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来果禅师开示录▪P25

  ..续本文上一页班首讲开示讲得不好,又拖拉得很,维那是初参,种种看不起人,他以为自己超过人家。等到常住上请到他代职事,胡涂乱闯,一天到晚引人家发笑。我看的多得很!这一种人,还许是宗门下材料吗?大概你们还有好几位是这一种心理。你这一种人,我要问问你:你是看不起人家,你还知道香板上的「警策」两个字有多大?两个字中间有多少距离?上头多长?下头多长?共有多长、多宽?散香多长、多宽?茶壶是怎么□法?绊子是怎么装法?你还知道吗?这许多事,虽然不是宗门正行,也是宗门的助道法。何以呢?香板打得好,马上就开悟;散香的音声敲得好,也是开悟的门径;茶壶绊子放下来一直的,人家一看就悟了;眼见、耳闻、身触,皆是悟道的因缘。古来,灵云睹桃花而悟道,香严闻竹声而有省。宗门下的大规矩,小法则,还能有一点马虎吗?我以前在天童当维那时,堂里有一、二位「二百五」的人,早已听到他说:「禅堂有甚么住头?班首讲的话还讲不好,维那的规矩又不熟,真是糟蹋人!这许多规矩、法则还要学吗?不算一回事。」我知道他们是这一种心。我问他:「禅堂还愿意住吗?」他说:「我愿意住。」我说:「规矩,你还能守不能守?」他说:「能守。」我说:「很好的!」那天午板香开静吃茶,茶杯子散到他的手上,他两边一望,我走上去一顿香板,不与他讲话;茶壶来了,他又不知道怎样接茶,我又是一顿香板;吃茶,头勾下来吃,我又是一顿香板;吃了一回茶,打了五、六十个香板。我回头问他:「你的香板吃得还愿意吗?」他大生惭愧说:「维那师傅慈悲!你老人家这一顿香板,我才知道禅堂深处,我才知道以前的不是;从今向后,大规矩,小法则,我是要认真学一下子。」你们想想:这一种人可怜不可怜?他吃了我这番痛苦,才知道禅堂里头可贵处,才把他的空腹、高心打掉。真是一个大苦恼子!为甚么会这样?要知道:初发心的人住禅堂,如果「我见」不舍,总有这样的心,也不怪他;并不是那一个人才是这样子的,我们以前初住禅堂也是这样的。我求了戒住禅堂,自己以为住禅堂一定要了生、脱死才出禅堂门;不料进了禅堂,看看人家处处不对,坐起香来,冲盹睡觉;开了静,或是放香,或是离了执事,不是调皮,就是充壳子;今天看如是,明天看也如是;第三天,就不愿意看了,不要再看,当下五心烦躁,难过得很。我这个人与人不同,在俗家看人家种种不好,我才出家;后至普陀山看了一些出家人,白褂裤、白袜子、洋伞,我又看到不好,我就至梵音洞舍身;在世界上看到不好,我就不住世界,我是这么一个人。到了禅堂里,还看得这么许多不好,就自己回头想:我是为甚么出家?难道为看人家来出家的?还是混不了饭吃出家的?自己问自己,自己说:「都不是的,是为道出家的。」我又与自己考究:「既是为道出家,办道就是的!为甚么看人家呢?」这一问,才自己痛责自己,这个不是,那个不是,皆是自己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岔。所以,初发心的人,皆有这个不是;虽然有,还要自己觉悟;若不觉悟,一辈子不能为人。若果你把定这一个「我见」不舍,我说:你不是宗门的材料,是「二百五」,是「半吊子」,恐怕一定不错。各人发起心来──参!

