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外相上师瑜伽中讲解密宗四精要法

  从外相上师瑜伽中讲解密宗四精要法

  修行上师瑜伽的整个过程都要具足四个要点:传承法脉清净,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此四精要法在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和密相上师瑜伽中都应该如实具备。前者分为四个阶段具备四个要点,后者在一刹那或者一法之中圆满四精要义。

  我们应该时时反观自己的修行是否具备这四个特点,因为这四个特点彰显了显宗和密宗的区别。我们知道,显宗修法需要修学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密宗却可以在短短的数月、数年、一生、最长七世之中成办解脱,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何处呢?

  对此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说,显宗念诵阿弥陀佛所以慢,密宗念诵金刚萨埵所以快一些。但细致观待,同样是依止本尊,同样是口中念诵,阿弥陀佛和金刚萨埵有什么不同?如果把显密之差异安立在本尊和口中念诵不同之上,未免庸俗。

  如《三相灯论》所言:“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此中从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根机四个角度来讲解显密之差异。上师瑜伽四精要法与此四个方面相契合而突显出密宗的殊胜性。现在我们就站在外相上师瑜伽的立场上讲解一下四精要法。

  一、传承法脉清净

  (一)传承法脉清净而具普遍之信心

  传承法脉清净主要讲解要具备普遍之信心。

  从调伏烦恼的角度来说,小乘的方法是断绝烦恼,大乘的方法是转变烦恼,密宗的方法是运用烦恼成办解脱。大乘和小乘在调伏烦恼之上,除有粗细区分之外,都具有舍弃一边而另外寻找清净刹土的特点。而密法则远离破立,当下所见即为西方极乐世界,是“烦恼即菩提、三毒即三身”的真实境界。但对于初次修学密宗的弟子而言,由于见解不圆满的缘故,不可能当下看见净土,所以运用烦恼主要在于净观。通过净观,强力改变众生不净之显现。所以作为一个密宗的弟子,净观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信心也在于此上。

  不管是面对诸佛菩萨还是所有导师、或者所有法,都要以平等心去对待。这一点不仅下乘派要具有,上乘派更应该具备。修学密宗的弟子根机更高一些,那么就要在信心之上突显出来。

  (二)信心不圆满故见解无法增上

  有人说,我已经修学密宗好多年,但为何没有像上师所说般,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成办解脱?我好像没有多大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法永远不会欺骗我们,历代传承祖师也永远不会欺骗我们,但我们修了那么长的时间,见解没有增上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反观一下自己,传承法脉清净而具普遍之信心做得如何?是否还是如同以前般,对某些导师具备信心对某些导师不具备信心?信心是否仍旧树立在分别心之上?若是这样,就充分说明你的信心有些漏洞,见解不能增长的缘故就在此上。因为迅速成办解脱的前提是圆满一切法义。若四精要法缺少一个,就不成为一个圆满的修法。

  (三)不断增上圆满普遍之信心

  众生毕竟是众生,初次依止导师期间会产生很多疑惑,甚至对上师的信心并不是很圆满。这时候,我们可以改变所观想的皈依境形象,把上师观想成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及莲花生大师等形象。若信心已经达到平等之时,认为上师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则不需要改变上师的面相,直接观想上师即可。这也是迅速培养信心的一种方便。

  比如有些弟子,虽然理论上了解上师即为佛,但在实际修行的过程中却无法做到,观想上师形象不能消尽烦恼甚至还在增上烦恼,这时候就需要把上师的面相观想成诸佛菩萨。

  你们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平常不能长时间亲近导师,若有疑问要多看看这些教言和法本。若出现进入偏道的现象,要立即调整、消除。

  不管是依止过还是没有依止过的导师,都要以平等心来对待。但是和自己没有缘分的导师,也不要轻易依止。否则,一段时间后产生疑惑或诽谤,会造很大的罪业。在依止导师和修行的过程中都要具备普遍之信心。

  二、通达方便

  (一)前行之前行

  上师瑜伽导修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和回向五个部分。若能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方法修行,成办解脱指日可待。若在修行中缺少一点,即生成办解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一辆原装的汽车一小时可以跑很远的路程,若要是换了里面的一个零件,汽车行驶的速度就难以保证。同理,密宗因为具备殊胜方便的缘故,即身可以成办解脱,一旦修行之上缺少一个法,即身成办解脱就不太现实了。

