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黑白,不招果报,所以叫做“不黑不白业”。
三、业报先后的规则
“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业报的关系虽然极其复杂,却是有条不紊,毫厘不差的。但是,有的人不明白因果业报的道理,只见到世上有“行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是受苦报;作恶的坏人,却过着富裕逍遥的生活”,因此便认为没有因果业力的存在。其实,业依照受业的时间分,有顺现受业、顺次受业、顺后受业等三时业:
顺现受业:现生造业,现生就受果报。
顺次受业:现生造业,次生受果报。
顺后受业:现生造业,二生或多生后受果报。
譬若植物有一年生,有二年生,也有多年生。有的春天播种,秋天收成;有的今年播种,明年收成;有的今年播种,须待三、五年后方能收成。
业报之所以有现生成熟、来生成熟、后生成熟等不同的差异,其原因有二:
因的力量有迟早:譬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下种,瓜种当年即可生长结果,而桃种须待三、四年后方能结果。
缘的力量有强弱:譬如相同的二粒豆种,一粒种在空气流通,阳光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一粒种在潮溼阴暗,土壤贫瘠的角落里,结果二粒豆种发芽成长的速度一定不一样。因为诸缘具足,成长自然早些;助缘不够,自然业果成熟较慢。
因此,好人今生所以受苦报,是因为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缘熟,须先受苦报;而今生虽然行善做好事,但是因为善因薄弱,善缘未熟,所以须等待来生后世再受善报。恶人做恶,反得好报的道理亦然。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因果业报的两个要点:
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不造因,否则善恶种子永留八识田中,等待缘起而现行,产生作用。
善恶不相抵销。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能以做好事来抵销应得的恶报。但是多做善事,多聚善缘,可以使恶报由重转轻;或善缘增多,善力加强,令善果速疾成熟,使恶缘力量逐渐减弱。譬如一杯表示恶因的盐水,如果多添加善因的淡水,就可以冲淡恶果的咸味。
此外,决定业报的先后,尚可分为随重的业报、随习惯的业报、随忆念的业报三种:
随重的业报:就所造的善恶业中,何者为重,何者先报。
随习惯的业报:就各人日常的习惯而受报。譬如修净土宗的人,须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目的就是要养成习惯,一旦临命终时,一声佛号就能与佛感应道交,而得往生极乐净土。
随忆念的业报:由忆念决定去向。譬如有人出门,茫然地来到十字路口,东西南北,不知去向何方,此时突然忆起西街有一位朋友,就朝西方走了。人在临命终时,亦有随忆念而受业报感应的。
四、业报的原理与启示
佛教讲“诸行无常”,世间万法既是无常,必然不是常住不变的,何以唯独业力能三世相续,轮回不已呢?据佛经所载,佛陀曾将“业”比喻为“如种”、“如习”。
业力如种:譬如一粒黄豆,经由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最后又有种子保留下来。经过一段时期后,开花结果的黄豆虽然凋谢、枯萎了,但保留下来的种子,一旦遇缘,又会发芽、抽枝、开花而结果。众生业力的感果,也是这种现象。
业力如习:譬如一个装过香水的瓶子,虽然香水用罄,但是瓶子里仍留有香水味在。透过这种“习气”说,可知业力确实有感果的功能。
从以上的种种说明,可得如下三项业力论:
业力不失,通于三世。
作如是因,感如是果。
自作业因,自受果报。
这是说,众生在生死海里流转,生命不断,就是靠“业”。业有如念珠的线,线把念珠一颗一颗贯穿起来,不会散失;业维系着我们三世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生生世世,永无休止的在六道里轮回不已。所以,虽然我们的色身有生灭,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如茶杯,不小心把茶杯打坏了,无法复原,但是茶水流到桌子上,流到地毯里,用抹布抹,用拖把拖,茶水在抹布、拖把、地毯里,它不会减少。由于业如茶水,是会流转再生的,所以说“业力不失,通于三世”。尤其业有善有恶,善恶果报,均由自己承担,并非有神仙、上帝可以赏赐福祸,也没有阎罗、鬼王司掌惩罚。在这个教义下,我们得到几个原则性的道埋:
业力是自己创造,不由神力。
世间上的善善恶恶、好好坏坏,都是由我们自己所造作,没有神明能为我们安排,甚至连神通也抵不过业力,因为在世间上的各种力量当中,业的力量最大。因此,自己所造的业,一定要自己去受报。
业报是机会均等,绝无特殊。
在业报的定义下,大家受报的机会均等,不管达官显贵,或是贩夫走卒,做了善事就有善报,做了恶事就有恶报,绝无特权可言。
业是前途光明,希望无穷。
