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从烦恼中解脱▪P2

  ..续本文上一页话的时候,也把所谓的「我」和「我的」,这两句话是分开的,当我们运用所有格我的,这样子的一个概念的时候,譬如说我的房子,这已经很清楚的指出,房子不是你,房子是一个外在的现象,你认为你所拥有的一种外在的现象,同样的,我们会说我的身体,那就已经很明白的说,这个身体是属于我,但是身体不是我,所以身体不是我。

  

  接下来我们看看那「心」是不是「我」呢?那我们当然知道心有很大的力量,但是心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形体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叫做心,既看不到,摸不到又讲不出心到底是多大,它是什么形状,它是什么颜色,所以「心」是一种我们根本讲不出来而且剎那变迁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当然不能是我,为什么说这样子的心不能是我呢?比如说当我们是小朋友很无知的那个时候的「心」,跟我们现在长大了,受过教育有所了解的「心」,这两个心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小时候的心和现在的心不是同一个心,然而我们的心却是相续的,因为我们的心相续,所以我们才能够记得我们自己小时候是怎么样子,然后又认为我们自己现在是怎么样子,而这样一个虽然有所相续却剎那不断变化的心,不能够是所谓的「我」,那么「我」到底在哪里呢?

  

  我们天生就有一种习气,一种习惯,我们认为这个身体以及心理的总集这个就叫做「我」,就好像是我们有一种很坏的习惯,已经多年了,那么虽然我们知道这个习惯很不好,但是我们还是继续作下去,我们这种我的习气概念出自于无明愚痴,就好像是我们在一个无明黑暗的暗处,看到一条彩色绳子,误以为它是蛇,当我们误以为它是蛇的时候,就生起了恐惧等等各种的心情,彩色绳子明明就不是蛇,只不过它刚好放在暗处,然后我们误以为它是蛇,但是当我们了解了原来这不是蛇,而是一条彩色的绳子的时候,刚刚所发生的一切的恐惧以及惊怖,全部都消失了。

  

  所以轮回的根本以及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于所谓的「我执」,而且这所谓的我执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因此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因为有所谓的「我」,就是有「别人」的产生,有了「自」,就有「他」,这是一种相对性的产生,自己与他人,就好像是长跟短一样,所谓的长、短,也是要有一个长跟一个短才能够比较出来的,所以从无明出现了一个我,然后我们对于「我」非常的执着,对于他人产生嗔恨,因之,所谓的三毒,就从无明而产生的。无明,就是有「我」的产生,有了我之后,对于我和我这一边的,我们就产生执着,贪执,对于不是我们这一边的,我们生起嗔恨,所谓的我这边的,我的贪执,就是指对于我们自己的亲友眷属财富地位等等产生贪执,然后我们对于不同的观点,不同想法的人就产生嗔恨,然后从贪嗔痴又进一步生起了嫉妒、傲慢、吝啬等等的烦恼,然后透过这根本的烦恼,我们产生了行为的不善业,譬如说我们就杀生、偷盗、以及口语的不善业,如说谎,挑拨离间,说一些坏话等等,然后我们心理上面产生了很大的嗔恨心。

  

  由于憎恨心及烦恼所做的种种行为,就好像是在一个肥沃的土壤种下有毒种子一般,当温度湿度种种条件配合下,将来必定出生一个恶的果实,这就是自业自受,我们自己所造作的业因,不管多久,乃至于一劫之后,业果业报成熟之后,这个业报绝对不会跑到别人的身上,绝对是跑到你自己的身上,即使是你为自己的家人所作的种种业力,将来会受到业报的也是你自己,透过业因,最后产生业报,然后根据业报的强度来决定我们会生往何方。如果说这个恶业的业报的本身强度很大的话,那我们就会堕入恶道之中,如果说这个恶业的力量强度是较小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投生到人道或其它的地方,如此我们自己制造了痛苦。同样的,安乐也是我们自己行善业的结果,而所谓的善业,就是透过我们的慈心悲心等等所造的行为,这样行为的因,就好像是一棵树,如果它的树根是一个药可以做药的药树的话,那么这棵药树的花叶果实枝干等等都是可以入药的,所以如果我们自己想要长寿健康富足的话,那么这一切的结果都要从我们自己的善业所产生,那么我们已经了解到所谓的无明愚痴还有这些烦恼,是我们痛苦的来源,那么我们如何除去痛苦呢?如何除去这些染污呢?

  

  除去烦恼染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运用智慧,一种是运用方便。所谓的智慧就是我们要了解到自业自受,我们今日所遭受的一切的痛苦是自己过去所造的苦因所致,所以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的,因为没有任何外在的敌人,可以为我们产生这么多的痛苦,而我们最糟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心的染污烦恼,因为我们自己的染污烦恼,可以让我们沦落在到恶道之中长达几劫的时间,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应该调伏烦恼。

  

