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表我們自性智慧,是我們自性本有的,我們都有佛這樣的能力,這個能力喪失掉了。喪失到什麼?連表面都看不清楚,還要受別人騙、受別人欺負,八面都看不到。那個八一直乘下去,深一層乘八,六十四,再乘八,這麼一層一層深下去。你就知道,羅漢、菩薩、法身大士、佛,他們眼光銳利,我們無法形容。才知道發四弘誓願的人了不起,值得人尊敬。才知道真正修學淨業叁福,這個人在大乘上根紮穩了。大乘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他學哪個法門,他都會有成就,叫根深蒂固。所以,學法門是要斷煩惱之後,德行成就了,定功得到了,因定開慧,智慧現前,再廣學多聞,叫「法門無量誓願學」。
從這個地方,我們再去看淨業叁福,淨業叁福是基礎,它有層次的。先把人做好,第一福是人天福報。第二福是二乘福報,二乘是「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在二乘裏頭,最低層的是《沙彌律儀》,我們只取這個就行了。真正能把《沙彌律儀》做好,符合釋迦牟尼佛標准,這個標准是最低標准,我們從這裏可以學大乘。我們看到蕅益大師的著作,老人後面具名,「菩薩沙彌智旭」,智旭是他的法名,他一生都用這個,不敢稱比丘。他是個研究戒律的人,根據他的研究,他告訴我們,中國從南宋之後沒有比丘了。沒有比丘,就得不到比丘戒,比丘戒最少要五個比丘傳,才能得戒。所以自己叁壇大戒受過之後,比丘戒退了。受戒儀式麻煩,退戒很容易。自己在佛前燒一炷香,磕叁個頭,「我比丘戒退了」,這一句話就退掉了,退很容易。一生守沙彌律儀,守住菩薩戒。沙彌、比丘戒是自利的,菩薩戒是利益衆生的。因爲菩薩戒在佛面前可以自己發願求戒,能得到,沙彌戒亦如是,不像比丘、比丘尼戒非常嚴格。
有了這些條件,再向上提升,大乘。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深信因果不好懂。我在早年學經,就這一句,用了二、叁個星期時間,明白了。這個因果不是別的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果很多菩薩都不相信,換句話,這就是淨宗法門,所謂的難信之法。第叁句「讀誦大乘」,末後「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教化衆生。總共十一句裏頭,十句是自利,末後一句利人利他。自利成就了,才有能力利他。古人對這個管得很嚴,李老師當年在世,對我們這些學生管得嚴,教你講經,一個星期只准講一個小時。用心很苦,我們能體會到。爲什麼不讓你多講?怕你起傲慢心。講多人家贊歎,自己覺得不錯了,傲慢就生起來,傲慢一生起來就難了。所以他限製得很嚴。講一個小時,實際上是兩個小時,一個翻譯,在臺中一個是翻臺語,一個講國語,一個講臺語,用一份講稿。
老師對學生照顧,面面周到,讓你老老實實,腳踏實地慢慢向上提升,不能太快。太快怎麼?中國古人所說的,「欲速則不達」。何況中國古人常說,年歲太輕成名,不是好事情,多半都是短命,大概都是四、五十歲就過世了。所以中國人主張的大器晚成,愈是晚你的功力愈厚,人家尊敬你,不會嫉妒你。你如果是六十歲、七十歲,人家恭敬你,不會嫉妒;你如果叁十歲、四十歲,嫉妒的人很多。所以老師看得緊。現在難,學生不聽話,所以老師的教學非常慎重,聽話的教你,不聽話,對你很客氣,把你當作旁聽生,你愛怎麼樣怎樣,絕不跟你結冤仇。這都是我們在李老師那裏學來的,別的地方學不到,這不是從書本上,是從他老人家平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
