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科學論▪P19

  ..續本文上一頁帝授轉輪王七寶灌頂,並诏令天下各州郡建立放生池,共建有81所。中唐時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前也做了八年的沙彌,朱元璋的嫡孫建文帝登位後,因被其叔父奪去皇位,而出家直至其命終。如此事倒俯拾皆是,恐繁不錄。

  第四節 佛法是座寶山

  有人認爲學佛是思想落後的表現,對社會的發展起不了促進作用,但殊不知許多對社會有卓越貢獻的人當中,如近代維新運動的核心人物譚嗣同、康有爲、梁啓超他們正是從佛教中汲取了進步的力量,早期著名的革命家瞿秋白說:“無常的社會觀,菩薩行的人生觀引導我走上了革命道路。”現代的許多科學家、社會名流甚至國家元首也在學習佛法,非但未見阻礙了他們的發展,甚至還推動了他們事業的進步。開創了科學新紀元、本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佛教是一切科學的源動力。”

  佛教講大慈大悲,有的人以爲如果學習佛法,那麼我的家庭、工作等許許多多的事情就不太好做下去。不要說小小的一個家庭或者是一個工作單位,以前吐番勢力雄厚時期的松贊幹布法王也以佛教的大慈大悲精神來感化了周邊的許多國家;又在印度古代國力強盛的孔雀王朝時期,統治全印度聲名顯赫的阿育王也是大力推行仁政,以佛教的大慈大悲、五戒十善來教化人民;在漢地曆史上的許多賢明君主也以佛法來治國安民、撫慰外邦,從而達到盛世太平,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盛世等等。故呂思勉先生也說:“佛教教義的高深,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在他亦有種種治國安民的理論。”所以說佛教用來治國安民都是並行不悖,更何況說是自己小小的事業,大佛學家華智大師曾說:“一個人不造惡也照樣能夠成辦自己的一番事業。”

  以佛教的精神來說,它否認任何絕對的存在,認爲萬事萬物一切現象皆是由因緣集聚假合而産生的,故佛法沒有任何絕對死板的教條,它總是能順應時代的變遷而常新,並且它認爲一切事物的核心乃是有情的心靈世界,通過揭示心靈世界的奧秘,使人們認識到宇宙萬物的真理,從而使人類的心靈得到完全的解放與自由。所以佛法的理論和精神若是真正融入到一個人的心靈,這個人就會煥發出無比強盛的生命力,若是一個社會、國家或民族受到了這種精神的哺育,那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各個方面就都會煥發出一種活力來,佛教在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傳播曆史正說明了這一點。1998年11月22日在北京隆重舉行的“紀念中國佛教二千年”大會上,首都各界人士包括學術界的代表、宗教界的代表以及政府的有關領導紛紛發表講話,一致認爲:二千年來佛教對中華民族的思想、哲學、倫理道德、文學藝術乃至民風民俗等許多方面都産生過積極巨大的影響。在中國二千年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不知有多少的王朝經過了興衰更替,各種思潮也此起彼落,但佛法總是能給予當時社會以廣大積極的影響,這正說明佛法這座深山裏有數不清的各種如意寶藏,能滿足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各種願望與要求。所以處于當今這個物質發達精神貧乏的時代裏,人們更是需要到佛法的這座寶山裏去開墾探索,只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認真地去開拓探究,這樣不管是誰,最後他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正如中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在“中國佛教二千年”紀念大會上講話時所說:“二千年的曆程不同尋常,其間有多少舍身求法的高僧,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壯舉,有多少真理的智慧之光,有多少藝術的奪目色澤……值得我們認真思索、仔細品味,古爲今用,面向未來。二千年是一座寶藏,到這座深山中探寶,一定會有難以想象的收獲。”

  事實上,佛教不僅在中國曆史上,而且對整個世界文化都産生過不可磨滅的偉大影響,所以根據1997年12月9日的《北京日報》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把僅僅是釋迦牟尼佛誕生過的地方——尼泊爾的藍毗尼,也作爲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遺産,而列入世界級的文化遺産保護名單。所以,鑒于佛教在中國乃至世界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響,當今廣大有識之士紛紛進入到佛法這座寶山裏來探索研究,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于1998年正式成立了佛教研究中心,由許多全國著名的專家、教授和研究員組成,以作爲一個專門進行佛教研究的學術聯合體。

  第五節 怎樣學佛

  學佛應有認真的態度,泛泛學佛往往徒勞無功。佛法不同于世間法,因佛是遍知者,智慧中流露出的語句同時會有外、內、密甚至極密之義。比如,佛講法時天人、龍、人聽到的都是各自的語言,人類中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聽到的也是各自的方言。又佛經中講“阿”字的功德幾萬劫也講不完,唐朝智者大師僅講《妙法蓮華經》經題就講了叁個月,門色爾堪布講“頂禮聖身文殊菩薩”這八個字就講了六個月,如果佛法沒有甚深的意義,講法人不可能講這麼長的時間,聽法人也不可能有耐心聽這麼長時間,既然佛法這麼深邃,則“認真”二字是必不可少的了。

