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表我们自性智慧,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我们都有佛这样的能力,这个能力丧失掉了。丧失到什么?连表面都看不清楚,还要受别人骗、受别人欺负,八面都看不到。那个八一直乘下去,深一层乘八,六十四,再乘八,这么一层一层深下去。你就知道,罗汉、菩萨、法身大士、佛,他们眼光锐利,我们无法形容。才知道发四弘誓愿的人了不起,值得人尊敬。才知道真正修学净业三福,这个人在大乘上根扎稳了。大乘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他学哪个法门,他都会有成就,叫根深蒂固。所以,学法门是要断烦恼之后,德行成就了,定功得到了,因定开慧,智慧现前,再广学多闻,叫「法门无量誓愿学」。
从这个地方,我们再去看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基础,它有层次的。先把人做好,第一福是人天福报。第二福是二乘福报,二乘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二乘里头,最低层的是《沙弥律仪》,我们只取这个就行了。真正能把《沙弥律仪》做好,符合释迦牟尼佛标准,这个标准是最低标准,我们从这里可以学大乘。我们看到蕅益大师的著作,老人后面具名,「菩萨沙弥智旭」,智旭是他的法名,他一生都用这个,不敢称比丘。他是个研究戒律的人,根据他的研究,他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之后没有比丘了。没有比丘,就得不到比丘戒,比丘戒最少要五个比丘传,才能得戒。所以自己三坛大戒受过之后,比丘戒退了。受戒仪式麻烦,退戒很容易。自己在佛前烧一炷香,磕三个头,「我比丘戒退了」,这一句话就退掉了,退很容易。一生守沙弥律仪,守住菩萨戒。沙弥、比丘戒是自利的,菩萨戒是利益众生的。因为菩萨戒在佛面前可以自己发愿求戒,能得到,沙弥戒亦如是,不像比丘、比丘尼戒非常严格。
有了这些条件,再向上提升,大乘。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深信因果不好懂。我在早年学经,就这一句,用了二、三个星期时间,明白了。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果很多菩萨都不相信,换句话,这就是净宗法门,所谓的难信之法。第三句「读诵大乘」,末后「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教化众生。总共十一句里头,十句是自利,末后一句利人利他。自利成就了,才有能力利他。古人对这个管得很严,李老师当年在世,对我们这些学生管得严,教你讲经,一个星期只准讲一个小时。用心很苦,我们能体会到。为什么不让你多讲?怕你起傲慢心。讲多人家赞叹,自己觉得不错了,傲慢就生起来,傲慢一生起来就难了。所以他限制得很严。讲一个小时,实际上是两个小时,一个翻译,在台中一个是翻台语,一个讲国语,一个讲台语,用一份讲稿。
老师对学生照顾,面面周到,让你老老实实,脚踏实地慢慢向上提升,不能太快。太快怎么?中国古人所说的,「欲速则不达」。何况中国古人常说,年岁太轻成名,不是好事情,多半都是短命,大概都是四、五十岁就过世了。所以中国人主张的大器晚成,愈是晚你的功力愈厚,人家尊敬你,不会嫉妒你。你如果是六十岁、七十岁,人家恭敬你,不会嫉妒;你如果三十岁、四十岁,嫉妒的人很多。所以老师看得紧。现在难,学生不听话,所以老师的教学非常慎重,听话的教你,不听话,对你很客气,把你当作旁听生,你爱怎么样怎样,绝不跟你结冤仇。这都是我们在李老师那里学来的,别的地方学不到,这不是从书本上,是从他老人家平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
他的班开两年,一个星期上一次课。实际上两年,顶多我估计八十个星期,八十次,就是八十堂课,时间不长。原因,我们自己想想全明白了。不是他不慈悲,不是他不想教,看看现前的社会,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这一份《无量寿经》的会集本,他给我了,他要给别人,没用处,决定没有法子流通。可能被糟蹋掉了,真的会被人烧掉。他交给我了,我在国内没有缘,在国外有缘,国外流通没障碍。这个经确实如夏莲老所预料的,我跟夏莲老没见过面,黄念老告诉我的。老师在往生之前跟大家说,他这个本子将来从海外传到中国。大家听了都无法想像,这个本子怎么会从海外传到中国来?后来果然是这个样子。我跟念老在美国,只通电话,没见面。非常欢喜,他知道我在美国讲这部经。注解送给我,第一本,油印的本子,等於说是草稿,他印出来,徵求大家批评指教。我用了两个星期,全部看完。跟他联系,那个时候他回到国内了,有没有版权?有版权就算了,没有版权,我在台湾翻印。他告诉我,欢迎翻印,没有版权。而且要我给它写一篇序文,封面给它提字,我都照办了。这个老人非常谦虚、非常客气。统统是缘。