他的班開兩年,一個星期上一次課。實際上兩年,頂多我估計八十個星期,八十次,就是八十堂課,時間不長。原因,我們自己想想全明白了。不是他不慈悲,不是他不想教,看看現前的社會,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這一份《無量壽經》的會集本,他給我了,他要給別人,沒用處,決定沒有法子流通。可能被糟蹋掉了,真的會被人燒掉。他交給我了,我在國內沒有緣,在國外有緣,國外流通沒障礙。這個經確實如夏蓮老所預料的,我跟夏蓮老沒見過面,黃念老告訴我的。老師在往生之前跟大家說,他這個本子將來從海外傳到中國。大家聽了都無法想像,這個本子怎麼會從海外傳到中國來?後來果然是這個樣子。我跟念老在美國,只通電話,沒見面。非常歡喜,他知道我在美國講這部經。注解送給我,第一本,油印的本子,等於說是草稿,他印出來,徵求大家批評指教。我用了兩個星期,全部看完。跟他聯系,那個時候他回到國內了,有沒有版權?有版權就算了,沒有版權,我在臺灣翻印。他告訴我,歡迎翻印,沒有版權。而且要我給它寫一篇序文,封面給它提字,我都照辦了。這個老人非常謙虛、非常客氣。統統是緣。
章嘉大師在世的時候告訴我,一生全都是佛菩薩安排的,順境、逆境都是幫助你長成,都要用感恩的心來對待。我沒有別的長處,就是聽話,老師教我做,一定全心全力把它做好。老師不在,現在人心目當中沒有老師了,我們的講堂、課堂都供養老師的照片,這是什麼?提倡尊師重道,提倡孝養父母,根!人要把根丟掉就完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根,這是善根,就在孝字,從孝出來尊師重道。就是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孝道是根之根。這個東西沒有,就完了,諸佛菩薩、神仙來教你都沒用,教不出來,沒根。可是這個東西是性德,誰沒有?個個都有,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嚴重的障礙,它出不來。要想把衆生這個性德,這是性德的根、性德的核心,引出來,世世代代都能夠延續,大概總得一百年到兩百年,才能誘導出來。難,真難!真不是容易事情。
今天大乘佛法,要說正法久住,說得容易,不容易做到,傳統文化複興不容易。從哪裏看?就從孝這個地方看,沒有這個根,沒有了。不是真正的孝心孝行,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沒有根,樹立不起來,這是真的。什麼時候真正能把這個東西做出來了,所以今天,今天教學完全要靠做出來給人看,而不是講;講沒有用處,人家不相信,不聽你的。我們湯池的實驗成功全靠這一點,老師下鄉入戶去盡孝道,這才感動了人。幾個村莊真幹,傳出去了,就影響這一個小鎮。湯池小鎮十幾個村,就統統受影響。所以,感恩這叁十幾位老師,他們要不是真正去盡孝,把孝做出來,不行,這個實驗不會成功。所以成就絕不能歸功於自己,一歸功自己,完了,人家一贊歎、一表揚,完了。我說,我們沒有能力做到,這是祖宗之德、叁寶加持才有這樣的成就,要感恩祖宗,要感恩叁寶,這樣做就對了。
雖然解散了,但是效果、影響確實影響到全世界,好事情,我們這個實驗成功了。有現在、往後的這個後續,現在看起來都是好事,讓我們真正肯定祖宗之德不可思議。中國有希望,傳統文化有前途,正法可以複興,都在得人,真正有人護持,真正有人去做。沒有一個示範點做出來就難,做出示範點就不難。我們講出來,然後有看,有地方你自己去看,你去考察、去參觀,信心就生起來了。
