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ign="left">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如有些许微尘未尽,尚在诸学地位,都要赶快破尽,直到生相无明都破尽了。这时候,明到极点,就是如来的本体。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要破尽了,才能成佛道。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在法会的大众和阿难,都要旋转你们的倒闻,不再向外驰求,回来反求诸己,反闻闻自性,自然能复性归真,成就无上道果位。故耳根最易修,最易成,实在是圆通的法门。
既然圆通实理是修闻性,那闻性是怎样修呢?我们现在参禅,就是修闻性,不要打妄想,要制心在一处来参话头——“念佛是谁?”绵绵密密,甚至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念佛是谁。用心来念,用耳来听,听来听去,使心神和闻性都溶归一处,不再向外分散,东跑西跑。只是流光内注,反闻闻自性,功夫久了,自然会成就。故大家要集中精神来修,不要错过!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这是十方三世微尘数如来,证入涅槃门的一条妙修大路。过去诸佛亦从这门路而修成就,现在诸菩萨,虽未成佛,但亦已得到圆满寂明,未来的修道人,亦应该依这耳根法门来修,不单单诸佛和观世音菩萨,就是我(文殊师利菩萨)亦是从耳根反闻而证圆通的。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
我诚诚实实地来答佛所问,诸法门中,何门最易成就?同时为救末劫众生,出离生死苦海,亦为声闻缘觉诸小乘人,要回小向大,勤求无上菩提,成就究竟涅槃心。唯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为第一。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其他廿四圣所修法门,都要仰仗佛的威神力加持,才得舍弃尘劳,成就佛果,故不是一般普通初学者所能修。同时对于深智如普贤、弥勒、舍利弗等,当然相应,但对初学浅智的人是不同说法的,只有耳根,人人现具,深浅可修。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顶礼佛,藏即法,无漏不思议即贤圣僧。廿五位圣者皆证无漏果位,及不可思议神通。即是顶礼佛宝、法宝、僧宝,原三宝加被未来一切众生,对这个耳根法门不生疑惑。这法门既易修,又易成,是堪以教阿难以及末法一切堕落众生,只要循耳根法门来修,就会超过其他法门而速获圆通的。所以凡要修楞严正定,真实心的要诀就是这个耳根法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这时阿难尊者及在会大众,身心了然明白,得到佛及文殊菩萨的开示,知道成佛证入菩提及大涅槃的道理。譬如远游他乡,还未归来,但现在已明白回家的道路。这是说阿难尊者及诸大众,虽未证无漏果位,但已明白怎样修证无上觉道的道路。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
整个大会群众,天龙八部鬼神,有学罗汉,二乘缘觉声闻,以及一切初发心菩萨,总共有十恒河沙这样多,都悟得本有真心,远离一切尘垢,得到法眼清净。这即是“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性比丘尼即摩登伽女,听了这篇偈颂,就成就初果阿罗汉。还有无量无边众知,同时皆发无可比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无上正等正觉之大菩提心。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
这时阿难尊者在大众中,整理一下衣服,合掌恭敬,顶礼佛足,感佛开示,明白旋流反闻,次第解结的事迹,故心里亦得到圆明快乐。悲喜交集,又怜悯未来众生和他一样迷途未悟,为了众生之缘故,就稽首对佛说:大慈悲的世尊,我现在已明白成佛的法门,依照耳根去修行,绝对不疑惑而一定会成功的。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我时常听世尊说:自己还未得度,而要先度别人,是菩萨的发心。自身已觉悟圆满,又能使别人觉悟的,是如来入世所做之世。我虽还未得度,但我愿意先度末劫一切的众生。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世尊,末法的众生,离开佛太远,就会有恒河沙这样多的邪师,大说邪法。那么,初发心的众生,想要摄心修道,从耳根来修楞严正定,怎样才能使得他们安立道场,离开邪魔的扰乱,使他们能安心修习,对菩提心能念念增长,不被邪魔所屈服而退失呢?
邪师专门讲邪知邪见的事,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好像淫欲是不好,但他们竟赞叹为好,投人所好,令人迷惑。
菩萨有时教化众生,因机逗教,亦用爱语,但这是慈悲心,不是私欲心。有时知道众生贪于色欲,故偶然亦现身说法,好像中国唐朝,有鱼篮观音的故事。相传在某时,村人都不信佛。观音菩萨便化现一卖鱼女人,生得十分貌美,人见人爱,尤其一般青年男人,更追逐裙下,要求和她结婚。鱼篮说:“我一人只能嫁一夫,你们这样多人,故要经过选择。选择的方法,是限三天内谁能背诵普门品便算合格。”当时村里最少有百余青年男子,他们都争著背诵,结果三天后,就有五十余人入选。人数太多,要再经选择,这次是限七天内,要背诵金刚经。结果七天内又有二十余人合格。人数依然太多,故再限凡在十五天内能背诵妙法莲华经者为入选。这次只有一个姓马的青年合格,因此就选为新郎,择日完婚。想不到洞房之夜,新娘心脏病发,便一命呜呼!大家都十分悲痛,为她料理后事。这时忽然来了一位老和尚,问你家为何悲伤。大家将情形详告。老和尚说:“不会死的,这只是观音菩萨化身来教化你们!”众人不信,便开棺检验,果然棺里空空不见尸体,不知何时跑掉!结果村人都皈依佛教,马新郎更感人生无常,便看破一切,舍俗出家修道。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佛虽然是如如不动,但为利益众生而请法,佛亦会生欢喜的,故称赞阿难说:“善哉善哉!如你所问,要怎样安立道场,来救护末劫的众生,使不至沉沦陷溺于邪师说法,而失去菩提心。你听我说吧!”阿难及大众都唯诺愿听。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