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西没放下。
得佛威神加持,「皆得阿惟越致」,这一句是阿弥陀佛对一切往生人布施平等法,皆得阿惟越致,平等法。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禅宗常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是阿惟越致。圆教初住以上,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叫阿惟越致,都是圆证三不退。「并悉皆紫金色身,具足卅二种大丈夫相。不但身色如佛,且皆当作佛也」。他们决定会成佛,因为在实报土里面,一生决定证得圆满。实报土里头都是明心见性,我们晓得无明断了,无明的习气没断。所说的四十一品,四十一个等级,那是带着无明习气厚薄不相同。习气带得厚的,品位就下,带得薄的,就提升了,是这么个事情。所以这四十一个阶级,不能说真有,也不能说无。你要说真有,四十一个阶级平等的,你根本看不出来,无论是智慧神通道力统统都一样,一点差别都没有。他们个个都有能力与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求,他马上就来应,统统有这个能力,所以它是平等的。但平等当中,带的习气厚薄确实又不相同,这也是甚深微妙法,我们现在给它搞清楚了。
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跟见思烦恼的习气变现这个国土,秽土。实报庄严土就是无明习气所现的净土,他那个习气没有任何障碍,只障碍你回归常寂光。因为回归常寂光,一丝毫习气都不能带,习气完全断尽了,就回常寂光,回常寂光叫妙觉如来,不是等觉,提升了,那是圆满的佛果。这个只有在极乐世界我们才能做到,不是在极乐世界,我们要修成这个境界真的要无量劫,真难,难行道。净土是易行道,一生可以成就。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死心塌地皈依净宗、皈依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而且真有把握,决定不会落空,确确实实如善导大师所说,万修万人去。
底下再说,「诸往生者,愿于何方作佛,莫不随其心愿而得成就」。这是不是,这些菩萨还有愿吗?有愿就有念头,还想到哪个世界去作佛去吗?那他就变成凡夫了,他怎么会有念头?所以这个愿不是他的愿,是什么人的愿?众生的愿,众生的愿是感,他来应。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知道,法身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如果起心动念,不是法身菩萨,他是三乘菩萨,别教。别教三乘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别教三乘。别教初地菩萨等于圆教初住,圆教初住才真正把无明破了,无明破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明心见性。这些事我们一定要清楚,不迷惑。
所以众生有感,众生希望佛来帮助他,他就示现佛身。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印度人缘成熟了,希望有佛出现来度他们。释迦佛在哪里?在常寂光里头,他不是法身菩萨,他是妙觉如来,久远劫已经成佛了。阿弥陀佛亦如是,阿弥陀佛早就成佛了,他在哪里?他在常寂光里头。极乐世界是示现的,阿弥陀佛这个报身也是示现,这是一定要清楚,众生有感他有应。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应非常特殊,一切诸佛刹土的应都没有离开阿赖耶,心现识变,唯独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这么一个世界,它跟阿赖耶关系脱离了。也就是说,极乐世界连凡圣同居土,里面所有一切的景观不衰不变,这就是属于法性。不衰不变只有实报庄严土,一切诸佛刹土,实报土都是不衰不变,跟极乐世界一样,但是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有衰有变。方便有余土是四圣法界,我们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声闻、缘觉、菩萨、佛。凡圣同居土有衰有变,是六道。极乐世界没有六道,只有两道,人天两道,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道,只有人天。人天也是有衰有变,但是人天不衰不变,跟实报土完全相同。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庄严之处,十方诸佛刹土没有法子跟它比。
所以一往生,莲花化生,在莲花里面就产生变化,就换身体,这个一合相的身体转变成法性身,不一样了。极乐世界的凡圣土也不是阿赖耶的境界相,不是阿赖耶的相分,也转变成法性土,是从自性里流出来,里头没有阿赖耶,就是它不会变。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身是法性身,就是不是阿赖耶的见分,土是法性土,不是阿赖耶的相分。圆满转阿赖耶成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就在莲花里头自然转掉了。这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没有佛威神加持,我们转识成智多难,可以说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讲看破放下,那是放下最粗的,浮在表面上最粗的这个烦恼,只能放下这些,但是它就相应。所以修净土的人,不能不念念对阿弥陀佛感恩,这是无与伦比的大恩大德,不能不知道。
所以愿于何方作佛、作菩萨,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上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全是恒顺众生,绝对没有自己的意思。「故云从心所愿」,这个心是众生心。「至于成佛之期,则随行人之精进早晚而异」,完全是随顺众生。「早日精进则早日成佛,是则平等中之差别也。平等有差别,成佛有早晚也」,这在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极乐世界成佛有早晚。但是,既然是法身菩萨,虽没有成佛,也有成佛的作用,就是都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现身说法,度化众生,他统统有这个能力。连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都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他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有这个能力。这是说到平等里头有差别,差别里头有平等。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堂从这个地方接着读。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七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