  到现在为止,因为我们的心都是被烦恼所控制,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远离痛苦,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我们的烦恼,我们就必须下定决心和烦恼来挑战,我们应该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不为烦恼所控制,我们要战胜烦恼,如此我们应该试着除去心中的烦恼,生起心里面的光明面,譬如慈心、悲心等等,由我们心里的光明面、慈心、悲心所生起的这些行为,就是我们安乐与利益之源,我们试着透过修学慈心与悲心来积聚资粮,如此就算我们不能够根除烦恼,至少我们也能够调伏它,不为它所控制。而智慧与方便二者是互相依赖的,就好像我们想要看到西山的山顶是什么样子,我们就必须要爬到东山的山顶去看,所以,以上所说是透过方便来调伏我们自己烦恼的方法。

  

  在智慧方面来说的话,为了要生起智慧,首先要积聚福德,而积聚福德的方法有很多,而其中最有力的方法就是生起菩提心,成佛想,而生起菩提心必须有慈心和悲心作为基础,其实我们多少都有慈心和悲心,即使是最凶残的动物也是一样,它们至少会对自己的子女慈悲,想要去救护自己的子女,然而这种微小的慈心与悲心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是从自私而出发的,因为这种慈悲是出自于「我执」,因为它是我的朋友,我的亲戚,所以我对他慈悲,然而真正的慈悲是无分别的,所谓的慈心,就是从不管是我们的亲戚、朋友、乃至于我们的仇敌,以及那些陌生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听过的一切众生都愿它们得乐及乐因,这样子才叫真实的慈心。

  

  真实的悲心就是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在自己心中建立慈心与悲心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起菩提心,因为菩提心就是了解到要真实的利益所有的众生,那么惟有自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能够生起这样的菩提心,即使只是一剎那的时间,也能够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透过这样子的功德有助于我们生起无我的智慧,而无我的智慧是可以断除轮回的根本的,能够永远的除去烦恼。

  

  为了生起这样的智慧,我们需要禅定,禅定分为两种:止和观,止就是置心一处,观就是观照分析,但是止必须在观的前面,因为我们的心是非常的纷乱的,我们不能够用这种纷乱的心来作禅定,因此,我们运用正确的姿势、方法以及教戒来使我们现在非常纷乱一一相续生起的心能够寂止,透过种种技巧修持基本禅定使我们的心能够沉稳,置心一处,透过这样子的「止」作为基础,才能正式的修持观慧,因为本来就没有一个我,所以当你去观察分析的时候,也找不到一个所谓的「我」,既然没有那个能够去看、去听、去尝、去闻的主体,那么又何来所谓色声香味触的客体呢?就好像既然没有右边,又哪里会有左边呢?既然没有能够去看到客体色相的主体我,那么客体的色相又如何存在呢?那么大家这时候就会很奇怪,既然是无我,那怎么我们大家都同时看到了这些东西又过这样的日子呢?

  

  其实我们现在所有的生活都不是真实的,它是了无自性的,有三个方法可以来说明这个现象,首先是圣教量,也就是经由佛陀的教示,告诉我们法界的一切现象都是了无自性的,第二个方法是经过逻辑的分析,也就是透过我们的经验,怎么说呢?如果外在的现象是真实的,那么应该它对每一个人都同样的真实,譬如说,一个令某人感到非常快乐欢喜的地方,对另外一个人来说也应该是快乐欢喜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的美好是那么样的真实的话,那么应该对每个人来说这地方都是美好的;同样的,如果说我们看到一个东西,觉得好美,而这个美是真实的话,那应该每个人看到都很美,可是有些人就觉得好丑;同样的来作推论,「一」可以为多,而「多」又可以为「一」,所以万法唯心,心外无法,离于我们自心并没有外在独立存在的现象,一切万法皆为因缘所生,就已经证明了诸法无自相,就好像是我们看电视一样,看电视需要有很多的因缘才能够促成我们能够看成这个电视,只有电视是看不到节目的,你必须要有电源,你必须有线的就要有缆线,无线的也要有电波要有人造卫星等等,然后你才会打开电视机,看到里面的影像,听到声音等等,这之中可以促成我们看成电视的诸多因缘,只要少了这其中的一两个,这个电视节目就看不成了。

  

  这就好像是我们的人生一样,我们现在所有生命的经验也都是种种因缘聚合所生,在佛经里面也提到,以一杯水作例子,人道来看一杯水是一杯水,天道的众生看这一杯水是甘露,饿鬼道的众生看这杯水是脓血,而地狱道的众生看到的是滚烫的铁汁,这是由于每一个众生不同的业力所致。

  

  那么第三个方法就是历代的祖师教授的口诀,透过他们在禅定之中所得到的经验结集出来的口诀教授,譬如说过去有位修持道果教法的祖师,由于他在定中他身上的脉气起了变化,因此他感到非常的渴,所以他要去找水,但是就算他走到河边、湖边,他也看不到哪里有水,但是当他的定境消失之后,他才发现,其实他都已经走过一个湖、一条河,他现在用走走不回去,要坐船才能回去了,所以这是他在定境之中的关系,所以就算他已经走到另外一个岛上了,还没看到哪里有水,因此我们应该努力的来禅修,透过禅定然后修持智慧,以智慧来断除我执,当我们能够了悟无我之后,既然无我,又何来贪执、嗔恨等种种的烦恼呢?

  

  所以我们应该透过智慧与方便二者来除去我们的无明愚痴,以正确的发心、正确的方法、精进的修持,以使我们从烦恼中解脱。

  

《如何从烦恼中解脱》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快乐的泉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