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安乐吗?所以大家施食时要有此等法食遍施的广大心量,无时无处都在供养布施,由一个刹土扩充到一切刹土,由此时此刻延展到无穷的未来,如此修行才有圆满的可能,下面四句再接唱下去: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同学们如法唱诵)
供养与布施,普贤行愿品一路下来已经讲了很多,像这么大方彻底的菩萨行履,世上有几个呢?!一百万个乃至一亿个学佛者当中要找出一个,恐怕也不太容易吧!有人说我学佛,我说不是,我没有资格。学佛的可贵就在发起普贤愿行。真发起了,顿超过你我日常所修零零碎碎的善法功德,乃至供养十方佛及布施天人等功德,所以在佛法中被尊为“胜愿王”。其他佛菩萨,比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文殊菩萨也有十大愿,为什么普贤菩萨的才称为“胜愿王”呢?这个大家就要好好的参一参了!
“一经于耳能生信”,能够听闻普贤行愿品功德已是莫大,若能如实生信,进而“求胜菩提心渴仰”,那才合于一个学佛者的本分。比如在沙漠中,口干了,想求一杯水喝,遭逢饥荒,肚子饿了,想求一口饭吃,这是“渴仰”迫切之情,对于无上菩提,大家也有此等迫切的需要吗?
现在大家专修准提法,是否拥有一颗热切渴仰的心在修呢?是否时间坐久了,念多了,反而心烦恼气躁,希望早点结束呢?学佛的动机不恳切,愿力的发起不真实,那么所谓学佛修道,也只不过是满口荒唐之言,莫名其妙的一场戏论而已。真正的渴仰之心,必能起真正长远勇猛精进的愿行。所以修行要证得菩提是要发大愿,而这愿力之心是渴仰之心。
“获胜功德过于彼”,如上所言,若有人于普贤行愿的修持理路弄清楚了,也信得过了,然后起而行之,依教奉行,那么,这个的功德比那个修供养十方诸佛以及最胜安乐施天人而经一切刹微尘劫修行的功德还要大。那好了,你若执着这句话“获胜功德过于彼”,然后只想天天坐在家里诵念普贤行愿品,希求功德,不能确实起而行之,那么这是一种贪便宜心理,要不得。禅宗祖师骂人“偷心未死”,此即其一。
上段经文讲学佛的人必须先修供养和布施,这里是强调修普贤行愿的功德力量之大,所以大家要痛切反省,能有这么一个安和的环境进修,这是多大的福气啊!等于天天在受人天供养,应该仔细想想做人活到现在,济世利人之事到底做了几件?比如今天我拿一万块钱给你,让你晚上去做件好事,你就不一定做得圆满。当然你可以随便找个人布施出去,但却不一定能够善加发挥这一笔钱而有正面的功德,甚至严重的话,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有人一听要做善事,真有不知从何处下手之感。人活在世上,能够遇到做好事的机会,而又做得圆圆满满恰到好处,这是何等的福报与智慧呢!所以修行真要注意啊!再来八句顺着赞叹下去: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同学们如法唱诵)
普贤行愿品讲到此处,又转入另一层面,主要的内涵在经文中已明明白白点出一个庞伟的轮廓,大家应能由此得到一个刻骨铭心的意象,对于佛法的基本信念,认识透彻,把持得住,那么在修行过程中便“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生生世世学佛永远离开恶知识,这也说明善知识难遇,所以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明师难遇,佛法离闻。”但恶知识你又如何去识别呢?如果他不杀不盗,也不教你如此去做,并且鼓励你修学佛法,口中讲的更是引经据典,处处合乎正法之理,最后却在你不知不觉中把你带坏了,又要怎么办呢?远离恶知识并不容易,须实行普贤行才行,即便是遇到了,也是你去转他,而非他来转你。同样你若想今生来世,永遇善知识也须修普贤愿行。所以于此普贤大道行持,也就“永离一切诸恶道”。功行圆满了,又回归极乐净土,“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成就了依然又行普贤行,“我愿究竟恒无尽”。
修学普贤愿行,若是此生没能成就,也未往生西方极乐,那么这个人来生则获良好的条件,比如身体特别健康或具大善根等。由于有修普贤行的种性在,所以一投胎再来人间修行,也就很快能顺利成就,这是“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的意思。“如彼普贤菩萨行”,若彻底实践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呢?下段经文是同一个意义,说明修普贤行愿是趣向大乘道的一条正修行之路,大家继续唱诵,唱时每一字每一句,要于心中真体会进去,能如此唱诵才有功德,否则就没有用,只成了一种音乐而已。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成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同学们如法唱诵)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你看修普贤行愿的威神力之大,假如过去生由于没有智慧,造作极恶永不超生的五无间的地狱罪业,“诵此普贤大愿王”,经常能够去思惟体会,并起而行之,那么,“一念速疾皆消灭”,你过去的重罪,都可以在你一念普贤清净海中,洗涤转化了,所以他生来世再到人中转身,“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所生常居胜族,相好庄严,智慧又高,常能获得通达宇宙究竟之智,破除一切罪障,所以一切外道心魔、外魔、一切魔,都被他所摧伏了,又有普贤愿王之功德,因而堪为一切众生广大福田。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轮,普利一切诸含识”,所以普贤行愿成就了,如同佛成道一样,很快的安坐菩提道场,降伏魔道,证道成佛了,又再回转来普利一切众生界,所以说“多情乃佛心”。下面的偈颂大家以虔虔诚诚的心把它全部诵完: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同学们如法唱诵)
这些修学普贤愿行的种种功德,数不胜数,一言难尽,而关键就在“一念一切悉皆圆”。这一念普贤愿心一起一行,何等的伟大!一切的佛法全被收罗在里面,这么一下就入了圆融无碍的华严大海,就成就了。所以普贤行愿的殊胜功德乃至果报,也唯有在佛的境界才能知道得清楚。
从开始到现在,普贤行愿品偈颂的内义说了这么多,你们也跟着听了这么多,诵了这么多,到底生出了几个普贤呢?大家快啊!快啊!快快修行啊!快往无量光佛土啊!无量光是阿弥陀,是一切如来之光,也是一切众生自性的光明。所以希望大家应把修学普贤愿行的所有功德,和殊胜福报,一同回向给过去、现在、未来法界一切沉溺在六道轮回中的无数无量众生,使他们都能得到究竟解脱,速速往生阿弥陀佛无量光国土。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