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叩法安。法弟谭开惺作礼 二十九年弥陀诞日书
致苏慧纯居士书
太 虚
慧纯居士鉴:得书藉悉近况,良为欣慰。关于印老西逝,腊月十五日,领导重庆缁素数百人,在长安寺念佛追荐,曾写三十年前诗悬壁间,今抄录以应法香、海量两居士之嘱。惜印公原作保存在武院,不能钞取也。专覆,并祈致意法香、海量两居士,并代询涌莲等,盼时通讯。太虚 一月十九日
致陈无我居士书
一 诸慧心
法香居士慧鉴:星期日觉园四众弟子开会追念印光大师,慧心亦驱车到会,一时香云缭绕,循例唱赞,共诵《佛说阿弥陀经》,环绕念佛。乃持咒上供,会中分送大师《文钞续集》及《觉有情刊》,拜读贵刊载杨女士《纪梦》一则,大师菩萨再来,于此益信。回忆大师于锡、于苏初次说法,追录记之如左:
丙寅夏,孙瓞香居士等,函促慧心返锡,专为招待大师。大师莅锡,住学佛路佛学会内,三日间求皈依男女弟子二百余人,为无锡从未有之法缘。秦效鲁谒大师,并呈《狱中读庄老》一卷。大师直截施折摄之语曰:“晋之陶渊明,本从远公学佛,既而渊明自陈曰:吾耽杯中物,首违大戒。远公曰:他人不能宽恕,尔能来特宽容尔。渊明徘徊而去。千古以来,远公之成就,与渊明之徒遗后世以高士之名,圣凡异果,在当下一念耳!”
侯保三来见大师,奉赠昔年旅行普陀山日记,自述在山时曾相见。大师猝然问曰:“试述何为“三太”?”侯以“太虚、太极、太无”等对,未洽师旨。乃谓侯曰:“周室创八百年之宏基,肇于太任、太姒、太姜。汝办女学,必发扬此等经训,庶几能救国救民。”侯为之折服。当众自陈其谬,且见于其日记者也。诸希贤校长及过女士同谒大师,求示以了生死之道。大师曰:“诸为孝贞女,既尽力于教育,父母终天,了生死之道较易尔。过为青年孀妇,儿女尚稚,今后当母兼父职,教之育之,扶之成人,为国家有用栋梁,以尽父母之大责任。平居念佛,忏消夙业以外,当求深入经藏。汝二人者,了之之道,一易而一难,尔等其自勉之!”诸、过二女士皆与慧心同在佛学会受皈依者。大师喜小孩,慧心第三儿锡文年方六龄,大师再三摩其顶,且同陪大师上惠山北茅蓬共餐,亦殊荣耳!
一星期后,大师赴姑苏住道前街自造寺,慧心居三元坊工业学校。昏夜晋谒,气候甚热,大师在园中纳凉,躬自汲井水净面。慧心请代汲,大师辞曰:“予居南海数十年,事事躬亲。出家而呼童唤仆,效世俗做官模样,予素不为也!”大师又曰:“予夙业重,眼目不如人,以是常服清宁丸耳。”次日再谒,袖丸呈之,并请以胞兄暨长男并谢君三名单求皈依,大师慨然许之,即就自造寺登座说居士戒。
说毕,适邑人刘柏荪居士至,同坐席次,柏荪启请大师定期偕苏之某巨绅上莫干山避暑。大师正言厉色曰:“予住普陀,气候愈热,愈喜做事。天天握管写信且不暇,何暇学今人时髦乎?”又谓刘曰:“某绅将《金刚经》信手放坐凳之上,某绅受诗书之训,将经书亦同等看待乎?予不与此辈同行。”大师住报国寺关中,凡弟子进见,都以正教教之,不稍宽假,大抵如斯。
