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书人的诚敬心可以打六、七十分,我跟他们一比,我只有他一半。所以我生在这个时代好,大家都没有诚敬,我有这一点就不错了,这么回事情。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走上这条路,这个诚敬心一年比一年增加,随着我们的年龄、随着我们的修学它在增长。我今天的诚敬大概达到五、六十分,可以及格,六十一年前不行,只有三十分。这个话,诸位要是真听懂、听明白了,就知道老师找一个学生是多难。学生找老师也难,老师找学生更难,真正遇到了就会抓住不放弃。
我认识章嘉大师,到底方老师是个哲学家,用哲学的观点来看佛学,我觉得不纯。章嘉大师是佛门弟子,佛门大德,所以我真正认识佛法之后,我就全心全力跟章嘉大师学。密宗大德,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假的他会传密法给我,教我念咒,他不是假的,他是真的,告诉我密乘、金刚乘是佛门最高的佛法,像博士班一样。那我们是什么程度?小学程度,怎么能念博士班?于是我们就知道,现在传密,一传,进门就给你做皈依、给你灌顶,传你咒,那是什么?那是结缘,那是方便,那不是真的。西藏,真的承传要先学显教十年,研究,在《大藏经》里头,选一、二门,十年。十年,经过考试及格,有一个学位,西藏叫格西,拿到这个学位之后才正式找密宗上师,传授密教的灌顶。我们跟章嘉大师没有十年工夫,那怎么行!所以,那个规矩很严。以后我们深入经藏明白了,密宗真正承传的是什么人?初地菩萨,这别教,才有资格接受密法,不是初地菩萨不能传这个法。现在到哪里去找初地菩萨?初地菩萨是什么人?禅宗里面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初地菩萨。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他已经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找?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句话非常重要。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讲到戒律的问题,我们根据蕅益大师的话。蕅益大师是净宗第九代的祖师,他对戒律下很大的功夫,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的比丘。比丘戒,至少要五个真正比丘传戒,你才能得戒;规定是十个,三师七证,五个,三师两个证。没有真正的比丘,你不会得戒,假的。所以蕅益大师自己受戒之后把比丘戒退掉,他一生自己居的地位是菩萨戒沙弥。因为菩萨戒、沙弥戒不需要真正比丘传,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发愿受戒都可以得到,只是你用真诚心你就能得到。他做得如法。
近代弘一大师,李叔同,这大家都知道,他也是在戒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很清楚,教我们怎么样?教我们就受戒,受了戒自己心里要清楚,没有得戒。那为什么要受戒?因为你不受戒,你要去学戒律的时候别人讥嫌,别人会批评你、毁谤你。你受了戒再去研究戒,这个问题就没有了,那就什么?我受了戒之后我来学戒。这也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你学,做到一条,这条戒你得到了,你没有做到的统统没得到。我们不说是二百五十条,就是这个四重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饮酒,这四条重戒我们有没有做到?做到一条算是你得到一条,永远持下去,尽形寿。
你对这个戒一定要知道得很透彻,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定这条戒,因缘、理论、修学的方法,统统都要懂得;你要不懂,你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里面与戒行相应。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活的,不是死的,你不懂你怎么持?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总原则,戒律对自己是清净心,对别人是大慈大悲。你能够懂得这个原则你才了解,为救一切众生,开戒不是犯戒,不叫破戒,叫开戒。是利益众生,对众生有大利益,牺牲自己算什么?如果能度众生苦,自己下地狱也甘心情愿,这叫真正持戒。持戒不是自私自利,对众生很有利,不行,我要破戒,我不敢做,这个人自私自利,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佛所教诫的一定搞清楚、搞明白,千万不要误会。所以戒律,一定要找好的老师,跟好的老师,你才能学得到。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三世诸佛修行成就,所以叫一路涅槃门,不从这条路走,错了,完全错了!你怎么会有成就?
