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P16

  ..續本文上一頁安樂嗎?所以大家施食時要有此等法食遍施的廣大心量,無時無處都在供養布施,由一個刹土擴充到一切刹土,由此時此刻延展到無窮的未來,如此修行才有圓滿的可能,下面四句再接唱下去:

  “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

  (同學們如法唱誦)

  供養與布施,普賢行願品一路下來已經講了很多,像這麼大方徹底的菩薩行履,世上有幾個呢?!一百萬個乃至一億個學佛者當中要找出一個,恐怕也不太容易吧!有人說我學佛,我說不是,我沒有資格。學佛的可貴就在發起普賢願行。真發起了,頓超過你我日常所修零零碎碎的善法功德,乃至供養十方佛及布施天人等功德,所以在佛法中被尊爲“勝願王”。其他佛菩薩,比如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藥師佛有十二大願,文殊菩薩也有十大願,爲什麼普賢菩薩的才稱爲“勝願王”呢?這個大家就要好好的參一參了!

  “一經于耳能生信”,能夠聽聞普賢行願品功德已是莫大,若能如實生信,進而“求勝菩提心渴仰”,那才合于一個學佛者的本分。比如在沙漠中,口幹了,想求一杯水喝,遭逢饑荒,肚子餓了,想求一口飯吃,這是“渴仰”迫切之情,對于無上菩提,大家也有此等迫切的需要嗎?

  現在大家專修准提法,是否擁有一顆熱切渴仰的心在修呢?是否時間坐久了,念多了,反而心煩惱氣躁,希望早點結束呢?學佛的動機不懇切,願力的發起不真實,那麼所謂學佛修道,也只不過是滿口荒唐之言,莫名其妙的一場戲論而已。真正的渴仰之心,必能起真正長遠勇猛精進的願行。所以修行要證得菩提是要發大願,而這願力之心是渴仰之心。

  “獲勝功德過于彼”,如上所言,若有人于普賢行願的修持理路弄清楚了,也信得過了,然後起而行之,依教奉行,那麼,這個的功德比那個修供養十方諸佛以及最勝安樂施天人而經一切刹微塵劫修行的功德還要大。那好了,你若執著這句話“獲勝功德過于彼”,然後只想天天坐在家裏誦念普賢行願品,希求功德,不能確實起而行之,那麼這是一種貪便宜心理,要不得。禅宗祖師罵人“偷心未死”,此即其一。

  上段經文講學佛的人必須先修供養和布施,這裏是強調修普賢行願的功德力量之大,所以大家要痛切反省,能有這麼一個安和的環境進修,這是多大的福氣啊!等于天天在受人天供養,應該仔細想想做人活到現在,濟世利人之事到底做了幾件?比如今天我拿一萬塊錢給你,讓你晚上去做件好事,你就不一定做得圓滿。當然你可以隨便找個人布施出去,但卻不一定能夠善加發揮這一筆錢而有正面的功德,甚至嚴重的話,還有可能適得其反。有人一聽要做善事,真有不知從何處下手之感。人活在世上,能夠遇到做好事的機會,而又做得圓圓滿滿恰到好處,這是何等的福報與智慧呢!所以修行真要注意啊!再來八句順著贊歎下去: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同學們如法唱誦)

  普賢行願品講到此處,又轉入另一層面,主要的內涵在經文中已明明白白點出一個龐偉的輪廓,大家應能由此得到一個刻骨銘心的意象,對于佛法的基本信念,認識透徹,把持得住,那麼在修行過程中便“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生生世世學佛永遠離開惡知識,這也說明善知識難遇,所以說:“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遇,佛法離聞。”但惡知識你又如何去識別呢?如果他不殺不盜,也不教你如此去做,並且鼓勵你修學佛法,口中講的更是引經據典,處處合乎正法之理,最後卻在你不知不覺中把你帶壞了,又要怎麼辦呢?遠離惡知識並不容易,須實行普賢行才行,即便是遇到了,也是你去轉他,而非他來轉你。同樣你若想今生來世,永遇善知識也須修普賢願行。所以于此普賢大道行持,也就“永離一切諸惡道”。功行圓滿了,又回歸極樂淨土,“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成就了依然又行普賢行,“我願究竟恒無盡”。

  修學普賢願行,若是此生沒能成就,也未往生西方極樂,那麼這個人來生則獲良好的條件,比如身體特別健康或具大善根等。由于有修普賢行的種性在,所以一投胎再來人間修行,也就很快能順利成就,這是“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就”的意思。“如彼普賢菩薩行”,若徹底實踐普賢菩薩的大願大行呢?下段經文是同一個意義,說明修普賢行願是趣向大乘道的一條正修行之路,大家繼續唱誦,唱時每一字每一句,要于心中真體會進去,能如此唱誦才有功德,否則就沒有用,只成了一種音樂而已。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成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爲叁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衆,

  成等正覺轉*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同學們如法唱誦)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你看修普賢行願的威神力之大,假如過去生由于沒有智慧,造作極惡永不超生的五無間的地獄罪業,“誦此普賢大願王”,經常能夠去思惟體會,並起而行之,那麼,“一念速疾皆消滅”,你過去的重罪,都可以在你一念普賢清淨海中,洗滌轉化了,所以他生來世再到人中轉身,“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鹹圓滿,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爲叁界所應供”,所生常居勝族,相好莊嚴,智慧又高,常能獲得通達宇宙究竟之智,破除一切罪障,所以一切外道心魔、外魔、一切魔,都被他所摧伏了,又有普賢願王之功德,因而堪爲一切衆生廣大福田。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衆,成等正覺轉*輪,普利一切諸含識”,所以普賢行願成就了,如同佛成道一樣,很快的安坐菩提道場,降伏魔道,證道成佛了,又再回轉來普利一切衆生界,所以說“多情乃佛心”。下面的偈頌大家以虔虔誠誠的心把它全部誦完:

  “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

  (同學們如法唱誦)

  這些修學普賢願行的種種功德,數不勝數,一言難盡,而關鍵就在“一念一切悉皆圓”。這一念普賢願心一起一行,何等的偉大!一切的佛法全被收羅在裏面,這麼一下就入了圓融無礙的華嚴大海,就成就了。所以普賢行願的殊勝功德乃至果報,也唯有在佛的境界才能知道得清楚。

  從開始到現在,普賢行願品偈頌的內義說了這麼多,你們也跟著聽了這麼多,誦了這麼多,到底生出了幾個普賢呢?大家快啊!快啊!快快修行啊!快往無量光佛土啊!無量光是阿彌陀,是一切如來之光,也是一切衆生自性的光明。所以希望大家應把修學普賢願行的所有功德,和殊勝福報,一同回向給過去、現在、未來法界一切沈溺在六道輪回中的無數無量衆生,使他們都能得到究竟解脫,速速往生阿彌陀佛無量光國土。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如何修證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