所以這個根不能不重視,一定要在根上好好去紮。要記住,沒有根決定做不出來,決定是失敗的;走學術可以,搞佛學沒有問題。就像我過去在倫敦跟漢學系的老師、同學們說的,你們拿著儒釋道的經典去研究、去寫論文,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可以將來在學校裏做個名教授、一代的漢學家,這個沒有問題,都可以做到。但是把這一門東西能真正拿出來拯救社會,做不到,湯恩比說的那些話確實做不到。湯恩比說的,真幹能做到,你不是真幹。真幹的人少了,真正學的人連自己都沒有信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己堅定信心,那是什麼力量薰習出來的?我自己是個經驗,六十一年的薰習,一天沒有中斷,才能把這個根站住了,沒倒下來。往後,影響的壓力可能比我遇到的還要嚴重,你們能抵擋得住嗎?很難講。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擋不住!那個力量太大了。我們只有求佛菩薩,只有求老祖宗,我們相信祖宗之德、叁寶加持是真的不是假的。
澳洲圖文巴的成就是我們意想之中,但是沒有想到這麼快成就。我們推想還要十年,我們這個十年只是紮個根,我們再努力做十年可能有效果。沒有想到現在效果就看出來了,這是給我們很大的鼓舞,我們的辛苦沒有白費。不是真正求叁寶,真正求叁寶要用真心,要用真的行爲,才有感應;有一點點私心在裏頭,就破壞了,感應就沒有了。
這裏說,「何況此淨宗乃第一之法」,爲什麼?末法九千年,只有這個法能得度。我們知道,現在法弱魔強,魔就怕你得度,他別的都不擔心,就擔心你脫離六道輪回。他就怕這樁事情,想盡方法來障礙,只要你不出輪回什麼都好。這個法門是末法時期超越六道輪回的第一之法,所以這部經會遭到這麼大的障礙。在中國曆史上過去沒發生過的,這麼多的人、這麼長的時間在反對,恨不得把這個法門完全消滅掉。所以我們要想什麼道理,惹出這麼大的障礙。「而此大經」,這是指這個會集本,「複是淨宗第一之經」,九個本子裏頭最好的本子。你要不相信,你把九個本子拿在面前對照,你就完全明白了。
「彌陀因地發心曰:假令供養恒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供養恒沙聖,修福,修福出不了叁界,所以不如堅決勇猛求正覺,求正覺就是求往生。下面念老有小注,你看,「求正覺者首應求正法」。真正遇到正法、學習正法,要能禁得起這些障礙、阻撓,你要能平安通過。只要平安通過了,回過頭來都是善法,爲什麼?你經過考驗,通過了,成就了;經過這才知道可貴,百折不撓。「故不應自生谄僞之心」,這是最可怕的,禁不起考驗的就會生這個心。「退指退轉」,退屈是退轉。「屈指彎縮」,我們講走彎路。谄僞是走邪路,是走錯了路,比退屈還要嚴重。所以我們對正法要認識得清楚,要決定不動搖,決定不受外面誘惑,絕不貪圖享受。我們在此地過這種委屈的生活,有沒有機會過更好的生活?有,現成的,只是我們不願意做。愈是辛苦,愈是艱難,實在講,對自己有大利益,會幫助我們早一天提升。我們把身心、性命都付托給阿彌陀佛,由阿彌陀佛做主,我們就是依這部經典教誨,這就是佛對我們現前的加持。深入經藏,我們對經典的認知年年加深,體會到經的理論、義趣沒有窮盡。窮盡就有止住了,它沒有止盡。法喜充滿,真的是常生歡喜心,愈學愈歡喜,愈學愈快樂。
下面這一段,第五段,「喻無疑悔」,這個比喻。
【設入大火。不應疑悔。】
『疑』是懷疑。念老注解說,「設者假設,蓋謂倘因求法,身入大火,亦不應疑悔」,沒有懷疑,沒有後悔。這個大火就是障礙,重大的障礙、阻撓,羞辱、毀謗統統都來,能受得了,能守得住,我還是不懷疑,我還是不後悔。我自己很清楚,我也知道,老師把這部經交給我,我就有使命護持、流通。當年他跟我講了,因爲他給我的時候,我一看就歡喜。我好像是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我就把它看完了,連他的注解都看完了,非常喜歡。我想講這部經,正好遇到韓鍈居士五十歲,我說五十歲,講這部經給你慶祝。她也高興,拿出錢來,印了叁千本經書。到李老師那裏報告,老師不同意,老師說你不能講,你太年輕,外面的壓力你承受不了。我也不知道什麼壓力,現在完全明白了。他在臺中講一遍,他就不講第二遍,第二遍用康僧铠的本子講,我學《無量壽經》是用康僧铠的本子,他受到壓力了。所以把這個東西交給我,大概看到我海外的緣成熟了。