  十二月二十二日开示(十七第三日)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甚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大戒是那三坛?恐怕还有许多人不清楚。说沙弥戒,还不知道是怎么叫沙弥;再说戒,更不知道。再说比丘、菩萨也不知道。这一种出家人,还能算是一个出家人吗?本来这许多话,不应在这个时候讲;要想不说,我又真替你们可怜!不得不略略的与你们讲一下子。三坛大戒:第一坛是沙弥戒,第二坛是比丘戒,第三坛是菩萨戒。广说三坛大戒的戒法,各有多少,各有不同。但是,我们都受过菩萨大戒的人,应当要把菩萨的事业负起责任来才对。菩萨是行的甚么事呢?他是以六度万行为他的事业。在我们也有万行,不是万善行,是万恶行;这种万恶行,就是我们的身、口、意造成的。要懂得这一种万恶行,还要带一点教讲;就带一点教讲,也没有甚么关碍。何以呢?这是各人当前的急务,故此亦可以讲。身有三业,口有四业,意有三业,共为十恶。身三,就是杀、盗、□;口四,就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就是贪、镇、疑;共十业。由十业转增万数,这是在教乘法数上,这里不多说了。能可以开悟的人他看见这些是恶的,立定志向改恶向善,行菩萨万行。菩萨有六度;首先布施度,度这个贪,因身、口、意俱贪。譬如:人家一件袍子好得很,心里想要,就是意贪;口说:「你的袍子卖给我罢!」这是口贪;用手去摸一下子,是身贪;这一种身、口、意贪,非布施不能度。何以呢?看到人家的好,便向他讨;假使行布施度, 的人,不但不向人家讨,自己有甚么好的,或褂子,或裤子,有人想要,还要布施;他有布施的心,身、口、意的贪当下就完全消灭;布施有这一种的功效。但是,贪与爱不同,为甚么不同呢?爱以贪不到而成爱,爱在心里如胶似漆,布施不能除;非戒不能除。谈到这一个戒字,今世人更加可怜!只知贪图一时快乐,不知道有几大劫的受苦!要晓得:我们圣戒决不能犯;任是杀、盗、□、妄,都是圣戒。为甚么说是圣戒?当知我体即是佛体。何以呢?佛说:「一切地、水是我本体,一切火、风是我先身。」一切地、水、火、风,既是佛体;我这一个身体,当然也是地、水、火、风而成;这不是证明佛体即我体,佛制的戒即是我的戒吗?故称圣戒。譬如:犯□戒,必须将身去犯;我身即是佛身,我犯戒,即犯佛戒。你们想想:这一种圣戒犯下来,还了得吗?以此类推,杀、盗、□、妄犯了,即犯圣戒。这一种圣戒犯一下子,不是口说就了事,它的果报真是可怕!我不是说到骇你们,犯了杀戒,盗戒,□戒,妄语戒,至少阿鼻地狱一大劫;重一点,就是三大劫。你们想想:犯戒时间不过一时半刻,受起报来动经大劫,这还算少吗?比如犯杀戒,一刀便是,有多大的时间?偷人家的东西,至多一个钟头;再则犯□戒,有多少时间的快乐?妄语戒,就是一句话,有多大功夫?如招起报来,一大劫,二大劫,三大劫的阿鼻地狱。此狱一昼一夜,非非想天八万大劫;非非想天一昼一夜,人间八万大劫;算起来,将来还得了吗?如果犯戒一个钟头,受罪也是一个钟头还可以;但是一个钟头的快乐,要受那样长的果报,少许有点知识的人,听了我这么讲,还有人淌眼泪吗?我替你们可怜!替你们淌泪!因为你们只知快活,就不知道将来受果报的痛苦,可怜的就在这个地方。戒,为甚么能度这几大劫的苦呢?比如一个女人在你面前,你的心动了,马上就要犯了;但,在你两人当中弄一块木板一隔,两下分开了,要犯也不能了。这木板犹如戒,所以能可以持戒,就与一切罪隔开了,当下就消灭了;故此任是最爱的不得了,不怕如胶似漆,有了戒就能度他。所以你能持戒就不犯戒,不犯,就没有苦果。还有忍辱度镇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疑。这六度是菩萨应行的。你们受过菩萨大戒的人。虽不全是菩萨,应当学菩萨,顶要紧的。各人发起心来──参!

  十二月二十三日开示(十七第四日)

  (讲释迦世尊入海取如意珠公案一则。从略。)

  十二月二十四日开示(十七第五日)

  (讲自己发愿公案。载在《自行录》。从略。)

  十二月二十五日开示(十七第六日)

  (讲丛林掌故及只园掌故。从略。)

  十二月二十六日开示(十七第七日)

  (讲正法来源。西天二十四祖遇难;东土初、二祖及六祖遇难。从略。)

  十二月二十七日考功大解七

  师拈竹篦云:

  十七已毕,彻悟准的;把住放行,绝本绝迹。试问:七期中还有做梦者么?若无,即死汉;若有,即俗人。各人检点看!

  良久一喝云:

  大事未明心已懈!何时再聚话无生?若能不被常情转,道海渊源转见深。如其不会,上殿、过堂去!解!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终】

  后记

  理海佛教会在加入「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成为第二分库后,决定选《来果禅师开示录》作为第一本予以电脑化的佛书。本会从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开始筹画分工后,即倾全力制作,汇集所有可动员的精英,从「卧虎」、「藏龙」、到「隐凤」都加入这一佛书电脑化的行列。其中包括中文系的儒侠、外文系的剑客、机械系的黑手、物理系的书生、会计的金算、法律的铁判、生化的高手、笔耕的作家、留学生的夫人、以及保险业、房地产业的从业人员。在历经六个多月的努力后,完成打字、校对的工作。该档送到总库后再经二校,送回本会做最后修定。终结定稿后,阳春版(无前言、后记、与附录)送至总库保存使用;本会则在加入前言、后记、与附录后,透过美商温普敦公司的视窗编辑工具 RoboHELP 中文版将其编译成中文视窗的辅助说明档。

  一般对一本书的校对有所谓的「三人五校」,但本书在「六人五校」后,编者透过电脑寻找的功能,又找出几个前后不一致的用字。由此可见一本书著作与完成的困难。所幸在最后一校后,绝大部份的差异只是:前人与今人遣词用句上的不同,或句读标点的仁智互见。基本上对文义本身并不影响。

  本书因属于视窗辅助说明档,故在编排与制作方面,极力运用它本身具有的超文字(Hypertext)的特性,与威力强大的分类查询的功能,让使用者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方式选择有兴趣的主题,或跳到相关的主题。希望这些电子书的特点,能帮助使用者对禅师开示的了解与认识。电子书的另一特点即修改与复制极为容易,故使用者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非常欢迎您与本会连络与指教。本会若更改后将寄给您最新的版本。版本号码显示于本书视窗标题(本视窗最上一行)上,如:来果禅师开示录 V 1.00。

  「忧悲苦恼的止息」与「明心见性、解脱自在」不但是学佛者的目标,相信也是许多人的愿望。历代的祖师大德留下无尽的文化宝藏,如能善加运用,都能带我们从忧悲苦恼的此岸,到达清凉自在的彼岸。希望电子书的出现能将这些宝藏,以最迅速、便利、易学的方式,呈现在更多人面前,让更多人能将烦热的火宅化为清凉的净土。

  编者 谨识

  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

  美国·宾州·理海谷

  

  

《来果禅师开示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