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大师永思集 悼文 赞词 挽联 诗偈 书简 跋语 附录▪P11

  ..续本文上一页邪存诚,克己复礼,敦伦尽分,止恶修善。更提倡家庭教育,女子教育,以培根本。而要之以诚敬为主,此似与宋儒的“主敬存诚”相近,但是宋儒乃从禅宗转手而来,他的说诚敬,是专从理说,是无对象的;大师说诚敬,是从事说,是有对象的,正是救宋儒之弊。所以宋学易于伪,大师的兼宏儒教,是真宏儒教的。

  大师是主潜修的,自出家后四十年,不作住持,不作法师,一种真朴的风度,是较之被人天推出以后大宏法化的最后二十年,我们更要注意的。我们不但要遵从大师的言论,更要效法大师早年的生活。

  大师自奉极简,每饭只粗菜一碗,吃完以馒头将菜碗擦净食之,或以开水荡洗饮之。在报国寺时,有一次因菜中用酱油稍好,将明道师大加呵斥,责其虚消信施,言“我等道力微薄,不足利人,即施主一粒米,亦无法消受,哪可更吃好菜!”我们看见大师自律之严,自奉之俭,和虚己的慈怀,想着自己在家骄奢我慢的习气,真是惭恨无地。我们侍坐于大师前,是一滴水也不许糟蹋的,我曾经将喝剩的半杯水倒于痰盂中,大受喝斥。却是奇怪,我从那次被喝斥后,才似见到佛菩萨超情离见之境界,才领解了佛法的真意,才觉得平日昏肆的罪恶。那一次的呵斥,是与我以大利益,终身不忘的。哎!大师的精严,佛法的高深,是到了如何程度啊!大师的衣服,是自己洗的,房间的地,是自己扫的。有一次,一弟子送来馒头四个,被侍者遗忘,隔两日才想起,已经坏了。侍者大为悔恨,欲自取食。大师说:“你吃是要坏肚子的,我吃还不要紧。不过以后小心,不要糟蹋施主的东西呀!”说完,就自己拿来吃了。我那次在旁看见,竟感动得要流泪。想大师的慈悲谨严,是如何境界啊!

  大师的《文钞》中,世出世法,皆曾说到。我读后有一点浅见的惊奇,是不但三藏十二部大师皆知,竟连世法诸书好像皆曾过目,并且皆不遗忘。譬如林文忠写经跋语中,曾说《新唐书》将《旧唐书》中关涉佛法的记事删去二千余条,这句话倘非《新旧唐书》皆精熟是说不出的。世间博学的人,如此精熟的恐也少罢。我们知道大师是二十一岁出家,出家以后,便苦行练磨,一意潜修的,这许多书是何时阅读,真使浅见的我只有惊奇了!

  今春江浙奇旱,大师日持大悲咒以救民,竟感甘霖普降,转为丰年。像这许多护国佑民的密行,我们所知者只是沧海之一滴罢了!今大师长往西方,我们怎样继续大师的愿力?我想除努力进修外,好好办理弘化社,护持灵岩道场,最是要事了。

  

  

  敬贺印光大师往生安养

  吴契悲

  余亦大师皈依弟子之一,最后一面,在廿六年秋苏垣初遭空袭之前。时沪战已起,苏垣风声紧急,乃造报国寺谒师,劝即上山以避轰炸。师不从,曰:“死生有命,命若当死,避亦无益。”余云:“师日后生西情形,与大众净土信仰,关系至巨。师即不为自身安全计,曷不为大众信仰计乎?”师云:“勿作是言。”旋劝再三,终不肯从。最后,师握余臂,曰:“汝放心可矣!”余云:“我非为己不放心,实为师不放心耳!”言时,不禁泪下,遂即告别。此次师疾,略有所闻,惟以路途险阻,职务羁身,不克往省。及得圆寂讯,不胜惊愕,乃往成都路太平寺,一探详情,适德森上人返自苏垣,蒙告大概。今读《觉有情半月刊》所载《印光大师示寂记》,更悉其详。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今师入寂情形,全与经语相符,凡爱敬师者,自当无量欢喜,而为师贺。又师向来专弘净土,今其临终瑞相,即为其一生说法最后事实的证明。无此证明,则一生所说,全属空谈。有此证明,则一生所说,语语是实。凡修净业者,闻此消息,自当从此死心念佛,决定往生。而后世学人,闻此消息,当亦加倍精进,毕竟得度。故我闻师入寂情形,非仅为师贺,且为现前当来无量净业学人贺也。快哉快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印光大师!

  

  

  我与印光大师

  无我居士

  我的最初踏入佛门,是由陈白虚居士的指引,过了不久,看到丰子恺居士作画、弘一法师题句的《护生画集》,我就吃起长斋来,但是对于佛教的教理,完全是门外汉。后来偶然见到《印光法师文钞》,觉得很好,买了一部细读,才于佛教的旨趣有些明白,自觉我以前的一切见解都是错误的,以后必须重起炉灶地另做一个人才对。所以,我虽然不曾在大师座下受过皈戒,但大师实在是引导我从长夜漫漫中转到光明觉路的一位恩师哩!

  民国十九年,大师来沪,住在太平寺,我专诚去顶礼,由真达老和尚引进。我先曾闻说大师道风峻肃,以为他的态度一定是很威严的,及至一见,却是满面慈容,和蔼得很!我顶礼之后,大师叫我坐下,我就和大师对面而坐,攀谈起来。我那时还没有懂得佛门中“求法”这一件事的意义的重大,竟不知轻重地请问大师如何是大弥陀手印的印相,大师竟也不加呵责,结起印来教我。我直到现在,凡念佛的时候,总结这大弥陀印。其实这个印,大概念佛的人都会结,不过我却是经过大师第一次见面时候的一番教授手续的,这岂不是希有的因缘吗!

