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修证佛法▪P15

  ..续本文上一页:“唉呀!我是走大乘路子,不谈神通。”少吹牛了!每个人都喜欢神通,而且喜欢假神通。绝对不理会神通的人,差不多可以顿悟了,那是大菩萨见地的人。其余哪个不喜欢神通?嘴里说不喜欢,心里可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要严格地反省,既然好神通,那该如何求呢?要想得果位,佛告诉你只要一门深入,好好修持,都可以得到果位。

  第一位法门是念佛。不是后世的念佛啊!后世的念佛法门,是由慧远法师所创根据大乘经典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净土三经而来的。而这个十念中的念佛,可不是念阿弥陀佛啊!留给你们自己去研究。

  第二个法门是念法。小乘的基础,告诉我们人生无常、苦、空、无我。这就是法,先要了解清楚。小乘经典告诉我们: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这是法。人生八苦、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这些都是法。

  什么叫念法?就是你专心用这些道理来体会人生,以及身心变化的种种。但我们尽管研究佛学,打起坐来,并没有把佛学的道理,跟打坐用功合在一起,我说得对不对,看经时,唔!很有领悟,打起坐来还是坐在那里哼啊哈的,这里气动,那里气不动的。佛法并没有叫你搞气脉,佛法是叫你穷理,正思惟,不是不可以思想啊!绝对可以思想,佛法的理,就是正思惟,正思惟就可得禅定。

  第三个念僧。别以为是念和尚啊,那怎么能算是念僧呢?念僧是至心皈依圣贤僧众,一切圣贤僧,就是沙门,证道的果位上人。

  第四个念施。什么是念布施?禅宗所讲:“放下!”就是内布施,什么都放下了,把心中杂念妄想都布施掉,这样也可以到家,可以得神通啊!这是佛告诉你的,是修法的大原则。更扩而充之,心心念念反省自己的过错,把不好的心行通通去掉,起心动念一点错误都没有,这就是念施。

  第五个念天。天有什么可念的?释迦牟尼佛承认有天主的,甚至介绍了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二十八天。你们不要小看了天道,功夫、善行不到,还不容易升天呢!佛也承认有神仙,可以活到几万岁。怎么炼成的?楞严经也告诉你了。佛并没有说他们不对,只是说他们还没有得正觉。因为他们没有悟到本体,如果他们得了菩提正觉,就不叫外道了。人没有善行的话,随便你有什么功夫也进不了天堂。佛对天道说得很详细,譬如欲界天有多少天——当然并不在地球上,而是在另外一个星球。人死后想往生这个天道,还真不容易呢!至于人如何升到色界天道中去,除积善累德之外,还要靠禅定的功夫。四禅八定做不到,是升不了天道的。我们修行了半天,初禅都没有到达,来生能再得一个人身都不容易。楞严经里已经告诉你,如何修定升到六欲天。

  第六个念休息。这可不是光睡觉,而是万缘放下。实际上真得休息就是禅定。真得休息,可以证果,为什么?楞严经也告诉你八个字: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中国话“歇”就是休息。大休息就可以证菩提。我们睡觉是假休息,身心皆空,万缘放下,才是真休息。身也休息,心也休息,空也休息,把空的境界都休息掉了,那才叫大休息。所谓念休息,是要你行、住、坐、卧,随时随地,念念放下。

  第七个念戒。这节另外专题再讲。

  第八个念安般。安般也叫安般守意。这个要注意了!非常重要。念安般就是念出息、入息、修持气息。后来天台宗的止观,讲究出入息的方法,也就是从安般守意来的。安般守意不是释迦牟尼佛创的,印度的婆罗门教、瑜珈术里早都有了,只不过佛用佛学的方法,将它与般若观行融会在一起。传到中国以后,又跟道家打成一片,守窍、炼气都与它有关系。中国的高僧,有神通证果位的那么多,都同这个念安那般那有关系。修气是非常重要的,你们生在这个时代,物质文明那么发达,未来的时代更忙碌了,最好是采用这个方法,不走这条路子,修行想得果位很难,真的很难啊!

  我们先插一段经文,增壹阿含经卷第七,安般品第十七,佛教他公子安般守意的方法:尔时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佛也是肉体之身,需要休息的。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是时罗云即从座起,便往世尊所。私情上他们是父子;教仪上也是弟子之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为什么一面坐?因为佛在打坐休息,所以行了礼后,坐在旁边等着。须臾,过一阵子,佛出定了,下坐,罗云退坐,赶快去问父亲: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世尊回答说:善哉!善哉!罗云,汝乃能于如来前,而师子吼问如此义。你现在问我这样大的修行问题。汝今罗云,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这里有四个字要注意:善思念之,意思是说,你懂了以后,还要去研究,不要只是盲目地迷信。方法我来教你,自己要好好地去研究。

