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科学论▪P19

  ..续本文上一页帝授转轮王七宝灌顶,并诏令天下各州郡建立放生池,共建有81所。中唐时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前也做了八年的沙弥,朱元璋的嫡孙建文帝登位后,因被其叔父夺去皇位,而出家直至其命终。如此事倒俯拾皆是,恐繁不录。

  第四节 佛法是座宝山

  有人认为学佛是思想落后的表现,对社会的发展起不了促进作用,但殊不知许多对社会有卓越贡献的人当中,如近代维新运动的核心人物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他们正是从佛教中汲取了进步的力量,早期著名的革命家瞿秋白说:“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了革命道路。”现代的许多科学家、社会名流甚至国家元首也在学习佛法,非但未见阻碍了他们的发展,甚至还推动了他们事业的进步。开创了科学新纪元、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

  佛教讲大慈大悲,有的人以为如果学习佛法,那么我的家庭、工作等许许多多的事情就不太好做下去。不要说小小的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工作单位,以前吐番势力雄厚时期的松赞干布法王也以佛教的大慈大悲精神来感化了周边的许多国家;又在印度古代国力强盛的孔雀王朝时期,统治全印度声名显赫的阿育王也是大力推行仁政,以佛教的大慈大悲、五戒十善来教化人民;在汉地历史上的许多贤明君主也以佛法来治国安民、抚慰外邦,从而达到盛世太平,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盛世等等。故吕思勉先生也说:“佛教教义的高深,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他亦有种种治国安民的理论。”所以说佛教用来治国安民都是并行不悖,更何况说是自己小小的事业,大佛学家华智大师曾说:“一个人不造恶也照样能够成办自己的一番事业。”

  以佛教的精神来说,它否认任何绝对的存在,认为万事万物一切现象皆是由因缘集聚假合而产生的,故佛法没有任何绝对死板的教条,它总是能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常新,并且它认为一切事物的核心乃是有情的心灵世界,通过揭示心灵世界的奥秘,使人们认识到宇宙万物的真理,从而使人类的心灵得到完全的解放与自由。所以佛法的理论和精神若是真正融入到一个人的心灵,这个人就会焕发出无比强盛的生命力,若是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哺育,那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各个方面就都会焕发出一种活力来,佛教在中国二千多年来的传播历史正说明了这一点。1998年11月2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大会上,首都各界人士包括学术界的代表、宗教界的代表以及政府的有关领导纷纷发表讲话,一致认为:二千年来佛教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乃至民风民俗等许多方面都产生过积极巨大的影响。在中国二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的王朝经过了兴衰更替,各种思潮也此起彼落,但佛法总是能给予当时社会以广大积极的影响,这正说明佛法这座深山里有数不清的各种如意宝藏,能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各种愿望与要求。所以处于当今这个物质发达精神贫乏的时代里,人们更是需要到佛法的这座宝山里去开垦探索,只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认真地去开拓探究,这样不管是谁,最后他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中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在“中国佛教二千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时所说:“二千年的历程不同寻常,其间有多少舍身求法的高僧,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有多少真理的智慧之光,有多少艺术的夺目色泽……值得我们认真思索、仔细品味,古为今用,面向未来。二千年是一座宝藏,到这座深山中探宝,一定会有难以想象的收获。”

  事实上,佛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过不可磨灭的伟大影响,所以根据1997年12月9日的《北京日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把仅仅是释迦牟尼佛诞生过的地方——尼泊尔的蓝毗尼,也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而列入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所以,鉴于佛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当今广大有识之士纷纷进入到佛法这座宝山里来探索研究,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8年正式成立了佛教研究中心,由许多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和研究员组成,以作为一个专门进行佛教研究的学术联合体。

  第五节 怎样学佛

  学佛应有认真的态度,泛泛学佛往往徒劳无功。佛法不同于世间法,因佛是遍知者,智慧中流露出的语句同时会有外、内、密甚至极密之义。比如,佛讲法时天人、龙、人听到的都是各自的语言,人类中使用不同方言的人听到的也是各自的方言。又佛经中讲“阿”字的功德几万劫也讲不完,唐朝智者大师仅讲《妙法莲华经》经题就讲了三个月,门色尔堪布讲“顶礼圣身文殊菩萨”这八个字就讲了六个月,如果佛法没有甚深的意义,讲法人不可能讲这么长的时间,听法人也不可能有耐心听这么长时间,既然佛法这么深邃,则“认真”二字是必不可少的了。

