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文钞全集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P10

  ..续本文上一页泽,尸体柔软,面带笑容,生天者亦可有之。唯顶热一事,生天者所无。经中说死后生各道之证据,有偈云,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以人死热气由下而上者,为超升。由上而下者,为堕落。若通身都冷,顶上犹热者,则超凡入圣。生西方,为超凡入圣之最胜者,故曰顶圣。若热在额颅及眼者,则生天。热在心者,则仍生人道。热在肚腹者,生饿鬼道。热在膝盖者,生畜生道。热在脚板者,生地狱道。以通身全冷,唯此处独热为准。然念佛之人,平素若有真信切愿,临终又蒙善眷助念,不为恶劣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哭泣问事瞎安慰等所破坏,定规可以往生。慧炳临终失语,或有因此怀疑者。顶热一事,可以为证。况又有面色光泽等事乎。前年云南保山县郑慧洪死,其母爱子心切,服毒端坐,念佛而逝,绝无苦痛之相。其地向来不知佛法。其父名伯纯,乃一宿儒,不乐仕进,初研易经数年,继研丹经,后参禅宗。慧洪商于昭通,寄信求皈依,专修净业。屡劝其父修净业,请许多净土经书祈看。伯纯由是生信,自行化他,作念佛恳词,恳人念佛。民廿二年慧洪罢商回家,次年春死,无甚祥瑞。而其母服毒往生,较平常善终者,无所欠憾。由是一方之人,为之感动。以伯纯乃文行兼优之士,为之提倡,又得其子其夫人之奇异,虽固执邪见绝无信向者,亦不得不为感动也。宋儒读佛经,得其妙义以自雄,反从而辟佛者,恐后人识彼之妙义所从来,故昧心为之。以致后儒皆不敢讲因果轮回,以故善无以劝,恶无以惩。近幸修净业者多,犹可以稍挽狂澜。否则人道或几乎息。今由慧炳,令一方知往生西方之相。当有相继而往生者,愈久愈多也。因书此以明其实义。凡见闻者,各宜自勉。

  谢绝函件启事

  印光庸僧也,无所知识。十余年来,多有谬认为善知识。乘邮政之便,函件纷投。光不自量,来即答复。去冬夜校书于电灯下,目大受伤。以后凡来信,皆戒之后勿再来,而又失效。至今来函件者,较前仍未减。因不得已,故今登新申两报,并佛学半月刊,以期周知。倘此后再有来信,决不开封,亦不答复。如属有关系挂号信,原函退回。平信则付字篓。以图静心养目,而可保守见天日之光也。若仍谬以光为知识者,祈直接向上海佛学书局,或苏州报国寺弘化社,请阅印光文钞,印光嘉言录。其所获利益,较信实多百倍。再进而阅净土五经,及古德净土著述。则定可以因地心,契果地觉矣。(民廿四年二月一日)

  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启事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果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可蒙菩萨加被,转危为安。现在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愿中外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同以观音救苦救难之心为心,同以观音利人利物之事为事。则人我念空,斗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乐天常。纵令定业难转,丧身失命,亦可仗菩萨力,往生西方。则是因宿业而殒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鉴此愚诚。(民廿六年)

  答善熏师问(问词略)

   (一)外道守秘密,恐人知其法,故不许人出声念佛。佛法中,无秘密之说。念佛随各人气力大小,而为大声小声。然出声念久伤气,故又须静坐默念。无论大声小声默念,总要自己听自己之佛声。默念中亦仍有声,故亦须听。能常听,心自归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

   (二)除佛法外,所有各门,皆是邪教。何但清净门乎。各邪教,皆以炼丹运气为正道。以念经念佛劝善,为引人入此教之根据。

   (三)同善社,亦是外道。此云莫学斋公,盖指学外道之人说耳。不可一概包括。

   (四)扶乩,也非正法。多是灵鬼假冒。至于吃酒吃肉之僧尼,乃自救不了之地狱种子。何可藉口彼等之行为,而指责佛教乎。

   (五)五荤,我国只有四,即葱韭薤蒜。薤,即小蒜。西域有兴渠,吾国无此一种。有以芫荽为五荤之一者,乃外道所立耳。

   (六)三厌者,谓天厌,地厌,水厌。天厌,即雁。雁有夫妇之谊,故不可食,此道家所说。佛法中,一切肉,皆不得食,何止此三种乎。彼谓老人为白厌,何以死人请僧做系念乎。胡说巴道,何可依从。

   (七)念佛记数,是防懈惰。如无懈惰之心,不记亦可。记数也可不用掐珠子。最初当用珠子念一点钟。以后快慢,照此一样,念一刻,半点,一点,均可知其佛数。又文钞中记数念佛之法,最能摄心。阅之自知。