  民国二十年,我为英国大菩提会会长包乐登先生在天津的演说词,很足以引人起信,发起印刷小册子送人,首从募款入手。那时大师驻锡苏州报国寺,我函恳德森上人代为禀求提倡,我的意思不过是姑且碰碰看,不料大师不但大为赞成,并且立即拨款三百圆,交德森上人汇寄与我,作印书之用。后来结果,印成二万数千册之多,这全是蒙大师加被之力所致。诸位试想,以我一个无名小卒,与大师止见过一面,而且苏沪遥隔,大师竟这样的信任我,这不能不说是异数了。

  我起先帮助李圆净居士校对他的新著佛化诸书,后来经李居士介绍,德森上人命我帮校弘化社书。其中的一种是《峨眉山志》,大师主持其事,他做序文,以我有微劳可录,竟将贱名记入文内,足见他老人家待人的慈悲,办事的周到,但是我何以克当呢?

  我的表姊胡太太,她念佛几十年了,可是对于佛法一点不懂,只求来生福报,不知求生西方,经我随时劝告,她才有些明白。前几年,她发心去瞻礼大师,要我介绍,我致函德森上人,请他引进。胡太太经大师一番对机开示之后,就大为醒悟,她的念佛的态度与前不同了。这是大师所度无量众生中的一个,与我有一点关系,所以也写出来,结束我的“我与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诔文

  龙健行

  民国二十九年岁次庚辰冬月初四日,净宗十三代祖师上印下光上人圆寂于苏州灵岩山道场。澄彻时依止青岛湛山寺,闻噩耗,悲不自胜,延全寺诸师为普佛回向。未能尽其意,而复曝诸文。民国廿一年客安庆,一日随喜迎江寺佛事,闻师于苏门弘净土,可通讯皈依,因忻然简请,且述廿年前梦见高僧示“澄彻”二字一段奇事,蒙报可,即赐澄彻为法名,贻多书施净侣。有闻而乞介皈依者,先后数十人,师一一摄受。两谒报国寺,至必令宿寺中,开示辄数时,殷勤不倦。退食及暮经行庭院间,师审知履声,复于关房中呼前与语,深讶师耳根之圆。寻为弘法事募缘,及营救狱友,请于师,均立许。尝困居芜湖,有所图,久不遂,告于师,复书令常诵《普门品》及大士圣号:“我旦夕亦为汝默祷,事必成。”且密圈于句末。越数月,果如师言。师之慈惠于澄彻者如此,待他人可知。戊寅春北来,旋遘国难,音问隔绝者三年。今秋以介友皈依请经二事,复上师书,得复,为十月十六日所发,述憨山大师年谱事甚详,且推尊备至,末言陈飞青有意于劳山修寺,今飞青逝矣。书辞一如往昔,无衰迈象,又窃幸吾师可享大年,观太平及劳山憨公道场之复兴也。而讵知不及兼旬,此一代净土宗师遽归安养矣!呜呼痛哉!师廿一岁薙染,八十而般涅槃,竟与世尊住世之年相若,岂偶然耶?先是师住普陀法雨寺有年,世无知者。及闭关报国寺,善信皈依者无虑亿万,盖率由读《文钞》而起信也。师见优波塞,无它言,惟勖其敦伦尽分、拜佛念佛而已。见优波夷,尤诫其以相夫教子为要务,尽妇职,即所以奉佛法也。以故所化者众,大江南北靡不尊之,至弘化社印刷书赀,皆取给于师之供养。今师以缘尽而去,匪惟四众失其瞻依,且令后之仰慕者,而致慨于难遭难遇也。谨诔之以词曰:

  时丁末法兮,道德陵夷;如来悲悯兮,仍付嘱于吾师。初应化于三秦兮,既度众于江海之湄;弘扬净土兮,使四众弟子有所依皈。赞崇功伟德兮,泰华曷足以拟其巍巍!今劫焰方炽兮,痛满目之疮痍;祈吾师乘愿再来兮,如慈母救此失乳之孩提!

  

  

  纪念印光大师

  王宗懿女士

  宗懿曩家吴门,时过报国寺,拜见印光大师。师无别语,惟教老实念佛,及念观世音菩萨两事,至为着重。又以今日人心日变,皆由妇女失教,以致伦常日乖,言下深为太息。故凡有艳装妇女来见者,师必呵斥,不少假借。予幸不被责,以为可教也。宗懿前发愿书《地藏菩萨本愿经》一部,以资先祖父母冥福,书毕请示于师。师见字体不整,未览毕,即厉斥。谓大乘经典,诸佛慧命,书写不论工拙,要以诚敬,一笔不怠,庶几获益;若专求字体帖学,文饰美观,转失恭敬,致贻亵慢之咎。宗懿深自惶惭,旋更写《阿弥陀经》呈览,师虽色霁,犹谆谆诫以写经字体之不可玩忽。宗懿因遂请师题语,藉以警策,供诸佛前。迨丁丑国变屋毁,仓卒经籍不及携出,而师之手迹亦埋丛残。将俟事定归苏,或得寻现,当旃檀维护,如亲师之謦欬也。今师既登安养,吾辈惟依其念佛法门,老实做去,冀师冥感,庶不负师之弘愿大德耳!

  庚辰十一月皈依弟子宗懿记

  

  

  我之纪念印光大师

  范古农

  印光大师,一生道业,及往生瑞相,记载已富,无容赞辞。兹所陈者,为个人与大师因缘,…

《印光大师永思集 悼文 赞词 挽联 诗偈 书简 跋语 附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