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遗教经浅释▪P6

  ..续本文上一页食。我们吃饭是为甚麽呢?要修行,成就我们的道业因为想要修道、成道,所以要吃食物。因此在受饮食的时候,就要有上列五种的观想。

  「於好於恶,勿生增减」:对於色香味都非常好的、美的食物,看了就生了食欲。一看菜青青、绿绿的,真是好吃,贪心就出来了,好像在喉咙里伸出一只手来,想去抓好吃的东西。这是於好,生了贪心;於恶,恶就是不好吃的,看得也难看,很难看的样子,一看就作呕了,不要说吃,就要吐了,这就是恶。你不生分别心,对好吃和不好吃的都要平等,不分别好、不好,不分别好丑。所以修行不是那麽容易的,在这一点上就不容易修行,你说那一个老修行能在饮食上不分别?能在饮食上不生贪心?不生贪心,这就是如法;你生出贪心,这就没有功夫。所以吃东西时,见到不好吃的,你若是能吃,那就是有点功夫了;好吃的,你能少吃一点,那是有功夫了。不过这要真正有这种境界,而不是说我故意造作,我装出来的。好吃的,我故意在大家面前表示我是老修行,我不吃那麽多,等没有人的时候,我就拚命来吃,把肚子都撑得爆开。

  修道的要点就在这个地方,有人、没有人都是一样的。不是说人多,就做出一个假面具来,装模作样给人看。你看,我是老修行,我不愿意吃好东西,好东西留著给你们吃;不好吃的东西,我故意多吃一口,教你们好认识我是个老修行,这都不对了。你故意造作出来的,故意勉强弄出这个样子,那又错了,那和贪是一个样子。所以於好於恶,勿生增减,也不生想要吃多一点,也不生对那不好的想吃少一点,就是吃饱就够了。所以甚麽事情不要特别造作,不要故意装出假面具给人家看,修道是给自己修的,不是给人家修的;你给人家看,那不论修到甚麽时候,也不会有所成就的。

  「趣得支身」:就是你能得到支持身体活著,就可以了。「以除饥渴」:能把饥渴的毛病除去。「如蜂采华」:就好像蜜蜂去采蜜的时候,牠采这花上的粉。「但取其味」:牠只取一点点花上那种粉的味道。「不损色香」,牠对花的颜色也不损害,对花的香也没有损害。「比丘亦尔」:比丘吃东西也应该这样,不贪好的,也不要吃得太多,结果泻肚,拉得一天的时间就去了一百趟厕所,你说这多麻烦?「受人供养」:你受人供养的时候,「趣自除恼」:只要是把自己这个饥饿的烦恼除去,就对了。「无得多求」:不需要贪著好味、好饮食。「坏其善心」:你贪吃的多,就把你的善心所坏了,生出一种贪心,那就有过。「譬如智者」:再举一个譬喻,就好像有智慧的人,「筹量牛力」:看这条牛有多大力量?牠能载一吨的东西,你若是给牠两吨,牠就拉不动,牠没有那麽大力量。若你的肚皮只能吃一碗饭,而你吃了十碗,把肚皮也撑得不舒服了。所以筹量牛力,是你知道这牛有多大力量,「所堪多少」:牠所能负担的有多少力量?「不令过分」:不令牠太过分了,牠负担不了那麽重的分量。「以竭其力」:令牛都给累死了,牠拉不动了嘛!拉不动就竭力,力量都没有了。所以修道的人对饮食这方面特别要不执著,不执著饮食的滋味。不但饮食不执著,穿衣服也不要执著,不要贪华美和不华美,不要执著这个。睡觉也不要贪得一天二十四钟头,我要睡二十五个钟头,总要贪多一点。

  最近中国大陆有一个姓唐的小孩,十岁,据报纸上说他会用耳朵来认字,不用眼睛。怎麽用法呢?你把一个字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搓成一团,然後他拿起来放到耳朵一听,就知道这个字是什麽字,怎麽念,这个字是用毛笔写的,铅笔写的,钢笔写的,还是用原子笔写的,他也一听就听得出来。你们各位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这麽奇怪的事情?你若是说有,没人看见,没人听过;你若是说没有,现在就有这样的小孩,他可以这样听,就知道这个字的来源。而中国这些个糊涂虫,就用科学的头脑来研究这问题,你说这样简直是天地悬殊,天和地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可是全中国都是糊涂虫,没有人懂这个道理,所以就用科学来研究他,化验他,又考试他,这一弄啊!把这个小孩就弄糊涂了。因为他不是属於科学所能明白的,所以用科学的脑筋,用科学的方法,用科学的常识来研究他,根本就没有用的,根本就是大错特错。

  这是怎麽回事呢?我告诉你们各位!不论那一个小孩子,男孩子、女孩子,十三岁以前都有五眼六通,好像方才这个小孩子,说他看见释迦牟尼佛,这就是一种天眼,可是他还没有怎样去利用它,只能看见,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因为他没有开真正的智慧。而四川这个小孩子也是一样,他虽然没污染,但是他也不知道怎麽用。