  前行之前行要具备几个方便?一为地处清净,二为立两种誓言。第一个誓言:即使父母等至亲来见,亦不中断入座而随顺迷乱;第二个誓言:纵遇命难亦不舍弃上述誓言。

  (二)入座前行

  入座前行分为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九节佛风,意要发菩提心三个要点。

  身要七支坐法分为方便七支坐法和解脱七支坐法,两者之间的差异,大家不仅要在理论上通达,更要通过实修在操作层面上做到。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密宗即身可以成办解脱,两者在时间之上形成那么大的差异,归结到殊胜方便之上,就包括打坐姿势的小小差异。所以解脱七支坐法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

  语要排九节佛风。排气要按照要求一一做到位,同时要配合观想。我们在讲解显密差异的时候提过密宗修行方便多,像排风就属于密宗独特的气脉明点修法。

  意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两种。世俗菩提心要具备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要具备两个特点: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这一系列过程都得通达,而不是仅仅走个过程就完事大吉。若只是走个过程,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止观交修的时候,就要着重观修四无量心。这些修行要善巧一点,不要死死地固守一种方式。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自己欠缺哪一方面就着重修行哪一方面的法义。这些都在剖析调伏妄念的范畴之中。

  (三)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分为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对于这四厌离法,我相信大多数弟子修行得并不是很圆满。

  因为在我们平常修行的过程中,遇到世俗的某件事情时,很可能便会把修行搁置一旁。这充分地说明了四厌离心的修行并不到位。若四厌离法修行到位的话,你就会把修行作为重点,而不是把无意义的事情作为重点。

  我们从初次进入佛门直到今天,不管是导师们传讲还是平常自己阅读不同的教言,都已经知道四厌离心的法义,但是修的过程当中真容易走个过程。所以,对四厌离心的感受并不是很深刻。因此,这方面需要长时间修行。

  有些人会问,座上也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修行共同外前行太多,其他的禅定就没有时间去做,这该怎么办呢?这不要紧。这一座以共同外前行为主,下一座再契合其他的法,甚至早上修共同外前行时间很短,其他时间可以多看看共同外前行的教言,平常多去思维这些法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看到、听到、遇到的事情都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相关,把这些事情和佛法交融到一起如是去观想,也是在修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还是挺重要的。

  有人又会问,什么时候才算是共同外前行观想合格了呢?

  何时你把身心完全投入到修行之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你都不会把修法当做次要;或者对世间的执著越来越小,对出世间的信心越来越强,如此这般的时候,就说明你的共同外前行修得很不错了。

  有时候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自己是在修大圆满的解脱窍诀法,之前的基础是否还是很薄弱?若没有共同外前行的基础,我们一天都会在忘失正念中度过,修行也就是那么一回事,甚至修行还会成为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当修行变成任务的时候,就说明共同前行修得不够圆满。因此共同外前行非常非常重要,这一点绝不能轻视。平常应该多阅读《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前行备忘录》等等。

  我们为了生存,有时候的确需要追求一些世间事业,但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追求世间事业的话,还是很不圆满的。试想一下,今天你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追求世间事业,若是明天就离开人世,你所追求的这一切谁去享用呢?因此还是抽出时间,多修一点法。

  平常不论我讲什么样的法,都会着重讲解一遍共同外前行,因为他太重要了。平常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共同外前行的原因,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就。从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我们不是对三宝没有信心,但为何修行还是顺着自己的习气而行走呢?好像总是修几天不修几天的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缺乏共同外前行的原因。从去年的今天到今年的今天,三百六十天已经过去了,这期间虽然一直对三宝有信心但修行并不够精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还是由于缺乏共同前行的力量。

  不管你修法与否,时间还是一样在向死亡推移。若这一段时间,你修行共同外前行很精进的话,那已经积累了很多福报。相反,现前虽然进入新的一年,但若还如往昔一般懈怠度日的话,何时才能成就呢?可能有些人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可以再活五十年。但若没有共同外前行的基础,你还是会在懈怠拖延中度过一年又一年,五十年的时间也就很快过去了,当你到达临终的时候仍然不会成就。

  如果你把全部时间用来追求世间享受,就永远不会有修法的时间。若圆满具备共同外前行,抽出时间修法就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共同外前行时时要铭记心中,绝不能轻视他,要多去修修。

  我们修行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共同外前行。词句上的共同外前行并没有什么可不了解的地方,但把里面的道理纳入心相续当中,将自己变成共同外前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管是见解、行为或者修行都是为了对治烦恼。初次开始修法时想要对治懈怠和拖延时间,共同外前行的对治力是最强大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

  (四)念诵仪…

《从外相上师瑜伽中讲解密宗四精要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行持善法的标志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