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实为一体。
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友爱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痒相关,休戚与共。
兄爱弟敬,和和睦睦,相推相爱,家庭之福。
敬师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
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何能受益。
择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处,有损有益。
益者近之,损者远之,劝善规过,端赖乎兹。
布衣
衣取遮体,兼以御寒,大布之衣,惜福养廉。
莫羡绸缎,锦绣华美,折了福寿,自暴自弃。
蔬食
蔬食卫生,肉食伤生,杀时恨心,其毒非轻。
勿贪吃肉,吃了须还,还的时候,真个可怜。
惜字
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
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
惜谷
田中五谷,以养人民,爱惜五谷,即是善心。
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谷获福,殄谷遭殃。
惜阴
七十古稀,弹指即过,过则已无,何敢懈惰。
努力勤学,立德立业,自利利他,为世作则。
仗义
一举一动,唯义是取,义之所在,无往不利。
小人见利,即忘其义,虽得小利,究竟吃亏。
清廉
人生福泽,前世所修,非义而取,是食毒物。
清而不污,廉而不贪,世所崇敬,荣无加焉。
知耻
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与圣近,无与兽同。
惭耻之服,无得暂卸,我佛训诲,庄严第一。
尽忠
一秉真诚,不被妄侵,事亲接物,了无二心。
只期尽分,不计人知,如是之人,堪为世仪。
守信
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
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
仁慈
仁爱慈悲,心之生机,此心愈真,福泽愈深。
若无此心,势必残刻,纵有宿福,折尽受厄。
不杀生
凡属动物,皆有知觉,贪生怕死,唯命是惜。
若戏顽杀,及杀而食,现生后世,决定报复。
不偷窃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
不邪淫
淫欲为害,伤身丧志,虽属夫妻,亦当节制。
若是邪淫,更非所宜,古今志士,无一犯之。
不说谎
言为行表,是本心术,心既不真,行何能正。
望尔后生,切勿妄语,口是心非,终无结局。
不吸烟
烟俱勿吸,以伤卫生,口气常臭,熏天熏人。
鸦片香烟,其毒极烈,花钱买害,痴人可怜。
不饮酒
酒是狂药,饮必乱性,醉则反常,越礼犯分。
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聪明智慧,常保清白。
不赌博
赌钱博奕,丧志失时,专心于此,正事弃遗。
有限光阴,送之儿嬉,破家荡产,罪无了期。
不奢侈
奢侈夸富,买祸买贱,君子下看,盗贼来劫。
布衣蔬食,圣贤仪式,现生后世,人各取则。
不傲慢
傲慢轻人,实自呈短,明人知伊,学养俱罕。
纵到圣位,犹不轻人,绝无凡圣,念存于心。
不嫉妒
人有才德,我当赞叹,彼于社会,必有贡献。
若生嫉妒,是谓愚痴,业报夺汝,宿世慧思。
不偏见
人有小智,未闻大道,每执己见,以为最妙。
坐井观天,所见者小,若登高山,前见自了。
不迁怒
有富贵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
迁怒无益,自他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
不耻问
能问不能,多问于寡,冀人从己,故先自下。
若是无知,尤当问人,博学审问,造诣方真。
跋一
印光大师文钞正续两编,先后刊印不下百十万部,流布国内外。民国二十九(一九四○年)印公生西后,诸山尊宿,海内知识,纷以大师文钞正续编未收之遗稿,录寄上海弘化社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后经罗鸿涛居士发心编辑印光大师外集,曾四次在弘化月刊发表征求遗著启事,经七年搜集,终于一九五○年印公生西十周年,即农历十一月初四日结集成册,请慧容法师楷书抄写,并承妙真和尚,德森老法师,窦存我居士审阅校勘。于一九五八春重新装订成十六册,又目录一册共十七册。因缘不凑,未能付梓,遂将此稿移交苏州灵岩山寺,由妙真和尚保存,珍藏于经楼。十年浩劫,灵岩山寺频遭破坏。一九八○年元旦灵岩修复,明学于藏经楼清刻龙藏柜内发现此稿,完整无恙。劫后幸存,弥足珍贵,生大欢喜心,深感印公于常寂光中慈光加被所致。明学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诣福建莆田广化寺谒见圆拙老法师,谈及此事拟付梓流通。即蒙圆老慈悲赞同,一九八九年间,圆老偕持德法师来灵岩山寺,将原稿赍回广化,著手付梓,并由圆老及数位热心居士等负责校对,得以圆满夙愿,嘉惠四众,灵岩山寺为纪念印光大师生西五十周年,曾重印增广,续编文钞,今又新印此编,时节因缘,甚为希有,不胜赞喜,谨为之记。
灵岩山寺明学谨识(一九九○年十月一日)
跋二