章嘉大师在世的时候告诉我,一生全都是佛菩萨安排的,顺境、逆境都是帮助你长成,都要用感恩的心来对待。我没有别的长处,就是听话,老师教我做,一定全心全力把它做好。老师不在,现在人心目当中没有老师了,我们的讲堂、课堂都供养老师的照片,这是什么?提倡尊师重道,提倡孝养父母,根!人要把根丢掉就完了。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这是善根,就在孝字,从孝出来尊师重道。就是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道是根之根。这个东西没有,就完了,诸佛菩萨、神仙来教你都没用,教不出来,没根。可是这个东西是性德,谁没有?个个都有,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严重的障碍,它出不来。要想把众生这个性德,这是性德的根、性德的核心,引出来,世世代代都能够延续,大概总得一百年到两百年,才能诱导出来。难,真难!真不是容易事情。
今天大乘佛法,要说正法久住,说得容易,不容易做到,传统文化复兴不容易。从哪里看?就从孝这个地方看,没有这个根,没有了。不是真正的孝心孝行,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没有根,树立不起来,这是真的。什么时候真正能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了,所以今天,今天教学完全要靠做出来给人看,而不是讲;讲没有用处,人家不相信,不听你的。我们汤池的实验成功全靠这一点,老师下乡入户去尽孝道,这才感动了人。几个村庄真干,传出去了,就影响这一个小镇。汤池小镇十几个村,就统统受影响。所以,感恩这三十几位老师,他们要不是真正去尽孝,把孝做出来,不行,这个实验不会成功。所以成就绝不能归功於自己,一归功自己,完了,人家一赞叹、一表扬,完了。我说,我们没有能力做到,这是祖宗之德、三宝加持才有这样的成就,要感恩祖宗,要感恩三宝,这样做就对了。
虽然解散了,但是效果、影响确实影响到全世界,好事情,我们这个实验成功了。有现在、往后的这个后续,现在看起来都是好事,让我们真正肯定祖宗之德不可思议。中国有希望,传统文化有前途,正法可以复兴,都在得人,真正有人护持,真正有人去做。没有一个示范点做出来就难,做出示范点就不难。我们讲出来,然后有看,有地方你自己去看,你去考察、去参观,信心就生起来了。
所以这个根不能不重视,一定要在根上好好去扎。要记住,没有根决定做不出来,决定是失败的;走学术可以,搞佛学没有问题。就像我过去在伦敦跟汉学系的老师、同学们说的,你们拿著儒释道的经典去研究、去写论文,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可以将来在学校里做个名教授、一代的汉学家,这个没有问题,都可以做到。但是把这一门东西能真正拿出来拯救社会,做不到,汤恩比说的那些话确实做不到。汤恩比说的,真干能做到,你不是真干。真干的人少了,真正学的人连自己都没有信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己坚定信心,那是什么力量薰习出来的?我自己是个经验,六十一年的薰习,一天没有中断,才能把这个根站住了,没倒下来。往后,影响的压力可能比我遇到的还要严重,你们能抵挡得住吗?很难讲。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挡不住!那个力量太大了。我们只有求佛菩萨,只有求老祖宗,我们相信祖宗之德、三宝加持是真的不是假的。
澳洲图文巴的成就是我们意想之中,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成就。我们推想还要十年,我们这个十年只是扎个根,我们再努力做十年可能有效果。没有想到现在效果就看出来了,这是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不是真正求三宝,真正求三宝要用真心,要用真的行为,才有感应;有一点点私心在里头,就破坏了,感应就没有了。
这里说,「何况此净宗乃第一之法」,为什么?末法九千年,只有这个法能得度。我们知道,现在法弱魔强,魔就怕你得度,他别的都不担心,就担心你脱离六道轮回。他就怕这桩事情,想尽方法来障碍,只要你不出轮回什么都好。这个法门是末法时期超越六道轮回的第一之法,所以这部经会遭到这么大的障碍。在中国历史上过去没发生过的,这么多的人、这么长的时间在反对,恨不得把这个法门完全消灭掉。所以我们要想什么道理,惹出这么大的障碍。「而此大经」,这是指这个会集本,「复是净宗第一之经」,九个本子里头最好的本子。你要不相信,你把九个本子拿在面前对照,你就完全明白了。
「弥陀因地发心曰: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供养恒沙圣,修福,修福出不了三界,所以不如坚决勇猛求正觉,求正觉就是求往生。下面念老有小注,你看,「求正觉者首应求正法」。真正遇到正法、学习正法,要能禁得起这些障碍、阻挠,你要能平安通过。只要平安通过了,回过头来都是善法,为什么?你经过考验,通过了,成就了;经过这才知道可贵,百折不挠。「故不应自生谄伪之心」,这是最可怕的,禁不起考验的就会生这个心。「退指退转」,退屈是退转。「屈指弯缩」,我们讲走弯路。谄伪是走邪路,是走错了路,比退屈还要严重。所以我们对正法要认识得清楚,要决定不动摇,决定不受外面诱惑,绝不贪图享受。我们在此地过这种委屈的生活,有没有机会过更好的生活?有,现成的,只是我们不愿意做。愈是辛苦,愈是艰难,实在讲,对自己有大利益,会帮助我们早一天提升。我们把身心、性命都付托给阿弥陀佛,由阿弥陀佛做主,我们就是依这部经典教诲,这就是佛对我们现前的加持。深入经藏,我们对经典的认知年年加深,体会到经的理论、义趣没有穷尽。穷尽就有止住了,它没有止尽。法喜充满,真的是常生欢喜心,愈学愈欢喜,愈学愈快乐。