   (八)有佛像,当向佛拜。无佛像,或心中默拜,或向西拜。有香烛固好,无亦无碍。随各人力量而行,岂崖板法乎。

   (九)金刚经,说心地法门。故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汝不知看经上文说的话。独以此两句,疑念佛求生西方。不知有有相三昧,有无相三昧。凡般若部中许多经,并禅宗所说,皆是依无相三昧发挥者。凡诸大乘经,备明修因证果,并开示念佛求生西方者,皆是依有相三昧而发挥者。汝完全不知世间道理,况出世间道理。而复自作聪明,妄论佛法。欲不招恶报,其可得乎。汝既有净土十要,(此甚深)嘉言录,(此最宜详阅)何不过细看。而一味将外道无知无识之话为是。

  答慕西和尚问

  问,千佛衣,是否绣佛像于祖衣上。龙华衣,是否绣龙绣华。请垂示。

  答,千佛衣,即贤劫千佛所制之衣。即吾人所搭之五衣七衣祖衣。无知之人绣佛像于衣上,则罪该万死矣。愚人不知罪过,反以为荣。又复绣龙绣花,以堂堂比丘,而学女人派调。其人之资格,已半文不值。莲池大师正讹集第一条,已说之。

  问,养发,养爪,戴银,铜圈,为头陀相耶。

  答,头陀,是行苦行之名。头陀行,有十二种。今人不能行,而妄以魔王外道相充之,可叹孰甚。

  问,闭关人,为人念经念佛,是否邪命。

  答,闭关要有正念,真实念经念佛。若专为施主念,不知自己本所修行之事。虽曰邪命,亦非不可。若只以闭关骗人供养,则成大邪命矣。

  问,有人以此关房,为某施主所供养,乃念经酬他,法宝是否可当送礼品。又僧人为人看经,计卷论值,而写一诵经票与之,此等僧人,有何等罪,在俗人有何福。

  答,人以财施,我以法施,亦非不可。若不知佛法,专门为人念经。与为人锄地挣工钱相同,已经下作。倘再不看,只写一经票为凭。比打劫稍体面点,实则同一拐骗耳。念不念不定,恭敬不恭敬亦不定,何能定他的罪。在家人有正信心,出钱请念。即僧人不念,只用一纸骗去,亦不能谓绝无功德。以后不得再来信,我无此闲功夫,论此闲事。

  答念佛居士问(即周孟由)

  彻悟大师复香严居士书,直须深信谛了,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现前,即一念相应,念念现前,即念念相应,但使此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离此念外,别求效验,便是间断,便不亲切,便入歧途矣。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正此之谓也。一大段,虽信为修净之肯綮,而反复玩索,其理莫易贯通,今谨胪列疑难,仰乞详赐剖释,藉兹增植净因,诚为大幸。

  (一)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如何谓之心,如何谓之佛,向只依稀解说,以现前起念为心,不识当否。

  答,现前念佛之心,即是心。现前所念之佛,即是自心所作之佛。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二)此四句,与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义相似否。

  答,心经之色空,比观经之作是较阔大。观经作是,比心经之不异即是,更亲切。

  (三)既云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复云全心即佛,全佛即心,是何旨趣。

  答,下二句,重释上二句之义。

  (四)一念现前,及念念现前之念字,与心佛之心字,意义相同否

    答,心与念,只是一个。不过约常存者,名之为心。约现起者,名之为念耳。

  (五)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四句,是否指性德。一念现前,一念相应四句,是否指修德。

  答,二俱是修德。以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功夫所致故也。

  (六)一念现前,即一念相应四句,初机即能是,久修即能是。

    答,初机有初机之相应。久修有久修之相应。何可死执。

  (七)深信谛了,以圆融说,未到谛了,不名深信,若称深信,便具谛了,以次第说,深信易而谛了难,未谛了,不妨深信。此书所谓深信谛了,是圆融说,或次第说。

    答,此不须如此分别。以不知彼是何根机故。

  (八)上云直须深信谛了,下云但使此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似谓深信谛了后,始有真实效验。

    答,此是信与悟。

  (九)于是但使此念常现在前。

    答,此是实行。

  (十)然未具深信,或未得谛了,即使此念常现在前,自不有真实之效验乎。如此,则深信谛了者,不多见,而真实效验者,亦不多见矣。

    答,未能信了,得常如此现前者,亦不多。然老实头念到极处,亦可到此地步。

  (十一)弟子夫妇恶习深重,悛改不易,因此所生诸子,荒怠乖张,殊无立达希望,拟于此时预将彼等作当来堕落想,放开怀抱,自适其适。果真临了堕落离散之日,以观想既熟,自不致大受恼恨,如此想念,可否行持。

    答,可行持。

  (十二)昔曾文正常谓凡人最忌逆臆日后之屯蹇,而读书人此病尤甚,皆是薄福之征,此语是否的确。

  答,是的确。

  (十三)又陆放翁家训有云,居乡,以困畏不若人为哲,如何解说,并求指示。

  答,既知困知畏,知不若人,何敢与人相讼。讼者皆无此三心耳。

  (十四…

《印光文钞全集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印光法师楹联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