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正法能不能住在这个世间,全靠佛门四众弟子能不能持戒。「故当宁失身命,毋违所受之戒」。失身命没有关系,这个身命是无常的,总归要死,早一天死晚一天死,反正都要死,无所谓。如果为持戒而丧命,这个身命失掉,你再得一个身命肯定比这个身好。为什么?这大善!善在哪里?你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这个榜样就是大善,能够像你的人愈来愈多,正法就久住了。
「彭际清居士曰:故知净土资粮」,修净土,求往生极乐世界,这资粮在此地说,现在话讲条件。古时候旅行,不要太古时候,我们在抗战期间当中逃难,我走了十个省,完全靠走路。走路要怎么样?要带米,到时候你能煮饭吃。米,做个布袋子,长长的,装一袋子背在身上。不像现在有旅馆、有饭店,那时候没有。真正遇到没办法的时候,找到人家,要向人家讲,家里有没有剩的饭菜?讨一点,过这种日子。资是身上带一点钱,粮是粮食,出门一定要带的。我们到净土,这个资粮是什么?全凭功德,就是你修积的功德。功德的基础,「功德之基,莫先持戒」,持戒、行善就是积功累德。所以「戒净则心净,心净则土净」。
今天在这里讲戒,我们把重点全部落实在十善,为什么?有十善就有戒。净业三福第一条讲十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我们对父母有没有尽孝?我们对老师有没有做到敬?这个敬就是依教奉行,那才叫敬。老师教你东西,阳奉阴违,这大不敬。老师的教诲一定要依教奉行,纵然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至少也得做到一半,否则的话怎么对得起老师?我这一生是运气很好,老师能拨出时间单独教我,方老师单独教我,章嘉大师也是单独教我,这个缘太难得!这是宿世的缘分,这一生遇到了,我们不好好的学,怎么对得起老师?孝亲尊师,现在人不懂得。我们的父母、老师都已经往生,不在了,我怎么办?我的教室、我的佛堂、我的摄影棚统统挂的老师的照片,每一天早晚跟老师行礼,念念不忘老师教诲,教孝亲、教尊师。现在人把老师忘得干干净净,我们能有今天,谁给我的?父母给我身体,老师给我智慧,饮水思源。
这都是属于戒律,因戒才能得定。我们今天这个定不是禅定,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就是定,长时薰修会开悟。所以学东西不要贪多,世出世法都一样,一样没有学透,不要学第二样;这一样学透了,行,可以再学一样。但是一生当中要有一门为主。我在年轻的时候学得很多,虽然老师教给我,不听!总是贪多,看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这也想学那也想学,兴趣多方面的,我就涉猎了不少的经论。那现在,现在知道,这是什么?佛学常识很丰富。再丰富的佛学常识,对你了生死出三界没有干涉,没用处。如果一门深入,像我们在前面念到的,念老在这里举的例子,我们不如愚夫妇老实念佛,真比不上他。乡下的阿公阿婆不认识字,什么也不懂,就知道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念到晚,我们能跟他比吗?说老实话,这些阿公阿婆他什么时候往生他知道。甚至于他想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还有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要走,佛来接我。佛真来接他。
这一点,我们看到莹珂法师的公案就找到证据,莹珂法师寿命还有十年,不要了,要求阿弥陀佛带他现在就走,他真走了。所以这些阿公阿婆,我相信他们都有这个功德,都有这个条件。他不走,是做给我们看的,也是,他是真实功德,他不走,住在这个地方,保佑这个地方的安定和谐,保佑这个地方少灾少难。我们一般人不认识,瞧不起他。他大慈大悲,帮助这个地区化解灾难。我说的话一点不假,他不是走不了,慈悲心救苦救难。我们理解,看到这样的人我们对他都特别恭敬,对他行礼、对他致意,赞叹他老人家。他是真干,知识分子只说不干。所以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化解灾难,这要智慧。
净土资粮,全凭功德,功是功夫,一分功夫就有一分功德。持戒是功夫、放下是功夫,这真实功夫,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七情五欲、放下贪瞋痴慢。佛为什么教我们放下?你要明白这个道理,道理明白了,你真肯放下。明白道理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对事实真相知道不清楚,所以放不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需要人劝你,不需要人教你,你自然放下。为什么?那是包袱,那里头不是好东西,是带给自己的累赘,没有一点好处。放下真有好处,要放得干净,要用真诚心去放,不能搞假的。装模作样不行,没有感应,搞真的就有感应。
在我们现前,我们自己亲身当中有体验,有不可思议的感应,祖宗照顾,佛菩萨照顾。我举汤池小镇这个例子,不是假的。我们看到《虚云老和尚年谱》里头记载的,老人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海岛里头,三步一拜,拜到五台,三年。这个毅力、恒心就感动佛菩萨,他从发心、起步一直到五台山三年,佛菩萨就在他身边照顾他,他不知道。当他生病病倒了,菩萨就化身,变一个乞丐来照顾他,来给他采药,帮他治病。住了十几天,身体完全恢复了,这乞丐走了,他继续去拜山。三年当中得两次病,第二次得病的时候,又碰到这个乞丐,又来了。其实那个乞丐是文殊菩萨变的,文殊菩萨始终没有离开他,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他能够感动文殊菩萨照顾,我们不能感动?他发的那个真诚心,那就是他的功德。我们的心不真诚,看到这些事情还怀疑,老和尚修得不错,感动了,我们没有修行,不如他,那就没有法子了。全是一点真心、一点诚意,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不行,为自己名闻利养,这不行,不是为自己。
我们搞汤池实验不是为自己,是为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还能不能延续下去,我们是做这个实验,不为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在今天还能够适用,就得保佑,就让我看到效果。如果不管用的话,那就没有了,搞不成功,搞不成功我们也就不搞了。搞成功是什么?我们那个念头一动,老祖宗就知道了,佛菩萨就知道了。就替我们安排,就替我们效果赶快搞成功,知道我们耐心不够。我们原来打算三年看到效果,三个月看到了。这明明是佛菩萨、老祖宗在身边,我们亲身体验到的,能不相信吗?所以真发心,灾难来了没事。我们需不需要预备这些灾难的东西?不需要。真灾难来的时候,就突然来了一些人,送这个吃的、送那个喝的,全送来了。那是什么?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的。我们自己还是不要的好,我们要什么?要真诚心,我们要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真管用。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们对于戒律要重视,还是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要做,不是念。念没用,要落实、要做到,把这三样东西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自己的,工作、待人接物要把它做出来。后面的效果、感应不可思议,让我们对祖宗、对佛法、对鬼神信心十足,再不会怀疑。我们这个色身留在这个世间,为佛菩萨工作的,为一切众生工作的,不是为自己的。身体好,为他们多出一点力,不好,少出一点力,全是为众生、为正法久住,没有丝毫为自己,感应自己能体会得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七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