銷融掉,進入動靜不移,憶忘如一,這是修大乘菩薩的境界。

  在這種叁摩地的定境裏,自然包含了四禅,至于說用那一個定,到這時,連四定這個念都要放下,四禅八定已經微不足道了。但是四禅定的經曆就在裏面了。所以大可以包小,但小不能包大。從欲界到無色界的叁界,四禅八定,乃至小乘的滅盡定,都沒有離開第六意識的範圍。注意第六意識並不是什麼壞東西,轉了就變成妙觀察智,還是那個第六意識,重要的是看你怎麼用。《楞嚴經》裏面講的十種仙,壽可達萬歲,長生不死也都是靠這個堅固妄想,所以從作用的角度來講,堅固妄想作用很大。當然這還不是菩提道。

  爲什麼我們有色陰區宇呢?因爲自從無始以來我們這個生命都在堅固之中,所以叫“堅固妄想以爲本”。我們的色陰區宇就是我們這個肉體色法。包括地水風火,我們一入胎,有了這個地水風火的生命,就有這個色陰區宇了,甚至入胎以前,生死中陰的時候也有,在唯識學中叫“法處所攝色”是在意識境界中,自己有個地水風水空的物質觀念。好比說,在夢中,本來是個夢,我們還是覺得有個身體,那個身體是法處所生的色,換句話說,自無始以來,我們認爲這個身就是我,身見很難忘掉。那麼身見又是怎樣來的呢?是堅固妄想來的。所以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牢籠一樣,把我們困于色陰區宇,就是雲門禅師所講,“中有一寶,秘在形山”被形體關住了,空不掉。

  要解釋色陰區宇,達到色陰盡,需要銷落諸念,那時就好比十方世界,一切幽暗都沒有了。但是用什麼方法達到這一點呢?大乘的方法不是四禅八定一步一步做工夫了,而是用智慧的解脫,就像永嘉大師所說的:“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一步步做工夫,慢慢進去,那是“生因之所生”,所以永嘉大師的方法是不用方法,等于《楞嚴經》講的無門爲法門,這是真正的大秘密。一般人只是把這些當作是顯教的教理,這些都錯了。

  了因之所了,“了”就是了,放下就是了。換句話說如果用數學公式來表達,“道”就是“了”,“了因之所了”的“了”是減法,一減一等于零。零就是零。“生因之所生”的“生”是加法。

  在《圓覺經》上佛說:“一切衆生妄認四大爲自身相”,衆生都錯了。把四大肉身誤認爲是自己,“妄認六塵緣影爲自心相”,把六根六塵接觸的反應當成了自己的心,所以身心兩方面都認錯了。我們今天父母所生的四大之身和六根,都是第二、叁重的影子,自性功能本來在那裏,沒有動過,所以《圓覺經》是很高的華嚴境界,本來也是佛境界。如果你真正認識到這個色身不過是四大假合之身,一切放掉,管他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樂也好,根本不去理它,那就是大乘根器了。

  有人問這時氣脈通了沒有,有兩個答案。第一,你這句話本身就說明你堅固妄想的習氣沒有變。第二,告訴你,真的放下了,氣脈當然就轉變了。佛在《楞嚴經》第叁卷就告訴你了:“返觀父母所生之身”,回轉來看看父母所生的這個身體,“若存若亡”,好像有好像沒有,幾十年,或者一百年,隨時都會走掉,我們的身體不過是我們借住的一個房子,如果你真能明白這個道理,明白自身的體相,不妄認四大爲自身相,不妄認六塵緣影爲自心相,一切放下,就對了。問題是大家就是放不下。比如你們大家學佛打坐,眼睛一閉,坐在那裏,都是悶在牢籠裏一般,所以禅宗祖師罵人:“黑漆桶一團”,等于一個東西放在桶裏,蓋住了出不來。一般人打起坐來很難跳出色陰的範圍,動不動就在那裏做功夫,可見身體這個牢籠很厲害的,色陰的範圍很嚴重。