业,告诉我们,不论做了多少好事,不必自以为了不起,因为福德因缘如银行的存款,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因此,要不断地积善行慈;相对的,纵使犯下滔天罪恶,负债累累,只要改过迁善,“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债务终有偿清的一天。所以,业的定律告诉我们,自己的前途操纵在自己的手里,它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光明,希望无穷。
业是善恶因果,决定有报。
因果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了解“善恶因果,决定有报”的三世因果观,可以让我们舍恶行善,趋乐避苦,乃至今生受到苦果,也不致怨天尤人,而能心存还债观念,甘心受苦,进而扭转恶缘为善缘。
尤其,从三世因果观中,知道业道众生,生生世世轮回,互为眷属。有了这层体认,必能激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如此,不但今生能得圆满自在的人生,来世更能感生善趣。因此,能够清楚的认识因果业报,必能把握业力而谋求自己的幸福。
第二章 五乘佛法
第四节 五戒与十善
在前面我们了解了因缘果报、三世六道与业力轮回的道理,知道了三恶道的苦难,使我们明白这幸运的人身转生是何等的幸福。如果不知其利用价值,我们则不会明白其可塑性。如果不知其难得,我们则不会有急于马上利用它而修行的决定心。有了这个人身,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少许心血,便能令以后的未来世保有人身(持五戒)或升为天人(修十善),从而不堕于三恶道,甚至可能经过进一步的修学令我们超出轮回,成就无上的佛道。
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学佛人都会背这一首偈:“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们现在能生为人,又能学佛这是非常殊胜的。因在所有人里面,又分为殊胜的人身及普通的人身两种。殊胜的人身具备了十八种利于修行的条件。这十八种条件,分为免于八种不利修行之情况(八无暇)及十种圆满之修持条件(十圆满)两大类别。要明白其宝贵,必须把它与其它可能性作比较。
(一)八无暇----免于八种不利修行之情况
八无暇也称八难。指不得遇佛、不闻正法之八种障难。又作八难处、八难解法、八无暇、八不闲、八非时、八恶、八不闻时节(长阿含卷九“十上经”、中阿含卷二十九“八难经”等)。“无暇”就是“无闲暇修行”的意思。它们的反面称为“有暇”,亦即“有机会修持正法”之意。
(1) 在地狱难:如果生于地狱中,不分日夜都会受着痛苦,片刻不得休息,所以根本无办法修持。
(2) 在饿鬼难:如果生于饿鬼道中,日夜均为饥渴所折磨,滴水亦不能得。在这情况下,谈修行亦不可能。
(3) 在畜生难:如果生为畜牲,连一句佛法都听不懂,所以亦无从学习或修持。
(4) 在长寿天难:如果生于欲天,享乐无穷无尽,根本不会想及修行。生于色界及无色界的众生,长期处于定中不起一念,难有修学之机会。这些天界虽然福报比人间大,但却并不利于修持。
(5) 在边地之郁单越难:即使生于人间,如果转生在原始的国境,亦无学佛之机会。郁单越,译为胜处,生此处者,其人寿千岁,命无中夭,贪着享乐而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
(6) 盲聋喑哑难:即使生于人间而又生于不落后的地方,但若天生有目盲等残障,对修学就很不利了。
(7) 世智辩聪难:虽然这个人聪明灵利,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
(8)生在佛前佛后难:如果生在无佛教之年代,我们即使具足上述七种条件,仍然无法可修。可幸地,我们今生值遇了佛法。
以上这八种条件,后四种是于人类相关的,前四种为不属人类之不利情况。这八条件,要同时凑齐是极不容易的机遇,我们应当庆幸。
(二)十圆满----具备十种圆满之修持条件
这十种条件称为“圆满”,其中前五种与自己有关称“五自圆满”,后五种则与外在环境有关称“五他圆满”(这部分在藏传佛教中做为学人必须学习的内容)。
(1) 人中生:如果不生为人,就难以有好条件修行。
(2) 生于中国:我们不单生为有智力之人,且又恰巧生在有佛法之地区。
(3) 诸根具足:我们不只生为人类,且具有足够之智力以作修持。
(4) 无宿业颠倒:曾作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无间罪之人,即使修行亦极难有成。
(5) 正信:即使凑齐了上述条件,若对佛法不生信,仍然无法有成。
(6) 佛出世:我们幸运地生于有佛示现于世的年代。
(7) 说正法:并非所有示现之佛均会说法,因为这必须视乎因缘。幸运地,在我们年代示现之本师释迦牟尼曾开示正法,否则我们便无法可修。
(8) 教法住世:在现今之年代,虽然已值末法,但我们始终还是有幸遇上了清净而传承不曾中断之正法。
(9) 住法随转:也就是有依法修行者,我们可以做为榜样,以生出信心。
(10) 得遇善知识:在此年代的某些国家,仍然有许多人恭敬修行者,愿意为修行人提供各种顺缘,令我们可以全心…
《佛法义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