下面这一段,第五段,「喻无疑悔」,这个比喻。
【设入大火。不应疑悔。】
『疑』是怀疑。念老注解说,「设者假设,盖谓倘因求法,身入大火,亦不应疑悔」,没有怀疑,没有后悔。这个大火就是障碍,重大的障碍、阻挠,羞辱、毁谤统统都来,能受得了,能守得住,我还是不怀疑,我还是不后悔。我自己很清楚,我也知道,老师把这部经交给我,我就有使命护持、流通。当年他跟我讲了,因为他给我的时候,我一看就欢喜。我好像是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我就把它看完了,连他的注解都看完了,非常喜欢。我想讲这部经,正好遇到韩鍈居士五十岁,我说五十岁,讲这部经给你庆祝。她也高兴,拿出钱来,印了三千本经书。到李老师那里报告,老师不同意,老师说你不能讲,你太年轻,外面的压力你承受不了。我也不知道什么压力,现在完全明白了。他在台中讲一遍,他就不讲第二遍,第二遍用康僧铠的本子讲,我学《无量寿经》是用康僧铠的本子,他受到压力了。所以把这个东西交给我,大概看到我海外的缘成熟了。
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把它带到美国去,好像第一遍讲的是在温哥华,旧金山是第二次。大家欢喜,人人看到都欢喜,我把李老师眉注的本子印了一万册。确实如夏老的话,真的从海外回归到国内了。他的油印本流通在海外,我们流回去的是精装本,我们跟念老结了善缘。那个时候每年大概我都要去看他三次,找时间到北京去看他,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学佛比我早,他遇见的老师都非常殊胜,无论是教下的、宗门的、密教的,而且都得到承传,这不是简单的事情。最后亲近夏莲老,夏莲老入门弟子不多,没有听到第二个传人。这是现身说法,让我们了解,传人不容易得,可遇不可求。
我在海外一个人,很孤单,每次回到台中看李老师,都希望他多培养几个学生,让我们在海外有帮助。我讲了很多遍,最后一次,他跟我讲,不是我不想栽培人,你替我找学生。从此以后我不敢再讲这个话了,我找不到,到哪里去再找一个听话的学生?真找不到。才真正体会到老师很感叹所说的,学生找老师难,可遇不可求,老师找学生更难,到哪里去找?都可以说宿世的因缘,才遇到。遇到,对老师有坚定信心,有真诚的恭敬心,才能学到东西,你学东西才有悟处。所谓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闻一知十,这才能教。教你一样只懂一样,教你两样只懂两样,这教不出来。
所以我在台中十年,老师也是很慎重观察,帮助我回避一些障缘,我们很感激。我在台中十年,在台中我没有讲过经,这都是他的善巧方便。怕什么?台中同学多,你讲得不好,人家笑话你,那无所谓;讲得好,就排斥你,你就不能住了。要想在台中长住,姿势一定要很低,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决定不要去表现,修忍辱波罗蜜。什么都要忍,连上台讲演都要忍,你才能成就。老师常说,厚积薄发,你栽培得愈厚,以后发出的力量愈大。他老人家常常引印光法师做例子,印光法师七十岁才出头,你说他养得多深,真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八十岁圆寂的,弘法利生只有十年。弘一大师对老人的赞叹,说最近两百年当中,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积得厚!他有个小环境,无怨无悔,默默无闻,认真在修、在学,一发出来有那么大的力量。真的是全国专家学者看到他的文字,没有不佩服的。这《文钞》都在,大家都看了,那个时候就是这些东西,在报纸、在杂志里头发表。当时的专家学者不像现在,真有深度,真正是读书人,不是一般普通人。所以不疑、不后悔。
「当如弥陀因地,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这是世尊在因地修行,给我们做了个示范。这才是「深信切愿」,绝对没有退转的。真正认清楚这条路是正道,成佛的大道,普度众生,除这一法,没有别的第二法。认清楚了,什么力量也障碍不了。这个地方没有缘,别的地方有缘。我结的缘非常广,我们每天两次分享的功德,我们都回向给全世界的众生,回向给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的领导。这是什么?广结善缘,到处都有缘。这个地方障碍太大了不能住,不能在这儿讲,别地方去。这也是我们学习、分享几十年不中断,有这个缘分;没有这个缘分,会中断,在台湾都不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七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