這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我把它帶到美國去,好像第一遍講的是在溫哥華,舊金山是第二次。大家歡喜,人人看到都歡喜,我把李老師眉注的本子印了一萬冊。確實如夏老的話,真的從海外回歸到國內了。他的油印本流通在海外,我們流回去的是精裝本,我們跟念老結了善緣。那個時候每年大概我都要去看他叁次,找時間到北京去看他,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學佛比我早,他遇見的老師都非常殊勝,無論是教下的、宗門的、密教的,而且都得到承傳,這不是簡單的事情。最後親近夏蓮老,夏蓮老入門弟子不多,沒有聽到第二個傳人。這是現身說法,讓我們了解,傳人不容易得,可遇不可求。
我在海外一個人,很孤單,每次回到臺中看李老師,都希望他多培養幾個學生,讓我們在海外有幫助。我講了很多遍,最後一次,他跟我講,不是我不想栽培人,你替我找學生。從此以後我不敢再講這個話了,我找不到,到哪裏去再找一個聽話的學生?真找不到。才真正體會到老師很感歎所說的,學生找老師難,可遇不可求,老師找學生更難,到哪裏去找?都可以說宿世的因緣,才遇到。遇到,對老師有堅定信心,有真誠的恭敬心,才能學到東西,你學東西才有悟處。所謂是舉一隅而以叁隅反,聞一知十,這才能教。教你一樣只懂一樣,教你兩樣只懂兩樣,這教不出來。
所以我在臺中十年,老師也是很慎重觀察,幫助我回避一些障緣,我們很感激。我在臺中十年,在臺中我沒有講過經,這都是他的善巧方便。怕什麼?臺中同學多,你講得不好,人家笑話你,那無所謂;講得好,就排斥你,你就不能住了。要想在臺中長住,姿勢一定要很低,全心全力幫助別人,自己決定不要去表現,修忍辱波羅蜜。什麼都要忍,連上臺講演都要忍,你才能成就。老師常說,厚積薄發,你栽培得愈厚,以後發出的力量愈大。他老人家常常引印光法師做例子,印光法師七十歲才出頭,你說他養得多深,真的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八十歲圓寂的,弘法利生只有十年。弘一大師對老人的贊歎,說最近兩百年當中,沒有人能夠超過他。積得厚!他有個小環境,無怨無悔,默默無聞,認真在修、在學,一發出來有那麼大的力量。真的是全國專家學者看到他的文字,沒有不佩服的。這《文鈔》都在,大家都看了,那個時候就是這些東西,在報紙、在雜志裏頭發表。當時的專家學者不像現在,真有深度,真正是讀書人,不是一般普通人。所以不疑、不後悔。
「當如彌陀因地,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這是世尊在因地修行,給我們做了個示範。這才是「深信切願」,絕對沒有退轉的。真正認清楚這條路是正道,成佛的大道,普度衆生,除這一法,沒有別的第二法。認清楚了,什麼力量也障礙不了。這個地方沒有緣,別的地方有緣。我結的緣非常廣,我們每天兩次分享的功德,我們都回向給全世界的衆生,回向給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的領導。這是什麼?廣結善緣,到處都有緣。這個地方障礙太大了不能住,不能在這兒講,別地方去。這也是我們學習、分享幾十年不中斷,有這個緣分;沒有這個緣分,會中斷,在臺灣都不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叁七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