  那麽最初怎麽发现这个情形呢?最初是有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袋里带著一包香烟,而这个唐宇就问这个小孩:「你干什麽去呀?」他说:「我去买一包香烟。」唐宇说:「你可不可以给我一支香烟抽?」这个小孩子就说:「可以的,只要你能猜到我这个袋里是什麽香烟,我就给你。」唐宇不知怎麽啊!不知不觉就用耳朵碰这个小孩的袋底下,碰上这个袋呢!他的头脑里头就起了一种变化,一变化就知道袋里头是飞燕牌的香烟。唐宇说:「你这个是飞燕牌的香烟。」这个小孩就很奇怪说:「你怎麽知道我这盒香烟是飞燕的?」那麽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两个多月,谁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

  又有一次,唐宇碰到一班石匠在那儿打石头,打完石头就休息,在休息的期间,石匠就猜石头来玩。怎麽样猜?把小小的石头用手握起来,教你猜这个石头,在那一个手里头。那麽这个小孩一猜就猜到了,说:「你们这个还不算,我们可以猜字来玩。怎样猜字呢?你把字写在纸上,我来猜是什麽字。」这些石匠本来也没有什麽信心,就这样写了一个字叫他猜。这小孩子就拿到耳朵上这麽一听,一听就说这是什麽什麽字,这些个石匠都非常惊喜,以後,就这个叫他猜这个,那个也叫他猜那个,无论猜什麽,他用耳朵一听,就知道这是个什麽字,或者是两、三个字,或者是一句什麽话。只要写上叫他一听,他就知道是什麽字,也知道用什麽笔写的,这个字有没有写错,他也知道。那麽就这样子,轰动全国,震动各科学院,科学家都用科学的知识来研究这个小孩子,但是研究呢,把这个小孩子就给弄糊涂了。这一糊涂,以後就不准了。

  中国就说用科学来研究这个是不对的。的确是不对,的确是错了。因为这是小孩子在十三岁以前都有五眼,他开了五眼,所以能看见这个字,并不是听见。虽然他用耳朵来听,但是他的耳朵也可以像眼睛似的,来看见东西。六根互用—我给你们讲过,你们信不信?眼睛可以吃东西,耳朵可以吃东西,又可以说话。不要说六根互用,你就平时眼睛转一转,就讲一句话,再转一转,又讲一句话,有很多人懂得用眼睛说话的。那麽鼻子也可以听东西,也可以看东西,口也可以看东西,也可以听东西,六根互用嘛!每一根都具有六种的能力。这是因为这个小孩子前生有善根,或者是个出家人,或者是个老修行,或者他是一个念佛、念经的,可是在前生他还没有开五眼,然後他又托生来到这个世界,而他这种善根还没有完全散失,所以在今生,无论他是童男、是童女,都会有这五眼的。他就是没有睁开,没有会用,没有能看见东西,但是他的五眼都是有的,这是一种宿世的善根发现。

  所以我才说全中国都没有一个明白的人,没有一个人懂得这是五眼的作用,没有一个人懂得这是一种善根的表现。以全中国十亿的人民,没有人懂这个道理,你说这有多可怜?不但全中国没人懂,就是全世界人类中,懂得这个道理的也很少,所以现在的人,真正的智慧都没有了,只是舍本逐末,来追求世间的智慧,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痛心的一件事。你看!全世界对五眼、六通这个道理都不认识,而用科学来研究。这是越研究越离这五眼六通越远,所以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各位!我给你们讲这个道理,你们不要马马虎虎当耳边风,这个耳朵听进去,那个耳朵就跑了,这是在佛教里很重要的一种知识,我们学佛的人,都应该要特别明白这种的道理。

  3、懈怠睡眠苦对治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後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第三是懈怠心:懈怠心也就是懒惰的另外一个名词。睡眠苦,一懒惰就想要睡觉,贪图安逸自在。为甚麽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也不太过,也无不及,也就是不太饱也不饿,在中道上,睡眠就会少一点。古人说:「节饮食,驱遣鬼使。」人身体里边有三尸神,所以说:「你若吃得太多了,这三尸神的力量就大了,就会教你睡觉,教你睁不开眼睛。」节饮食,节就是节约,吃得稍微少一点,这时候睡魔就跑了,就没有那麽多的睡眠。所以说:「节饮食,驱遣鬼使」,驱遣这睡魔。懈怠心、睡眠,这是一种苦,为甚麽呢?因为甚麽事情也不能做。天天就睡觉,把光阴都空过了,对世界上一点利益也没有,对自己本身也没有什麽利益。所以你若想对治睡眠和懒惰,就要精勤,要勇猛精进,不停止的来修行。

  所以佛才说:「汝等比丘」:你们这一般的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昼则勤心」:昼就是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勤心就是令你这个心不懒惰。「修习善法」:要修习种种的善法。「无令失时」:你不要把时间空过去,正好用功的时候,你却把它空过去了。「初夜後夜」:初夜就是夜间刚刚开始,後夜就是将要天明的时候。「亦勿有废」:不但白天要勇猛精进来修行善法,修习一切的善法,不要令时间空过。就是连夜间一开始和最後的夜间,亦勿有废,也不应该把时间都空过了。在中夜的时候,也应该诵经。「以自消息」:这时候自己修行用功,或者你太累了,可以稍微休息。「无以睡…

《佛遗教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