  如果你的心不在身體上搞什麼氣脈了,不爲它所轉了,就像《楞嚴經》一開始就告訴你的:“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整個虛空在你心裏,猶如一片浮雲在太空裏一樣,那麼渺小,你的心、本體有這麼大,整個身體,整個世界有多麼渺小啊,爲什麼還要管這個身體呢?這樣你認識本來之後,再“返觀父母所生之身,若存若亡”,就是這樣的,本來空的。

  不管你是走大乘還是小乘路子,若真能轉化色陰,銷落到空了,于虛空合一,連虛空也銷落了,就像道家講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這時還沒有到家啊!“虛空粉碎,大地平沈”,就是打破色陰的牢籠了,算是色陰盡了。虛空粉碎,大地平沈是一個比喻,已經是虛空了,還粉碎什麼呢?地球都毀滅了,沒有時間空間了,更沒有肉體這些觀念了,都打破了。

  李居士:色陰盡的物理現象或者說標記就是“若目明朗,十方洞開”好像站在高山之頂,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都是亮的,整個虛空都沒有障礙了,不像“處大幽暗”的時候,什麼都是黑的。

  包卓立:“十方洞開”,這種境界是不是暫時的?不修就沒有了?像西藏有一些記錄,有的大法師曾經有一段時間可以看得很遠很遠,什麼都可以看見,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沒有了。

  懷師:真的達到“十方洞開”這個境界的時候,所有的脈統統都打開了,而且這種成就不是暫時的,至于你說的那個大法師的情形,他只是中脈打開了而已,還在色陰範圍。氣、脈、拙火都是色陰範圍。之所以跳不出來,是因爲無始以來自已的堅固妄想這個根根沒有破掉。道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也還是在色陰範圍。破這個堅固妄想還是要用第六意識,還是用堅固妄想去破它,這叫以楔出楔。色陰區宇還包括生理,物理方面。下面講不同的東西了。

  

  受陰解脫 超越見濁

  彼善男子,修叁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魇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爲受陰區,若魇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複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爲其本。(一八二頁)

  彼善男子,修叁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曆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一八六頁)

  “彼善男子,修叁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

  這裏文字用得很妙。講色陰區宇是從“汝坐道場”開始,這裏換成“彼善男子”了。在《金剛經》中,有善男子,善女人,在大乘菩薩境界,不管你是男是女,到了菩薩境界都稱童子,所以文殊菩薩又稱文殊童子。 

  這裏佛說,諸位先生們,諸位兄弟們,修定修止達到色陰盡的境界,你見到一切佛的心就和我們的心一樣,一切衆生心等于一切佛的心一樣,這一點你看得很清楚,好像明鏡中的影像一樣。

  注意啊,這時你還在定中啊!在奢摩他(止)的境界裏啊,自己的每一個思想念頭,都像影像一樣飄過來飄過去,無所謂,好像是空的,很輕松。你們用功有時也會有這個境界啦。這時你自己覺得好像已經懂了,明心了,但還不能起用。

  “猶如魇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爲受陰區宇。

  佛作了一個比方,此時的情形,就等于我們在睡覺做夢,好像被鬼壓在那裏,心裏很明白起心動念都很清楚,但叫不出聲,手腳都在,也感覺得到,但就是動不了,被它壓得死死的,很害怕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夢呢?因爲“心觸客邪”,有靈鬼,或者魔障,或者因爲身體裏有病,總之,都是邪氣碰到你的身體,而使你的心起這麼一個反應。這種情形叫受陰範圍。

  受是怎麼來的呢?無始以來,我們生命多生累劫,觸受都搞慣了,受苦、受樂、非苦非樂、喜憂,這些都是受陰解脫不了而來的。還沒有離開身見的作用。

  “若魇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複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爲其本。”

  前面講到睡著了,被鬼壓住了,後來一下子醒了,鬼也沒有了,身體也不受壓了,這時身心可以分離,隨時可以把這個身體丟掉,要走就走,可以解脫這個身體了,功夫到了這裏,觸受都沒有了。等于道家講的陽神出竅一樣,不過道家講的陽神出竅還有一個影子,這裏連影子都沒有了,身心都無所謂了。此時,去住自由,沒有障礙了,要留在身體裏…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習禅錄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