廿五年二月十五日,专赴苏州报国寺拜见,蒙大师谆谆勉励,并询沪上诸弟子情形,殷殷不已,苦口婆心,洵属菩萨再来!慧心何幸,获奉耳提面命,所陈虽琐琐,然而一句一语,皆为大师化缘之事实也,敬请采入贵刊,幸甚幸甚!此即请炉安。三宝弟子诸慧心和南
二 大 醒
无我居士丈室:印老法师归极乐之消息,先仅据传闻所得。盖近三年来,蛰居遁处,鲜与友朋通讯,又乏报章可阅,今读上海芝师转示尊书,始获确信。印老不特为净土宗师,实为全中国第一尊宿,今闻此僧宝归去,能不悲从中来?论今日中国佛教之大善知识,印老、虚老为两大砥柱,得弘一法师为雕梁画栋,即成为佛教庄严之殿堂。今印老上品上生去矣,信徒少一师资,曷胜痛叹!承嘱为诗文以悼,现正在修“禅净佛七”期间,先拟为印老念佛七日,聊表敬念,解七后当草一稿,奉上贵刊可也!匆复。即颂法喜。大醒合十 古正月初五日 慧纯、海量居士同乞致意候候
三 史烈勋
法香居士净鉴:弟拟于明年正月间赴洛阳任事,业缘无定处,前途正茫茫,何时方得业消智朗,锐志念佛也!顷接敝友黄慧述居士自天津来函云:“在接得印光大师生西消息之夜,梦见大师披阴丹士林法服,来开示云:汝五蕴不空,难得自在!弟闻法语,顿觉情亡,身心寂然,无复挂碍!弟虽皈依大师已达十年,未得一晤,不图竟于梦中见之,亦奇缘也”云云。黄居士专修净土,颇具诚恳,亦可见印光大师之灵感矣!专肃不备,顺叩撰祺。史烈勋和南
四 张觉明女士
法香居士慧鉴:昨读贵刊三十一期,见朱石僧居士所撰大师灵感记二则,不禁愕然有感。夫大师之所以示梦于弟子者,实为善巧方便之启迪也,末学身受其赐,乌可以不记?因作《画像记》,请赐斧政为感。当十一月初三午夜后,曾梦见大师坐室中,左右僧侣十余,状颇肃穆。晨醒,以为偶然之事,不复省记,日前函告妙真方丈,始知是时正为大众助念之时。末学平时早晚课毕,必向大师画像顶礼,申谢师恩。讵以微诚,乃蒙在生西之一刹那顷,犹不忘示警,其慈悲为何如哉!自皈依迄今,只在受五戒时,面聆教诲一次,而梦见却有三次之多。第一次梦境,已如师训,谓欲令生正信。鄙见以为尚有戒骄矜之意,故令梦中自惭形秽。第二次戒懈怠,末次则勉精进,质之高明以为何如?肃此并颂道安。觉明顶礼
五 李圆净
无我大德道席:弟赴苏前,确曾函告存老,梦中一番情景,不能不去云云。年前入莫干山后,苏湖遥隔,未见本师,几及十载。此次之梦甚清晰,其中于俯首礼足时,有悲从中来之感,醒后久久不能成寐。一日得德老等赴苏讯,特托人赶到太平寺,为求代办通行证。旧历十月二十三日启程赴苏,抵灵岩已晚,于廿四早晋谒。嗣悉老法师诏于廿四夜间在念佛堂说开示,反覆谆谕,几两小时,全寺百数十人咸集。二十五早,老人欣然徇沪来诸居士请,与执事诸大德及留寺在家两众同摄一影,弟因得侍立复摄一影,恭掖送归寮房。旋闻法体不适,早午两餐未进,心窃虑之。傍晚与胡妙观居士约于明早离山,入静室告假请归。廿六清早,忽见老人来所住东阁,见面便对予低声说:“今早做一梦,见普陀法雨寺破破烂烂的。”窃念法雨老人何作斯言?叩问起居,说今天好了,训谕良久,旋顶礼拜别。返家后,内子数诘旅行后应感愉快,何连日郁郁乃尔?余默然,盖自亦不知其所以然也!至十一月初二,所居沪西被封锁,是日突接孟居士电话,谓老法师病笃,初四午间复接电告即晨卯时生西之讯。呜呼!灵山甫别,遂失依凭,可悲痛已!此番在山谒见数次,温谕有加,而初末两回,垂训间声色俱厉,折摄兼施,深恩难报。弟等已于前日起在圆明讲堂起七。承函询经过,只得陈之,不尽。圆净和南 十一月初七日