  这“认真”二字除了包含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意思外,还应含有一个长期学佛的决心。世间任何一门学问尚且需要“十年寒窗无人问”,那么,要想真正领悟佛法里那些精深的含义,也自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学佛者要发一个长远的心,这很重要,这样长期脚踏实地,并不怕一切的阻碍和违缘,认认真真地来学佛,那么学佛的功德和利益在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自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人认为退休之后再学佛也不迟,但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晚年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衰退必然影响到对佛法的领悟,影响其学佛的效果。因此本人认为应尽早地了解深入佛法,这对工作与生活都会产生利益。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忙碌于各种繁杂的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没有踏踏实实认真地学习佛法,把美好珍贵的人生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现在如梦初醒,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好好地学佛是相当地可惜,能够这样醒悟的人也是可嘉可叹。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新乐府体”诗风,他也是一位极虔诚的佛教徒,自称为香山居士,据《五灯会元》卷四记载:“杭州刺史白居易,字乐天,久参佛光,得心法。”在中国,凡是有一定学问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他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的。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曾请教过鸟巢禅师,问道:“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如此简单的道理,三岁小孩也知道。”禅师说:“三岁孩童虽会说,但是八十岁老翁未必了解其意。”到诗人晚年老眼昏花,看经书很感费力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一生从政,虽然信佛十分虔诚,也做了不少善事,但还是浪费了许多的光阴,于是他发愿以后不再吟诵诗文,而一心一意地来学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即使有许多的达官贵人来讥笑,仍不管他人的任何看法和闲言碎语,只是老老实实专心专意地来念阿弥陀佛。他在脍炙人口的《念佛偈》中是这样写的:“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日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我且阿弥陀。”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最杰出的几位诗人之一,象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都不怕当时社会上许多人的挖苦取笑,而一心一意地来学佛,那我们现在有些自以为很聪明而又不会吟诗作文的人,为何还怕别人的讽刺,而放不下面子来专心致意地学佛呢?希望我们有些志向的人,都来向这位伟大的诗人学习,自己走自己的光明大道,就让社会上的那些庸人们去聒舌吧!

  第六节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气功是一种人体生命科学,填补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些空白,对人身上的秘密也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气功有能够利益人类社会的一面,因通过炼气功自身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甚至能开发出人本身拥有的某部分潜力,但它远较佛法肤浅,所以人们通过接触了解习炼气功,会愈觉得佛法所揭示的人自身奥妙的无比正确,并且比气功更为精确详尽、系统博大,也更为彻底究竟,所以愈深入研究气功,就会愈走向佛法。很大一部分佛教徒从最初习炼气功而最后彻底转入佛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另外,许多气功师本身就是师从于佛门中的高僧大德,甚至于功理功法也直接来源于佛法,所以现在习炼气功的人们也应该追本溯源,直接从各宗各派气功的源流——佛法中去寻找人生宇宙的奥妙,去发现气功中纯粹而精深的真谛,这样就不致于被现在五花八门的气功表面现象所迷惑。

  现在也有一些气功师要求他的弟子不要学佛法,只是专学他那一门气功就可以了。实际上,人应该有辨别的能力,特别是现在商品经济社会,假冒伪劣的东西很多,越是名牌产品,被仿制的伪劣品也越多。所以在末法时代,特别需要一双鉴别真假是非的慧眼。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对神秘事物与当代兴起的一些气功宗教热潮特别感兴趣,但却显得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以至于一听到什么“大师”、“大法”就激动不已,头脑也糊涂起来,最后就陷入于一方盲目偏执之中,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还不知道。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是现代科学的开山鼻祖,他说:“无知识的热心,就如在黑暗中远行。”所以只有一方热情,而没有辨别真假是非的知识与能力,就如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深暗夜中远行一般,是相当危险的,作为一名佛教徒则随时都有丧失掉自己生命与慧命的可能。

  现在有一些气功师,在传功讲法的时候,往往爱引用一些佛教里的名词术语,但即使全部都用佛教术语拼凑在一起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佛法。有些所谓的“大法”,只要稍加辨别分析,就会知道这其实在几千年前的佛经论典中早就已经详细地说明过,可是现在很多无知的人们还以为是现代人创新的什么高深大法,真是很可怜!二十三岁时即获得西藏第一智者的称誉,通晓一切世间学问和出世间佛法的萨班尊者就曾讽刺过那些毫无辨别能力,对别人言听计从的愚者,他说:“智者自己能观察,愚者总是随声…

《佛教科学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密宗断惑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