  這“認真”二字除了包含有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意思外,還應含有一個長期學佛的決心。世間任何一門學問尚且需要“十年寒窗無人問”,那麼,要想真正領悟佛法裏那些精深的含義,也自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學佛者要發一個長遠的心,這很重要,這樣長期腳踏實地,並不怕一切的阻礙和違緣,認認真真地來學佛,那麼學佛的功德和利益在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中自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有人認爲退休之後再學佛也不遲,但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晚年在智力、體力等方面的衰退必然影響到對佛法的領悟,影響其學佛的效果。因此本人認爲應盡早地了解深入佛法,這對工作與生活都會産生利益。有些人大半輩子都在忙碌于各種繁雜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沒有踏踏實實認真地學習佛法,把美好珍貴的人生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現在如夢初醒,知道自己以前沒有好好地學佛是相當地可惜,能夠這樣醒悟的人也是可嘉可歎。

  白居易是唐代繼杜甫之後最偉大的詩人,開創了“新樂府體”詩風,他也是一位極虔誠的佛教徒,自稱爲香山居士,據《五燈會元》卷四記載:“杭州刺史白居易,字樂天,久參佛光,得心法。”在中國,凡是有一定學問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他這樣一個偉大的詩人的。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間,曾請教過鳥巢禅師,問道:“什麼是佛法大意?”禅師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白居易說:“如此簡單的道理,叁歲小孩也知道。”禅師說:“叁歲孩童雖會說,但是八十歲老翁未必了解其意。”到詩人晚年老眼昏花,看經書很感費力的時候,他覺得自己一生從政,雖然信佛十分虔誠,也做了不少善事,但還是浪費了許多的光陰,于是他發願以後不再吟誦詩文,而一心一意地來學佛,念阿彌陀佛,這樣即使有許多的達官貴人來譏笑,仍不管他人的任何看法和閑言碎語,只是老老實實專心專意地來念阿彌陀佛。他在脍炙人口的《念佛偈》中是這樣寫的:“日暮而途遠,吾生已蹉跎,日夕清淨心,但念阿彌陀,達人應笑我,我且阿彌陀。”白居易是中國曆史上屈指可數的最傑出的幾位詩人之一,象這樣一個偉大的文學家都不怕當時社會上許多人的挖苦取笑,而一心一意地來學佛,那我們現在有些自以爲很聰明而又不會吟詩作文的人,爲何還怕別人的諷刺,而放不下面子來專心致意地學佛呢?希望我們有些志向的人,都來向這位偉大的詩人學習,自己走自己的光明大道,就讓社會上的那些庸人們去聒舌吧!

  第六節 氣功人士理所當然應學佛

  氣功是一種人體生命科學,填補了科學發展史上的一些空白,對人身上的秘密也有了一些新的發現。氣功有能夠利益人類社會的一面,因通過煉氣功自身進行調節,從而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甚至能開發出人本身擁有的某部分潛力,但它遠較佛法膚淺,所以人們通過接觸了解習煉氣功,會愈覺得佛法所揭示的人自身奧妙的無比正確,並且比氣功更爲精確詳盡、系統博大,也更爲徹底究竟,所以愈深入研究氣功,就會愈走向佛法。很大一部分佛教徒從最初習煉氣功而最後徹底轉入佛門,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另外,許多氣功師本身就是師從于佛門中的高僧大德,甚至于功理功法也直接來源于佛法,所以現在習煉氣功的人們也應該追本溯源,直接從各宗各派氣功的源流——佛法中去尋找人生宇宙的奧妙,去發現氣功中純粹而精深的真谛,這樣就不致于被現在五花八門的氣功表面現象所迷惑。

  現在也有一些氣功師要求他的弟子不要學佛法,只是專學他那一門氣功就可以了。實際上,人應該有辨別的能力,特別是現在商品經濟社會,假冒僞劣的東西很多,越是名牌産品,被仿製的僞劣品也越多。所以在末法時代,特別需要一雙鑒別真假是非的慧眼。現在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對神秘事物與當代興起的一些氣功宗教熱潮特別感興趣,但卻顯得熱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以至于一聽到什麼“大師”、“大法”就激動不已,頭腦也糊塗起來,最後就陷入于一方盲目偏執之中,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還不知道。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是現代科學的開山鼻祖,他說:“無知識的熱心,就如在黑暗中遠行。”所以只有一方熱情,而沒有辨別真假是非的知識與能力,就如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深暗夜中遠行一般,是相當危險的,作爲一名佛教徒則隨時都有喪失掉自己生命與慧命的可能。

  現在有一些氣功師,在傳功講法的時候,往往愛引用一些佛教裏的名詞術語,但即使全部都用佛教術語拼湊在一起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佛法。有些所謂的“大法”,只要稍加辨別分析,就會知道這其實在幾千年前的佛經論典中早就已經詳細地說明過,可是現在很多無知的人們還以爲是現代人創新的什麼高深大法,真是很可憐!二十叁歲時即獲得西藏第一智者的稱譽,通曉一切世間學問和出世間佛法的薩班尊者就曾諷刺過那些毫無辨別能力,對別人言聽計從的愚者,他說:“智者自己能觀察,愚者總是隨聲…

《佛教科學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密宗斷惑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