灵岩印光大师为近代法门泰斗。力倡净土,匡扶正法,天下景从,厥功甚伟。所著文钞正续编,早已风行海内外。李圆净居士辑其嘉言录,李净通居士复编菁华录,亦均流布甚广,四众几人手一册,前后发行无虑百十万部,古今罕觏漪欤盛哉。大师迁化后,罗鸿涛居士又广搜遗稿辑为文钞第三编。未及问世,罗亦西归,存稿二三十年,多历沧桑,终获完璧。今灵岩广化共谋付梓。大师辞世垂五十年,此编得付剞劂,足征遗泽入人之深,久而不替与佛法之不可思议也,是辑所收,以书信独多。师住世时,远近问法络绎不绝,一函遍复发出后,咨叩仍多,大师慈悲,有问必答,且复详审。虽届暮年,一笔不苟,精力充沛,迥异常流,堪与永明寿禅师日课百八事前后媲美,凡此皆大人先生作略,非凡夫所可蠡测。呜呼,大师往矣,无可复询,今获读诵殊胜因缘。幸懔难闻难遇,弥加珍惜,唯诚唯笃,身体力行,方不负耆哲婆心而获真实受用也。赞喜之余,谨赘数语以殿其后。
一九九○年庚午初夏弟子贡南杨智坚顶礼敬跋于福州之杜园
跋三
夫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岂易言哉。无信阐提,固无论矣。即令归依佛教,学佛数十年,亦往往不得其门而入。门尚未得,安望其能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耶。此所以学佛者多,而成就者少也。余于五十余年前,即得读印光法师文钞。初尚未识其妙,其后反复读诵,始略窥门径。今已日薄桑榆,死期将至,重读遗编,恍然大悟。深知末世凡夫,真欲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非遵循印公遗教不可也。入佛之门,其在是矣。请略言之。
一者,入道之初,发足伊始,必须遵循印公遗教,致力于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功。克者,胜也。己者,私欲也。六尘之境,五欲之乐,凡心之所好,情之所慕,粗则声色货利,细则学问知见。乃至进退毁誉,盛衰得失,死生祸福,足以动吾心者,皆为私欲。必战而胜之,不令纤毫,滞于胸中。然后心地空明,皎若琉璃,脱洒自在,无所障碍。必至此地,学佛方有入手处。复者,还也。礼者,理也。战胜己私,而后始得还归于真如之理也。一切凡夫,蔽于己私,而违逆于真如之理也,久矣。今日发心学佛,固当以此为始也。闲者,防闲也。邪者,非理之思也。凡淫声美色,荡心佚志。狂情戾气,悖理违真。游辞浮文,废时愒日。异端曲说,背经侮圣。如是之类,皆名非理。当防闲之,不令入于吾心。即是防非止恶之意也。存者,持而不失也。诚者,真实之心也。即起信论所说直心正念真如是也。斯乃自利利他二行之本也。近世号称知识者,往往好钻研名相,驰骤空有,涉猎三藏,挥斥五宗,却不知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为何事。于是心口相违,表里不一。甚则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身犹在世,心已先亡。及乎临终捨报之时,怕怖慞惶,不知所措。反咎修行无益,佛法匪灵。岂不谬哉。
二者,必须遵循印公遗教,深信因果感应,事相不虚。夫全事即理,全理成事。全事即理,故因果感应之事,全即真如实相之理。全理成事,故真如实相之理,全成因果感应之事。且事有挟理之功,理无独立之能。执事昧理,不虚往生之益。执理废事,必堕空亡之祸。是故,学佛之人,必于因果感应之事相,笃信而无疑也。凡吾之所作,身口意三业,皆因也。吾之所受,依正二报,皆果也。因之与果,如镜之现像,如影之随形,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又吾之所为,皆感也。诸佛菩萨,乃至天地鬼神,现身设化,福善祸淫,皆应也。感如磁铁,应如桴鼓。有感必应,应必由感。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升沉殊途,皆由业作。是故,古之贤圣,无不战兢于起心动念之时,惕厉于应事接物之间。造次颠沛,不敢怠荒。印公大师常教人读感应篇汇编,阴骘文广义诸书,极有深意。惜乎。今之学佛者,多不识此义,更无论乎服膺。乃有盛倡无神,妄说真空,拨无因果,全废行持。食肉杀生,不碍菩提之路。淫坊酒肆,皆是寂灭之场。听其言也,高在九天之上。察其所行,则卑于九地之下。正信学人,不应为此类邪说所惑也。
三者,必须遵循印公遗教,欣净厌秽,持佛名号,仗他佛力,求生西方。一切众生,本具真如之性,是为正因。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因缘具足,则能厌生死苦,欣求涅槃,发心修行。必须先有欣厌之心,方可入佛。若无此心,即是一阐提,当堕蔑戾车,不足与言佛法也。已具欣厌,当识入道之门。归元无二,方便多门。凡夫入道,宗说殊途。而龙树菩萨判一代时教为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言难行道者,谓在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故曰难行道。言易行道者,谓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起心立德,修诸行业,佛愿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聚者,即是阿毗跋致不退位也。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故名易行道也。难行道者,谓仗自力。易行道者,仗…
《印光文钞全集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