  世尊告日:如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要注意!你们打坐坐不住,两腿不争气,那不是“两足尊”。如果两腿的气通了,你们的寿命可增加几十年。

  佛告诉我们,修行最重要的是正身。站着也能正身,睡也有睡的正身,吉祥卧、摊尸法都是正身的一种。

  我们打坐做功夫没有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正意”;因为颠倒因果,把佛的成果结论,拿来当作自己的修持法。一上座,都想空,空什么呢?你自以为这一下很好,空空洞洞的,其实,那正是“意”啊!是第六意识的境界。纵使你现在做到身体忘了,感觉到内外都是光明,也还没超出第六意识的范围。在楞严经里的五阴区宇中,还只属于色阴的范围,是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有些人静坐在一片光明中,未来的事情也能知道,以为是“灵感”。你若学过唯识就知道,那是第六意识的反面,是所谓独影意识的作用。境界多得很呢!因为你学佛,所以就会看到佛、菩萨,这是意识境界。拿小乘修证的理论来讲,你意识没有专一,没有“正意”。所谓正意、正身、正言,三者都不可缺。换句话说,你处处在犯成,一般人随便谈戒,谈何容易啊!你的心念意识,一点都没有正,随时都在造地狱种子的业,现行变成种子非常厉害啊!要特别注意。所以佛说,修持第一要正身、正意,意念专一。

  中国道家修神仙的丹经,在隋唐以后就多起来了,讲气脉的问题,很多都是从这个安般品中脱胎出来的。东晋以后有黄庭经,讲究上药三品,神、气、精,这些都是事相,属于有为的功夫。如果有为的功夫,你都没有修到家,怎么能达到无为呢?有为法不能专一,念头如何空得掉?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所以后世学佛的,一万个中,没有一个证果,请特别特别注意!我除了依照佛经以外,拿我几十年摸索的经验,诚恳地告诉各位,你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两方面绝对地健康,可以返老还童。因为一切唯心所造,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个字。

  “正意”涉及了呼吸,道家也一样,阴符经上有一句话——“禽之制在气”,这是一个重要的口诀,也就是方法。念头抓不住,会乱跑,思想不能专一,就因为你的气在散乱,气散乱,心就散乱了。

  但气不是主体,是心的附属品,可是这个附属品很厉害,抓它不住,你的心就停不下来,等于人骑在马上,你的气就是马。西游记里,唐僧骑的那一匹马,就是代表那股气。人若骑在一匹劣马上,想叫它停住,缰绳拉得很紧,马还是乱跑,停不下来,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心虽想定,若气不能定,妄念怎么能停止呢?有许多人情绪不好,身体不好,其实都是气不好的缘故。

  无他异念,这时心里什么念头都不要有,就是正意的道理。系意鼻头,把意识挂在鼻头上。这句话,害死了许多修道学佛的人。什么“守窍”啊!“眼观鼻,鼻现心”啊!小心得高血压。还有什么学白鹤,白鹤能活一千多岁,据说是因为白鹤休息的时候,鼻子对着肛门,两气相通的缘故。但我们的脖子比白鹤短这么多,怎么学?所以佛说:众生之愚痴,至可怜悯者也。系意鼻头,不是叫你看鼻子,这要首先提醒你,要注意鼻孔呼吸出入的气,也就是“心息相依”的第一步,使意念跟呼吸配合为一。

  出息长亦知息长,你的正意不要离开呼吸,呼吸出来有多长,你自己要能知道。入息长亦知息长,注意这个“知”字,如果你一边在修气,一边脑子里乱想,那就不对了,没有效果。思想和呼吸配合为一,叫安般守意。怎么把妄想抓住呢?只要注意呼吸,呼吸就像是一条绳子,。把这一匹马拴住了以后,等于妄念被拴住了,修行便可以专一,也就可以证入“初禅”。修行的效果是一定会来的。

  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

  呼吸进来有时候是凉的,这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病态,一种是绝对健康的,是自己的热能,也就是“四加行”里面的“暖”相生起。相对的,你会觉得从外面吸进来的空气是凉的,而又觉得那个空气与你不相干。

  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你们打坐,有时脚心发暖,那就是“息暖”。不过你们心跟息,两者不能专一,所以东一下,西一下,息自己乱跑,跑到哪里就暖到哪里。跑到丹田就以为是拙火,劝你赶快拨—一九电话,叫消防队吧!(众笑)。

  佛告诉他的公子: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这个气息,就是楞严经所说的风大,大家应该还记得,楞严经里面的性风真空,性空真风。但这一步牵涉到大乘的修法,暂且不谈。你们不要一心爬高,先要能做到守息才行。能够在静坐时,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记忆力非常好,脑子特别灵敏。

  你们一般学打坐的,坐在那里,呼吸时在呼吸,都不知道;昏沉时也不知道;有时意识中有点空灵,又有好几个东西在乱忙,如果不信,你们自己检查看看,根本没有“正意”,…

《如何修证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