在现在这个环境是非常特殊的环境,戒律,无论在家出家都疏忽了,我们看不到。只剩下一条路,念佛求生净土。这条路里头有没有戒律?有,这个戒律比较特别,叫道共戒、定共戒。戒律虽然没有学,你有道、你有定。这个道、定是什么?道是讲的方法,你对于净土法门真信,真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道;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定。你有道、有定,戒律就在其中,就在信愿持名之中,这一个全包括了。
古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一生成就的秘诀。古人没有保留,真叫和盘托出,全部供养你,问题你相不相信、你接不接受?不能够学杂,不能够学多,学杂、学多是学的佛学常识,不管用。一门深入,大概真的专攻一门,普通人应当三、四年就得三昧、就得定,心就清净,妄念少了,分别执著放下了,再三、四年决定开悟,不能彻悟也能够讲到大悟。大悟的相是什么?许多没有学的东西,你一接触就能通达、就能明了,但是通达明了不能够透彻,可是在应用方面、教学方面足够了,有这个能力,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这个能力不够,他有这种情形。
这些方法西方人不知道,古时候只有中国跟印度懂得。这里头的理就是《华严经》上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说明什么?智慧是你的本能,德是德行、能力,相是相好,是福报。这些东西全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缺乏,人人都有,只是我们迷了自性,智慧变成烦恼,变质了。所以佛经上有句话说,「烦恼即菩提」,那是什么?迷了!菩提是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德能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地狱,它变质了。如果我们一恢复,烦恼真的变成菩提、变成智慧,我们造业的时候变成我们真正的能量,自性本具的能量,这些六道三途地狱全没有了,变成什么?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它变了。
今天,量子力学家我们感激、我们佩服,为什么?把我们几十年这个疑惑断掉了,我们看到这些报告就断掉了。佛法重视,但是我们不懂,不懂就不会用它;现在懂了,懂了我们就用它。用它,头一个什么?头一个是身体好。身体为什么有病,身体不好?你有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念头就是你的病毒,把你的细胞,把你五脏六腑的组织都变成带有病毒的,所以你就有病。如果把这些不善的念头统统转过来,我不贪,对于七情五欲,把贪断掉了;瞋恚断掉了,再不会发脾气,无论是什么样的逆境不会发脾气,欢欢喜喜;我不再愚痴、不再傲慢、不再怀疑,你什么病都没有,你的身体完全恢复健康,不需要去医疗,不需要。年岁大,体力跟年轻人一样,怎么会不快乐?这个东西,学佛的好处,你要不学佛你怎么会懂得?最重要清净心,如果心清净、心平等,你的身体跟佛菩萨一样。如果得定,那你就神通出现了。神通,今天讲的特异功能,就出现了。这都是人类的本能,一点都不奇怪。所以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如果把烦恼习气统统断干净,不但身体好,我住在这个地区,这个范围之内不会有灾难,你看,多少人得福报。一个人有福,大家都沾光,少灾少难。什么道理?境随心转,地球是境界,是物质境界,随着念头在转。所以念,念力能够集中,那就是定力。禅定就是把念头集中,没有杂念,只有一念。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真正把心集中到一处,能办什么事?能叫太阳不热,能叫太空当中星球改变轨道,有这么大的能力。这都是事实,这些事实被今天科学家发现,科学家告诉我们确实是这样的。这就是发现什么?物质的基础是念头,有念头才有物质。所以物质是听命于念头的,你好的念头,物质现象就美好;恶的念头,物质现象就带病毒。我们是愿意我们五脏六腑带病毒好,还是让它恢复健康好?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你说学佛,头一个,人人都愿意学,大家都喜欢,身体健康。
能量消耗很少,一天一餐够了,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看到李老师日中一食。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他老人家七十岁,我跟他十年,离开他的时候八十岁,十年如一日。这个老人看起来跟年轻人一样,煮饭、洗衣服都自己干。九十五岁才有两个同学,姐弟两个人发心照顾老师,老师才答应,苦苦求他才答应。这说明什么?说明有能力照顾自己,不需要别人,不依靠别人。每天活动没有减少。老人家教学,讲经,一个星期一天,一次,教中国古文一次;星期五晚上教古文,星期三晚上讲经,这是他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没有中断过。对我们学生开课,一个星期一次,三个小时,这是教讲经的方法,班上二十几个人,我参加他的经学班。另外他办的活动很多。所以他的生活也挺忙碌的,要跟他见面,一个星期之前约时间,五、六天之前你就安排不到了,他的时间,一个星期之前预约。一天就吃那么一点东西。
我们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什么力量维持着?给诸位说,清净心。你看清净心不妨碍工作,工作来了照做,做完之后不放在心上,就这一句话。我们一般人,工作完了放在心上,老是念念不忘,这等于你没有休息。工作再多不放在心上,放下来就是休息,能量就恢复。放在心上还是在工作,那叫疲惫不堪,那对身体有伤害。不能放在心上,心上没事。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心里什么都没有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所以念佛法门好!好在哪里?别的东西不放,只放一样东西,阿弥陀佛。我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个事好办。如果我们有杂念,这个杂念对不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心中的时候,旁边还围绕着杂念,你怎么对得起阿弥陀佛?妄想、杂念统统把它去掉,一心一意就是记住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念上几年你就得念佛三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真有把握,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要去了,念头才动,阿弥陀佛就知道,就来接引你;你还有慈悲心,真为众生…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