六 慧 容
无我、拜善二居士净鉴:手教诵悉。印光大师化身后,有大小五色舍利珠、血舍利及舍利花等千余粒,内有光明灿烂,及夜间能放光者。大师本地,诚不可测。容约于古历四月间离灵岩回沪,届时再晤。北平之行,现尚未定也。此复即颂撰祺!慧容敬启 二月廿一日
覆李俊承居士书
戴季陶
一
慧觉先生惠鉴:日前两奉尊书,敬聆一是。昨岁访问印缅,满拟归途,便至南洋,藉亲教益,祇以事阻,不克如愿。有劳期待,抱歉何如!印光法师,清修梵行,举国尊仰,遽尔圆寂,曷胜悲感!先生暨全星同志,所以为印师传久致远之谋者甚至,附来上国府主席呈文,已代送文官长转陈核办。大约褒谥之典,尚无先例可循,而由主席个人名义,题赠塔名匾额,则有可能。至承嘱由贤撰碑之处,容得暇再图报命,所愧不文,未足表彰耳!专复,敬候台祺。戴传贤敬启 二月十四日
二
慧觉先生惠鉴:二月中奉覆一函,计当察入。现奉国府主席颁到为印师塔上题额,文曰“净业圆成”,上款为“印光大师菩提之塔”,下款为“民国三十年三月林森敬题”。谨将题纸随函附上,即祈察收!至此项题字,因事先未知尺寸如何,无所标准,如大小不能恰称,另开尺寸寄示,仍可重请主席另题也。专此奉布,敬候台祺。戴传贤敬启 三月二十日
跋 语
跋
德 森
称讥苦乐利衰毁誉,称为八风,其故何也?良以众生同具之真如佛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恒常湛寂,离诸变迁。每因一念不觉,偶遇此八种不同之境缘,即被所动,遂使真如不守自性,发生喜怒哀乐爱恶欲等七情,而成众生幻妄知见,生灭变迁,了无底止,故致浮沉生死苦海,亦无时暂息。佛眼观之,实属可悲可愍,乃设种种方便,令诸众生,识破境缘幻妄,不被此八种境风所动,念念趣向真如,方得返妄归真,直趣大圆觉海,故云“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也。奈兹时丁末季,人心浇漓,竞尚浮夸,变本加厉,欲求晦迹韬光,不护己短,不眩己长之士,真觉寥若晨星。我师印公老人,古道可风,虽数十载勤苦修习,年臻耄耋,道德崇隆,行解超越,中外景仰,四众倾心,而自视歉然,常称惭愧,每见世风日下,益自振奋。故近年来,自知世缘将尽,凡遇小有不适,便函示森云:“光大约不久了,若死,决不与现在缁素相同,瞎张罗,送讣闻,开吊,求题跋,敛些大粪堆到头上以为荣。如蒙阿弥陀佛垂慈接引,千足万足。至于作传、铭、赞、诔、联者,教他们千万不要敛大粪向光头上堆。好好的佛法,就被好名而恶实的,弄得糟透了。吾人不能矫正时弊,何敢跟到敛大粪的一班人凑闹热!光无实德,若颂扬光,即是敛大粪向光头上堆,祈与…
《印光大师永思集 悼文 赞词 挽联 诗偈 书简 跋语 附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